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區

德城區

德城區隸屬於山東省德州市,地處山東省西北部,德州市的中心城區,北依京津,南靠濟南,地處天津濱海新區和環渤海經濟圈。 截至2012年6月,德城區轄2鎮(黃河涯鎮、二屯鎮)、4個街道(天衢街道、新華街道、新湖街道、廣川街道),47個城市社區、51個農村社區。面積231平方公里。 2013年底,德城區內常住人口43.24萬人。 德城區擁有中國第二大火力發電廠—華能德州電廠,年富餘電量60億千瓦時;建有儲量2億立方米的3座大型平原水庫,擁有日供熱3000噸的6座熱電廠以及日供氣3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管網。 2013年德城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 255.6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2012年增長11.8%。 德城區主要的景點有:九達天衢坊、明月湖風景區、城隍廟、蘇祿王御園、新湖風景區、錦繡川風景區、董子讀書台、京杭大運河德州段等。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今縣釋名》:“漢平原郡,有安德縣,隋因置德州。1913年改德縣。據《史記》:“漢高祖十二年封銀侯劉廣以德國為食邑。”以故國名縣。1948年改德州市。

德州,地處黃河故道,運河之濱,是一座河流文明造就的古城。遠古時期,滔滔黃河水在這裡縱橫其界、負載千鈞;隋大業四年開鑿的京杭大運河貫穿南北,演繹著數不清的悲歡離合。正像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所言:德州“控三齊之肩背,為河朔之咽喉。”它因黃河而命名,因運河而聞名。歷史上,德州運河區域擁有獨特的經濟成就。

德州之“德”,源於“德水”。德水,古黃河別名。德州因處於德水之畔而得名。公元前221年,秦滅山東六國,稱天下之帝。當時有一種作為解釋朝代更替和世道治亂的歷史哲學和政治哲學,即水、火、土、木、金之德的五德終始之說。人們認為,黃帝得土德,夏得木德,殷得金德,周得火德,互克互生。秦因周為火德,能滅火者是水,故自稱得水德之瑞,所以秦能滅周。因此,秦改古黃河名曰“德水”(《史記·秦本紀》)。西漢時,在今德州東境、古黃河邊置安德縣,取“德水安瀾”之意,意喻“太平祥和之州”。之後,此名此意就被賦予了德州。至隋朝,隋文帝於開皇三年(583),改安德郡為德州,治安德縣,此為德州地名之初始。以後時廢時復,至唐乾元元年(758)復稱德州,自此,歷代皆稱德州。當我們將黃河、運河放在德州整個發展歷史中,就會發現運河對於德州的價值和意義。

一、先秦時期德州運河區域的經濟發展

德州是我國古代農業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大汶口文化時期,這裡便進入鋤耕農業階段,後歷經龍山文化、夏、商、西周三代的不斷發展,至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成為一個農業大區。農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農業科技的進步。春秋戰國時期,德州運河區域的農業科技如農時學、地宜學、大農業觀、生產工具、耕作技術、農田水利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德城區德城區

在社會發展的早期階段,自然環境對人類的發展起著一定的作用。德州因地處黃河下游,境內錯落有致地分布著比較廣闊的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蘊水豐富,是農業發展的理想場所。先秦時期,德州運河區域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古老的黃河、濟水、漯水、鬲津河、馬頰河、胡蘇河、鉤盤河、徒駭河等河流經境內,豐富的自然資源不但為農業的發展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而且還為發展農業提供了優越條件。此外,德州東臨渤海,西有清河,具有天然屏障,足以保護其發展中的農業不致遭到扼殺,為在列國割據兼併的年代裡發展經濟和文化提供了較為穩定的環境。

現據考古發現與研究表明,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勞動、繁衍、生息,並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遠古文化,這為德州運河區域的建立、富強以及農業經濟科技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人們在長期的採集實踐活動中,逐漸認識了一些植物的生長規律,於是就嘗試著在居住地附近將採集來的這些植物種子、果實種在土裡,以期待它們發芽、生長、開花、結果。在經過近幾十萬年的漫長歲月,到距今約一萬年左右,隨著全新世界的到來,德州運河區域原始農業便在這種有利條件的孕育下得以誕生。從目前出土的石鏟、蚌鏟、蚌鐮、石磨盤、石磨棒等新石器時代的生產工具和陶器上粟作遺痕發現來看,當時德州運河區域的社會經濟不但以農業為主,而且還是我國較早產生粟作農業的地區之一。

歷史發展到夏商時期,德州運河區域農業有了進一步發展。此時期所發現的石質、骨質、蚌質的鏟、鐮、刀、鋤和更適合農耕的新型農具方孔石鋤和弧面石刀等生產工具比原始社會時期有了明顯的進步。到商代,農具中則出現了青銅斧、鐮、犁等。西周時,德州運河區域地屬於齊。一方面因地制宜的“勸其女工,極技巧,通魚鹽”(《史記·貨殖列傳》),發展工商業;另一方面也極其關注農業生產的發展,並把“大農”放在“大農、大工、大商”三寶之首(《四庫全書·兵家類》)。從以上表明,德州運河區域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發展,奠定於石器時代,積聚於夏商周時期。長期的農業歷史文化沉積,使德州運河區域的人們積累了豐富的農作經驗,這為春秋戰國時期德州運河區域農業科技的振興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1994年,撤銷德州地區和縣級德州市,設立地級德州市。德州市設立德城區,以原縣級德州市的行政區域為德城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原縣級德州市人民政府駐地。

1992年10月4日,將陵縣的趙宅鄉、趙虎鄉、袁橋鄉、抬頭寺鄉和平原縣的王村店鄉劃歸德州市管轄。

1993年10月29日,撤銷德州市二十鋪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黃河涯鄉。

1994年9月7日,撤銷德州市黃河崖鄉、二屯鄉,設立黃河崖鎮、二屯鎮。

1995年6月20日,撤銷德城區宋官屯鄉,設立宋官屯鎮。

1998年12月7日,將德州市德城區於官屯鄉的東七里舖、林莊2個自然村和長莊鄉的楊莊、小齊莊、杏園、孫家堤口、趙辛莊5個自然村劃歸宋官屯鎮管轄(魯政函民字35號)。

1999年,德城區轄5個街道、3個鎮、8個鄉:馬市街道辦事處、建設街道辦事處、豐華街道辦事處、鹽店口街道辦事處、東地街道辦事處、二屯鎮、黃河涯鎮、宋官屯鎮、於官屯鄉、陳莊鄉、長莊鄉、抬頭寺鄉、袁橋鄉、趙宅鄉、趙虎鄉、王村店鄉。

2000年6月15日,德城區撤銷陳莊鄉、鹽店口街道辦事處,以原陳莊鄉的行政區域設立運河街道辦事處,將原鹽店口街道辦事處的管轄範圍劃歸運河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原陳莊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於官屯鄉、馬市街道辦事處,以原於官屯鄉的行政區域設立新華街道辦事處,將原馬市街道辦事處的管轄範圍劃歸新華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原於官屯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建設、豐華兩個街道辦事處,合併設立新湖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建設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地;撤銷長莊鄉,以原長莊鄉的行政區域設立天衢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長莊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趙虎鄉、趙宅鄉,合併設立趙虎鎮,趙虎鎮人民政府駐原趙虎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王村店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黃河涯鎮(魯政函民字46號)。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德城區轄5個街道、4個鎮、2個鄉。

地理環境

位置

德城區位於北緯37°27′,東經116°18′56″,地處山東省西北部,德州市的中心城區,北依京津,南靠濟南,地處天津濱海新區和環渤海經濟圈、濟南城市群經濟圈的重要節點,素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

地貌

德城區屬黃河三角洲沖積平原。

歷史上境內曾有兩次黃河大遷徙,上千次決口,造就了西南高、東北低的地形。由於泛道與流速所致,加之風力堆積之因素,形成了平原之中起伏不平,崗、坡、窪相間分布等特點。全區地貌多象,大體可分三類:高地類、坡地類、窪地類。

氣候

德城區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13.1℃,年均光照2660小時、光照率61%,年均降水556.2毫米,無霜期204天;歷史上未發生過大的洪澇、地震等自然災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德城區面積231平方公里,可用耕地面積14萬畝。

土質以粉土和粘性土為主可用作制磚。

水資源

德城區建有儲量2億立方米的3座大型平原水庫。

境內有岔河、南運河、沙王溝、漳衛新河岔河、漳衛新河、減河、馬頰河,河網密布。京杭大運河也在德城區通過。

植物資源

植物主要有芳草、小薊、蛤螟秧、麥蒿等一百多種。藥材有棗、桑椹、蜂蜜、菊花、枸杞等130種。

動物資源

獸類有獾、狸、狐、兔、黃鼠狼等。禽類有鷹、烏鴉、喜鵲、麻雀、啄木鳥、貓頭鷹、燕子、鵪鶉、布穀鳥等多種。魚類有黑魚、鯽魚、鯉魚、泥鰍、草魚、鱔魚等。甲殼類有蚌、蝦、蟹、鱉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底,德城區戶籍總戶數12.49萬戶,戶籍總人口37.8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44萬人,非農業人口31.37萬人。在總人口中女性為18.79萬人。2011年全年出生人口3659人,人口出生率為9.62‰,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2.4;死亡人口1433人,人口死亡率為3.7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85‰。

2012年底,德城區戶籍總戶數12.55萬戶,戶籍總人口38.27萬人,其中,農業6.55萬人,非農業31.72萬人;男性19.20萬人,女性19.07萬人;18歲以下7.32萬人,18-35歲9.48萬人,35-60歲16.25萬人,60歲以上5.22萬人;全年遷入4275人,遷出3031人;全年出生3680人,人口出生率9.68‰,出生人口性別比106.7;死亡1743人,人口死亡率4.59‰;人口自然增長率5.09‰。

2013年底,德城區內常住人口43.2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6.36萬人,農村人口6.88萬人。2013年全年出生3080人,人口出生率8.12‰,出生人口性別比104.9;死亡1215人,人口死亡率3.20‰;人口自然增長率4.92‰。

民族

德城區是德州市散雜居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區。2012年全區少數民族人口共10900人,約占全區總人口的2.8%(2012年底,德城區戶籍總戶數12.55萬戶,戶籍總人口38.27萬人)

。少數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德城區新湖街道辦事處少數民族人口超2000人。

經濟

綜述

德州貴都大酒店德州貴都大酒店

2012年德城區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20.92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2.5%。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5.1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0%;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95.42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9.1%;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20.33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6.0%;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2.5:45.7:51.8調整為2.3:43.2:54.5。

2013年德城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 255.6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2012年增長11.8%。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6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5.6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2.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44.3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3.2%;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2.3:43.2:54.5調整為2.2:41.3:56.5。

第一產業

萬畝桃園風景區萬畝桃園風景區

2012年德城區全年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98694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2.2%。

2013年德城區全年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112616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2.1%。其中,農業產值59914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8%;林業產值1028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8%;牧業產值39547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2.5%;漁業產值1298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0.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0829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2.7%;農、林、牧、漁業產值所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分別為53.2%、0.9%、35.1%和1.2%。

2013年德城區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8.32萬畝,其中,糧食種植面積22.23萬畝,棉花種植面積1.01萬畝,蔬菜種植面積4.22萬畝,瓜果類種植面積0.86萬畝。

2013年德城區全年新增植樹造林面積1014公頃,同比2012年增長322.5%;植樹172萬株,同比2012年增長102.4%;幼林撫育1014公頃,同比2012年增長2.7%,2013年育苗270公頃,同比2012年增長241.8%。實有林地面積5360公頃,同比2012年增長2.3%;森林復蓋率達到20.99%。

2013年德城區全年水產品養殖面積334公頃,同比2012年增長3.1%;水產品產量3132噸,同比2012年增長16.2%。

2013年德城區全年農用機械總動力19萬千瓦,同比2012年增長5.5%;農用拖拉機3283台,聯合收割機704台,農村用電量1816.55萬千瓦時,化肥施用量(實物量)1.99萬噸,塑膠薄膜使用量225.36噸;配套機電井1984眼,總灌溉面積9.33千公頃,其中,節水灌溉面積5.88千公頃,除澇面積3.37千公頃。

第二產業

新湖風景區夜景新湖風景區夜景

2012德城區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家,完成增加值69.12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8.4%。其中,輕工業完成增加值21.1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5.4%;重工業完成增加值47.95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4.1%;工業用電量119983萬千瓦時,同比2011年增長13.8%。

2013年德城區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8家,完成增加值78.5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6.3%。其中,輕工業完成增加值21.63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7.1%;重工業完成增加值56.89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6.8%;工業用電量128622萬千瓦時,同比2012年增長8.2%。

2013年德城區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產業完成總產值84.8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6.6%,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7.6%,提高1.9個百分點。

2013年德城區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06.20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7.6%;完成利稅31.08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0.2%;完成利潤22.51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1.5%。全區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5家,其中,過億元的59家;利稅過億元的企業4家,其中,過5000萬元的19家。

2013年德城區全年資質以內建築企業51家,完成總產值64.99億元,同比增長21.1%;完成建築工程產值58.86億元,同比增長18.4%;完成安裝工程產值5.71億元,同比增長68.9%。

第三產業

明月湖風景區明月湖風景區

2012年德城區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05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5.3%。其中,批發零售業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05.21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4.8%;住宿餐飲業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1.42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2.1%。

2012年德城區全年旅遊總收入17.98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37.8%。其中,外匯收入1002.75萬美元,國內收入17.32億元;接待遊客總人數334.81萬人次,同比2011年增長30.3%,其中,入境旅遊2.93萬人次,國內旅遊331.88萬人次。

2013年德城區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2.9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3.7%。其中,批發零售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19.5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3.6%,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3%,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9.9%;住宿餐飲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2.9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3.6%,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8%。

2013年德城區全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企業84家,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98.98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3.7%;非公有制經濟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8.4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3.6%,市場份額達51.5%。各類專業市場發展到92處,其中,年交易額過億元的商貿流通市場14處,完成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480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1.0%。

2013年德城區全年接待國內外旅遊者334.96萬人次,同比2012年增長0.04%,實現旅遊總收入18.06億元,同比增長0.4%。其中,國內旅遊者332.2萬人次,同比2012年增長0.1%,實現國內旅遊收入17.39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0.4%,接待入境旅遊者27600人次,實現旅遊外匯收入1116.7萬美元,同比2012年增長11.4%。

2013年德城區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42518萬美元,同比2012年增長27.3%。其中,出口33845萬美元,同比2012年增長19.6%;進口8673萬美元,同比2012年增長70.0%。實際利用外資2130萬美元,同比2012年下降17.1%。

2013年德城區全年新簽對外承包勞務契約額2133.37萬美元,完成營業額658.04萬美元,均增長1.3%;累計輸出勞務404人。

政治

區委書記:王德第。

副書記:王震秀、王洪林。

常委:樊廷雷、孟令芳、徐世勇、賈敬銀、楊振生、張仲缽、朱冬松、王玉成。

區長:王震秀。

常務副區長:樊廷雷。

副區長:徐世勇、李和平、張建棟、駱曉東、紀勇、李福廣。

社會

教育

德州一中德州一中

2013年末,德城區擁有各類學校41處,2013年招生14542人,在校生60862人,專任教師2694人。其中,普通中等學校9處,2013年招生6428人,在校生18218人,專任教師982人;職業中學2處,2013年招生1685人,在校生5125人,專任教師130人;國小30處,2013年招生6429人,在校生37519人,專任教師1582人。註冊幼稚園82處,專任教師1107人,入園兒童15124人。

文化

2013年末,德城區擁有文化館、圖書館各1家,文化站6個,農家書屋98家;公共圖書館藏書5.6萬卷(冊);成功舉辦各種文藝晚會130餘場,演職人員1000餘人,觀眾10餘萬人;到6個鎮街、98個社區放映電影1500多場;“德城跑驢”、“德州黑陶燒制技藝”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德城高蹺”已由省舞蹈家協會收錄於《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對基層文藝愛好者進行了音樂、舞蹈、戲曲等技能培訓,人數達4000餘人次。

衛生

德州市人民醫院德州市人民醫院

2013年末,德城區擁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92家,其中,綜合醫院2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和婦幼保健院各1家,其他各類門診衛生院(所)188家;擁有醫療床位1057張,各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745人,其中,醫生770人。

2013年德城區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518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2051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員6123人,安置特困人員就業606人;完成各類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4225人次;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34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4%,低於3.5%的控制目標。

2013年末,德城區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0341人,同比2012年增長5.7%;收繳企業養老保險基金18201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6.1%;享受養老保險的企業離退休人員11510人,同比2012年增長9.4%;支付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24333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9.3%;社會化發放率100%。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5546人,同比2012年增長17.9%;享受失業保險人數489人,同比2012年增長40.9%;發放失業金208萬元,同比2012年下降6.7%。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0103人,同比2012年增長2.8%;收繳醫療保險和大額醫療救助金7578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29.8%;支付醫療保險費7432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31.5%;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新農合、城鎮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8.5%、100%和99%。

2013年末,德城區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員10611人,其中,城市6318人,農村4293人;農村“五保”對象136人,集中供養率85.3%;各種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10個,床位644張。

科技

2013年德城區全年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5項,其中,1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8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6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1項獲國家科技金橋獎;3項獲省科技金橋獎,2項獲省發明創業獎,2項獲省少兒發明獎;1項獲市科學技術一等獎,5項獲二等獎,6項獲三等獎;全年申請發明專利128件,授權發明專利25件。

體育

2013年德城區全年在市級以上競技體育比賽中共獲得14枚獎牌,其中,8枚金牌、4枚銀牌;在全市中學生田徑聯賽運動會中,分別獲得女子組和男子組冠軍,並獲得國中組團體總冠軍。

交通

京杭大運河德州段京杭大運河德州段

京滬高鐵、太青高鐵以及京滬鐵路等5條鐵路穿區而過,京福、衡濱等高速公路和多條國道、省道縱橫交錯,到濟南僅120公里、天津240公里、北京300公里。

區內有27條鐵路專用線,是魯西北、冀東南最大的商品物資集散中心,晉煤東運、東北木材南下的重要通道。

旅遊

德城區主要的景點有:

九達天衢坊、明月湖風景區、城隍廟、蘇祿王御園、新湖風景區、錦繡川風景區、董子讀書台、京杭大運河德州段等。

董子讀書台

董子讀書台董子讀書台

因董仲舒著有《春秋繁露》,也稱“繁露台”。是漢江都易王相董仲舒(西漢哲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經學大師)讀書的地方。董子讀書台始建於何時、何地、為何人所建,已不可考。明正統六年(1441年),重修學宮(即文廟)時發掘出隋代“董子讀書台”石碑,即在現碑處修建了董子讀書台。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董子讀書台和董子祠年久失修,破舊不堪,於德州西門外運河東岸堤壩上,重建了董子讀書台和董子祠。明清兩代,南北來往的文人學士路經德州時都要登台遊覽,吟詩作賦。自民國以後,由於戰亂,年久失修,這座中國聞名的古蹟成了一片廢墟。1949年建國後,因市政建設將土台拆除。1960年,團中央書記胡耀邦來德州視察時,曾詢問董子讀書台的情況。2007年,以展示人文德州為主題的董子讀書台公園在德州經濟開發區動工興建。2008年落成。

交通條件

德城區歷史上就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它北依京津唐,南靠省會濟南,西鄰石家莊,交通便利,京滬鐵路、德石鐵路在此交匯,104國道、001省道、京福高速公路貫穿城區,鄉村公路縱橫成網,四通八達,通訊順暢,網路發達、信息靈通。

104國道、001省道、京福高速公路貫穿城區,鄉村公路縱橫成網,四通八達,通訊順暢,網路發達、信息靈通。

各種資源

人口資源

城區內16—60歲勞動力近20萬人,其中未就業人員2.2萬人,包括城鎮下崗及待業人員3000多人。轄區內每年國中畢業生5000人,高中畢業生5000人,大中專院校畢業生1.4萬人。周邊縣市適齡就業人口300多萬人,其中城鎮100萬,農村200多萬。德城區及周邊縣市專業技術人員7.5萬人,其中高級技術人員6000多人,中級3.2萬人,初級3.7萬人。

自然資源

總面積2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2萬畝;屬黃河三角洲沖積平原,土質以粉土和粘性土為主;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13.1℃,年均光照2660小時、光照率61%,年均降水556.2毫米,無霜期204天;歷史上未發生過大的洪澇、地震等自然災害。

存量土地19宗、2165畝,其中50畝以下2宗、86畝,50—100畝(含50畝)9宗、552畝,100—200畝(含100畝)6宗、827畝,200畝以上2宗、700畝。

民俗民藝

德州深受人們喜聞樂見的民間藝人,常年活動於古城廟會、市場、街頭。這些民間藝人,跑江湖,走四方,都有自己獨特的一說唱表演技能及武術拳腳功夫。他們走街串巷。如:木偶小戲、變戲法、玩猴、賣狗皮膏藥大力丸、打拳賣藝、數來寶、唱曲的、吹糖人等。民間藝人說唱歌表演和所練功夫,屬“俗文化”的範疇。它既豐富了民間的文化生活,又給人們休閒增添樂趣。

木偶小戲

木偶小戲,德州人民又稱“玩小戲的”,“耍人的”。

這種街頭文藝、簡而易行,大街小巷,凡居民區任何空閒地方都可演出,全部道具家當,只需一人,一條扁擔挑著即可。一頭是木架制的小型戲台(長寬各約一米、高約80公分,支起來形似小廟),戲台下部四周,圍黃色布幕(好似個肥大的布口袋)演出時,內用木扁擔作支柱、把小戲台支起來(戲台後面須貼牆壁),另一頭是個大園籠,內裝鑼鼓,木偶小人及各種小道具。表演時藝人鑽入布幕中,把盛道具的圓籠放置身前,便與隨取隨放,一人演唱及伴奏,口手不停地忙活。木偶小戲生動活潑,詼諧有趣,逗人喜笑,老幼鹹宜,表演戲目有《豬八戒背媳婦》、《王小打老虎》、《小禿子賣豆腐》、《秦香蓮告狀》、《李翠蓮上吊》、《進香還願》……等。

當圍觀的人越聚越多,演到精彩處,突然中止,藝人鑽出幕布圍子,向觀眾要錢,觀眾急著往下看,紛紛給錢,一次可手幾角錢。若碰上運氣,被富有大戶人家叫進院內,為其佳人演唱幾齣戲,可得個塊兒八角的。那時物價很便宜,一天的生活便有了保障。

假二人摔跤

假二人摔跤,實為一人表演,故;冠“假”字。一對半截假人,其

上身骨架為木製,頭戴假面具,外罩藍布或青布大褂,假人兩面對相,兩臂相搭連,做摔跤狀,肥大的大褂內,紗系人套褲、布靴子。表演時,藝人將假人木架用皮條系腰中背後面,鑽入大褂內,雙腳穿上一假人的套褲靴子,俯身雙手臂現插入另一假人褲筒靴子內,彎腰好似真二人摔跤模樣。兩人互相使絆,翻滾在地,乾淨利落,不露破綻,博得圍觀者鼓掌喝彩,表演到精彩時,藝人頭從大褂衣襟下鑽出,假二人上半身橫背在藝人背後,向觀眾要錢。這項技藝非常吃力,人們紛紛給錢相助,一場下來,運氣好了,也能收得塊兒八角,為了賣藝餬口,演出一天,當黃昏收場時藝人已是筋疲力盡,腰酸腿疼,大汗淋漓。

變戲法

“民間戲法”與“現代魔術”不同。魔術多是在劇場舞台上表演,觀眾距離遠,並且常藉助於幕布,燈光、電子道具等,藝技逼真,而民間戲法則在街頭撂攤,沒有任何遮蔽,前後左右都是觀眾,在眾目睽睽之下表演,全憑藝人手疾眼快,技藝巧妙,乾淨利落,不露破綻,而贏得觀眾鼓掌喝彩,實在不易。

如:把一塊紅布平鋪土地上,藝人手拿一尺長木棍,在紅布面上翹,另一手向上撥,從土地上起出茶杯來,連起來三隻,這叫“土地獻杯”,別看“戲法”小,驚得觀眾目瞪口呆。再如:把三隻茶碗倒扣在土地上,每隻碗內扣一紅球,便跑到一隻碗內,藝人吹口氣,三球各又分開,再吹口氣,紅球不翼而飛,這叫“仙人摘豆”……等,還有很多巧妙的萬一。戲法藝人不但會變,更重要的是能說善唱,口才超群。如:四五十年代常在州城變戲法的王某(綽號王大辮子,吳橋縣人),不但戲法變的嫻熟精巧,而且說唱口藝高超,常把觀眾逗的哈哈大笑,撂場時,先敲鑼引人,隨著鑼點,唱念《歲時歌》。哎!大年初一頭一天,過了初二過初三,正月十五半拉月,春到寒食六十天。三月採桑忙養蠶,四月浴佛舍香錢,五月單五吃粽子,六月二十三整半年。七月十五孟堂會,八月十五月宮圓,九九重陽賞菊花,十月下元日漸寒,冬至數九天最冷,臘月三十又過年。我王大辮子給列位演個小玩藝,變個小戲法,變好了大家開心哈哈一笑,變砸了請多多包涵,哎變起來!那時花兩角錢看幾場戲法,也非常開心。

旅遊景點

九達天衢坊

德州城西古驛道上有牌坊一座,名九達天衢坊。系明代建築,石基、木柱共三跨,中跨寬大,邊跨均較低狹。南北通向,上部斗拱、挑檐,筒瓦蓋頂。中跨橫楣上有“九達天衢”四字,系明嘉靖嚴嵩所書。明朝定都北京後,德州成為九省(冀、魯、豫、蘇、皖、浙、湘、鄂、贛)通往北京的漕運通道,故德州素有“九達天衢”之稱。清未袁世凱署理山東巡撫時曾加以重修,“九達天衢”四字為朱啟鈐所書。牌坊造型美觀,雕工精細,彩繪富麗,顯示了明代建築的特點,然,現已無存。

德州城隍廟

舊德州城內有片坐北朝南,宏偉壯觀的古建築群----城隍廟。據《德縣誌》載:“明,永樂九年,知州何原建”。這座500多年的古廟,現僅存前大殿1座,其它建築,已不存在。

城隍廟磚木結構,古樸壯闊的3楹山門,對面約10公尺處,有1座巨大的青磚景壁。山門中間上懸1塊黑底金字匾額,上書“城隍廟”3字。

德州城隍廟民國17年(1928)國民黨縣政府把該廟闢為“中山市場”,招商設肆,並在前大殿東側,修一小型戲院,西跨院“三皇廟”改為說書館,變成了州城的商業,娛樂中心。

直到如今城隍廟依然是德城的商業中心。

特色小吃

德州扒雞

德州扒雞:德州扒雞是德州的著名特產,它以五香脫骨、肉嫩鬆軟、清香不膩等特點而聞名,有神州一奇之美稱。

德州扒雞以有300年的歷史,早在明代,德州城內及水旱碼頭上,即有叫賣燒雞者。1692年(清康熙三十一年)扒雞面世。1702年康熙皇帝南巡駐蹕德州,下榻與其少時的老師著名詩人田文家,嘗到了州城名產——五香脫骨扒雞,龍顏大悅。從此,德州扒雞做為貢品進入宮廷。乾隆年間,扒雞製作藝人被召進皇宮御膳房,從而德州扒雞名揚天下。

二十世紀初,以扒雞傳人德州寶蘭齋飯莊的掌柜侯寶慶,德順齋掌柜韓世功等,認真總結祖宗的製作經驗,多方探索、試製,完善工藝,改進配方,加工製成了具有獨特風味的“五香脫骨扒雞”。其特點是:造型優美,整雞呈伏臥羽狀,栩栩如生;色澤艷麗,成品金黃透紅,晶瑩華貴;香氣醇厚,成品香味濃郁,經久不失,口味適眾,口感鹹淡適中,香而不膩,熟爛脫骨,正品不失原形,趁熱抖動,骨肉分離。由於加工考究,配料齊全,色、香、味、形俱佳,很快占領市場,銷路大開,名聲也愈傳愈遠。

德州扒雞自問世以來,受到各界好評。1956年,在“山東省肉類加工評比會”上,被評為同類產品第一名,同年6月在北京“全國食品評展會”上,轟動京華,被譽為“中華第一雞”;自1981至1983年,在商業部舉辦的“全國肉禽蛋類製品評比會”上,連續三屆獲優質產品稱號;1988年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銀獎(此類產品未設金獎);1989年獲全國首屆民用產品大賽精英獎;1990年獲90年代國內首屆美化生活大獎賽金獎,並深受國內外料理專家和商界人士的讚揚。1985年6月,日本“新居濱市中獲公民館友好訪華團”來德州扒雞聯合企業公司訪問,日本教授藤原建樹先生品嘗了德州扒雞後,讚不絕口,並揮毫題詞:“美味世界第一”。

德州西瓜

德州西瓜素以個大、皮薄、品質優良而聞名全國,是德州久負盛名的特產之一。

德州種植西瓜,歷史悠久,詳細年代以無法考稽。有文字記載以有300餘年的歷史。據康熙年間田雯所著《長河志籍考》載,“瓜隱園在城東二十五里徒駭河岸上,山姜村中園也……”。他還詩曰:“汶王青更有西洋種,剖之如乳傾壺漿”;“趁雨鋤瓜二百畝,東陵野老較何如,絕奇覓得西洋種,皮色斑青蝌蚪書”。1939年山東大學農學系關耕民教授考查後寫道“德州西瓜的栽培由來已久,惟其著名於世,則在最近數十年蓋自優良品種喇嘛瓜傳入栽培後,因其品質卓越,聲譽大振,北至平津,南至京滬,販瓜者慕名而來求華”。

歷史上,德州西瓜的主要品種有喇嘛瓜(長密、西洋枕)梨皮、白皮三異(三結義)、三白、手巾條、五月鮮等。其中喇嘛瓜長圓形,兩端微銳,皮呈黃綠色,表面茴香葉紋,瓜皮微厚,瓜子鮮紅,瓜瓤有深黃、淺黃兩種,細緻無絲,入口脆沙,為過去瓜中之珍。自70年代後期開始,先後從外地引進蜜寶、旭東、慶豐、中育六號、中汴一號、鄭州三號以及富久光等優良品種,均獲得大面積豐收。

德州西瓜品質優良,名揚全國,在多次部、省級評比會中均獲好評。1985、1986年兩次在全省西瓜評優會上名列前茅;1990年在河南開封召開的全國首屆西瓜評優會上,本市選送的齊紅、豐收二號、華夏新紅寶被評為農業部優質產品。

德州羊腸湯

羊腸湯又名清血腸。老德州的人們,俗稱它為羊腸子。羊湯入口爽而不膩,異香誘人,無腥膻的氣味。它的湯更是有一種不可捉摸的清香味。老德州的人們差不多都愛吃羊腸湯,認為它性熱,有祛除哮喘和胃寒病的作用。

細細考察它的歷史,還包含一段有關歷史轉折的小掌故呢。原來,清朝的德州,居住著部分滿族。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滿清政府倒台,這些特殊公民一下子陷入衣食無著的境地,滿民吳三麻子,原來在家中喜食用此物,其法秘而不傳,此時只好挑起擔子,上街做賣羊腸的攤販了,由於風味獨特而又只此一家,居然一炮打響。出於生計之需,仍不把製作方法傳給別人。後來,吳三麻子雖死,但其製作方法卻被在他家扛活幫工的漢民楊某繼承下來,並延續至今。

著名人物

姓名 事跡
后羿 夏朝東夷族首領,有窮氏部落長。神話傳說堯時十日並出,后羿射去九日,射殺猛獸長蛇,為民除害。
董仲舒 (公元前179一公元前104) 西漢哲學家、今文經學家。
禰衡 (173一198) 漢末文學家
竇建德 (573一621) 隋末農民起義領袖
顏真卿 (709一785) 唐代大書法家
董養性 (1614一1672) 人稱“江北第一才子”,著有《四書訂疑》22卷
趙振利 (1943-11一) 高級研究員、中國民間工藝大師,擁有多項發明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濟南市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淄博市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臺市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