陸夫子祠

陸夫子祠

陸夫子祠,位於湖北省荊門古城西象山東麓的文明湖西南岸。

基本信息

陸夫子祠,位於湖北荊門古城西象山東麓的文明湖西南岸。祠北有龍泉、蒙泉惠泉順泉等象山四大名泉、龍泉書院和老萊山莊,祠南是建築於唐朝的唐安寺。祠前有清河橋,文明湖的泉水流經其下,向東注入竹皮河。古祠倚山傍水,掩映在蒼松翠柳之中,四季鳥語花香,景色宜人。陸九淵,字子靜,自號象山,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理學家和教育家。光宗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陸九淵受命任荊門知軍。他上任後,立即奏請構築荊門城郭以鞏固邊防,抵禦南侵的兵。他在荊門任職期間,採取過一些措施,改革官場陋習,改變了舊的風俗習慣,很受荊門百姓的愛戴。他死後,光宗皇帝封謚他為文安公,所以陸夫子祠又叫陸文安祠,俗稱陸公祠。
陸九淵與朱熹齊名,是南宋兩大哲學家,當時社會上稱為“朱、陸”二派。陸九淵晚年曾在荊門象山講學,他的遺著被編成三卷《象山先生全集》留傳後世。在荊門象山東腰。有他當年講學的遺址,即荊門“三台”之一的講經台。遺址上建有紀念他的仰止亭。他在象山東麓設立象山書院,“聽訟於此,講學於此”。孝宗弘治年間,參政(官職名)鍾文俊為紀念陸九淵夫子把象山書院改建為陸夫子祠。正殿三間供奉陸九淵的石像;後殿三間,提奉文昌帝君,兩旁各有廂房五間。
陸夫子祠是一座石木結構的“四合院”式建築,祠門朝東,由頭門、大殿(即正殿)、後殿、南北廂房和四周花牆等組成。頭門飛檐走獸,大殿高大雄偉,後殿氣勢非凡,廂房清靜整 ,是典型的民族風格建築。這座古祠,明朝建成後,知州高則巽曾修葺過。清朝初期,知州薛繼岩、萬蕭裔都先後維修過。到了乾隆年間。古祠又日漸凋敝。知州舒成龍徹底重修古祠,每年的春秋兩季在古祠舉行隆重的祭祀。陸夫子祠現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代讚頌陸夫子祠的詩詞不少,僅錄詩、詞各一首:
陸文安公祠
[明]州牧•程寅賓(富順人氏)
幽岩發鼓吹,噴玉越山林。
吏隱避塵市,儒風托素心。
亭虛花自落,樹密露還侵。
瞻拜先賢罷,思齊心不禁。
雙泉步月過陸文安公祠
(調寄《醉春風》)
[清]蔚錘穎(荊門州人)
我愛雙泉冽,況春宵景絕。
滴來花露冷於冰,別別別。
霧裡高峰,耳邊流水,城頭新月。
荒祠連石碣,想像文安業。
萬川印處總空明,徹徹徹。
鹿洞文章,鵝湖理學,象山風節.。

荊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荊州位於湖北省中南部,地處長江中游和漢水下游的江漢平原腹地。荊州又稱江陵,為中國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荊州地勢平坦,氣候溫和,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2條,長江流經本區453公里。
荊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文化的發祥地和三國文化集中地之一。相傳禹劃九州,始有荊州。在古代,荊、楚指同一地區,荊、楚的字義,本是同一種樹木的名稱。據史書記載,荊楚作為地,先是稱荊,後才稱楚。商代,荊州之地的楚,作為方國列入商朝的管轄範圍之內。周朝封楚國先君熊繹于丹陽,國號為荊。春秋初期,楚成王改荊為楚。
景點八寶山|春秋閣|樊妃冢|放鷹台|關公陳列館|洪湖|華容故道|江瀆宮|江陵碑苑|江陵盆景園|金鳳騰飛|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荊州博物館|瞿家灣|開元觀|老萊山莊|龍泉書院|陸夫子祠|明遼簡王墓|明顯陵|三國公園|三袁故里|孫叔敖墓|太暉觀|萬壽寶塔|濱湖公園|靈鷲寺|桃花島|洈水國家森林公園|洈水湖|新神洞|中華廳石館|文星樓|象山|小皇陵|玄妙觀|張居正墓|章華寺|荊州古城|萬壽園|走馬嶺遺址|陰湘城遺址|鍾祥|荊州長江天鵝洲白暨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荊州石首糜鹿自然保護區|八嶺山國家森林公園|張居正故居|綠林山|洪湖藍田生態區|八嶺山古墓群|紀南故城|鐵女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