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簡稱總政治部、總政,是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下,負責管理全軍黨的工作和組織全軍進行政治工作的最高統率機關。它始建於土地革命戰爭,1931年2月17 日,即成立了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其後,為適應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和戰爭形勢的需要,在各個歷史時期採用不同的組織形式和機構名稱。總政治部與總參謀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合稱為四總部。至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過總政治部主任的有:毛澤東、周以栗、王稼祥、博古(秦邦憲)、任弼時、劉少奇(兼)。

基本信息

組織結構

內設機構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
總政治部下設有辦公廳、組織部、幹部部、宣傳部、保衛部、文化部、民眾工作部、聯絡部、老幹部局、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法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檢察院和直工部,共十二個部門。
其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法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檢察院分別接受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雙重領導。

直屬單位

出版宣傳機構
中國人民解放軍報社
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文藝團體
解放軍電視中心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交響樂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
八一體工大隊
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

派出機關

所有派出機關均接受雙重領導
新華社解放軍分社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軍事部
中央電視台軍事節目製作中心

歷任主任

總政成立前

姓名 在任時間 軍銜 職務
魯易 1930年8月 中共中央軍委總政治部主任
毛澤東 1931年2月 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主任
周以栗 1931年10月 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代理主任
王稼祥 1931年11月 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主任
賀昌 1932年6月 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代理主任
顧作霖 1934年2月 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代理主任
李富春 1934年5月 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代理主任
博古 1935年6月 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代理主任
陳昌浩 1935年7月 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主任
王稼祥 1935年12月 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主任
任弼時 1937年8月 中共中央軍委總政治部主任
王稼祥 1938年8月 中共中央軍委總政治部主任
劉少奇 1945年7月 中共中央軍委總政治部主任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主任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主任

羅榮桓 1950年4月 元帥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主任

總政主任

姓名 在任時間 軍銜
羅榮桓 1954年9月-1956年12月 元帥
譚政 1956年12月-1961年1月 大將
羅榮桓 1960年1月-1963年12月 元帥
肖華 1964年9月-1967年12月 上將
李德生 1970年4月-1973年12月 上將
張春橋 1975年1月-1976年10月
韋國清 1977年8月-1982年9月 上將
余秋里 1982年9月-1987年11月 中將
楊白冰 1987年11月-1992年11月 上將
于永波 1992年11月-2002年11月 上將
徐才厚 2002年11月-2004年9月 上將
李繼耐 2004年9月-2012年10月 上將
張陽 2012年10月- 上將

歷史變遷

新中國成立後,總政治部的正規化機制才逐步地完善。毛澤東在建國之初指示: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總政治部基本任務是:按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決議和指示,確定全軍政治工作的方針和任務,指導全軍各級政治機關、黨團組織和政治工作人員實施黨的工作和政治工作,保證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路線、方針、政策、指示在軍隊的貫徹執行,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保證全軍在思想上、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高部隊的戰鬥力,保證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賦予軍隊的各項任務的圓滿完成。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至1950年4月,總政治部主任由中央軍委副主席劉少奇兼任,傅鍾任副主任。1950年4月,新組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羅榮桓任總政治部主任,傅鍾、蕭華任總政治部副主任。總政治部下設:組織部、宣傳部、保衛部、文化部、青年部和秘書長系統,以後增設聯絡部。1951年12月29日,中央軍委決定將各級政治機關組織部門管理的幹部工作分出來,成立獨立的政治幹部部門,總政治部即增設政治幹部管理部,負責政工幹部的管理,後轉歸總幹部部。1953年4月,甘泗淇任副主任。195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成立後,將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1954年10月,羅榮桓被任命為總政治部主任,傅鍾譚政、蕭華、甘泗淇任副主任。1956年12月譚政任總政治部主任,蕭華、傅鍾、甘泗淇為副主任。1957年10月劉志堅為副主任。根據中央軍委1956年底做出的裁減軍隊數量,提高質量的決定精神,1957至1958年,中央軍委先後撤銷了總幹部部(即總幹部管理部)、武裝力量監察部等部門,將幹部工作和政治監察工作劃歸總政治部,青年部和組織部合併,文化部和宣傳部合併,經過整編調整後,總政治部的下轄機構為9個部門:組織部、幹部部、宣傳部、保衛部、聯絡部、民眾工作部和軍事檢察院、軍事法院以及秘書長系統。
1960年,林彪主持召開的軍委擴大會議,錯誤地批判總政治部主任譚政,1961年1月,譚政被撤銷總政治部主任職務,羅榮桓復任總政治部主任,蕭華、譚政、劉志堅、徐立清、梁必業、甘泗淇、傅鍾為副主任。1962年,總政治部整編,將青年部從組織部分出。將文化部從宣傳部分出,並增設國防科學工作部和直工部、管理局。1963年12月,總政治部主任羅榮桓逝世。1964年9月,蕭華任總政治部主任。1966年6月15日,任命袁子欽為副主任。1966年6月23日,林彪以莫須有的罪名撤了總政治部副主任梁必業的職。
“文化大革命”中,總政治部受到嚴重破壞。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出於篡軍、反黨奪權的陰謀需要,以種種罪名打倒了總政主任蕭華和副主任劉志堅、徐立清、傅鍾、袁子欽等,1967年6月,劉西元任副主任。同年7月25日,林彪和江青一夥提出“徹底砸爛總政閻王殿”後,總政治部主任、副主任等領導幹部都被關押、批鬥和審查,總政治部機關陷於癱瘓。11月,軍委辦事組政工組,取代了總政治部領導。1968年10月,對總政治部實行軍事管制。1969年10月,開始重新組建總政治部。10月10日,黃志勇、田維新任總政治部副主任。12月,總政治部恢復辦公,李德生任總政治部主任。總政治部機構設組織部、幹部部、宣傳部、保衛部、群工部和辦公室,幹部人數不到200人,任務是負責公文的承辦批轉工作,從而大大降低了總政治部的領導地位,削弱了其領導職能,使全軍的政治工作受到嚴重損害。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後,1972年7月,與林彪事件有牽連的總政治部副主任黃志勇被隔離審查。1973年12月22日,中央軍委發布8大軍區司令員對調的命令,總政治部主任兼北京軍區司令員李德生被調任瀋陽軍區司令員。1974年1月14日,魏伯亭任總政治部副主任。12月20日,梁必業任副主任。1975年1月5日,張春橋任總政治部主任,副主任為梁必業、田維新、魏伯亭。同年6~7月,葉劍英、鄧小平主持召開軍委擴大會議,確定以“軍隊整頓”、“要準備打仗”作為一個時期的中心工作。根據會議的精神,對總政治部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8月30日,任命徐立清、黃玉昆為總政治部副主任,同時魏伯亭調任成都軍區副政委。總政治部的機構作了調整,將宣傳部分編為宣傳部和文化部,將民眾工作部分編為民眾工作部和聯絡部,機關編制人數也有了增加。但由於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干擾破壞,總政治部的職能和作用仍沒有得到恢復。
1976年10月6日,張春橋系江青反革命集團主要成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對張春橋實行隔離審查。1977年8月29日,韋國清任總政治部主任,梁必業、徐立清、傅鍾、黃玉昆任副主任。9月21日,增補顏金生為副主任。同年,總政治部增設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法院和軍事檢察院。1978年10月5日,增補朱雲謙為副主任。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總政治部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總政治部根據中央軍委的決定調整了機構:設組織部、幹部部、宣傳部、文化部、保衛部、聯絡部、群工部、軍事檢察院、軍事法院和辦公廳、直政部、管理局。1980年1月11日,中央軍委任命韋國清為總政治部主任,梁必業、甘渭漢、傅鍾、黃玉昆、顏金生、朱雲謙、史進前、華楠為總政治部副主任。同時徐立清調任成都軍區政委。1982年,總政治部的機構又作了精簡,總政領導班子再次進行調整,總政辦公廳改為總政辦公室。1982年9月,余秋里任總政治部主任,免去韋國清總政治部主任職務。同年12月任命甘渭漢、黃玉昆、顏金生、朱雲謙、華楠為總政治部副主任,免去梁必業、史進前副主任職務。1985年,將總政管理局和直政部合併為直工部,總政辦公室改為總政辦公廳。3月9日,總政治部領導班子又一次進行調整,余秋里任主任,周克玉、朱雲謙,周文元為副主任,免去甘渭漢、顏金生、華楠副主任職務。顏金生後任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同年10月8日,郭林祥任總政副主任。1987年11月,中央軍委任命楊白冰為總政治部主任,免去余秋里總政治部主任、朱雲謙副主任的職務。1989年11月,任命于永波為副主任。1990年4月,周克玉調任總後勤部政委,任命李繼耐為總政副主任,免去郭林祥總政副主任職務。1992年10月,中央軍委任命于永波為總政治部主任,免去楊白冰總政治主任,周文元、李繼耐副主任職務;王瑞林任副主任。1993年12月,周子玉任副主任。1995年7月,唐天標任副主任。1996年11月,袁守芳任副主任。1998年12月,張樹田任副主任。1999年9月,徐才厚任副主任。2002年11月,徐才厚任總政治部主任,免去于永波主任職務,免去王瑞林副主任職務。2004年9月,李繼耐任總政治部主任,免去徐才厚總政治部主任職務。
80年代以來,總政治部機關進行了多次調整改革,撤併了相近部門和重疊機構,減少了人員,使機構更加精幹,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總政治部機關設有辦公廳、組織部、幹部部、宣傳部、保衛部、文化部、民眾工作部、聯絡部、老幹部局、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和直工部等12個部門。軍事法院和軍事檢察院是國家設在軍隊的審判機關和法律監督機關,除在總政治部的領導下進行工作外,還分別接受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領導。總政治部的直屬單位有解放軍報社、解放軍藝術學院、軍事博物館、八一電影製片廠、解放軍出版社、解放軍畫報社、解放軍文藝社、解放軍歌舞團、歌劇團、話劇團、解放軍八一體工大隊、軍樂團,以及新華社解放軍分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軍事部、中央電視台軍事部等。新華社解放軍分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軍事部和中央電視台軍事部是總政治部的派出機關,屬軍事宣傳機構,分別接受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和總政治部的雙重領導。
總政治部自建立以來,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發展壯大,為奪取革命戰爭的勝利,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部隊中的貫徹落實,保證全軍與黨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保證軍隊政治合格和戰鬥力的提高等,做出了重大貢獻。

改革

2016年1月10日,解放軍四總部新名稱確定,具體為: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