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妃冢

樊妃冢

樊妃冢又稱九里冢。在荊州市江陵區城東北約3公里。樊妃是春秋時楚莊王的夫人,常勸莊王選賢用能,勤政治國。據史載,莊王好田獵,不問國事,樊妃極力勸諫,但莊王不聽,她即不食肉,以明心志,莊王受到感動,乃停田獵,故此冢又稱“諫獵墓”。唐張說游此時留有“楚國所以霸,樊姬有力焉。不懷沈尹祿,誰進叔敖賢”的詩句,詠物抒懷。冢封土高14米,直徑為100米,平地隆起,猶如小山。

基本信息

歷史

樊妃冢樊妃冢
樊姬楚莊王寵妃。其墓葬位於荊州城小北門外東北約4公里處,又名九里冢。一代名妃樊姬,以聰慧賢淑內助樊莊王霸業有成而聞名於世,據傳在她的勸諫之下,楚莊王戒淫樂,勵精圖治、勤政於朝,罷免庸臣虞邱子,啟用賢良孫叔敖,終至楚國成為稱雄中原的霸主。縱觀我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上自商朝之妲己,下至清代之慈禧,多少宮廷后妃,插手朝綱,禍國殃民。樊姬實可謂“賢內助”曠古之典範。對此,歷代詩人讚譽有加。唐代詩人張說就贊稱“楚國所以霸樊姬有力焉”。張九齡在《樊姬墓》一詩中則對樊姬的賢能及其對楚莊王產生的影響與作用給予了充分的褒揚:“楚子初呈志,樊姬嘗獻箴。能令更擇土,非直罷縱禽。”樊姬墓雖經兩千多年,但墓葬封土仍高達10餘米,墓周松柏肅立,鬱鬱蔥蔥。遠遠望去,那翠綠一片,恰似那位端莊秀美的賢妃,經久永恆地深情佇立、陪伴在故都紀南城遺址旁。

記載

第47卷041首〖郢城西北有大古冢數十觀其封域多是楚時諸王而年代久遠不復可識唯直西有樊妃冢因後人為植松柏故行路盡知之〗

書名:《全唐詩》 作者:張九齡

苹藻生南澗,蕙蘭秀中林。嘉名有所在,芳氣無幽深。

楚子初逞志,樊妃嘗獻箴。能令更擇士,非直罷從禽。

舊國皆湮滅,先王亦莫尋。唯傳賢媛隴,猶結後人心。

牢落山川意,蕭疏鬆柏陰。破牆時直上,荒徑或斜侵。

惠問終不絕,風流獨至今。千春思窈窕,黃鳥復哀音。

荊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荊州位於湖北省中南部,地處長江中游和漢水下游的江漢平原腹地。荊州又稱江陵,為中國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荊州地勢平坦,氣候溫和,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2條,長江流經本區453公里。
荊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文化的發祥地和三國文化集中地之一。相傳禹劃九州,始有荊州。在古代,荊、楚指同一地區,荊、楚的字義,本是同一種樹木的名稱。據史書記載,荊楚作為地,先是稱荊,後才稱楚。商代,荊州之地的楚,作為方國列入商朝的管轄範圍之內。周朝封楚國先君熊繹于丹陽,國號為荊。春秋初期,楚成王改荊為楚。
景點八寶山|春秋閣|樊妃冢|放鷹台|關公陳列館|洪湖|華容故道|江瀆宮|江陵碑苑|江陵盆景園|金鳳騰飛|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荊州博物館|瞿家灣|開元觀|老萊山莊|龍泉書院|陸夫子祠|明遼簡王墓|明顯陵|三國公園|三袁故里|孫叔敖墓|太暉觀|萬壽寶塔|濱湖公園|靈鷲寺|桃花島|洈水國家森林公園|洈水湖|新神洞|中華廳石館|文星樓|象山|小皇陵|玄妙觀|張居正墓|章華寺|荊州古城|萬壽園|走馬嶺遺址|陰湘城遺址|鍾祥|荊州長江天鵝洲白暨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荊州石首糜鹿自然保護區|八嶺山國家森林公園|張居正故居|綠林山|洪湖藍田生態區|八嶺山古墓群|紀南故城|鐵女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