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蛇舌草正名為:一把傘南星 Arisaema erubescens 全草纖細,有多數分枝,光滑無毛、灰綠色。單葉對生,無柄,線形、全緣,上部有小齒,托葉2片,細小,先端有小齒,花細小,1—2雜著生於葉腋,無梗或具短梗,蒴倮扁球形,兩側各有一條縱溝,頂端有4萼齒。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
蛇舌草 蛇舌草

蛇舌草:一年生披散草本,高15-50cm。根細長,分枝,白花。莖略帶方形或扁圓柱形,光滑無毛,從基部發出多分枝。 葉對生;無柄;葉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3.5cm,寬1-3mm,先端極尖,上面光滑,下面有時稍粗糙,側脈不明顯;托葉膜質,基部合生成鞘狀,長1-2mm,尖端芒尖。

花葉

蛇舌草 蛇舌草
蛇舌草 蛇舌草

花單生或成對生於葉腋,常具短而略粗的花梗,稀無梗;萼簡球形,4裂,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5-2mm,邊緣具睫毛;花冠白色,漏斗形,長3.5-4mm,先端4深裂,裂片卵狀長圓形,長約2mm,禿淨;雄蕊4,著生於冠簡喉部,與花冠裂片互生,花絲扁,花葯卵形,背著,2室,縱裂;子房下位,2室。柱頭2淺裂呈半球形。蒴果扁球形,直徑2-2.5mm,室背開裂,花萼宿存。種子棕黃色,細小,且3個稜角。花期6-9月,果期8-10月。

蛇舌草 蛇舌草

塊莖扁球形,直徑可達6厘米,表皮黃色,有時淡紅紫色。鱗葉綠白色、粉紅色、有紫 褐色斑紋。葉1,極稀2,葉柄長40-80厘米,中部以下具鞘,鞘部粉綠色,上部綠色,有時具褐色斑塊;葉片放射狀分裂,裂片無定數;幼株少則3-4枚,多年生植株有多至20枚的,常1枚上舉,余放射狀平展,披針形、長圓形至橢圓形,無柄,長(6-)8-24厘米,寬6-35毫米,長漸尖,具線形長尾(長可達7厘米)或否。花序柄比葉柄短,直立,果時下彎或否。佛焰苞綠色,背面有清晰的白色條紋,或淡紫色至深紫色而無條紋,管部圓筒形,長4-8毫米,粗9-20毫米;喉部邊緣截形或稍外卷;檐部通常顏色較深,三角狀卵形至長圓狀卵形,有時為倒卵形,長4-7厘米,寬2.2-6厘米,先端漸狹,略下彎,有長5-15厘米的線形尾尖或否。肉穗花序單性,雄花序長2-2.5厘米,花密;雌花序長約2厘米,粗6-7毫米;各附屬器棒狀、圓柱形,中部稍膨大或否,直立,長2-4.5厘米,中部粗2.5-5毫米,先端鈍,光滑,基部漸狹;雄花序的附屬器下部光滑或有少數中性花;雌花序上的具多數中性花。雄花具短柄,淡綠色、紫色至暗褐色,雄蕊2-4,藥室近球形,頂孔開裂成圓形。雌花:子房卵圓形,柱頭無柄。果序柄下彎或直立,漿果紅色,種子1-2,球形,淡褐色。花期5-7月,果9月成熟。  

分布範圍

蛇舌草分布於雲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安徽等地。採收夏秋季連根拔取全草,揀去雜草,抖去泥屑,曬乾。

主要價值

蛇舌草 蛇舌草

含三十一烷、豆甾醇、谷甾醇、烏索酸、對香豆酸、白花蛇舌草素(可能為香豆精類)黃酮甙等。

能顯著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如刺激網狀內皮細胞增生,使吞噬活躍,促進抗體形成,並使淋巴結、脾、肝等組織中嗜銀物質呈緻密化改變。有抗腫瘤作用,如對急性淋巴細胞型、粒細胞型、單核細胞型以及慢性粒細胞型的腫瘤細胞有抑制作用;對吉田肉瘤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體外抗菌作用不顯著,高濃度煎劑對綠膿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流感桿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奈氏球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又能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並有鎮痛、鎮靜、催眠作用。

成分

全草含三萜類成分熊果酸,齊墩果酸、甾醇類成分β一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豆甾醇;對羥基桂皮酸、三十一烷等。

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

甘苦寒,

【歸經】:入胃、大腸、小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利尿除濕。

【套用】:

1、用於腸癰、肺癰、瘡癤腫痛、毒蛇咬傷。腸癰、肺癰,輕證單用有效。瘡癤腫痛,單用或與蒲公英、紫花地丁用同。蛇傷(如青竹蛇咬傷),可用本品酒煎服,亦可外敷。

2、用於各種腫瘤,尤多用於消化道及淋巴腫瘤。單用或與山豆根、半枝蓮、黃藥子等治腫瘤藥配伍。

3、用於濕熱水腫、熱淋、黃疸。可與其它清熱利濕、退黃藥同用。

此外,現代又用於支氣管炎、盆腔炎等。

【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15—60克。治腫瘤可用至120克。外用適量。

【保貯】:放竹簍、蒲包內,置乾燥處,防霉蛀。

常見偽品

蛇舌草 蛇舌草

1.纖花耳草 為茜草科植物纖花耳草H.tenelliflora Bl.的全草。分布閩、皖、漸等地,其主要區別為葉鞘革質,無花柄,花1-3朵生於葉腋內,植株乾後黑色。

2.雀舌草 為石竹科植物雀舌草Stel-laria alsine Grimm的全草。分布皖、魯、蘇、浙、閩等地。長10—30cm,直徑0.1-0.2cm。表面灰綠色,有分枝,葉膜質,對生,披針形,形似雀舌,全緣無柄。花草生於葉腋,或頂生聚傘花序,花白色,蒴果卵形,種子腎形,棕褐色,極細小。氣微,味淡。

3.漆姑草 為石竹科植物漆姑草sagi-na japonica(Sweet)OHwi的全草。分布於湘、鄂、浙、閩、蘇等地。全草呈細絲狀,莖多簇生、細軟,莖長5—15cm,直徑0.2-0.3cm。表面黃綠色或灰綠色。葉對生,線形,基部抱莖,易脫落,長0.5—2cm。花小,單生於枝端或葉腋。蒴果卵形,具宿萼,種子細小,長圓形,呈溜狀突起,棕褐色。氣微;味淡。

傳奇故事

蛇舌草 蛇舌草

從前,有一位名醫,被邀去為一位重病人診治。病人胸背憋痛,低熱羈纏,咯吐穢膿,眾醫不效。名醫診病閱方,一時找不到恰當的治療方法。疲乏間名醫伏案小盹,忽見一位白衣女子飄然而至,說:“此君乃是大好人,樂善懷仁,惠及生物,見有捕蛇者,他即買下放生,先生務必精心施治,救他一命。”名醫向白衣女討教良方,白衣女說:“請隨我來。”他隨白衣女來到戶外,白衣女卻飄然而去,在白衣女所站的地方卻有一條白花蛇,蛇舌伸吐處化作叢叢小草。正驚異間,名醫被腳步聲驚醒,原是病人家屬來請先生用飯。名醫說:“且慢,請隨我來。”名醫和病人家屬來到戶外,果見埂坎邊長著許多夢中所見的那種開著小白花的纖纖小草。於是便采了些,囑即煎服。病人服後果然覺得胸寬了許多。次日連服逾斤,病便痊癒。名醫查遍當時的歷代本草,也未查出這種小草屬於何藥。他感而吟詩:“白花蛇舌草纖纖,伏地盤桓農舍邊,自古好心多善報,靈蟲感德藥流傳。”

臨床套用

蛇舌草 蛇舌草

1、治療小兒肺炎,用白花蛇舌草注射劑,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含4克生藥的有效成分),嬰兒減半,每日2次,療程5~7日。治療112例,痊癒52例,近愈25例,好轉17例,無效12例,死亡6例,平均住院7.98天。

2、治療闌尾炎,取鮮白花蛇舌草1兩(乾品5錢),水煎服,每日2次。小兒酌減。症狀較重者可增至2~3兩。個別腹脹嚴重者加用水針或新針治療,中毒症狀較重者兼用補液並禁食。治療19例均愈,其中急性闌尾炎12例和闌尾膿腫3例,服藥8~9天,平均於1.9天和3.3天退熱。3.2天和6天症狀體徵消失。1例治癒4個月後復發,仍以同樣方法治癒。有報告用鮮全草4兩(乾品1~2兩),每日1~2劑煎服;或製成100%的針劑行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2次,重症6小時1次。治療各種類型闌尾炎(包括急性、亞急性及闌尾穿孔並發腹膜炎)50餘例,一般服藥2~3天臨床症狀消失,1周痊癒出院。其中以急性闌尾炎的療效最好。煎劑療效優於針劑。又有報告以煎劑內服治療急慢性闌尾炎30例,對單純性、症狀較輕、發病1~2天入院的單用白花蛇舌草;對症狀較重,有明顯全身和局部症狀者,配用海金砂、野菊花全草或桉葉。除2例慢性闌尾炎重新入院行手術治療外,均獲痊癒。平均住院4.2天。

3、治療輸精管結紮術後副睪鬱積症,在常用的精索封閉及中西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白花蛇舌草(每日1兩煎服,一般3~4周為一療程,最長者服10周以上),可提高療效;特別對單純性副睪鬱積症效果更為明顯。用於睪丸腫脹疼痛,屬熱毒壅盛者,取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之功。處方:白花蛇舌草20g,黃柏15g,玄參15g,生地15g,連翹15g,紅花10g,三棱12g,牛膝12g,荔枝核15g,白芍15g,甘草5g。水煎服,日一劑。

4、治療毒蛇咬傷,取該品5錢,以白酒半斤煮沸3~5分鐘,去渣,以2/3口服(1日分2~3次服完),1/3外敷傷口。敷藥時先吸出傷口毒血,清洗消毒後用消毒棉墊覆蓋包紮,然後將藥酒澆濕敷料(以保持濕潤為度)。若不能飲酒者,可用清水煎煮,沸後再加入適量白酒,但一般仍以白酒煮為佳。對水腫頑固不退,病情嚴重及傷口感染者,適當加用其它中草藥及抗菌素;對於輕型戒中型病例,單用本法治療即可。據19例觀察,一般用藥3~6劑即獲痊癒。

5、治療盆腔炎、附屬檔案炎,用白花蛇舌草1.5兩,配以入地金牛(兩面針)3錢,或再加穿破石(萇芝)3錢,水煎服,每日1劑。77例患者治療後,4例無效,余均痊癒。此外,曾試用100%白花蛇舌草針劑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3次,治療子宮頸癌,胃癌、肝癌各1例,症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曾用白花蛇舌草、茵陳、金錢草各1兩製成"利膽合劑",治療膽石症等膽道疾患共10例,其中9例腹痛、黃疸、發熱等症狀平均2.2天獲得緩解;3例膽總管造瘺術後的患者,服藥後膽汁量成倍增加,膽汁沉渣排出很多,黃疸指數逐漸下降,提示"利膽合劑"具有明顯的利膽與排石作用。

6、治黃疸型肝炎,肝經濕熱是其主要病因病機,治療以清熱利濕為主,而白花蛇舌草臨床套用療效明顯。濕熱蘊久成毒,結於肝膽,白花蛇舌草配伍其他清熱、利濕、解毒的藥物治療,可取得滿意療效。

7、治B型肝炎,患者多有脅肋脹痛,口苦納呆,嘔惡腹脹,小便短赤,此乃濕熱鬱結於肝經,肝木郁之,用白花蛇舌草清利濕熱、平肝散結。方用白花蛇舌草20g,茵陳12g,金錢草20g,柴胡12g,鬱金15g,板藍根15g,香附15g,梔子12g,丹參15g,白芍15g,甘草5g。水煎服,日一劑。

8、治急性扁桃體炎,患者熱象明顯,乳蛾紅腫疼痛,可用白花蛇舌草20g,配伍黃芩15g,銀花12g,連翹15g,玄參15g,麥冬15g,桔梗12g,射干12g,甘草9g,丹皮12g,板藍根15g。

9、治各種癌症,在辨證的基礎上取解毒散結、消瘀止痛的白花蛇舌草,配莪術、重樓、半枝蓮、山慈姑,可用於治療胃癌、食道癌、直腸癌。

10、治尿路感染,用於尿頻、尿急、尿痛,對濕熱徵象明顯者尤為適用,在辨證用藥的同時使用白花蛇舌草療效更加明顯。

11、治腎積水,證屬濕熱下注,蘊積於腎,水濕不利,常用白花蛇舌草20g,配伍三金湯(金錢草60g,海金砂15g,雞內金15g),加木通12g,生地15g,丹參20g,牛膝15g,白朮12g,甘草6g。水煎服,日一劑。

12、治前列腺腫大,此種類型老年病人居多,診斷明確後,可單劑使用白花蛇舌草治療,每日每次100克水煎服。或用白花蛇舌草5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13、治乳腺小葉增生,以婦人為主,多因情志所傷,疏泄失常,肝氣鬱結,經期前後病情加重,每以白花蛇舌草20克配伍柴胡15克,鬱金15克,枳殼15克,玄參15克,當歸12克,川芎12克,夏枯草12克,蒲公英12克,牡蠣20克,香附15克,白芍12克,甘草6克。日一劑,水煎服。

14、治子宮肌瘤,主要用於初始期,大小在5cm以內的小腫瘤。取白花蛇舌草消腫散結、活血祛瘀之功。常與半枝蓮、山慈姑、莪術、丹參、當歸、川芎、白芍、甘草配伍套用。

15、治濕疹,在辨證服藥的同時,取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將其研末後用紫草油調勻外敷,療效亦佳。

16、治療胃炎 白花蛇舌草50克,元胡索10克,加水250~300毫升,煮沸後煎30分鐘即可,每劑煎兩次,分3次飯前服,20天為1療程。治療淺表性胃炎效果較好。

治療肝炎 白花蛇舌草、丹參、板藍根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療效顯著。白花蛇舌草、金錢草、益母草,加水濃煎去渣取汁服用,治療急性病毒性肝炎療效滿意。白花蛇舌草、白茅根、丹參、黨參水煎服,以餐後服藥為宜,每連服幾劑後停藥2-3天,再續服,並適當加減,對治療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效果也佳。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各方藥劑量及服法要嚴格遵從醫囑。

17、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白花蛇舌草30克,赤芍15克,桔梗6克,紅糖10克,長期服用有良好效果。

18、治療痤瘡,白花蛇舌草20—30克,麥冬、生地各15-20克,玄參10-15克,每日1劑,水煎兩次,共500毫升,分兩次服,藥渣可加水1000~2000毫升煎液,待溫後洗患處,每日3~4次。治療期間忌用化妝品及其他藥物。

19、治療頑固性外陰濕疹,白花蛇舌草、蒼朮、土茯苓各30克,艾葉20克(後下),加水1500毫升,浸泡10~15分鐘,用文火煎煮20分鐘,濾液待溫度適宜坐浴熏洗外陰10-15分鐘,每晚1次,15次為1療程,治療1-2個療程。療效滿意。

藥理作用

蛇舌草 蛇舌草

1、抗腫瘤作用在體外(相當生藥6克/毫升)對急性淋巴細胞型、粒細胞型、單核細胞型以及慢性粒細胞型的腫瘤細胞有較強抑制作用(美藍試管法);用瓦氏呼吸器測定,對前二者的抑制作用亦較強。曾用浸膏於小鼠S-180和艾氏腹水癌,以及大鼠吉田肉瘤的實驗性治療,皆無明顯抗癌作用;0.5~1克生藥/毫升在體外對吉田肉瘤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美藍試管法),但作者認為此屬非特殊性的。

2、抗菌、消炎作用體外抗菌作用並不顯著,只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桿菌有微弱作用。觀察煎液對正常和人工闌尾炎兔的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和白細胞在體內外吞噬活力的影響,認為其抗炎作用,是刺激網狀內皮系統增生和增強吞噬細胞活力等因素所致。

常用偏方

蛇舌草 蛇舌草

1、治痢疾、尿道炎:白花蛇舌草50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2、治黃疸:白花蛇舌草50~100克。取汁和蜂蜜服。(廈門)

3、治急性闌尾炎:白花蛇舌草100~200克,羊蹄草50~100克,兩面針根15克。水煎服。(廣東《中草藥處方選編》)

4、治小兒驚熱,不能入睡:鮮蛇舌癀打汁一湯匙服。(《閩南民間草藥》)

5、治瘡腫熱痛:鮮蛇舌癀洗淨,搗爛敷之,乾即更換。(《閩南民間草藥》)

6、治毒蛇咬傷:鮮白花蛇舌草50~100克。搗爛絞汁或水煎服,渣敷傷口。(《福建中草藥》)

文獻綜述

蛇舌草 蛇舌草

1、《潮州志·物產志》:莖葉榨汁次服,治盲腸炎,又可治一切腸病。

2、《廣西中藥志》:治小兒疳積,毒蛇咬傷,癌腫。外治白泡瘡,蛇癩瘡。

3、《閩南民間草藥》: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4、《泉州本草》:清熱散瘀,消癰解毒。治癰疽瘡瘍,瘰癧。又能清肺火,瀉肺熱。治肺熱喘促、嗽逆胸悶。

5、《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活血利尿。治扁桃體炎,咽喉炎,闌尾炎,肝炎,痢疾,尿路感染,小兒疳積。 6、 《西中藥志》:味苦甘,性溫,無毒。

7、《閩南民間草藥》:苦,平,無毒。

8、《泉州本草》:甘微酸,性寒。

9、《廣東中藥》Ⅱ:辛澀,寒,無毒。

10、《潮州志·物產志》:莖葉榨汁飲服,治盲腸炎,又可治一切腸病。

11、《廣西中藥志》:治小兒疳積,毒蛇咬傷,癌腫。外治白泡瘡,蛇癩瘡。

12、《閩南民間草藥》: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13、《泉州本草》:清熱散瘀,消癰解毒。 治癰疽瘡瘍,瘰癧。又能清肺火,瀉肺熱。 治肺熱喘促、嗽逆胸悶。治療毒蛇咬傷時,可取白花蛇舌草15克,白酒250克,煮沸3~5分鐘,去渣,口服2/3(每日分2~3次服完),用1/3外敷傷口,敷藥時先吸出傷口毒血,清洗消毒後用消毒棉墊覆蓋包紮,然後用上述藥酒澆濕敷料(以保持濕潤為度)。若不能飲酒者,可用清水煮沸後再加入適量白酒,但以白酒煮為佳。

14、《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活血利尿。治扁桃體炎,咽喉炎,闌尾炎,肝炎,痢疾,尿路感染,小兒疳積。

珍稀中草藥

它們名字怪異,其貌不揚,卻是可祛病治痛的良藥。讓我們走入神奇的中草藥世界,探究無窮無盡的奧秘吧!  

中草藥大盤點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讓閭
阿育魏實 埃蕾
矮腳龍膽 矮腳羅傘 矮
凹朴皮 八哥
白飯樹葉
阿膠 阿里紅
白萆粟
讓閭子
白花菜子
白花菜根
白蘇梗
白松塔
白朮-白及
矮人陀
白薯莨
白鶴藤根
白鶴藤
白荷花露
白石榴花
白石榴根
白升麻
巴豆油
白山苔
白沙糖
白沙蟲藥
白三七根
白屈菜根
白果葉
白槍桿
白果樹皮
白千層葉 
白果根
白皮
白牛膝
白牛膽
巴豆葉
白飯樹根
白飯豆
巴豆樹根
白茅針
白鵝膏
白豆蔻殼
芭蕉子
白毛藤根
白毛藤
芭蕉油
白地紫菀
白螺螄殼
白刺花葉
白龍頭
白刺花
白蘞子
芭蕉葉
白欖根
白側耳
白蠟樹葉
白蠟樹皮
白蠟花
白克馬葉
白草莓
白菊花根
白金古欖
白補藥
巴豆殼
白接骨
白背葉根
矮腳楓葉
白背楊
白背三七莖葉
白雞屎藤
艾納香根
白花映山紅
白花夏枯草
白花射干
白花蛇頭
巴茅果
白花蛇目睛
白花龍膽
白花灰毛槐樹 
白花果
白花丹
庵摩勒
霸王根
拔毒散
白馬陰莖
白馬骨根
八角香
白粱米
巴山虎
白綠葉
白郎花
艾實
白苣
八角楓葉
八角楓花
阿利藤
矮楊梅
白梅
白茅花
白背葉
白毛夏枯草
白樺皮
艾片
白丁香
芭蕉花
白千層
白降丹
白木
白扁豆
霸王七
白蘭花
霸王鞭
白礬
安息香
白僵蠶
白及
白菖
白木耳
白蘇子
白蘇葉
八仙花
白首烏
白石脂
白石英
八仙草
白屈菜
八目鰻
白梅花
艾納香
白芥子
白芥
八角茴香
矮腳苦蒿
白花菜
白蒿
白附子
阿爾泰紫菀
菝葜葉
菝葜
芭蕉根
桉葉
阿魏
巴旦杏仁
八月札
白朮
白芍
白前
白茅根
白膠香
白花蛇舌草
白豆蔻
巴戟天
巴豆
八角蓮
八角楓根
鵪鶉
艾葉
矮地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