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寶塔

萬壽寶塔

萬壽寶塔在沙市市區西南之荊江大堤象鼻磯上,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塔於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動工,嘉靖三十年建成。為當年襲爵於江陵的遼王朱憲尊其母毛太妃之命為嘉靖皇帝祀壽而建,其後,間有修葺。此塔為樓閣式塔,磚石結構,八角七級,高40餘米,下設高大石座,座上嵌扛塔力士,頂施葫蘆形銅鎏金塔剎,內藏毛太妃手抄《金剛經》。

基本信息

簡介

萬壽寶塔萬壽寶塔
萬壽寶塔檐下磚雕仿木額,枋、斗拱做工樸實大方。塔身外壁嵌有94龕漢白玉雕佛像,造型莊重,神韻生動。內壁也有許多漢白玉雕佛像,還有901塊花磚和文字磚,分別刻有漢文、滿文和藏文,為各地所敬獻。每層都有塔門。底層塔門上置一石匾,楷書“萬壽寶塔”四字。第四層塔室內有一塊“遼王憲鼎建萬壽寶塔記”碑,字跡斑駁,是研究塔的宮建歷史的珍貴資料。塔內設螺鏇式石梯,一至五層為壁邊折上,第六層為室內折上。沿石梯攀上頂層,仰見薄雲片片,縈繞塔頂,俯見大江茫茫,浪奔濤涌。簡介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亦名“接引塔”。

建築特點

萬壽寶塔萬壽寶塔
萬壽寶塔位於沙市區荊江大堤內側素有萬里“長江第一磯”之稱的觀音磯(形似象鼻,又稱“象鼻磯”)頭上。系明藩遼王朱憲炯遵太妃毛氏命為嘉靖帝祈壽(或謂嘉靖帝為毛太后祝壽)而修建。嘉靖二十七年(1548)動工,嘉靖三十一年建成,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間曾作維修。該塔向南,塔身以磚、石砌築,八角七級,通高40.76米。因泥砂淤積,長江河床逐年增高,塔身下部已掩埋於隨河床增高而逐年高築的荊江大堤堤身之中,塔基低於現堤面7.23米。成為荊江變遷的見證。塔基須彌座,八角雕力士,塔身中空。塔額、枋、斗拱皆仿木構建築形式,塔一層正中供一尊高8米的接引佛,甚是肅穆。塔身各層共飾有87尊冰清玉潤、生動傳神的漢白玉雕刻佛像;塔身內外壁還嵌有浮雕佛像磚、花紋磚、文字磚共2347塊,磚雕佛像或端坐、或肅立,各具風姿,據傳這些佛像都是嘉靖皇帝下詔各地敬獻,因而極具地方特色;字磚中所刻漢、藏、滿文今猶可辨。頂置銅鑄鎏金塔剎,上刻《金剛經》全文。
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以萬壽寶塔為主體闢建“寶塔公園”,園內古樸典雅,竹木蒼翠,亭廊樓閣,綠樹婆娑。園內的臨江長廊、書法碑苑及奇石盆景匯展,與荊江磯頭、古塔長廊交相映襯,使這裡“分外妖嬈”。遊客從底層進入塔室,登臨塔頂俯瞰,大江襟帶,街市繁華,令人心曠神怡。尤其是盛夏,江風習習,蔭涼片片,更成為人們遊覽憩息的“人間天堂”。
萬壽寶塔通高40.76米,八面七層,樓閣式磚石仿木結構。塔基八角各有一漢白玉力士為砥柱。塔內一層正中有接引佛一尊,身高8米,肅然威嚴,塔體內外壁嵌佛龕,共有漢白玉坐佛87尊,神態各異,造型超絕逼真。部分塔磚燒制獨特,成正方形,圖文並茂,品類繁多,計有花卉磚、浮雕佛像磚、滿藏回蒙漢五種文字磚共2347塊。塔磚來自全國8省16個州府縣,均為各地信士所敬獻。塔身中空,內建石階,可盤鏇而上至各層,每層向外洞開四門;依門俯瞰遠眺江流城廓美不勝收。萬壽寶塔與中國眾多寶塔相比,特色獨具的是:塔身深陷大堤堤面以下729米。這一奇特景象的形成,主要源於長江河床、水位在漫長歲月中逐漸抬高、荊州大堤隨之不斷加高所致。

荊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荊州位於湖北省中南部,地處長江中游和漢水下游的江漢平原腹地。荊州又稱江陵,為中國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荊州地勢平坦,氣候溫和,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2條,長江流經本區453公里。
荊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文化的發祥地和三國文化集中地之一。相傳禹劃九州,始有荊州。在古代,荊、楚指同一地區,荊、楚的字義,本是同一種樹木的名稱。據史書記載,荊楚作為地,先是稱荊,後才稱楚。商代,荊州之地的楚,作為方國列入商朝的管轄範圍之內。周朝封楚國先君熊繹于丹陽,國號為荊。春秋初期,楚成王改荊為楚。
景點八寶山|春秋閣|樊妃冢|放鷹台|關公陳列館|洪湖|華容故道|江瀆宮|江陵碑苑|江陵盆景園|金鳳騰飛|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荊州博物館|瞿家灣|開元觀|老萊山莊|龍泉書院|陸夫子祠|明遼簡王墓|明顯陵|三國公園|三袁故里|孫叔敖墓|太暉觀|萬壽寶塔|濱湖公園|靈鷲寺|桃花島|洈水國家森林公園|洈水湖|新神洞|中華廳石館|文星樓|象山|小皇陵|玄妙觀|張居正墓|章華寺|荊州古城|萬壽園|走馬嶺遺址|陰湘城遺址|鍾祥|荊州長江天鵝洲白暨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荊州石首糜鹿自然保護區|八嶺山國家森林公園|張居正故居|綠林山|洪湖藍田生態區|八嶺山古墓群|紀南故城|鐵女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