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山區

萊山區

萊山區,地處黃海之濱,與遼東半島、韓國、日本隔海相望。成立於1994年,是煙臺市的行政中心。位於煙臺市區東部,北、西與芝罘區毗連,南靠牟平區。總面積258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區總人口18.1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06萬人。區人民政府駐黃海路街道。郵編:264600。代碼:370613。區號:0535。拼音:Laishan Qu。名稱來源:因境內有萊山而得名。相傳800多年前,在今萊山大地上,一夜間來了一座小山(今煙臺萊山機場內馬鞍山),當時取名“來山”,後因山上草木叢生,遂演變為萊山,由此得名建鎮建區。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萊山區位於煙臺市東區,與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行“兩區合一”體制,是全國五個向APEC成員開放的科技工業園區之一,全國唯一的中俄高新技

萊山區萊山區
術產業化合作示範基地就坐落在區內。全區轄二個鎮、三個辦事處,總面積258平方公里,總人口15.8萬人,耕地面積12.2萬畝;海岸線長21.5公里;境內有大小河流11條,流域面積170平方公里,庫容量1053萬立方米,灌溉面積8.8萬畝;擁有農田林網面積8萬畝,沿海防護林27公里;林木覆蓋率達40%以上;擁有大中型機械540多台套,機械化作業 面積達90%以上;區鎮村三級科技推廣網路健全,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達55%以上。

萊山區農業資源豐富,自然條件適宜各類農作物生長繁育;豐富的牧草資源,有利於發展草食性經濟動物;廣闊的淺海灘涂,可大力發展近海養殖業;緊依煙臺市區的區位優勢,為發展城郊型高效農業提供了便利條件。萊山區是“煙臺蘋果”、“煙臺大櫻桃”的主產區,是煙臺市三大菜籃子基地之一,是膠東半島最大的袖珍西瓜生產供應基地;是萊山蜜桃的發源地。95年被列為山東省生態農業示範區,98年被列為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萊山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主要依靠蔬菜果業畜牧、水產和園林花卉五大支柱產業。

行政區劃

萊山區轄3個街道、2個鎮:黃海路街道初家街道濱海路街道解甲莊鎮、萊山鎮。

萊山區萊山區區劃圖

黃海路街道辦事處:一九九九年九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總面積17.41平方公里,轄1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003年年底總人口53000人。該處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宜人,基礎設施完備,交通便捷,煙威一級公路縱貫轄區,距市中心、煙臺港火車站僅6公里,南距萊山機場約10公里,郵電通訊暢達,可與國際、國內大中城市直接通聯,水、電、暖、公共運輸等均與市區聯網。該區域被煙臺市確定為國際商貿旅遊中心區、科技教育新興區、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區、改革開放示範區,成為全市對外開放的前沿。轄區內科教力量雄厚,煙臺大學等10餘所高校座落於此,形成高等教育區,有省級以上科研所6處,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大技術支撐。各類職業學校、勞動技術服務學校等源源不斷地輸送著熟練技工,轄區80%以上的勞動力受到高中或職業教育,受高等教育人口占城市人口的20%。轄區海岸線風景優美,旅遊資源豐富,黃海遊樂城、岱王山莊等旅遊景點成為煙臺市旅遊的黃金線路。國家部委的科技交流中心及賓館、酒店40餘處設在這裡,形成集居住、餐飲、遊樂、度假、療養於一體的多功能、高檔次的旅遊服務體系。街道經濟實力雄厚,2003年經濟總收入13.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757萬元。國內生產總值6.7億元,二、三產業比例64:36。第二產業從業人員5800多人。實現利稅6000萬元,利潤4000萬元;第三產業從業人員5600多人,實現利稅3000多萬元,利潤2000萬元。出口創匯3000多萬美元,契約利用外資3395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943萬美元。共有工業企業60餘家,已形成電子元件、精細化工、汽車配件、醫藥器械、建築建材、包裝七大支柱產業。近年來,街道致力於高起點、全方位改善投資環境,積極發展園區建設,建立招商載體。共征地48萬平方米,按照國際化標準高層次規劃建設生態式、人性化、花園型工業小區。預計2年內將建標準廠房40萬平方米。目前已建成標準廠房6萬平方米,形成了飛龍、岱山等6個工業小

萊山區美麗的萊山

區,園區有專門配套的生活小區和商貿區,在岱山社區,居住著韓國日本等客商120餘戶,成為煙臺市遠近聞名的“國際村”。園區以其“七通一平”完善的基礎設施、優越的地理位置、高效的服務體系、優惠的投資政策,吸引著國內外客商前來投資置業。

初家街道辦事處:位於煙臺高新區西部,北起桐林路,東臨行政中心區,西至芝罘區邊界,南與萊山鎮接壤,轄21個行政村,人口2.2萬,總面積37.55平方公里。這裡區位優越,地處APEC煙臺科技工業園區的軸心地帶,中俄基地工業園也坐落在轄區內;環境優美,依山傍海,山清水秀,高新區重點旅遊設施--科技花園鑲嵌在轄區內的鳳凰山下;交通便利,軫八高速公路、五區連線路清萊路縱橫貫通,距煙臺港、火車站、飛機場均在10公里以內;各種基礎設施配套齊全,郵電通訊便捷暢通,水、電、公交已納入市區網路。初家街道辦事處經濟基礎較好,發展潛力巨大,中俄基地工業園區正成為大型工業企業的密集區,有大麥芽、精密銅管等名牌產品;城郊型農業發展勢頭良好。果業、蔬菜、花卉種植初具規模,並創出了市場知名的農業品牌,名、優、特、新產品遠銷國內外,另外千畝觀光農業區在積極建設當中;第三產業蓬勃發展。藉助良好的區位優勢,商貿、餐飲、旅遊正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全區重點商貿設施--芳華園商貿城坐落在轄區內,作為新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初家街道辦事處藉助市府行政中心區的優勢,城市功能日趨完善,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正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濱海路街道辦事:處位於煙臺市行政中心,總面積26.124平方公里。總人口2.5萬人。轄區內自然自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煙臺市主要交通幹線:煙威一級公路貫穿南北,軫八高速公路,軫大公路橫貫東西,距煙臺港、火車站均在10公里內,距飛機場只有5公里。煙臺港年貨物吞吐量1600萬噸,貨輪可通往世界上70多個國家的100多個港口,現開通煙臺與日本、美國加拿大、韓國、香港新加坡的定期貨櫃運輸業務。民航開通國內30多條航線。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為綜合開發利用土地資源、發展農業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和條件。

解甲莊鎮:地處黃海之濱,土地面積108平方公里,耕地6萬畝,海岸線長18華里。轄40個行政村,人口4.1萬,

萊山區東溝村
被列為煙臺市對外開放重點鄉鎮之一。2000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6億元,固定資產投入930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572萬元。物產、礦藏豐富:農產品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脫毒地瓜、21世紀王子梨以及名優蘋果、大櫻桃、大李子、紅提葡萄、紅把梨、蜜桃、大棗、銀杏等。菜田面積10000多畝,是煙臺市"菜藍子工程"重點基地之一。20000畝金小鳳特小鳳西瓜填補省內空白,是膠東地區最大的微型西瓜生產基地。鎮北部海域盛產對蝦、竹節蝦、海參、鮑魚、海膽等海珍品,年水產品產量達3萬噸,冷藏加工能力4000噸。狐、鹿、肉食犬、肉食鴿、長毛兔等養殖頗具規模。煙臺發達兔業公司擁有全國最大的良種兔繁育基地,所培育的煙臺系長毛兔被列入國家星火計畫,良種鹿場個體產茸量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鎮境內還有較豐富的石墨滑石矽酸鹽石灰石等礦藏。工業基礎雄厚:全鎮共有鎮辦、村辦企業230餘處,通過以優惠政策招商引資,現已建成合資、獨資企業30餘處,形成機械製造、精細化工、精密鑄造、種養加工、建築材料、磁性材料、包裝材料等十大支柱產業,200多種產品暢銷國內外,年出口創匯3.8億美元。1200畝鎮級工業園建設進展順利,達到"三通一平",已有6個過千萬元的工業項目進駐實施,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萊山鎮:位於煙臺市萊山區(萊山區為煙臺市行政中心區)南部,距區政府10公里,是煙臺市近郊區,總面積67平方公里,擁有行政村31個,人口3.8萬。境內交通四通八達,萊山機場就座落於境內,距鎮駐地僅0.5公里;軫八高速公路、煙青一級公路、煙青鐵路、煙濟鐵路穿境而過,距煙臺港僅10公里。川流不息的外夾河縱貫鎮區,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電力充沛,通訊發達,地理位置可謂得天獨厚。煙臺市規劃用3至5年的時間,在北部沿海開發長約200公里的沿海經濟產業帶,萊山鎮已納入該經濟帶的規劃範圍之內,由此又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近幾年,為加快城市化步伐,推動當地經濟發展,萊山鎮於2001年10月,在鎮駐地以北1公里、與萊山區行政中心毗鄰地段,規劃建設占地5平方公里、起步區為2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萊山鎮白手起家,不畏艱辛,艱苦創業,率先配套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現已投入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4000多萬元,完成了園區內3平方公里的配套功能建設和5萬平方米的綠化美化工程,為項目的開工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硬環境,滿足了客戶的需求。良好的環境贏得了眾多客商的青睞,萊山鎮工業園區已逐步成為愈來愈多客商眼中理想的投資熱土。園區成立至今,已引進項目84個,項目總投資達9.8億元。其中外資項目17個,契約利用外資32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200萬美元;今年新引進項目37個,總投資3.8億元;現已投產企業15家,預計2003年底還將有6家企業投產,累計投產企業將達到21個,年可實現出口創匯2500萬美元;現有在建項目22個,其中今年新開工項目18個,實際固定資產投入已達1.5億元。預計全年新開工項目可達到25個,建築面積在20萬平方米,實際固定資產投入可達到2.5億元以上。萊山鎮堅持“服務至上,互惠互利”的原則,對有意到本鎮園區投資創業的客商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萊山鎮工業園區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園區,這裡環境優美,服務優質,民風淳樸,熱誠好客,是適於創業的理想場所。萊山鎮人民竭誠歡迎國內外各界朋友光臨洽談貿易合資合作,互惠、互利,共赴前程。

歷史沿革

因境內有萊山而得名。相傳800多年前,在今萊山大地上,一夜間來了一座小山(今煙臺萊山機場內馬鞍山),當時取名“來山”,後因山上草木叢生,遂演變為萊山,由此得名建鎮建區。

萊山區萊山區

1994年7月2日,撤銷煙臺市牟平縣,設立牟平區、萊山區。萊山區轄原牟平縣的萊山鎮、解甲莊鎮和芝罘區的初家鎮,區人民政府駐初家鎮。1997年10月28日,設立濱海路街道辦事處,將初家鎮的前七夼、後七夼、遲家、石溝屯、樗嵐、清泉寨、埠嵐、劉家灘、孔家灘、福臨夼、梁家11個村劃歸濱海路街道辦事處管轄。1998年萊山區轄3鎮120個行政村。3鎮為初家鎮、萊山鎮、解甲莊鎮。[註:按照省民政廳公布的鄉鎮區劃調整,此時還應有濱海路街道辦事處。1999年9月15日,設立黃海路街道辦事處。將濱海路街道辦事處的前七夼、後七夼、遲家、石溝屯、樗嵐、清泉寨、埠嵐、福臨夼、梁家9個村劃歸黃海路街道辦事處管轄;撤銷萊山區初家鎮,以原初家鎮的遠陵夼、溝北、陳家、廟後、初家、河東、河西、曹家、宋家莊、午後、杜家、南、祁家屯、何家屯、曲家莊、東都、西都、田家莊、蒲子莊、曹家莊、解家、界牌、松嵐、大郝家24個村設立初家街道辦事處;將原初家鎮的北賀、南賀、大莊、盛水莊、楊家台、鄒家、房家、萊龍莊、三十里堡、孫家灘、於家灘11個村和解家莊鎮的草埠、西軫格莊、東軫格莊3個村劃歸濱海路街道辦事處管轄,濱海路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地遷至劉家灘村(魯政函民字[1999]30號)。
2000年,全區總面積258平方千米,轄2個鎮,3個辦事處,120個行政村。年底全區總人口15.9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55萬人。(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萊山區總人口181963人;轄3個街道、2個鎮,各鄉鎮人口:黃海路街道 49469 初家街道 31836 濱海路街道 24211 解甲莊鎮 40475 萊山鎮 35972

2001年,全區總面積258平方千米。轄2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區屬工業園區,共27個居民委員會,96個行政村。年底全區總人口1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08萬人。

2002年,全區總面積258平方千米。轄2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2個工業園區(其中馬山工業園為2002年12月新建),共31個居民委員會,90個村民委員會。年底全區總人口16.9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85萬人。

2003年,全區總面積258平方千米。轄初家、濱海路、黃海路3個街道辦事處及萊山、解甲莊2個鎮,1個工業園區(萊山經濟開發區),共118個行政村(居委會)、11個社區居委會。年底全區總人口18.1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06萬人。

地理環境

土壤:地處濱海緩平地,地勢平坦,平均海拔約10米,土類為潮棕壤,平均土體厚度大於0.6米,PH值6.75,容重1.23克/立方厘米,總空隙度45.9%。0-20厘米層有機質含量1.09%,全氮含量0.08%,鹼解氮含量60-80PPM,速效磷含量15-28.4PPM,速效鉀含量55-80PPM,各項養分含量指標均適宜各類蔬菜種植。

萊山區綠化

氣候:屬暖溫帶海洋性氣候。雨量充沛,空氣濕潤,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1.6oC,∑t≥0oC為4400oC,相對濕度71%;年平均日照時數2643小時,年平均光照率60%,總輻射量123.8千卡/平方厘米,生長季節(3-11月)有效輻射量51.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無霜期246.5天,年平均降雨量763.6毫米,相對濕度為64%。

生態環境:適宜的自然氣候和穩定良好的土壤理化性狀非常適合發展蔬菜種植;項目區周圍無化工、煉油等污染性企業,水質優良,大氣無污染;據植保部門多年觀測,無植物檢疫對象,為發展有機肥蔬菜種植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水利配套設施完善能排能灌,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經上級主管部門測試大氣質量符合中國無公害農產品大氣質量標準:日平均總懸浮顆粒物≤0.15mg/m3,二氧化硫≤0.05mg/m3,氮氧化物≤0.05mg/m3,每七日平均氟化物≤2微克/平方分米.日。

交通基建

區中心距煙臺港火車站均在10公里內,煙臺-青島、煙臺-威海及煙臺繞城高速公路貫穿該區東西南北,國際

萊山區煙臺萊山機場

空港煙臺機場坐落在該區。目前正在規劃建設的煙臺-大連鐵路輪渡,建成後,將形成以煙臺為樞紐,北部接連以哈大鐵路為主軸的東北鐵路網,南部與魯、蘇、浙等省的沿海鐵路銜接的快捷方便的新通道。公路通車裡程168公里。完成郵電業務總量6787萬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5143萬元,增長10.8%;郵政業務總量1642萬元,增長23%。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7.1萬戶,行動電話用戶5.8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42部/百人,網際網路用戶7000戶。區內道路、給水、污水排放、供電、電訊等全面開通。其中水供應充足可靠,供水普及率達99.91%,合格率達99.2%,日供水能力5萬噸,目前全區供水能力正在不斷提高;電力由山東電網煙臺電廠龍口電廠保證供應,採用雙迴路雙電源供電,全區用電可靠率達99.96%;通訊網路發達,擁有先進的郵電通訊網路,同全國和世界各地的通訊十分快捷方便,已實現了交通傳輸數位化、業務種類多元化、網路運行安全化、服務水平優質化的新格局,目前全區的寬頻網正在實施中,政府和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正在進行中,生活小區、國際化的學校和醫院、星級酒店等也在規劃和建設中,INTERNET覆蓋了全區的所有企業,為企業的電子商務、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方便,並建成煙臺高新區網站、信息港等。區內有盛泉、鳳凰、萊山、解家莊、初家、黃海、濱海七個工業園,其位置均屬於區內的黃金地帶,目前正在對外招商。

經濟發展

2004年,我區國民經濟快速協調發展,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全年完成生產總值48.4億元,同比增長32.6%;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3億元(新口徑),增長51.3%,增幅連續9年居全市首位,我區財政收入在全省位次上升到76位,一年前移了23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7.22億元,增長70.7%。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質量、效益、後勁同步提高。著力提升第二產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

萊山區萊山夜色
全區經濟成長方式加快轉變。一是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加大了對重點產業、骨幹企業的支持服務力度,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23.24億元,增長35%;產品銷售收入、利稅、利潤也都保持了34%以上的增長;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2家,總數達到200家,完成增加值19.92億元,增長36.9%,規模以上工業綜合效益指數達到166.3%,提高43.1個百分點;全區銷售收入過千萬元企業達到87家,較上年增加17家,過億元企業9家,增加3家。二是第三產業加快發展。加大了三產項目的推進力度。房地產業進一步繁榮。全年實現房地產增加值5.6億元,增長29.7%;金融保險業也取得穩步發展,金融系統存貸比達到125.77。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7.06億元,增長28.8%。城市建設進一步加快,載體功能顯著增強。全年共完成城市基礎設施及重點工程建設投入1億多元。一是配合市政府抓好市級重點工程建設。加快推進體育公園二期、中國農大煙臺分校、煙臺大學南校區、工商學院西校區、濱州醫學院二期、五一三所和成龍線等重點工程的征地、拆遷等工作,各項工程均達到了進度要求。二是高標準抓好區級重點工程建設。著眼進一步增強工業城區的承載功能,加大了工業園區的投入,盛泉和馬山兩個110KV變電站相繼投入使用,濱海熱電一期完工並投入運行,馬山2萬噸污水提升泵站完成了基礎工程,機場東路續建、生態廣場等工程也達到了預定要求。

農業:以提高農民收入為核心,“三農”工作成效明顯。切實把“三農”問題放在事關全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全局高度來抓。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900元,同比增長15.3%,創歷史新高。一是認真探索解決失地農民的生產生活問題。出台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就業和合作醫療四個配套檔案,並抓緊組織實施,全年共有53個村、5萬多人參加了合作醫療,全區農民就業也明顯增加;按照新標準足額發放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繼續開展了包村扶貧工作。二是深入做好農民減負工作。深化農村稅費改革,降低農業稅稅率3個百分點,減輕農民負擔220萬元;取消了農業特產稅,完成了種糧農民直接補貼。三是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投資700多萬元,高標準修復了水毀橋樑3座,剩餘1座今年5月可完工;繼續抓好“村村通油路”工程,解決了部分村的飲水問題;新添堡橡膠壩完成投入600萬元,主體工程已完工。

工業: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加大了對重點產業、骨幹企業的支持服務力度,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23.24億元,增長35%;產品銷售收入、利稅、利潤也都保持了34%以上的增長;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2家,總數達到200家,完成增加值19.92億元,增長36.9%,規模以上工業綜合效益指數達到166.3%,提高43.1個百分點;全區銷售收入過千萬元企業達到87家,較上年增加17家,過億元企業9家,增加3家。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2家,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30.33億元,比上年增長45.4%。產品銷售率達100.71%,比上年提高1.2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9.8億元,增長58.6%;實現利潤8.8億元,增長91.5%;實現利稅12.8億元,增長80.8%。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11.54%,比上年提高57.85個百分點。

名校集萃

煙臺大學:煙臺大學創建於1984年7月,原國家教委特批,

萊山區桃李滿天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同選派教學、科研、管理骨幹來校直接援建,並要求兩校把支援煙大納入長期工作計畫。1990年成立了“北大、清華支援煙臺大學建設委員會”,由山東省分管教育的副省長任主任。“援建委員會”每兩年召開一次會議,研究指導煙臺大學教學、科研及改革發展,使煙臺大學有一個較高的辦學起點和高水平的發展。建校20多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經過全體師生員工的不懈努力,煙臺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教學設施完善、具有相當辦學規模與實力、獨具特色、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地方綜合性大學。1995年,學校順利通過原國家教委本科教學水平合格評價。1998年,獲得碩士單位授予權。2004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2007年,我校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批准為普通高等教育培養軍隊幹部依託培養單位。學校占地面積3200畝,已建成校舍面積80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5億元。圖書館總面積4.38萬平方米,藏書152萬冊、電子圖書19萬冊、音像資料1.1萬盤(盒),中外文工具書1萬餘種、引進中外文資料庫34個;校園內建有千兆乙太網;大學生活動中心面積2.5萬平方米。

山東工商學院:原名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始建於1985年12月,是原國家教委批准建立、原煤炭工業部所屬唯一

萊山區山東工商學院

一所財經類普通高等院校。現由中央與山東省共建,以山東省管理為主。1997年11月,學校順利通過原國家教委組織的本科教學合格評價,2003年12月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是山東省首家兩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的高校。2003年2月經教育部批准更為現名。學校坐落在山東煙臺,依山傍海,風景秀麗,是省級花園式單位文明校園。2006年學校被省高工委、教育廳授予德育工作優秀高校、平安校園建設優秀高校的稱號。學校占地1392畝,校舍建築面積46萬餘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23萬冊,中外文期刊2000餘種,編輯出版有《山東工商學院學報》、《煤炭經濟情報》2種學術期刊。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工商管理等40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生17578人,畢業生分布全國各地,一次性就業率多年來一直保持在90%以上。

萊山區濱州醫學院
濱州醫學院(煙臺分院):坐落於煙臺市萊山區,是一所省屬高等醫學院校,前身為青島醫學院。1970年搬遷至山東北鎮辦學,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北鎮醫學院,1983年隨駐地更名改稱濱州醫學院。學校專業設定齊全,專業格局富有特色。目前擁有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生物技術、中醫學、法學(醫事法律方向)、套用心理學、英語、全科醫學、麻醉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十一個本科專業和全科醫學、護理學、口腔醫學、醫學實驗技術等四個專科專業。我院於1985年創辦的殘疾人臨床醫學系,是全國第一家專門招收殘疾學生的大學本科系,在國內國際產生了很大反響。擁有的全省高校唯一一所醫學二級學院--渤海學院,在2002年招生工作中成為亮點,計畫200人,報考達4000餘人。另外,培養外國留學生已得到省教育廳的批准,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萊山區學校校徽

煙臺教育學院:煙臺教育學院是一所以培養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用型大專人才為主要目標,兼有中國小師資繼續教育任務的高等院校。隸屬煙臺市教育局。始建於1978年,原名煙臺教師進修學院,1983年更名煙臺教育學院。1995年4月與煙臺廣播電視大學合併。1998年開始舉辦高職教育。目前學校有東、西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47.24畝,校舍建築總面積4.99萬平方米。校內附設有:“山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中心煙臺基地”、“煙臺市師資培訓中心”、“煙臺市計算機套用能力考核辦公室”、“煙臺市國語培訓測試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碩士生煙臺辦學點”等機構。

休閒旅遊

黃海遊樂城:座落於煙臺高新區東部黃金海岸,主要由海水浴場、黃海棧橋、黃海明珠、嬉水樂園、文化廣場、康樂宮等組成,占地24公頃。因有長橋臥波、巨蚌含珠、浪峰鷗影、踏沙戲水、鳳苑聞鶯、枕波釣月、臨塔沐風、倚松聽濤、遊春賞櫻等九大景觀,又被稱為“九景園”。自1993年對外開放以來,每年接待中外遊客200萬人次以上。

萊山區黃海明珠

棧橋與黃海明珠:為黃海遊樂城的組成部分。棧橋全長624米,寬10米,由引橋、遊艇碼頭、棧橋主體、黃海明珠四部分組成,是目前我國最長的海上棧橋;黃海明珠高30米,直徑21.8米,屬國內獨有,白天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夜間在1,180隻紅黃綠三色燈的照射下流光溢彩。

濱海觀光路:建設中的濱海觀光大道西起迎賓路,東至養馬島,分濱海北路、中路、南路三段,其中濱海北路、中路已經建成,全長10.8公里,寬32米,一切設施都按照國際流行標準布置,是我市第一條“國際化”的城市主幹道。這條路全面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設定了盲道,還專門鋪設了彩色瀝青滑道,兩側人行道全部用大理石鋪設。道路近海一側花壇全部為休閒式,設計成石凳樣,護岸牆則採取波形和台階式相結合的布局。整個線路順東海濱延伸,連山、海、島、城為一體,秀姿綽約,美不勝收。

萊山區市體育館
體育公園:煙臺市體育公園位於煙臺高新區境內,東至濱海中路,北至銀河路,西至煙威一級路,南至初黃路,占地面積約120.48公頃,規劃分為東、西兩個區,西區為體育場設施用地,面積約77.20公頃。建成後的體育公園將包含以下設施:四萬座中心體育場、400米田徑練習場和射擊場、多功能體育館、游泳跳水館、綜合訓練館、網球場、網球館和康樂館、沙灘排球場、草皮足球場、運動員生活娛樂設施和體育中心辦公設施、高爾夫練習場、康樂宮、射箭館、水上世界、高級別墅區露天廣場、公園、籃球場及停車場、海上運動中心、卡丁車賽場及其它娛樂設施。建成後的煙臺體育館不僅能夠接待省級綜合性運動會、全國城市運動會及舉辦國際單項比賽,而且是市民休閒、娛樂、健身的理想去處。
萊山區科技公園
科技公園:科技公園位於煙臺高新區中心,背依鳳凰山,東望黃海灣,占地12萬平方米(其中專家公寓占地1萬平方米),於1999年6月動工,當年11月竣工投入使用,公園中央設定的疊水池和噴泉疊涌,為公園增添了靈秀。公園最高處的科技之窗雕塑,則充分反映了高新區“依靠科技,開放騰飛”的建區宗旨。
(註:濟南市青島市副省級城市。)(參見:山東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濟南市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淄博市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臺市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