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縣

蒼山縣

現蘭陵縣,位於山東省南部,隸屬臨沂市,與江蘇省邳州市相鄰。總面積172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1.7萬畝,山區和平原各占一半。轄17個鄉鎮(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024個行政村,130萬人口,1962個基層黨組織,4.6萬名黨員。2014年1月8日蒼山縣正式更名為蘭陵縣。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蒼山縣蒼山縣
蒼山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就有東夷人在這裡活動。公元前2053年,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於鄫國,縣境內至今尚存有鄫國故城遺址。春秋戰國時,屬楚國蘭陵、襄賁二縣。秦時屬東海郡繒、蘭陵、襄賁三縣。、南北朝時屬徐州。隋唐至清屬沂州。中華民國二年分臨、郯、費三縣。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先後成立四縣邊聯辦事處、抗日民主政府和邊聯縣。1943年將邊聯縣改為趙鎛縣。1947年為紀念1933年黨在這裡領導和發動的“蒼山暴動”而設定蒼山縣至今。
蒼山文化積澱深厚。在這塊土地上,曾湧現出許多歷史名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儒學大師荀子曾兩度出任蘭陵邑令。漢朝的大文學家蕭望之、著名文學巨著《金瓶梅》的作者笑笑生等都是蒼山人。見諸史冊的還有季文子、左丘明、匡衡、鮑照、蕭道成、何遜、王思玷等,他們或封侯拜相,或譽滿京華,千百年後仍為世人讚頌。
蒼山是著名的革命老區。1928年,在神山鎮老屯村成立了全縣第一個黨支部。1933年黨領導了“蒼山暴動”,成立中國工農紅軍魯南遊擊總隊。劉少奇、陳毅、羅榮桓、粟裕、陳光、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經在這裡工作、戰鬥過。革命戰爭年代,在這塊土地上,發生過大小戰役、戰鬥380餘次,灑下了趙鎛、郭雲舫等2500多名先烈的鮮血。在著名的魯南戰役中,華東野戰軍就是在蒼山境內的糖稀湖殲滅了國民黨26師及快速第一縱隊。戰爭年代,蒼山民眾積極擁軍支前,當時人口只有40萬人,就有8萬人參軍參戰,20萬人次擁軍支前,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無私無畏的奉獻。
境內有大中型水庫5座,小型水庫35座,河流12條,淡水面積5.2萬畝,人均淡水量為全國平均數的2倍,是全省水資源最豐富的縣之一。蒼山區位優勢比較明顯,交通通信條件便利。處於沿海地區大開放與黃淮海平原大開發的交叉地帶,位於蘇南、膠東半島兩大經濟帶的中間地帶,地處日照港、連雲港腹地,接受產業輻射有著較好的條件。分別距日照港、連雲港130公里,距兗石鐵路、津浦鐵路、隴海鐵路均不足1小時路程。206國道和京滬高速公路縱貫全境,省道、縣鄉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固定電話擁有量14.2萬部,移動手機用戶5.6萬戶。全縣有220千伏安輸變站1座、110千伏安輸變電站4座,電力供應充足。
蒼山名勝古蹟、旅遊景觀眾多。全縣縣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有21處,為臨沂市文化古蹟最多縣。蘭陵被譽為“天下第一酒都”,蘭陵美酒可追溯到殷商時代,為中華民族酒文化的一個獨立源頭,至今仍蜚聲中外。代著名詩人李白曾醉臥蘭陵,寫下千古名篇《客中行》:“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大蒜塔”矗立在縣城中部塔山之上,登高可觀蒼山大地,盡收縣城美景。全縣有大小山峰611座,境內的抱犢崮海拔580米,為沂蒙七十二崮之一,系魯南第一峰,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山勢陡峭雄險,登之有上華山之感;文峰山海拔234米,古松參天,巨石嶙峋,風景秀麗,素有“魯南小泰山”美稱,“文峰積雪”為古沂蒙八大景之一。會寶湖碧波千頃,湖光山色,泛舟其上,目不暇及,心曠神怡。縣內古蹟眾多,鄫國故城、柞國故城、荀子古墓、摩崖石刻、漢墓群、隋碑、皇賜五色金魚等都已成為遊覽勝地。新規劃建設的興明、二廟等生態農業、觀光園區,正逐步成為獨具蒼山特色的旅遊觀光景點。

更換新名

蒼山縣蒼山縣
經國務院批准,2014年1月8日民政部以民函〔2014〕6號檔案批覆山東省,同意蒼山縣更名為蘭陵縣。
城市名片
中國大蒜之鄉
中國牛蒡之鄉
中國蔬菜之鄉
中國果菜無公害十強縣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興明鄉)
中國最具發展潛力園區(蒼山經濟開發區)
全國蔬菜產業十強縣
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全國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區
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縣
全國創匯菜生產示範基地縣
國家一類革命老區
國家級優質糧生產示範縣
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大蒜)
國家級無公害生態農業示範縣
山東南菜園
山東洋菜園
山東省園林城市
山東省衛生縣城
山東省雙擁模範縣
山東省糧食生產先進縣
山東十大(農業)產業集群
山東省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先進縣
山東省縣域經濟十大高效農業聚集園區

地理位置

蒼山縣(現蘭陵縣)境魯南低山丘陵南緣,西北部是丘陵。中南部為廣闊的平原,是蒼山縣(現蘭陵縣)主要農耕區。蒼山縣(現蘭陵縣)是臨沂市惟一的國家級優質糧生產示範縣。境內大小山丘380座,最高的抱犢崮海拔580米,一般海拔高度為100—200米。
主要河流12條,大中型水庫5座。其中會寶嶺水庫(會寶湖)總庫容達2.67億立方米。淡水面積5.2萬畝,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5萬畝。武河、武河引洪道、東泇河、西泇河和燕子河等,都經蒼山縣(現蘭陵縣)境內,南至江蘇省境流入中運河。
蒼山縣(現蘭陵縣)屬暖溫帶季風區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光照充足,水質好且資源豐富,自然災害少,非常適合各類農作物的栽培和各種蔬菜的生產。

風土人情

蒼山縣蒼山縣
蘭陵美酒山東省蒼山縣(現蘭陵縣)蘭陵鎮以其釀造的蘭陵美而揚名海內外。蘭陵美酒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商代。甲骨文武丁卜辭中有“鬯其酒”之句,“鬯”是商代用黑黍米釀造的好酒。新中國成立後初期,在蘭陵鎮修公路時,曾挖掘出帶有“鬯”字的商代酒器。1995年在江蘇省徐州市2100年前的獅子山漢墓中,也發掘出2壇封裝完好的蘭陵美酒,泥封上有“蘭陵函印”戳記。蘭陵美酒自古至今是以黍米為原料進行釀造,且全國獨家,歷史上稱“東陽酒”、“蘭陵酒”、“蘭陵美酒”、“金花酒”、“金華酒”均指蘭陵美酒。
蘭陵美酒在東周列國時期,就已經遠聞名。漢時,父老相傳為蕭氏家釀,又稱“蕭王美酒”。蕭氏家族繼往開來,把蘭陵酒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蘭陵美酒為歷代文人墨客所垂青、讚譽,有詩為證“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陽羨六班茶,蘭陵十千酒,古來佳麗區,遙當五湖口,…”,充分說明了蘭陵美酒在當時社會的地位及優良的品質。
蘭陵美酒的釀造工藝精細,獨樹一幟。古今工藝少有變化,均由器具的改進和操作規程的科學而進步。需經整米、淘洗、煮米、涼飯、糖化、下缸加酒、封缸貯存、起酒等製作過程。美酒用曲必須是儲存期較長的中溫區,曲香濃郁,糖化力在35%以上。美酒與白酒的生產有別,其成本比白酒高,生產50公斤美酒,需要90公斤優質白酒、30公斤粘黍米、9公斤曲、1.5公斤大棗,釀造周期最少為120天。除釀造技術外,水土便是決定的因素,蘭陵地下水分鹼、甜兩種,鹼水含有多種礦物質,人不能飲用,專供造酒。
蘭陵美酒獲獎無數,從1914到1996年共獲獎牌8枚,其中國際級金獎2個,國家級金獎2個,省級金獎4個。朋友們到蘭陵來也一定要品嘗純正的蘭陵美酒。
談婚論嫁
山東省沂蒙山區至今還保留著一種古老的婚嫁方式——抬花轎娶親。在這裡,結婚男方家叫“娶媳子”,女方家叫“出門子”。
山東省蒼山縣(現蘭陵縣)甘霖鄉石河村當地的婚嫁習俗通常為不找同姓、不找同村、除少數人自由戀愛結合外,大部分人先由媒人“說媒”,再經雙方“訪媒”(2個人見一下面談談,之後),認為門戶相當,即可定親。
定親後,男方家逢重要節日都要去女方家送禮品,除此之外,方在婚前還要給女方家送兩次錢。第一次是買衣服錢1000--5000元;第二次是買手錶、腳踏車、縫紉機的錢2000--6000元。花銷最大的是蓋新房,需50000餘元(1W是以前了,寫好請柬,備下雞、魚(取其吉祥有餘之意)各一對的“四色禮”,重3--5公斤的長方形豬腰窩或硬肋的“一刀禮”,用紅線綑紮粉條多包,布料兩塊,由媒人送到女方家,被稱作“下日子”,也叫“過大紅”。女方再回送一些禮物
女方家接到“日子”後,開始“忙嫁”,富裕一點的人家講究“大八件”嫁妝;一般戶置備3件,稍實惠的戶以櫥代桌,叫“小五件”,櫥桌具備叫“五大件”,貧窮一點的人家也要置備銅盆、錫燈、衣櫃。出嫁時的家具、被褥里放上染成各種顏色的花生,核桃及粟子、大棗等。
婚禮前一日,男方派人到女家下“催妝”。送紅棉襖、紅棉褲、“蒙頭紅子”(紅蓋頭布)、環子(一種手飾)及“四色禮”。女方將列有送嫁人數、上下轎朝向及時間、“鎮物”、忌諱等內容的“婚單子”交來人帶回。晚上進行“暖轎”,即男方僱傭的鼓樂手到女家吹奏細樂。深夜女方家長給女兒收拾陪嫁用品,叫“裝櫃”,除衣料之外,還有用圓餅、壓床鞋、點心、香菸、壓櫃錢、寬心面、蔥鹽等。
真是到了舉行婚禮的日子,大概要花掉5000元左右,這是婚嫁最後的開銷了。這一天新娘穿紅襖、紅棉褲、綠棉鞋,頭頂“蒙頭紅子”,手拿新毛巾,按照擇定的吉時,由她的兄弟抬到門外,扶進轎中。鼓樂前導,花轎上路。送新娘有“大客'2人,“送女客”1人,有的用“小客”數人,總數為雙,圖個吉利。花轎到達男方門前,新郎迎出門外,“上頭人”將新娘攙出轎門,新郎在前,新娘在後,踏著紅氈(或葦席)緩緩前行。進大門時,燃放鞭炮,鼓樂手奏樂,這在當地稱“過門”。走到天地桌前,新郎、新娘一西一東而坐,先由“上頭人”給新娘“上頭”(用紅線在頭面部比劃),這時後生們便拋出用麥子、花生、粟子、大棗輾成的粉,場面十分熱鬧。隨後開始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對拜,禮畢入洞房。洞房內,晚輩們開始放肆地“鬧房”,這時用各種方式戲謔調笑,均不過分(適可而止)。一對新人的生活也便這樣開始了。
儘管當地人願意把婚嫁搞得熱鬧非凡,但由於娶親花費巨大,在這個地區仍然有人娶不上媳婦。多年來政府雖多次批判這種不良風氣,倡導“婚事新辦、移風易俗、勤儉節約”,但許多人認為這是人生之大事,花費點也值得,所以這種婚俗依然在民間延續著。
相關文學
左丘明注釋《春秋》,荀子著述《荀子》,匡衡鑿壁偷光,蕭望之、孟喜的經學,繆襲、蕭統、何遜、鮑照的文學諸類。賈仲明的元雜劇,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王思衍的“鐵筆”等。
另有《楊二郎擔山壓太陽》《小白龍下凡》《千里眼和順風耳》等神話。《柞王寵兒亡國》《造律條》《關老爺磨刀》《迷龍汪》《禿尾巴老李》等傳說。《小鐋鑼》《狐狸仙救王小》《狼背婆》《乖媳婦》《黃半仙算命》等鬼狐故事。
相關民歌
傳統民歌:《小踏青》、《紡棉花》、《滿江紅》、《哭京姐》、《探妹》、《十勸郎》、《和大娘拉呱》、《寡婦上墳》、《光棍哭妻》、《跑四川》、《小拜年》、《小放羊》、《走娘家》、《老兩口頂嘴》、《打花棍》等。
兒歌:篇目有《小巴狗上南山》、《小老鼠上燈台》、《我家有個胖娃娃》、《小白鴿》、《小麻雀》等。
勞動號子:《打夯號子》、《吆牛號子》、《打場號子》、《推磨號子》等。
舞蹈:獅子舞、龍燈舞、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花棍舞、腰鼓舞等。

戲曲類別

柳琴戲
蘆塘的徐宗合、韓連城,吳坦村的李玉琢,於溝的馬繼昌和前東柞的宋啟運等藝人較為有名。劇目有《王小趕腳》、《小禿鬧房》、《姜子牙賣面》、《三蜷寒橋》、《魚蘭記》、《西歧州》、《小五台》、《張郎與丁香》、《張彥休妻》、《回龍傳》、《秦英征西》等。另有層山一帶的《李二嫂改嫁》。
山東梆子
朱柳屯村的錢友仁、傅玉良風靡一時,石合、土樓村的也較為有名。
話劇、曲藝
流行較廣的有皮影、大鼓、評書、小鼓、漁鼓、快書等。
皮影戲,演出只需一張桌子,一盞汽燈,一塊白布作幕,一人挑皮影,一人伴奏,一人唱詞。劇目以《西遊記》《八仙過海》為主。
犁鏵大鼓
也稱山東大鼓、大鼓(“說書的”),南芙蓉村徐福恩、徐慎田號稱“蓋山東”。書目有《東周列國》《隋唐演義》《三俠五義》等。

蒼山草根

草帽姐
草帽姐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因在山東綜藝頻道讓夢想飛節目當中傾情演唱了一首《沂蒙山小調》紅遍大江南北,2013年登上了網路春晚的舞台,並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肯定。
李超
李超是草帽姐徐桂花的老公,曾登上過星光大道的舞台,號稱百變笑星,他以美妙絕倫的模仿帶給了全國觀眾的喜氣,但是也同樣遭到了大家的一片罵聲,真是就是真實的,他不在乎多少罵聲,因為他問心無愧,他依舊還是那張笑臉。
袁野
袁野是一位網路歌手,藝名:Y野。他以不平凡的嗓音隨時給大家帶來了好聽的歌聲。他堅持只要歌唱的道路上,他覺得有意義,值得的,他都會堅持做。
陳州
陳州是一位無腿流浪歌手,小時因家裡貧窮外出打工,不慎被火車奪走了雙腿,但是他還是勇敢和堅強的生活。2008年汶川地震他隻身一人騎著無擋摩托三輪車來到了災區現場,為災區人民義演,並傳達抗震救災的精神。
趙小北
趙小北又名無傷,知名網路寫手。座右銘:不死,求己,堅韌,猛進。
龍鳳傳奇
龍鳳傳奇又名龍鳳組合,是草帽姐的一雙龍鳳胎兒女,因其母在星光大道決賽時清唱了鳳凰傳奇的歌曲,因是龍鳳胎,被老畢稱為龍鳳傳奇,就連著名小品王趙本山也拍手叫好。

蒼山特產

蒼山大蒜
莊塢牛蒡
蘭陵美酒
蒼山淡竹(又名洛寧淡竹,蒼山縣(現蘭陵縣)是中國北方淡竹種植面積最大的縣)
杏山奇石(蒼山縣杏花山盛產杏山石、珍珠石、竹葉石等觀賞石)

蒼山習俗

蒼山大蒜蒼山大蒜
手工藝品它是剪紙藝術的一種,俗稱“過門錢”“門吊子”“花紙”。一般於除夕張貼,一門5張,貼於門楣,由左至右依次為頭紅、二綠、三黃、四水(小紅)、五蘭(紫)。狀為長方形,由膛子、框線、穗子組成。各地特色不一,小嶺的典雅,西城前的古樸,長城和馮村的擅長套色。
另有木刻的“灶馬子”(年畫農曆節氣表)。
印花
印花布分為藍印和彩印,以藍印最廣。常見的是以7個小圓點組成的圖案,俗稱“貓蹄花”,也有牡丹、竹菊、喜鵲、鳳凰等圖案。
泥玩
代表產地為小郭村,源於鹹豐年間。已故藝人李憲志的祖父從師天津,利用黃泥塑成人畜,曬乾烘烤,塗粉著色。體裁有戲曲人物、畜禽鳥獸。常在底部或背部裝有蘆哨,可發出聲音。小郭村的李玉發製作的《楊宗保》作品,被北京、南京工藝美術學院選為教具。
文物古蹟
館藏——石鉞、永初六年刀、皇恩誥命鳳冠、南芙蓉古象牙化石、青竹古象牙化石、董其昌《蘭亭序》軸。
古遺址——東城子古遺址(大仲村鎮東城子村後)、城子古遺址(向城鎮城子村)
古城址——鄫國故城(向城鎮西北部)、柞城故城(蒼山縣城東5公里)。
古建築——大冶橋(大仲村鎮大冶橋西,現僅存一石碑),莊塢永濟橋(俗稱“六碑三十一孔橋”,位於莊塢村西,今保存完整),沂堂牌坊(位於沂堂鄉北沂堂村內),莊塢牌坊(位於莊塢鄉駐地),小湖子牌坊(位於南橋鄉小湖子村東20米)。
古墓葬——樓子古墓群(位於魯城鄉樓子村東北角),蕭王墓(蘭陵鎮小仲村西南500米),高柴子羔墓(蘭陵鎮東北5公里的劉堡後村),大吳宅古墓(大仲村鎮大吳宅村南500米處,東加河上游西岸),東大埠古墓(沂堂鄉東大埠村西300米處,稱“柞王墓”),何遜墓(位於長城鎮駐地南水汪內,又稱“墓子汪”)。
摩崖石刻——千佛崖(文峰山西3公里的大青山,源泉寺古泉碧水及佛像石雕),碑記墓誌。
革命歷史
魯南革命烈士陵園(位於縣城17公里的文峰山前坡)
銀廠慘案紀念地(位於車輞鎮前銀廠村)
趙鎛就義處(位於甘霖鄉九女山西100米處)
羅榮桓辦公舊址(位於大爐鄉上大爐村內)
“蒼山暴動”紀念地(位於縣城東北約10公里的小嶺鄉大圩村內)
另有糖稀湖大捷紀念地、陡溝莊戰鬥舊址、邢村農救會烈士紀念碑等。
生產習俗
農業生產習俗
土地俗稱——稱田地為“湖”“地”。
勞動力俗稱——下地做農活為“下湖”“幹活”。
農作物俗稱——小麥稱“細糧”,其他稱“粗糧”。皮屑稱“麩子”,秸稈稱“麥秸腿”。玉米叫“玉蜀黍”“棒子”“麻牙”“麻英”“麻蜀黍”等。
農活俗稱——揚場(以木杴拋起穀物,利用風力去掉糠殼)、餵玉米(追化肥)等。
生產時令——有諺語“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立秋三天鐮刀響”“三春不如一秋忙”。
工匠生產習俗
做豆腐、扎笤帚、釘蓋頂(穿鍋拍子)、制陶(燒窯)。
行業神
木、瓦、石匠拜魯班為祖師爺,每年五月初七聚會叩拜。裁縫、紡織、刺繡以黃帝、嫘祖為開山始祖,每年九月十六祭奠。金、銀、銅、鐵匠以李耳為“老祖”,二月十五日舉行儀式。鞋匠奉孫臏為始祖十月初一祭。染坊奉梅福、葛洪為染布缸神,九月九日祭。紙坊工匠尊蔡倫為祖師,三月十七日祭。
日用品
衣著——俗稱穿戴。圓領大襟上衣、直擋寬腳褲、扎腿。(今有茄克、超短裙、喇叭庫、緊身裝、休閒服等。)
帽子——瓜皮帽、禮帽、火車頭帽、軍帽,另有孩子戴的虎頭帽、大尾巴帽等。
鞋襪——“蒲毛翁”、麻鞋、繡花鞋,線襪、耕地穿的泥襪、孩子穿的虎頭鞋等。
飾物——耳環、耳墜、發卡、戒指、香荷包等。
髮型——“抓鬏”、盤頭、“握纂”、辮子、燙髮、披肩發等。
飲食——麵食有饃饃、餃子、年糕、湯圓子、缸貼大餅、單餅、煎餅等。
菜餚——鹹菜(生辣疙瘩、熟辣疙瘩)、蘿蔔豆子、韭菜花、燜菜(辣疙瘩絲子)等。
家具有櫃(同箱子,為上掀蓋)、太師椅、八仙桌、坐床子、茶几等。
床具有麥秸苫子、草蓆(蘆席、高粱秸席)等。
禮儀風俗
嫁娶:說親、相親、看家、見面禮、下柬子、過紅、下福子、下聘禮、送日子、迎親,填箱(封禮)、四色禮(男方送女方禮物,一般為肉、魚、粉條、點心);拜天地、入洞房、鬧房(鬧新媳婦)、過對九(回門,又稱長、短趟子)等。大客(kei)、小客(kei),結婚後要瞧客(kei)。
喪禮:死人,少年叫夭、沒,成年人叫走、老。老人死後儀式比較複雜,有守欞、跪棚、潑湯、上香、三跪九叩、辭欞、行路祭、出棺、圓墳、五七、百日墳、周年等。(行禮、孝衣(帽),因親近長幼而有別,裡面大有學問
喜慶:生孩子——出紅子(男女有別,男箭、女弓)、送米糖、紅雞蛋(大小紅之分)、過百日、抓周、祝壽等。
遷居:“溫鍋”等。
稱謂
親屬稱謂——曾祖父(老爺爺、老太太),父親(爹、爺、答、大、爸爸),母親(娘、媽等)等等。
社會稱謂——年長的稱大爺、爺們等,年齡相近的稱三哥、兄弟,女的年長的稱大娘,結婚的少婦叫大嫂,未婚姑娘叫大姐(識字班、花木蘭)。
節慶習俗
春節——臘月“掃屋”除舊,辭灶、接灶,做新衣、辦年貨、添碗筷(寓意添人口)。蒸年糕(諧音“年高”)、做豆腐(諧音“都福”),除夕貼對聯、上年墳,磨眼插竹枝、桃枝、松枝,除夕守歲,喝團圓酒(年夜飯),過年吃素餡餃子(一年圖個清淨),拜年,初二叫閨女(俗說“初二三,好日子,家家叫妮子”),初五為“五日”,不動針線。初七叫“鬼節”,吃渣豆腐,叫“喝鬼腦子”等等。
元宵節——也叫正月十五。吃元宵(俗稱吃湯圓子),有的吃餃子,蒸十二屬相的面燈,四處照照。放各種各樣的煙花等等。
春龍節——也叫二月二(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家家把石灰、草灰灑在地上,成一個圓圈,裡面放上糧食(寓“五穀豐登、糧食滿囤”之意)。“吃蟲”(炒豆、煮豆、炒玉米花等)。
端午節——小孩手系五色線,吃粽子、煮雞蛋(煮時放核桃葉、車前草等)、煮蒜等等。
中秋節——也叫“八月十五、仲秋節”。俗話說“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太平”。吃月餅,吃石榴、吃團圓飯等等。
重陽節——農曆九月九,思親團聚,農村現也多稱老人節。
臘八——農曆十二月初八為臘八節。吃臘八粥。辭灶——臘月二十三辭灶。也叫過小年。燒香、燒紙等。

歷史沿革

夏代王杼在位五年(公元前2053年),封曲烈為鄫,有向(今向城)、次室(今蘭陵)諸邑。
公元前567年,鄫國為莒國所滅,後莒國被魯國滅,鄫地為魯國所轄,魯國設有向、次室、鄫(今車輞)諸邑。
公元前487年蘭陵為吳國屬地。
公元前468年蘭陵為越國屬地。
公元前261年楚國占領蘭陵,為控制其北疆,置蘭陵縣。直至公元前221年,縣境分屬蘭陵、襄賁2縣。
秦統一後,縣境分屬東海郡之繒、蘭陵、襄賁3縣。
西漢時屬徐州東海郡之繒縣、蘭陵、襄賁3縣。
東漢時屬琅琊國之繒縣及東海郡之蘭陵、襄賁縣。
三國時東海郡之蘭陵、襄賁、繒3縣。
公元前291年蘭陵郡從東海郡中析置,蒼山縣境分屬蘭陵郡之蘭陵縣、琅琊國之繒縣、東海郡之襄賁縣。
南朝劉宋時,蒼山縣境分屬琅琊郡之即丘縣、費縣和東海郡之襄賁縣。
北魏時,分屬蘭陵郡之蘭陵縣、琅琊郡之即丘縣、郯郡之郯縣。
隋時,分屬臨沂縣、蘭陵縣。
唐初,分屬臨沂、蘭陵、繒縣。唐貞觀元年(627年),縣境分屬河南道沂州之臨沂縣、丞縣。
宋代屬京東東路臨沂縣、丞縣。
金時屬山東東路臨沂縣、山東西路邳州蘭陵縣。
元代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嶧州和沂州臨沂縣。
明清兩代分屬沂州府蘭山縣、費縣、郯城縣。
民國二年府製取消,復設臨沂縣,縣境分屬臨沂縣六、七、八區,郯城縣四、五區,費縣二、七區。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上大爐村人萬春圃等於1937年11月10日,在尚岩鄉溝西村召開有臨沂縣、郯城縣、費縣、嶧縣(以下簡稱"臨郯費嶧")4縣代表參加的抗日聯席會議,協商成立臨郯費嶧4縣邊區聯莊會辦事處。
1939年2月臨郯費嶧4縣邊區聯莊會辦事處在車輞召開會議進行改組,改稱臨郯費嶧4縣邊區聯合辦事處。
1940年3月臨沂縣抗日民主政府在莊塢成立。
1941年3月28日臨郯費嶧4縣邊聯抗日人民代表大會在萬村召開,成立臨郯費嶧4縣邊區政府,簡稱"邊聯縣"。
1943年春天中共魯南區委決定建立蘭陵辦事處,次年3月改稱蘭陵縣。
1944年春,邊聯縣改稱趙鎛縣。
1945年10月蘭陵縣撤銷,其部分轄區歸屬趙鎛縣。
1945年底,蒼山縣境只趙鎛縣1個建制。
1947年3月,趙鎛縣東部析置為蒼山縣,為紀念1933年中國共產黨員領導的“蒼山暴動”而得名。
1948年重建蘭陵縣。
1950年5月11日撤銷趙鎛縣,其轄區大部分併入蒼山縣。
1953年撤銷蘭陵縣,其轄區部分併入蒼山縣,蒼山縣隸屬臨沂地區。
1994年臨沂地區改置為地級臨沂市,蒼山縣隸屬臨沂市。
2013年12月27日國務院批准蒼山縣更名為蘭陵縣。
2014年1月21日,蘭陵縣委、縣政府正式揭牌,蒼山縣正式更名為蘭陵縣,

行政區劃

卞莊街道位於蒼山縣(現蘭陵縣)城關,面積168.8平方公里,轄117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14.5萬人。
蘭陵鎮位於蒼山縣(現蘭陵縣)西南部,面積135.41平方公里,轄114個行政村,11.2萬人。
大仲村鎮位於魯中南山區南部,面積146平方公里,轄81個行政村,8萬人。
尚岩鎮位於蒼山縣(現蘭陵縣)城西部15公里處,面積79.18平方公里,轄63個行政村,4.8萬人。
磨山鎮位於蒼山縣(現蘭陵縣)城東南12公里處,面積8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8萬畝,轄42個行政村,6.3萬人。
礦坑鎮位於蒼山縣(現蘭陵縣)最北部,面積85.87平方公里,轄5個工作區,24個行政村,3.1萬人。
新興鎮位於蒼山縣(現蘭陵縣)城最西部,面積81.49平方公里,轄44個行政村,3.8萬人。
南橋鎮地處蘇魯交界,面積92平方公里,轄9個工作區,59個行政村,6.3萬人。
金嶺鎮位於蒼山縣(現蘭陵縣)近北部,轄84個行政村,
蘆柞鎮位於蒼山縣(現蘭陵縣)西南部,轄65個行政村
莊塢鎮位於蒼山縣(現蘭陵縣)東南部,面積84.95平方公里,轄53個行政村,7.8萬人。
魯城鎮位於蒼山縣(現蘭陵縣)城西30公里,面積96平方公里,轄58個行政村,3.6萬人。
向城鎮位於蒼山縣(現蘭陵縣)城西11公里處,面積109.6平方公里,轄112個行政村,5.8萬人。
神山鎮位於山東省蒼山縣(現蘭陵縣)東部,面積71.9平方公里,轄38個行政村,8.5萬人。
下村鄉位於蒼山縣(現蘭陵縣)西北部,面積130平方公里,轄76個行政村,4.2萬人。
長城鎮位於蒼山縣(現蘭陵縣)最南部,轄88個行政村,9.3萬人,
車輞鎮位於蒼山縣(現蘭陵縣)西北部,面積127平方公里,轄79個行政村,5.1萬人。
層山鎮位於蒼山縣(現蘭陵縣)東南20公里處,與郯城縣勝利鄉相鄰。全鎮轄34個村,4.3萬人。

經濟概況

蒼山縣蒼山縣
2013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1.6億元,同比增長11.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3億元,增長27.7%;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45.4億元,增長20.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2億元,增長13.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2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323元,分別增長13.1%和13.9%。
突出轉型升級,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工業運行質量明顯提高。骨幹企業逐步壯大。“1351”骨幹企業培植計畫順利實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12家,實現增加值95.6億元,增長16.7%;納稅過千萬元企業34家,比2012年增加了13家,其中11家企業躋身全市納稅百強,2家過億元。主導產業增勢強勁。“2+3”五大主導產業實現產值490億元,增長21.3%;著力培育礦業經濟,礦業稅收對地方財政的貢獻率達到22.7%。園區建設快速推進。工業“一區五園”全年完成基礎設施投入3.2億元,開發區規劃控制面積達到82.7平方公里。科技人才支撐更加有力。“科技創新突破年”取得實效,順利通過全國科技進步縣考核;全縣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占比達到33.1%,11家企業分別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證;啟動實施了“十百千人才工程”;成立膠東半島蘭陵籍高層次人才聯誼會;1人入選“泰山學者”;新建院士工作站2處;舉辦了首期清華大學蘭陵優秀企業家培訓班。“外經外貿突破年”成效明顯。全年實際到位外資4581萬美元,增長357.2%;實現進出口總額12425萬美元,其中出口11486萬美元,分別增長98.3%和111.8%,增幅均居全市第一位。
農業農村經濟全面繁榮。糧食生產實現連續7年增產增收,被授予全國、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高標準建設了全市唯一、全省一流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大力實施“三進”工程,有20個品種的蔬菜成功打入上海世博會、北京奧運會。駐滬流動黨員黨委被授予上海世博會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是我省唯一受表彰的基層黨組織。在舉世矚目的世博會舞台上,展現了蒼山人民的嶄新形象。全縣共建立各類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120萬畝,24種農產品獲得出口農產品國際質量認證,“三品一標”認證產品達到126種。食用菌產業發展迅速,年產各類鮮菇4億斤,產值9.4億元。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39家。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達到1300家,發展數量居全市第一。建立了山東省農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省級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蔬菜產業項目落戶我縣。相繼被授予中國果菜無公害十強縣、中國蔬菜之鄉、山東省農業產業化先進縣等稱號。“蒼山大蒜”位居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百強第7位,並獲得國家地理標誌商標註冊;“蒼山牛蒡”、“蒼山辣椒”獲得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認證。建成1處國家級水生動物標準養殖示範基地,全縣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5%。完成合格造林9.3萬畝,2處生態林場順利通過上級驗收。山區鄉鎮扶貧開發全面鋪開,會寶山生態產業基地被評為國家級科普示範基地,全省整鄉推進扶貧開發培訓會在我縣召開。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累計投資6.23億元,完成各類農田水利工程2600項、飲水工程103處,被列為全國小農水重點縣和全國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示範縣,獲得全省集中供水先進縣稱號。農機化水平不斷提高,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機專業合作社示範點。落實各項支農惠農資金34.9億元,廣大農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服務業發展亮點紛呈。在全市率先組織編制了全縣商業網點、專業市場十年規劃。蒼山被列入山東省重點服務業城區。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一網兩平台”建設,鄉鎮超市、村級便民店覆蓋率達90%。現代物流業發展壯大。全縣物流企業達到39家,被列為全省農村交通物流試點縣。榮慶物流列全國百強物流企業第28位,獲得中國冷鏈物流競爭力第一品牌稱號,圓滿完成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食品承運任務。累計投資3.96億元,開發建設了蘭陵古縣、抱犢崮、文峰山等一批文化旅遊項目。房地產業完成投資25.6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120萬平方米。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為119億元、62億元,比“十五”末分別增加74億元、36.8億元。全縣服務業增加值達到79.5億元,年均增長15%。

文化旅遊

蒼山縣蒼山縣
蒼山縣(現蘭陵縣)是旅遊資源大縣,在臨沂市所具有的“綠色沂蒙、紅色風情、文韜武略、地質奇觀”四大旅遊資源中,蒼山占有重要的位置。特別我縣具有“山水風光、紅色風情、歷史文化、觀光農業”四大旅遊特色資源。
歷史文化
一是“歷史文化”悠久,底蘊豐厚,資源可與臨沂齊名,屬全市乃至全省旅遊資源中的第一方陣。
古鎮蘭陵,屬歷史文化名鎮,具有三千年的歷史,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就在此居住,戰國初年魯國就在此設次邑室,秦以後歷代都在這裡設立郡、縣治所。蘭陵酒廠生產的蘭陵美酒,歷史悠久,譽滿華夏,迄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及一些古典戲曲中,都提到了它。遠在唐朝蘭陵酒就遠銷至長安、江寧、錢塘等名城。蘭陵美酒相傳為蕭氏家釀,後發展為蘭陵釀業。兩漢時期,蘭陵美酒已成貢品。當時著名詩人李白在《客中行》作了以下的讚頌:“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千古絕句。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暢飲蘭陵美酒後,揮毫寫下了:“楊羨春茶瑤草碧,蘭陵美酒鬱金香”的詩句。蘭陵美酒具有天然形成的湖泊色澤,晶瑩透明,醇厚可口,回味悠長。可稱色、香、味三美。據山東大學鑑定,該酒含有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等十七種人之生命必需的胺基酸,常飲具有養血補腎、益壽強身之功能。蘭陵美酒於1915年在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牌獎,不僅為祖國爭得了榮譽更使蘭陵美酒馳名中外,周恩來總理在日內瓦國際會議期間舉行的招待會上用蘭陵美酒酬賓,並給予很高的評價,在史冊上為蒼山縣蘭陵鎮的釀酒業記載了光輝的一頁。蘭陵美酒廠繼承了傳統的釀造工藝,又不斷地加以改進,現共生產蘭陵美酒、蘭陵特曲、蘭陵大曲、蘭陵鬱金香等十幾個品種的飲料酒,遠銷全國十幾個省市,有的產品暢銷國外。
荀子曾兩次出任蘭陵令近二十年,居家蘭陵,著書講學,終老其身,並且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名篇。荀子是繼孔子、孟子後儒家學派集大成者之一,是“人定勝天”唯物主義的奠基人,被歷史上稱為“後聖”。《金瓶梅》在中國小說史上與近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已被國內外學者所公認,被歷代文人稱為“天下第一奇書”,被魯迅先生稱為開人情小說之先河,據專家學者考證,其作者蘭陵笑笑生就是蘭陵人。可以說千年古鎮蘭陵蘭陵美酒、荀子文化、《金瓶梅》文化四大品牌均在世界及全國旅遊資源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同時蒼山歷代名人賢達輩出,留下了“蘭陵多學”的千古美名。春秋時執政大臣季文子,設蘭陵為次室,為政清廉,史稱季文子“家無衣錦之妾,廄無食粟之馬,府無金玉”,死後葬於文峰山,並且建有季文子廟。宗聖曾子,祖籍鄫國(今位於蒼山向城鎮),鄫國故城是國內外曾氏祖先的故里,歷經2000年的風雨剝蝕,殘垣斷壁仍磯立在文峰山東側,依然不失當年的宏偉氣勢。蘭陵蕭氏為歷史上蒼山的名門望族,蕭望之為西漢著名大臣,精通歷史,擅長政事。歷史上齊高帝蕭道成、梁武帝蕭衍等都是蘭陵蕭氏後人。匡衡“鑿壁偷光”刻苦學習的精神依舊激勵著後人奮發向上。近代“五四運動”新文化先驅,被茅盾先生譽為“午夜彗星”的王思玷,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王鴻湞,著名美籍華人作家王鼎鈞等,都是蒼山一代又一代的名人精英,也是蒼山人的驕傲。
莊塢楊家牌坊:建於清嘉慶十年,位於蒼山縣(現蘭陵縣)莊塢鎮政府駐地,1991年被蒼山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臨沂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牌坊系清朝嘉慶皇帝為了表彰莊塢楊氏第十二代傳人楊績繼夫人劉氏恪守封建女德下旨所建,楊氏夫妻二人相敬如賓,夫唱婦隨,感情深厚,丈夫楊績繼去世後,劉氏苦守貞潔50餘年,終老楊門。楊家牌坊全部用青石雕鑿,以打制精確的石榫石卯構組而成,長、寬、高各為7.5米,2.5米,10米,中間有一正門,兩邊各有一個側門,正門兩側門柱是整個牌坊的主幹,上面刻有“冰霜著節垂千古,松柏為心貫四時”的對聯,是對劉氏一生事跡的概括。最上面是古樓頂結構,刻有聖旨懸匾,橫樑分五層,正面和背面分別有“雙鳳朝陽”、“八仙出行圖”、“狀元遊街”、“雙龍戲珠”等精美圖案,其中所雕八仙形態各異,造型逼真,惟妙惟肖,寓意劉氏升入仙班,玉帝派八仙迎她赴天庭。“雙龍戲珠”雕刻精美,奔涌的雲海中,兩條神龍上下翻飛,呼之欲出。牌坊刻有“龍”、“鳳”象徵夫妻恩愛情深,吉祥如意。四根門柱的正背面各置一尊鬥神和菩薩雕像。整個牌坊淑靜靈秀的創意中蘊涵堅毅和自信,其莊重大方的氣度匯總透出飄逸和脫俗,把劉氏大家閨秀的風範表現的恰到好處。牌坊之後的楊家祠堂是一個四合院,古建築保存較好。
上園五色金魚:蒼山縣(現蘭陵縣)上園,原稱尚苑,即後花園。村中有一魚池,形四方見楞,約36平方米。魚池靠龍王塘山泉送水,清澈見底。池內有紅、黃、黑、白、青五色金魚,約有1500尾。相傳,此池建於明永樂年間,五色金魚為明成祖親賜。當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統一南方後,派其子燕王率大將夏思賢、夏思農北上,征服並統一北方,後稱帝,國號永樂。夏思賢被封為戶部尚書,夏思農被封為兵部尚書,並俸祿臨沂西南鄉,其四子夏泗水被封為駙馬。後夏思農看中現今尚莊一帶的風水寶地,故建府於此,稱尚書府,也稱駙馬府,並建造一處後花園,永樂皇帝親賜五色金魚一池。此處金魚與眾不同,生長慢,最大不超過25厘米,並且保持一定密度。如遇天災或人為破壞,密度減少,就開始繁殖,達到一定密度,就不再繁殖。更為驚奇的是,五色金魚只有在此水中方能生存,換水即死,且魚卵在異地水中孵化不出艷麗而別致的五色金魚,故稱“五色神魚”。
大蒜塔:以地方特產大蒜為名建造的中國大蒜之鄉--山東省臨沂市蒼山縣標誌性建築塔。該塔座於1992年5月27日奠基,歷時1年竣工,落在縣城塔山公園之頂。塔的整體設計體現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為中華之新創。塔體為八角閣樓式仿木結構鋼筋水泥建築,飛檐四出,翼角輕舉,挺拔勁秀,巍然壯觀。外牆壁為暗紅色花崗石貼面,飛檐由墨綠色筒子瓦裝飾,古樸典雅,清白在目。塔高11層,層高3米,加之塔子山海拔高度78米,塔身海拔高度111米,象徵中共十一後三中全會後,蒼山縣百萬人民率先推行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團結一心,開拓進取,堅定不移地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塔層四面辟門,八角迴廊紫繞,以示蒼山將全面開放,引八方之客,聚四方之財,廣開門路,招商引資,搞活市插流通。塔頂倒立薜頭,恰似譬鍾,風吹有聲,警示後人記取"蒜台事件"的教訓,不忘前車之鑑。大蒜塔的建成,凝結著蒼山人民的智麓和創造力,寄託著縣人對天物之敬和熱愛故土的山水之情。它不僅對於宣傳蒼山、擴大蒼山知名度、鞏固中國大蒜之鄉的地位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也為這塊古老文明之地增添丁一處壯麗的人文景觀。
紅色風情
二是“紅色旅遊”資源尤為突出,特別是解放戰爭時期在山東境內發生的四大戰役(濟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之一,由陳毅粟裕親自指揮的魯南戰役發生在蒼山。魯南戰役是以少勝多,藉助天氣出奇制勝的著名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在山東省境內打的第一大勝仗。魯南戰役發生前,黨中央毛主席在延安運籌帷幄,並且給陳毅、粟裕發電指出:“魯南戰役關係全局,此戰勝利,即便蘇北各城全失亦有辦法恢復…..。”由此證明魯南戰役在戰略上的重要性。陳毅元帥在當年艾曲舉行的魯南戰役勝利祝捷大會上高度評價魯南戰役:“魯南戰役,我們僅用了18天的時間就把國民黨的5.3萬人消滅了,這是我軍史無前例的偉大勝利”。並且揮筆寫下了題為《魯南大捷》的詩篇:快速部隊走如飛,印緬歸來自鼓吹。魯南泥濘行不得,坦克都成廢鐵堆。快速縱隊今已矣,二十六師汝何為?徐州薛岳掩面哭,南京蔣賊應淚垂。我縣是抗日戰爭的主戰場,羅榮桓元帥親率115師東進山東,在下村鄉上大爐村生活、戰鬥近二年(1939年—1940年底),創建了抱犢崮抗日根據地。魯南軍區司令員、魯南區黨委書趙鎛血灑九女山,“蒼山暴動”燃起了蒼山革命的燎原之火等等,這足以說明我縣紅色旅遊資源也位居全省全市前列。
山水風光
三是“山水風光”,景色宜人。境內矗立著魯南第一峰抱犢崮,居七十二崮之首,抱犢崮位於蒼山、棗莊兩縣市交界處,又名抱犢山、君山、豹子崮。漢代稱婁山,魏時稱仙台山,據山東靈峰寺中元至正五年碑文記載,相傳東晉時道家葛洪(字牙川,號抱朴子)曾在山下投簪棄官,抱一牛犢上山隱居,墾荒種地,修身養性,“浩氣精淳,名聞帝闕”,皇帝敕封葛洪為抱朴真人,又因山頭四周陡峭,山頂平整,故名抱犢崮。此崮面積1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586米,號稱“魯南第一峰”。山東麓為西泇河發源地之一,植被茂密,為國家森林公園。抱犢崮山勢陡峭如壁,登崮頂僅一石徑。崮頂平田數十畝,有水池2處,深數尺,當地人稱之“天落池”。佇立崮頂,東眺黃海,宛然在目,海天一色,蔚為人現,稱“君山望海”。山腰有洞窟數十,主要有水簾洞、桃源洞、十八羅漢洞等。抱犢崮以天險著稱,在此,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驚心動魄戰鬥。代魯南幅軍起義,長期與清軍在此周鏇。1939年羅榮桓率八路軍115師,在此創建了抱犢崮抗日根據地。抱犢崮東麓靈峰寺,歷史上號稱佛剎叢林,清虛盛景,相傳為天下三十六福地之一。從寺中殘存的碑文看,寺廟建於漢,為如來佛行宮,歷代王朝“敕封榜渝”,幾經修葺,現存遺址佛樓門匾上清雍正皇帝親筆御書“釋迦文佛”,被古今渴求功名的善男信女頂禮膜拜。靈峰寺鼎盛時期,殿宇軒昂,氣勢宏麗,300餘僧人鹹集於此,拜佛誦經,香菸繚繞,後毀於戰亂。現存有佛樓、鐘鼓樓址。
文峰山亦名神峰山,素有“魯南小泰山”之稱,蒼松翠柏,曲徑通幽,人文資源豐富,有歷史上累積的宗教文化資源——千佛崖、泉源寺遺址等遺址和遺蹟;更有魯南革命烈士陵園、趙鎛墓、銀廠慘案紀念碑等紅色旅遊資源。它位於縣城西約17公里處,屬尼山山系,東北、西南走向,面積4.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34米。山體由石灰岩和變質岩構成,山中千岩萬壑,古柏參天,風景秀麗,古蹟遍布,更有“文峰三奇”傳為佳話。文峰山西3公里處有一千佛崖,高丈余,長百米,刀砍斧劈,壁立山澗。石壁遍刻佛像,端坐直立,大小不一,念經誦佛,百態千姿,大者七八十公分,小者十幾公分,畫刻略顯粗糙。山上原有的上廟,即季文子廟、三皇廟、三清觀故址還有泉源寺等遺址。
大宗山朗公寺九峰環擁,為琅琊四大古寺之首,大宗山朗公寺旅遊景區位於大仲村鎮東2公里處,主峰海拔257米,南北走向。山中奇石眾多,泉水涌動,潺潺流水沿山澗蜿蜒直下。朗公寺就坐落於山中林密泉流,石怪徑曲之處。朗公寺建寺歷史悠久,始建於東晉,並以東晉沙門笠僧朗公卓錫住持修禪而得其名。歷經南北朝,興於隋唐。元朝鼎盛時期占地數百畝,殿閣20餘處,禪房300餘間,僧侶500餘人,曾為古琅琊四大寺院之首,當時與長青靈岩寺和杭州靈隱寺相齊名。大宗山朗公寺歷盡滄桑、幾度興衰,綿延至今,成為深山古剎。此外景區內還有萬年古松、紅孩兒橋、仙女池、聚仙閣、塔林等多處遺蹟和景點,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和名人軼事世代相傳,延續至今。景區主要是在寺院遺址上修復了朗公寺院,建有入口牌坊,硬化了景區入口至寺院的道路,入口內部建有一處武術學校,每年陰曆三月初八廟會活動已成為景區的主要項目。會寶湖湖光山色,碧波千頃。山水旅遊資源除蒙山外,列全市第二。
大宗山朗公寺景區位於縣城北15公里處,東與臨沂市區相鄰,主峰海撥257米,山中奇石眾多,泉水涌動,潺潺流水沿山澗蜿蜒直下。朗公寺位於山中林密泉流,石怪徑曲之處,歷史悠久。據寺內碑文記載:建寺於東晉,歷經南北朝,興於隋唐,元鼎盛時期占地數百畝,僧侶500餘人,曾為古琅琊寺院之首,當時可於長清靈岩寺和杭州靈隱寺相齊名。朗公寺歷經滄桑,幾度興衰,綿延至今,成為深山古剎,97年得到部分修復
觀光農業
四是“觀光農業”旅遊資源,面廣量大,科技含量高。被譽為“中國大蒜之鄉”“山東南菜園”、“洋菜園”,資源位居全市第一,列全省前列。其中卞莊鎮代村生態農業旅遊區,自2005年向社會及海內外遊客開放以來,以豐富多彩的農業生態環境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觀光學習,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成為全縣、全省乃至全國著名的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區。該景區主要有果品花卉超市、蔬菜超市、高效農業觀光示範園、農家樂生態家園、銀湖灣度假村等十多處景點果品超市一年四季都可以提供新鮮的水果如桃、梨、葡萄、櫻桃等。花卉超市里種植著各種花卉苗木有菊花、月季、牡丹等,蔬菜超市主要是蔬菜大棚,10餘個大棚採取統一管理、統一部署,各個季節都有無公害蔬菜提供。農家樂可以給客人提供吃、住在農家,充分體驗農家生活的場所。銀湖灣度假村具備休閒娛樂、餐飲服務、商務會議等功能。
龍灣生態農業旅遊區位於興明鄉境內,全村450人,260畝耕地,是蒼山縣(現蘭陵縣)瓜菜主產區,臨沂市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中心示範場。龍灣生態農業旅遊區人多地少,民眾素有種植西紅柿的傳統,發展西紅柿基地600多畝。採用股份制的形式,投資200萬元興建了龍灣蔬菜批發市場,成立了近千人的常年運銷隊伍。在的註冊“雙龍牌”西紅柿通過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被評為“臨沂市十大瓜菜名品”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提高蔬菜產業化水平,一是高標準規劃、高起點設計、高質量建設了集生態、高效、觀光、示範為一體的千畝蔬菜科技示範園,全面配套水、電、路、溝、渠和綠化,匯集200餘個高新棚體,輻射縣內四個鄉鎮的80餘個村莊,發揮了小康示範村的帶頭作用,帶動瓜菜種植面積6萬餘畝。二是強化品牌意識,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園區引進荷蘭等國外6個系列10個西紅柿新優品種,生產中嚴格按照標準化的程式操作,推行了秸稈反映堆、微滴灌、生物疫苗等農業科技,效益成倍增長。三是以技術服務為主,依託龍灣公司組建了雙龍蔬菜協會。圍繞蔬菜生生產銷售等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充分發揮協會功能,同一調配協會的資金和物資,統一引進良種肥藥,統一組織示範種植,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市場銷售,全方位為民眾提供社會化服務,降低了生產風險。利用龍灣園區已經被上海市政府菜籃子工程江橋蔬菜批發市場列入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的優勢,在上海設立分公司,在南京、蘇州、蘇州、廣州等地設立了辦事處,實現了淨菜配送、超市直銷。依靠科技創新,加快了小康建設的步伐,三個文明建設環勃勃生機。
旖旎的山水風光,悠遠的歷史記憶,豐厚的人文遺產和寶貴的紅色資源都是蒼山旅遊業發展的源泉。獨特的區位優勢,經濟發展的堅強後盾,以及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又為蒼山縣(現蘭陵縣)旅遊業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熱情好客的蒼山人民,熱情歡迎海內外有識之士前來觀光旅遊。

歷史名人

匡衡
古有“頭懸樑”、“錐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等激勵青少年發憤讀書的故事。而“鑿壁偷光”夜讀的故事就發生在蒼山縣。在今蒼山縣西部與棗莊市毗鄰的魯城鄉有一座匡山,山腳下有個風景如畫的村莊,叫做匡王村。在匡王村南邊還有個村子叫老書房,本來匡王四村是聚居在一起的,後因修水庫,人們分別搬遷到四面山坡上居住了,舊村址不復存在。據舊《臨沂縣誌》記載,匡王村是西漢匡衡的故鄉,老書房是匡衡曾讀過書的地方。東漢歷史學家班固在《漢書·匡衡列傳》中說,匡衡是“東海丞人”,匡衡,字稚圭,西漢大臣,著名的經學家,官至光祿大夫、太子少傅、光祿勛、丞相。荀子
荀子,名況,趙國人。時人相尊,稱為荀卿,又稱孫卿。荀子出生於戰國後期,其先祖郇侯為公孫氏。晉武公三十八年4(公元前678年),晉武公吞併了郇邑,不準郇侯的子孫稱公孫氏。於是,郇侯的後裔就按黃帝以後的舊傳統以“荀氏”行世了。到春秋後期,荀氏在統治階級內部傾軋中失敗,部分成員就依附趙氏。趙、魏、韓三家分晉後,郇邑屬魏地,荀氏家族部分成員遷到趙國。此時的荀氏雖不及春秋時期地位顯赫,但還是名門望族。少年時期的荀子,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跟賢師學習,接受嚴格教育,刻苦攻讀“六藝”等儒家經典,並學有所成。左丘明
左丘明,春秋時史學家,國(今山東蒼山縣)人,一說複姓左丘,名明,一說單姓左,名丘明。博學多聞,曾任魯國太史。《臨沂縣誌·古蹟》云:“向城東南十許里左家官莊,左墓在焉。今漸璮平。南百許步,石基鋪墓道也。道、鹹間隧陷,入者見石門,篆書左丘明墓雲。”1975年,曾有人發現此墓洞口,後農戶建房時蓋在房下。但其生平事跡,歷史文獻記載很少,僅《論語》中存有零星材料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濟南市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淄博市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臺市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