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

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

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位於湖北省公安縣境內,始建於1952年春末夏初之交。參加工程建設的30萬軍民,以75天的驚人速度建成荊江分洪第一期主體工程,包括右岸沙市對面上游15km處的虎渡河太平口進洪閘、黃山頭東麓節制閘和分洪區南線大堤等主體工程。荊江河道安全泄洪能力由此得到顯著提高,緩解了與上游巨大而頻繁的洪水來量不相適應的矛盾。

基本信息

位置境域

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
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位於中國湖北省荊州市中心城區沙市港,荊江南岸公安縣太平口與北岸沙市大堤上。

建設沿革

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
1950年冬,毛澤東主席親自審閱並批准了長江水利委員會向中央報送的《荊江分洪工程計畫》(以下簡稱《計畫》)。
1952年春,工程正式動工。中央調集了10萬兵力並決定動員20萬民工參加工程建設,力圖搶在當年汛期前完成這一宏偉工程。
2008年,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重新修整。

文物遺存

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亭占地數百平方米。此處的江堤格外敞亮寬闊,視野河道碧空,一覽無餘。江流、江堤、江津城,人民的偉業殊勛,集遊覽、觀光於一體的文物景點。荊江分洪工程於1952年修建,調集軍民30餘萬人日夜奮戰,僅用75天就勝利修建了可蓄納54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利設施,1952年工程竣工後隨即修建了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亭。碑體為一塔行花崗岩建築,下層西壁浮雕是工程建設興建時的畫面,中層四面鐫刻有題詞、碑文:南面是毛澤東同志的題詞:"為了廣大人民的利益,爭取荊江分洪工程的勝利";北面是周恩來同志的題詞:"要使江湖都對人民有利";東面是鄧子恢同志的古言頌詞;西面是李先念、唐天際同志撰寫的紀念碑文。紀念碑兩側,各有六角攢亭閣一座,亭閣內各立大理石碑塊,上面鐫刻有參加荊江分洪工程建設的928位英模的名字。

荊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荊州位於湖北省中南部,地處長江中游和漢水下游的江漢平原腹地。荊州又稱江陵,為中國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荊州地勢平坦,氣候溫和,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2條,長江流經本區453公里。
荊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文化的發祥地和三國文化集中地之一。相傳禹劃九州,始有荊州。在古代,荊、楚指同一地區,荊、楚的字義,本是同一種樹木的名稱。據史書記載,荊楚作為地,先是稱荊,後才稱楚。商代,荊州之地的楚,作為方國列入商朝的管轄範圍之內。周朝封楚國先君熊繹于丹陽,國號為荊。春秋初期,楚成王改荊為楚。
景點八寶山|春秋閣|樊妃冢|放鷹台|關公陳列館|洪湖|華容故道|江瀆宮|江陵碑苑|江陵盆景園|金鳳騰飛|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荊州博物館|瞿家灣|開元觀|老萊山莊|龍泉書院|陸夫子祠|明遼簡王墓|明顯陵|三國公園|三袁故里|孫叔敖墓|太暉觀|萬壽寶塔|濱湖公園|靈鷲寺|桃花島|洈水國家森林公園|洈水湖|新神洞|中華廳石館|文星樓|象山|小皇陵|玄妙觀|張居正墓|章華寺|荊州古城|萬壽園|走馬嶺遺址|陰湘城遺址|鍾祥|荊州長江天鵝洲白暨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荊州石首糜鹿自然保護區|八嶺山國家森林公園|張居正故居|綠林山|洪湖藍田生態區|八嶺山古墓群|紀南故城|鐵女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