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匠人

了不起的匠人

亞洲首部治癒系匠心微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是由知了青年(中國)文化有限公司領率各攝製組,遠赴大陸各地及香港、台灣、日本等亞洲地區拍攝而成。第一季將鏡頭對準極具匠心的20位亞洲匠人的手藝生活,用微紀錄的形式展現精妙的20件器物及各地的人文風情。第二季則以“登場了,東方美”為主題,將目光鎖定在蜀錦、古紙、榫卯、松煙墨等匠人,更加專注文化的呈現和審美的表達。第三季將以全新視角對“了匠”IP進行全方位的內容再升級,主題上通過師徒傳承,講述東方為人處世之道。風格上將延續系列的年輕化調性,與“了匠”系列深度合作並廣受好評的知性女神林志玲,此番再度回歸,以分享人的身份為節目解說配音;在年輕一代中擁有眾多客群的音樂先鋒華晨宇亦將演唱主題曲。更極致的電影級別影像表達,更突破腦洞的品牌跨界玩法。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
亞洲首部治癒系匠心微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將鏡頭對準極具匠心的20位亞洲匠人的手藝生活,用微紀錄的形式展現精妙的20件器物及各地的人文風情。
明星林志玲首次跨界擔任分享人及解說詞配音,脫離既往類似題材的慣性講述手法,不為博眼球刻意的導演誇張的矛盾劇情,改變說教、敬畏和仰視,以平行視角,重在講述溫暖的匠人執著的匠心,其實你只要堅持執著地做一件事你也可以成為他們。每一集節目都有匠人製作器物從0到1的完整工藝流程,網友可了解每一件器物凝結的傳統文化背景,同時獲取知識。
節目2016年6月21日在優酷正式上線,每周二、周五播出。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是以聚焦東方美學為主的匠心紀錄片。節目捕捉每位匠人最具匠心的故事,傳達每位匠人鮮明而各自迥異的性格,我們也還是會細膩而唯美的展現每件器物的製作過程,展現出其震撼一面;我們還會在這一季,從每位匠人和每件器物之中,為您傳達一種東方美學中的觀念。這不是學術術語的艱澀,而是由真實故事生髮而出的感受。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從人選到器物都更加注重傳統元素,旨在展現最東方的手工藝、審美和處世哲學,呼喚網友的國民身份認知和自豪感。片中既有90多歲的黎族制陶阿婆,也有80後漢服匠人,還有超越日本的漆器大師,復原明代宣德爐的能工巧匠,涵蓋了亞洲各地區的傳統技藝,此外,節目還將通過對器物深層次文化內涵的探索,展現東方獨有的文化韻味,成為一曲東方風雅的頌歌。
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 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
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
《了不起的匠人》以“匠人”為切口呈現瑰麗的東方文化,前兩季全景展現了驚艷的東方器物與技藝,第三季不再滿足於對傳統器物技藝的表現,而嘗試去詮釋東方文化里更深層次的“師徒關係”。選題也更為多元化,北至山東年畫,南至台灣花藝;古至東陽竹編,新至香港霓虹燈,東方師匠技藝的定義被大大延展,各行各業的“一代宗師”將以傳奇性的師徒故事顛覆觀眾對“師匠”的定義想像。
此外,本季邀請到90後歌手華晨宇演唱主題曲,力求拓廣節目在網生一代的影響力。而林志玲繼續以分享人的身份亮相節目。
節目2018年1月18日在優酷正式上線,每周四播出。

節目亮點

內容為王與年輕玩法組合拳出擊
了不起的匠人了不起的匠人
隨著傳媒生態的不斷演變,結合新媒體傳播優勢誕生的網生紀錄片呈井噴現象迅速崛起,2016年4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台新媒體行業的新政策,在去娛樂化、重文化教育方面提出新的要求。網生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在這樣的背景下精耕內容,以緩視頻、慢節奏的方式表達一個個傳統文化故事,節目先後榮獲“第22屆中國電視紀錄片最佳網路人氣作品”等12項大獎。與第一季不同的是,第二季開闢了新玩法,每期增加了直播形式,與用戶冬粉形成了實時互動,與匠人聯動,提升冬粉粘性同時,也豐富了劇集內容。“邊看邊買”線上售賣功能,以及微博的碎片化傳播也都為這一季的多元化創新加分。
視頻內容之外以細膩筆觸展現東方美
了不起的匠人了不起的匠人
第一季的紀錄片雖然已經播完,但是匠人的故事仍在繼續。近期,湖南文藝出版社和博集天卷又聯袂推出了同名書《了不起的匠人》。有別於紀錄片的是,書中的內容都是紀錄片裡沒有涉及到的全新的內容——作者沒有把更多的筆墨停留在器物上,而是走進15位匠人豐富的內心世界,通過他們的個人生活為器物做生動註解,這種匠人故事之美讓人心動。
差異化內容戰略圈粉百萬觀眾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截至收官優酷正片點擊量達1.2億,微博收穫冬粉近200萬,#了不起的匠人#話題近8億,多次登上文化藝術榜榜首。這一成功離不開優酷“6+V”網綜布局的戰略目光和對客群收視愛好的精準把握,在此基礎上成功打造出了“文化垂直內容+垂直冬粉”的網際網路精品內容,優酷藉助《了不起的匠人》在網生紀錄片領域的全方位嘗試與創新,抓住了觀眾的消費升級需求,使其成功走向必然。
2017多元方式帶你看見好奇東方
作為一家專注於以年輕化的表達方式探索東方文化的媒體公司,知了青年沉下心來以高品質標準打造了《了不起的匠人》這個現象IP。同時,在構建東方文化的內容矩陣過程中,知了青年還關注更多現實生活題材,也正在籌備更多高品質、高價值的視頻內容。線下觀影會之外,知了青年還在《了不起的匠人》兩季收官後開展了亞洲手作展,嘗試用更多元的方式,讓世界看見好奇的東方。

獲獎記錄

紀錄片
  • ▪2017-11 2017美麗鄉村國際微電影藝術節“最佳紀錄片獎” (獲獎)
  • ▪2017-08 2016北京網路視聽節目創新與人物推優 優秀原創網路紀錄片 二等獎 (獲獎)
  • ▪2016-11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共築中國夢” 優秀原創網路視聽節目(非劇情類) (獲獎)
  • ▪2016-11 第22屆中國電視紀錄片最佳網路人氣作品(獲獎)
  • ▪2016-09 2016“金熊貓”國際紀錄片節新媒體非虛構類最佳新媒體紀錄片 (獲獎)
廣告
  • ▪2016-10 第23屆中國廣告節中國廣告長城獎 媒介行銷組內容行銷金獎(獲獎)
  • ▪2016-10 2016國際廣告艾菲獎 媒體活化類入圍獎 (獲獎)

分集劇情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第1集
一位美國女孩用她十年的青春在高原深居簡出,帶領藏民用古法編織氂牛絨圍巾。她從美國到中國,從紐約到青藏高原上的村莊,十年堅守,把村民手作的圍巾帶到了巴黎,讓氂牛絨圍巾成為奢侈品。她就是紡織匠人——益西德成。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第2集
唐卡也叫唐嘎(Thangka),唐卡是藏文音譯,它是繪畫或刺繡在布、綢或紙上的彩色捲軸畫,是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一個畫種。撞臉金城武的旦增平措是網紅也是唐卡大師,他利用網路直播來傳授唐卡畫法、普及唐卡知識,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和喜愛唐卡!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第3集
有著叛逆青春經歷的浪人大叔坂本雅彥選擇成為了一名漆器匠人,他用四十年的時間將輪島漆器的塗刷工藝做到了極致。從最日常的味噌湯到隆重的懷石料理,漆器的溫潤光澤和質感無不將食物之美一再放大。工作以外的浪人卻又展現著“暴走族”的動感一面。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第4集
唯有不辜負,方能歸初心。都說過去回不去,但有一位痴迷古文化的年輕人卻花了3年的時間,遍訪了蘇州僅剩的傳統手藝人,並帶著這些人還原了老祖先的“工”,傳承了舊時文化的“藝”,讓沉寂千年的緙絲團扇從過去穿越到了現代社會。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第5集
生活中,總有一些破碎讓人猝不及防。面對殘缺,你會選擇將就還是選擇丟掉?好羨慕有這樣一個人,他可以不做這樣的選擇,就靠一雙手修復殘缺的美。本期《了不起的匠人》帶您認識金繕匠人——鄧彬。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第6集
在新疆,有一位錫伯族的老人,在沒有任何文字記錄的情況下,他再現了祖輩的傳統弓箭手藝。他將勞作視為信仰,能做最硬朗的冷兵器,卻也是最柔情的身邊人。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下這位錫伯族的角弓匠人——伊春光。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第7集
他曾經是一個從沒接觸過手藝的人,在北京做著爆款工業設計師,而他只用了四年時間,就變身為製作瓷器的手藝人。他的作品提前兩年預定還不一定搶得到,這四年在他身上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他是陶瓷匠人——董全斌。
《了不起的匠人》第8集
有一種人偶是用來護佑而不是玩耍的。被寄予祝福的東西,一定要用經年練習的經驗、虔誠和溫柔的心去製作。在富士山腳下的小城靜岡,有一對製作守護人偶的夫妻,他們製作的人偶,伴隨了很多孩子平安長大。《了不起的匠人》——我們來認識人偶匠人:竹扇、春泉夫婦。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第9集
在台灣苗栗南莊的深山裡,有一位燒陶人。30年前,他是一個柴燒門外漢,現在他是台灣柴燒第一人。幾十年無數個不眠不休的燒窯中,他用泥巴與火博弈,用火的熱度賦予陶生命,用不平整的觸感讓人與土第一次連線起來。他是“柴燒狂徒”——田承泰。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第10集
他伴著小鎮裡鐵匠鋪子的捶打聲長大,北漂成為一名畫家後卻發現,記憶中的鐵匠鋪子已經再無可尋。不甘心看到手作鐵器,在工業化的碾壓下悄無聲息,他拿起鐵錘,成為一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鐵匠。他是否找到了答案?他是,鐵器匠人蔡德全。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第11集
有一雙手,它能重現逝去的場景,香港霓虹閃爍的大都市裡,臨街小吃攤油膩膩的碗筷,隔壁理髮店太空艙似的椅子等等,他重現著那些被現代化淹沒的古舊,一毫不差,做出記憶中的樣子。他是微縮模型匠人——黎熾明。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第12集
“家譜”是一個距離現代生活越來越遠的詞,但仍然有人在堅守著“譜師”的職業。撿字塊、排印版、修家譜,這是王超輝大半輩子的生活狀態,也是他們王家祖祖輩輩的生活。在電子排版和鉛字印刷的時代,他卻仍然執著於木刻刀和撿字訣,親手在書頁里留下墨香。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第13集
在日本的茶道里,用來煮水的鐵壺有著特別的地位。南部藩的小泉家族有著特殊的技法,為冰冷的鐵器賦予陶土般的溫潤。歷經三百餘年的興衰,小泉仁左衛門這個稱號已經流傳到第十一代。是什麼力量讓一個家族一代代堅守一件事?《了不起的匠人》我們來認識——小泉仁左衛門。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第14集
菸斗是舶來品,在中國,真正嚴格按照西方傳統製作工藝方式來製作菸斗的“斗師”不超過20個。從一個對菸斗一竅不通的門外漢,到中國第一代手工菸斗製作師,他讓菸斗形成了部落。《了不起的匠人》我們來認識——菸斗匠人,陳燦聰。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第15集
天目盞是一種茶器,古時候,一隻頂級天目盞可換一座城池,可見它的珍貴。是什麼樣的才華可以把五元錢的陶土燒製成價值超過一萬倍的茶碗?是什麼樣的功夫,可以讓他穿越唐宋,突破天目盞千年黑褐單一色,燒制出璀璨的碗底星空?《了不起的匠人》我們來認識——天目盞匠人江有庭。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第16集
人們說“物似主人形”,簡單也是豐盛。有一雙粗糙的手,通過一把把小小的勺子,讓木頭變幻出了不同的姿態和質感。木亦有靈,需要靜下心傾聽自然的聲音。《了不起的匠人》我們來認識——木勺子匠人黃強。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第17集
古琴,是魏晉文人的避世閒情,也是今日都市裡的桃花源曲。曾遊歷四方,曾商海浮沉,卻能放下一切,潛心二十年於古琴製作,為求索,也為知音。《了不起的匠人》我們來認識古琴匠人——梵戈。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第18集
舊時的匠人,都會有行當的祖師爺,做的好就是“祖師爺賞口飯吃”。匠人對行業的歸屬感到了認祖歸宗的地步,就是所謂的天職。今天我們要認識的這位就是把手藝當天職的人,不光安身立命,簡直融入骨血。我們來認識今天的《了不起的匠人》——陳雪月。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第19集
器物是有魂魄的,可以穿越時光與人相遇,匠人和器物的關係,也有點生死相隨的味道。這種古老神秘的關係貫穿了整個手工業史,本期節目帶您認識的是一個重建人與器物關係的匠人,他讓一切變得輕鬆自在、美妙有趣。《了不起的匠人》我們來認識木雕匠人——盧進文。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第20集
從民國美人的衣香鬢影,到紐約大都會的T台。褚宏生,上海灘最後的旗袍裁縫。見過了悲歡,見過了繁華,風尚去又回,不變的是對手藝的歷練。《了不起的匠人》,我們來認識旗袍匠人褚宏生。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第1集
海南島黎族燒陶史有幾千年之久,黎陶換米也是黎族婦女養家餬口的技能,甚至直至今日,泥條盤築、露天柴燒的技法還是一切如故。《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第一集講述的是黎陶傳承人、90多歲的羊拜亮阿婆的人生。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第2集
賀斌用三十年時間記錄並掌握全套蜀錦織造工藝,頂著蜀錦傳承的重重難關,按部就班卻不拘泥於傳統,保留蜀錦傳統東方美的同時,結合現代的審美,創造屬於這個時代的蜀錦,讓本就不應該陌生的蜀錦再次回歸世人的視野。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第3集
出生在蘇州的陳巧生,祖上三代都是行船做買賣的銅匠,一直做的是銅鍋銅盆等生活用品。直到一次跟著父親去看了蘇州園林里的銅獅子,他才暗暗發願,要做銅器的藝術品。成年後,陳巧生花了數年時間研究香爐的鋳造法,第一件作品“仿明朝宣德爐”問世時,當時的文物專家鑑定為真品文物,陳巧生因此聲名大噪。經他手打造出的香爐,多達三千款,而他也擁有了自己的招牌“巧生爐”。現在巧生爐是銅爐界爭相模仿的對象。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第4集
森本喜久男曾是日本的染色學徒,在一次旅行中,他在泰國博物館裡看到一片失傳的古絲綢,從此開始了他與東南亞不解的緣分。應聯合國之邀,他前往高棉進行蠶絲紡織調查研究,卻發現曾經在高棉繁盛一時的黃蠶染織技藝因為戰亂而凋零,當地的生態環境也被炮火破壞。森本選擇用自然來療愈飽受離亂的高棉人民,他花了17年的時間,在吳哥窟邊的廢墟上,種了一片森林,建起一座黃蠶染織的村莊,供30個家庭與150位黃蠶染織女工棲息。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第5集
香港80後鍾毅決心續起三百年前斷裂的漢族傳統服飾一脈,他曾經身體力行每天穿漢服,但反響平平,他開始反思,提出漢服正裝的理念,從系統研究考證古漢服紋樣開始,到設計、創立品牌,漢服從此在現代社會裡再次鮮活起來。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第6集
古法造紙如今已淪為表演,而在騰衝龍上寨,古法造紙依然是他們生活的必須。受機械紙的衝擊,騰紙趨於滅亡,從造紙農夫到騰紙新生的唯一希望,龍占先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能夠讓擁有這一手藝的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第7集
從愛玩刨花的小孩,到因恐高而放棄古建修復,再從技校學習,到兩次創業失敗,上海老伯王震華在60歲的時候,決心找回他年輕時的夢想。前後耗時5年,歷經10萬多道工序,生產了7108個零件,不用膠水、不用編號、不會變形,以全榫卯結構還原了天壇祈年殿,並榮獲2016年世界手工與產業博覽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展“國匠杯”金獎。一把小雕刻刀打磨3年,每天工作10個小時,最細的燕尾槽僅1.5毫米,7000次的榫卯相連,讓人們看到了這名隱身在居民樓中“當代魯班”的高超技藝,更讓人深深感受到了一種工匠精神。在復刻了天壇祈年殿後,他正在製作第二個作品趙州橋,其後還有一大會址、黃鶴樓等中國古建築還原的構想。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第8集
擁有變化莫測紋理的犀皮漆是屬於一種曾經失傳的漆器。生長於安徽屯溪的甘而可,從小就是木匠,手上的功夫了得,在見識到日本漆器的精美後,他決心做出承前啟後的中國漆器。十年磨一劍,在家人的支持和陪伴下,甘而可恢復了犀皮漆技藝,每一步,他都堅持原料與工藝恪守天然大漆製作的古法原則,最終他實現了對自己的承諾,他製作的漆器被故宮博物院永久收藏,並且多次代表中國,走出國門進行展覽。其本人,也在製作犀皮漆器的過程中,將中正儒雅的大器之風,深植於身。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第9集
君子聽音,歷來非聽其鏗鏘而已。儒家講究“禮樂”,“樂”可以“善人心,感人深”。台灣的百年制鼓世家——響仁和鼓,在看似不需要傳統鼓的年代,替傳統鼓找到安身立命之處與新型態的轉變,一個在鼓面上跳舞的制鼓匠人——王錫坤,他創造的鼓聲響遍了世界,小小的工作坊里擺滿了來自世界各地訂製的鼓,將百年的中式鼓製作技藝傳承下來,他的鼓聲也傳遞出一種源自本心的鼓動和內省的磅礴力量。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第10集
歷史最為悠久的松煙墨,是松樹的重生,焚燒後,被匠人聚集,成就了中國數千年的筆墨流傳。而制墨聖地徽州產的墨,一直是文人墨客的摯愛,有著“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出生於制墨世家的項德勝,40餘年來,不論周遭如何改變,他始終堅持古法,使用油煙、松煙制墨,他製作的松煙墨、松煙來自於距離徽州城300公里以外的煉煙基地,再歷經和料、製作、晾乾、描金等十幾道工序,才算完成。這樣製成的墨,書寫時能呈現出黑色的各種形態,書寫後的字更能保存千年不腐,這是現代墨汁無法做到的。制墨,對於項德勝而言,是一種責任。他希望的是,百年後,人們能像今天一樣,領略中國千百年前流傳至今依舊完好的墨寶。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第11集
在台灣有一種形容客家人精神的說法:硬頸精神,指的是堅毅,不被艱苦環境所打敗的精神。苑裡在層層山的環繞下,阻斷了與一線城市流暢的交通,這裡的客家人,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與自然共生共榮,藺草編織就是這樣發展出來的,而女性與自然的母性有著天然的聯繫。藺草編織,自古就是女性手藝。女性應該柔弱?而或者堅強的女性只符合現在?在百年前的台灣苑裡,這裡的女性兼具堅強與柔軟,質樸卻有創造力。而最具代表的藺草編織匠人劉彩雲,在這塊土地上鑑證了苑裡藺草文化的興起與沒落,卻始終未放棄手中的編織,那一股藺草清香,寫就了一個個帶有質樸之美卻又堅韌的絕美工藝。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第12集
德格印經院,藏地最耀眼的文化寶庫,藏民心中不亞於布達拉宮的神聖之地。從雍正年間建立至今,印經院全套印刻技藝未曾改變,在裡面工作的人在藏區也享有無上榮光。藏族人相信,擁有專注和擅長的一件事,讓人可以通往智慧。有人專注走路,於是他去轉經,不辭勞累;有人擅長頌唱,於是他去供佛,經年累月。從土司時代到今天,將近300年裡,德格印經院的神秘傳說與全套印刻技藝就在這種純粹信仰里代代流傳。彭措澤仁是印經院這輩最老的刻經人,38年裡,他修復與復刻著祖先留下的舊經版,盡力挽留歲月留下的舊印記,他用手裡的刻刀堅定信仰,他相信等他看不見的那天,他終將完成供奉使命。
《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第1集
36年前,東陽竹編匠人何福禮在墨爾本表演,被譽為“把竹子變成大象的魔術師”。1997年,他為香港回歸獻禮,製作了一條2465米長的巨龍。14年前,他八進故宮,修繕乾隆書房。他說,自己年輕時像水竹,為人和潤;後來是毛竹,有點執拗;再往後就是斑竹了,不爭不亂。
《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第2集
2000年前,書畫裝裱工藝就已盛行。因年代久遠,古書畫易破損、掉色。梅山教派丹青院第19代傳人劉胄,挑戰高難度,通過清灰,乾揭裱,濕揭裱,粘合,全色等修復步驟,最終讓碎紙片回到無價古畫,這個恢復過程堪稱整容級手術。
《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第3集
從送花小弟到為Hermès、Dior等大牌設計花藝。台灣頂級花藝師凌宗湧,他有一雙與花對話的手,周杰倫、張震是他的座上賓,杭州富春山居、上海柏悅酒店、台北WHotel、普吉島悅榕莊等國際五星級酒店亦能覓見他的佳作……在他手裡,每一朵花無論貴賤,都能變成最美的樣子。

《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第4集
10年還原四大名著,91歲的他是中國年畫王。他7歲開始摸刻刀,從此在木版年畫的路上走到耄耋之年。他是山東濰坊楊家埠百年畫店的第十九代傳人,楊洛書。五穀豐登、衣錦還鄉等祝福,都在他一輩子的畫作里。如今,他哭著對我們說,不想這么好的手藝沒人傳承。
《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第5集
他生於紫砂世家,師從紫砂泰斗顧景舟老先生。幾十年如一日,終成大家。做紫砂,就是喚醒埋藏在地表之下的泥土,手、心、泥融為一體。他不想中國傳統工藝只擁有“非遺”這一身份,而應該順應時代,有綿延生命力。他是紫砂匠人,高振宇。
《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第6集
他曾以裁縫的身份為恥,被人看不起、收入低。有過迷茫也曾改行,卻還是回到父親的西服店,再不離開。一套西服2萬元,他的作品定義了上海灘的紳士。為了守住紅幫裁縫最後榮耀,他的西服每一個針腳上寫滿了:不優雅,毋寧死。他是西服匠人,陳家寧。
《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第7集
從花絲廠國小徒到副廠長,他曾見證了花絲鑲嵌的現代輝煌。杜建毅在金絲銀線的世界裡數十年,現在是中國僅存5位傳承者之一。他將皇宮首飾和現代裝飾藝術相結合,讓花絲鑲嵌成為民族奢華代表。傳承有建樹,但他覺得,花絲鑲嵌只被少數人擁有,還遠遠不夠。
《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第8集
1米8的台灣繡郎和嬌小的浙江繡娘,將中國刺繡與法繡中西結合,收穫刺繡界的“奧斯卡”。楊冪穿著他們製作的禮服拍攝雜誌大片;王鷗、蔣夢婕在他們工作室學刺繡;Prada邀請他們和吳亦凡同台。他們是宋亞樵,張曉星,兩人手執繡花針,把柴米油鹽過成詩酒花茶。

《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第9集
從《花樣年華》到《銀翼殺手》,原來遍布城市巷道的霓虹燈,現在更多出現在了電影裡,很快它就要不見了。《了不起的匠人》唐國祥,製作霓虹燈50多年,打造出的一塊塊招牌曾溫暖了整個香港。他說,每個人都會老去,每樣東西都會消失,但他還想堅持。
《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第10集
熱愛戶外騎行,喜歡麥當勞的巨無霸套餐,這些標籤你很難和這個快80歲的老人聯繫在一起。《了不起的匠人》文乾剛,就是這樣一種存在。15歲開始學習漆雕,60多年來,他親手打造了無數專屬於中國的奢侈品,作品受邀在北京APEC會場展出。面對賺錢和做自己喜歡的事,老頑童選擇了後者。
《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第11集
鏨刻,中國古老手工藝中的瑰寶,卻漸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了不起的匠人》孟德仁,50多年浸潤在“咚咚”的輕擊錘聲中,聽力逐漸喪失。卻依舊在傳統鍛鏨的基礎上,融入繪畫、雕刻等藝術,再現這項技藝的輝煌。面對“當今鍛鏨第一人”的稱讚,他覺得,自己只是走了一條前面沒有的路。

節目評價

《了不起的匠人》劇照《了不起的匠人》劇照
“如果說,在文化內容領域的精耕細作,是我們作為網際網路內容人的匠心,那么將好的文化內容傳播出去、走向世界則更是我們網際網路平台義不容辭的責任。未來,優酷將會與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國際線上進行深度戰略合作,把包括《了不起的匠人》等在內的優質文化節目輸送到海外,更好地弘揚中國文化,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總裁楊偉東)
“作為匠人,我們該做的事情就是把我們祖國留下那種豐富的文化遺產,那種了不起的工藝、那種手藝、了不起的文化,把那種了不起的物質文化遺產,認認真真的繼承下來、傳遞下去,留給我們的子子孫孫,讓我們的中華文明永遠光輝燦爛”(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遺項目徽州漆器髹飾技藝傳承人甘而可)
“《了不起的匠人》把鏡頭對準普通匠人們的手藝生活,不疾不徐地娓娓道來,正是基於對文化類節目的自信。而這些“一生只做一件事”匠人的不凡之處是他們用一生去打磨自己的作品,賦予作品以靈性。當人和器物產生情感關聯時,這些匠器就和現代社會機器化大生產製造出的商品產生了區別。匠人們沉靜如水的日常生活,和年輕人所處的快節奏都市生活產生了差異,這種差異不僅讓年輕人倍感興趣,同時也會為年輕人打開認識和了解傳統文化的大門。”(人民日報)
“《了不起的匠人》沒有把筆墨停留在器物上,而是帶領觀眾一起走進每個匠人豐富的內心世界,通過他們的個人生活為器物和“東方美”做生動註解,這種匠人故事之美讓人心動。用“匠心”來打磨節目的質感,達到了堪稱電影級水準的敘事和畫面。”(GuangmingDaily)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