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縣

夏津縣

夏津因“齊晉會盟之要津”而得名,地處魯西北平原、魯冀兩省交界處。北依德州,南靠聊城,西臨京杭大運河,青銀高速、國道308線、省道254、315線縱貫全境。 截至2013年,夏津縣轄10鎮2鄉1個街道1個省級開發區,314個社區,總面積882平方公里,耕地90萬畝,總人口52萬。夏津因植棉著稱全國,素有“銀夏津”之美譽。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夏津縣域於唐、虞、夏、商、周時期屬兗州之域。

春秋時為齊、晉會盟之要津,戰國時為趙國地,秦屬巨鹿郡地。

西漢初年置縣,曰“鄃”,為縣域置縣之始。時鄃屬冀州部清河郡地,縣治設於現城址東北20公里處(今平原縣腰站鎮王雙堂村北側)。

漢高后(呂雉)四年(前184年)鄃為侯國,呂它曾為鄃侯。孝景時曾封欒布為鄃侯,後封國撤銷,仍為鄃縣。孝武時,為武安侯田蚡“食邑”。新莽時,改鄃稱為善陸。

東漢復為侯國,勛臣馬武封鄃侯,後馬武改封楊虛(今高唐),鄃仍為縣,隸屬清河國。清河國後改稱甘陵國,鄃仍屬之。

夏津廣場 夏津廣場

三國魏時,鄃亦屬甘陵國。

晉代,甘陵國復稱清河國,仍轄鄃。

南朝劉宋時,鄃屬清河郡。

北魏初,鄃轄於平原郡,尋廢平原郡,鄃改屬東清河郡。

北齊,撤銷鄃縣,併入平原。

隋開皇十六年(596)於古鄃城西南重建鄃縣,先隸屬於貝州,後又改屬清河郡。同時,另置夏津縣(此為本縣之名的發端,縣城位於今城址以北17公里處的新盛店)。此時為鄃縣與夏津縣並存時期,鄃與夏津同屬貝州。鄃縣後復改屬清河郡。大業年間,曾一度撤銷夏津縣,併入清河縣。

唐天寶元年(742),將鄃縣改為夏津縣,仍屬貝州。後因縣城遭大水,於是將縣治遷到新縣店(新盛店舊稱,即原夏津縣城址)。

五代漢時,夏津縣劃歸大名府,至宋朝和金朝,夏津縣仍屬大名府。

元朝初年,夏津縣隸屬東平路,曾一度為駙馬都尉武毅王的“湯沐邑”。至元七年(1341),夏津縣改屬直隸高唐州。

明朝建立,夏津縣隸屬於山東布政使司東昌府高唐州。

清朝因襲明朝舊制,雍正八年(1730)後,夏津縣從高唐州劃出,直屬東昌府管轄。

乾隆四十一年(1776),改臨清為直隸州,夏津縣遂轄於臨清州,是為屬臨清州管轄之始。

民國元年(1912),夏津縣改屬濟西觀察使管轄。

民國三年(1914)改屬山東東臨道(道尹官署設於臨清)。

民國十五年(1926),改屬山東德臨道。十七年(1928),直屬山東省政府管轄。

1936年,夏津縣改屬山東省政府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署址設於臨清)。“七·七”事變後,行政區劃屢有變遷。

1938年,改屬山東省政府第四行政督察區。是年3月,日偽政權在山東省公署下設道、縣、區、鄉建置,夏津縣歸屬魯北道管轄。

1940年7月,復設東臨道,夏津復歸其管轄。

1939年8月,夏津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歸屬魯西北三專署。

1941年,改屬冀魯豫邊區政府。

1944年5月,夏津縣抗日民主政府(後改為人民政府),屬冀魯豫邊區政府冀南行署第六專署。

1948年改屬冀南行署二專署。

1949年,劃歸河北省衡水專區。

1952年10月,劃歸山東德州專區。

1956年2月,德州專區撤銷,夏津改屬山東聊城專區。3月,恩縣撤銷,蘇留莊區及左王莊區(部分)計97個村劃歸夏津縣。

1958年12月,武城縣撤銷,併入夏津縣。

1961年復置德州專區,夏津又屬之,7月,恢復武城建置,原武城縣域復從夏津劃出。

1967年,德州專區改為德州地區。

1995年,德州又撤地改市,夏津皆屬之管轄 。

2016年2月德州市將比照國家政策標準,著力推動夏津、儘快達到撤縣設市標準。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夏津縣劃為6個區,下轄76個鄉。

1958年,撤鄉劃社,夏津縣劃為8個人民公社。是年10月,武城縣撤銷,劃歸夏津縣,夏津縣設16個人民公社。

1961年7月,夏武分縣恢復原8個人民公社建置。10月,恢復德州專區建置,夏津遂歸其管轄(其後,1967年改稱德州地區,1995年又改稱德州市,夏津縣均歸其管轄)。 。

1965年,夏津縣劃為20個人民公社。

1984年4月,夏津縣撤社改鄉、鎮後,劃為5鎮15鄉。

1998年,夏津縣轄6鎮13鄉,507個行政村,530個自然村。

2008年,夏津縣轄10鎮、2鄉和2個街道及1個經濟開發區,自然村、行政村數不變。

2009年初,夏津縣實行村莊合併和社區建設,“合村並建”後,夏津縣減少村莊193個,行政村數由原507個,減為314個,同時建社區148個 。

區劃詳情

夏津縣轄10鎮2鄉1個街道1個省級開發區,314個社區,總面積882平方公里 。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夏津縣地處魯西北黃泛沖積平原。地勢自西南向東北緩慢傾斜,坡降為1/5000—1/8000之間,最高海拔34米,最低海拔23.5米,差10.5米。境內中部有一條西南東北走向的古堤—陳公堤,將夏津縣分成堤上、堤下兩大部分。堤上多為河灘高地、沖積扇形地、沙質河槽地組成;堤下由平坡地、窪地、淺平窪地、沙質河槽地組成。

水文

夏津西有衛運河,東有馬頰河兩條幹流,境內六五河縱貫全境;青年河、七一河、六馬河、大沙河、城東乾溝等14條主要支流縱橫交錯,大小相通,各河互濟,形成了抗旱灌溉和行洪排澇的骨幹水利系統。衛運河在城西20公里處,南從臨清市的二十里口子進入夏津境內,從管辛莊出境入武城縣,流長21.2公里。馬頰河南從高唐入境,境內流域面積25.3平方公里。夏津縣降水徑流大部分產生在7、8月份,其他月份基本不產生徑流,或只產生微量徑流。多年平均流量為2720.3萬立方米。衛運河多年平均徑流量25.8億立方米,馬頰河多年平均徑流量1.717億立方米,夏津縣徑流量為27.8億立方米。

氣候

夏津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變化明顯。年平均氣溫12.7°C,年極高氣溫41.7°C,極低氣溫零下22.5°C,冷熱、乾濕明顯。冬季多北風,乾冷、雪雨少,平均氣溫零下2°C左右;春季乾旱多風;夏季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集中;晚秋經常出現乾旱,乾旱對於喜溫好光的棉花影響比其他作物小,這是夏津種植棉花歷史悠久的氣候原因。據30多年的氣象統計,全年降雨量平均565.5毫米,約67%集中於夏季。全年日照時間平均為2599.1小時,年總輻射量123.4卡/平方厘米。正常年初霜日為10月22日,終霜在翌年4月12日,無霜期為192天。

經濟

概況

2012年,夏津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51.5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09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82.86億元,增長11.8%;第三產業增加值48.64億元,增長15.1%。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4.2:57.7:28.1調整為13.25:54.66:32.09 。

第一產業

2012年,夏津縣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421429萬元,比上年增長4.42 %(可比價,下同)。其中,農業產值276719萬元,增長3.76%;林業產值7421萬元,增長1.45 %;牧業產值100229萬元,增長6.12%;漁業產值280萬元,增長5.49%。糧食總產量達到340598噸,比上年增長28.05%。全年造林面積855公頃;植樹100萬株。年末實有林木折實面積 26.8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0.31%。全縣水產品養殖面積達1250畝,同比增長19%;水產品產量280噸,增長19.1% 。

第二產業

2012年,夏津縣工業生產總值達到75.26億元,增長11.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315家,比2011年少24家。夏津縣工業用電量91851萬千瓦時,同比增長20.63%。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現價)560.28億元,同比增長35.18%;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23.85億元,增長26.01%;實現利稅59.42億元,增長29.47%;實現利潤32.3億元,增長29.24%。全縣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4家,實現利稅過億元的企業4家。全縣規模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55.39億元,增長31.0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9.88%,比上年提高2.67個百分點。

2012年,夏津縣實現建築業增加值7.60億元,增長16.3%。全縣資質以內建築企業共9家 。

第三產業

2012年,夏津縣規模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5.6億元,比上年增長24.6%。其中,城鎮投資68.9億元,房地產開發8.16億元。三次產業投資比例由上年的4.28:48.69:47.03調整為0.33:46.06:53.61。第一、第二產業投資比重有所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上升明顯。

2012年,夏津縣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7.2億元,比上年下降11.1%。從商品房建設用途看,住宅投資6.6億元,占全部房地產開發投資的91.7%。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資0.5億元,占全部住宅投資的7.6%;商品房建設規模平穩增長,施工面積85.96萬平方米,增長12.5%。商品房銷售面積20.85萬平方米,下降 32.8%。住宅銷售額占商品房銷售額總量的85.7 % 。

2012年,夏津縣完成郵政業務總量2669.45萬元。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4.9萬戶。行動電話用戶發展到35.43萬戶;固定電話5.8萬戶。

2012年,夏津縣實現旅遊總收入6.32億元,增長33.95%;接待國內遊客190.82萬人,增長31.45%。

2012年,夏津縣實現進出口總額3500萬美元,同比下降0.16%。其中,出口1200萬美元,下降0.23%;進口2300萬美元,下降0.12%。全縣外派勞務人員120人,增長50%。實際利用外資678.4萬美元,同比下降0.47%。

2012年,夏津縣保險公司全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2911萬元,比上年增長6.48%;全年實現保險業務支出7278萬元,同比增長20.48%。

社會事業

科技

2012年,夏津縣全年專利申請量66件,比上年增長26.9%。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9件。全年專利授權量42件,增長55.55%。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5件 。

教育

2012年,夏津縣擁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2371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5745人;普通國中17所,在校生16307人;國小99 所,在校生 50174人;幼稚園 7處,在園、班兒童15717人。特殊教育學校2所,在校生490人。投資6500多萬的第二實驗國小已建成並於2011年9月1開始招生 。

文化

2012年,夏津縣共有文化館1個,文化站15個;公共圖書館1處,藏書5萬卷;文物保護管理機構1個。廣播、電視事業有新的發展。電視節目5套,全年播出時間4015小時。有線廣播電視用戶85968戶,其中城區18936戶,農村67032戶,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100% 。

衛生

2012年,夏津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18處,其中醫院、衛生院20處,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婦幼保健院(所、站)2處。全縣共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981 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597人,註冊護士574人。全縣擁有醫療床位1198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人數42.7萬人,參合率達到99.96%,住院補償封頂線提高至12萬元,全年報銷補償12021.75萬元,政策範圍內住院報銷比達到80.77%。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19.8 /10萬以下,嬰兒死亡率下降到6.91‰,低於全省平均水平。投資8500萬元的縣醫院新病房樓已經建成,於12年11月10日部分投入使用 。

社會保障

2012年,夏津縣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8000人,增長9.22 %,企業養老保險基金收繳額9588萬元,增長12.1%。享受養老保險的企業離退休人員4652人,為企業離退休人員支付養老金8653萬元,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達100%。全縣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7300人,享受失業保險人數14人,發放失業保險金100600元;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0271人,收繳醫療保險和大額醫療救助金3780萬元,支付醫療保險費3118萬元。

2012年,夏津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2960人,其中,城市4082人,農村18878人。五保供養工作順利推進。全縣共有五保對象1408人,供養支出375.2萬元。全縣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15個,床位1195張 。

人口

2012年,夏津縣全縣總人口527534人,其中農業人口379910人,非農業人口147624人。全年出生人口7735人,出生率14.70‰;死亡人口4745人,死亡率9.02‰;人口自然增長率5.68‰ 。

交通

夏津縣青銀高速、308國道、315省道、254省道和德商公路穿境而過,京九和京滬鐵路距縣城僅有20公里和30公里。

民俗

鄉土文化

夏津縣地處齊、趙邊界,古為趙國地。舊志載夏津人“素有燕趙之風”,“民性勇直”,因之形成了粗獷豪放的民俗文化特色。

方言文化

夏津方言屬北方方言華北次方言,山東話群。夏津話以縣城話為代表,夏津縣差異不大,只有在後屯村(今屬蘇留莊鎮)以北稍與原恩縣(今屬平原縣)相同;在城西15公里處的白馬湖鎮九營,杜堤等十餘莊人口音稍近臨清話。

民間藝術

夏津縣歷史上傳統文藝活動主要有高蹺、架鼓、獅子舞、龍燈、旱船、小戲曲(又稱“小調子”)等。其中以高蹺、架鼓為最普遍。武術項目有太極、八卦、少林、伍子等派別。其中以杜緘三的太極拳最具本地特色,其所劍的“太極十三式”、“五星錘”等武術套路,現已重新整理傳世。原體委副主任杜建忠的太極拳曾在省市比賽中獲獎,其拳法已整理成書,出版發行。每年元宵節夏津縣都有一場別開生面的鬧元宵,其中節目以架鼓、高蹺以及戲團唱戲為主。

傳統工藝

雕塑

夏津民間工藝主要有神像雕塑,家具的雕鏤、及玩具製作等。其形式是桌椅等器具花邊圖案的雕鏤,內容多為“吉祥”、“如意”、“福壽”等,配以“螞蚱牙”、“卷草”、“花鳥”、“山水”等圖案。玩具製作以泥塑木雕人物、走獸為主。有虎、獅、人等。

剪紙

夏津剪紙構圖簡潔,剪法粗獷,是一種頗受民眾喜愛的民間傳統裝飾品。因事而剪,因人而置。過春節剪“連年有餘”、“吉祥如意”;婚事剪“鴛鴦”、“蝙蝠”、“抱角”、“月亮”;老人生日剪“長壽桃”、“松鶴延年”等。

繪畫

夏津書畫藝術,素以普及廣,從事人員多而著稱。人們用書畫裝點居室,款式夙以“中堂”、“條屏”、“條山”為主,多為紙本圖軸。品種有寫意、工筆;書種兼真、草、隸、篆。清末民初,書法較著名的有李士奎、李毓英、劉曉山;豐富了夏津縣城鄉人民的文化生活。

旅遊

黃河故道森林公園,總面積12.8萬畝,森林覆蓋率62.8%,林木資源有55科117屬210種,地貌變幻奇特,沙丘連綿起伏,伏躍跌宕,古樹參天、生機盎然,形成一條自然變換的綠色屏障,其中百年以上古樹近3萬棵,是平原地區珍貴的原生態自然資源,有“北方落葉果樹博物館”之美譽 。

大雲寺位於森林公園中心腹地,周圍古樹環繞,規劃占地面積為230畝 ,建築物20000平方米,綠化面積50000平方米 ,再度恢復為“方圓數百里名剎” 。

龍湖公園位於縣城西南部,是“碧水繞城”工程的組成部分,為工程提供調蓄水源。總投資7000餘萬元,全園面積520餘畝,其中水面面積420餘畝,圍湖綠化景觀面積近7萬平方米 。

香雪園面積1000多畝,由京劇大家梅葆玖先生題字,園內建有義和團運動、貴妃醉酒、西廂記、梁祝等雕塑,園內有梨樹數萬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梨樹多達2000餘株 。

槐林狩獵場,完全原生態景象,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跡。總面積達1000餘畝,園內主要樹種為刺槐、間有龍柏、松樹、楊樹,並有白玉鳥、喜鵲、畫眉、杜鵑、野雞、野兔等鳥獸49種 。

杏塢園面積約1300畝,因園內的杏塢書院古蹟而得名。清朝鹹豐八年,夏津鄉紳劉令晦,鄒紹魯、潘克博等為興辦義學,多方籌集資金,修建了一座書院,因其掩映於杏林之中,故取名“杏塢書院”。為紀念這一古蹟,所以把這個園區取名杏塢園。此園區將民間義學、儒學和現代教育相結合,著力打造文化教育這一特色 。

鄃城公園總投資3000萬元,整體設計為一幅立體的畫卷,以挖掘本土文化為亮點,用中國傳統造林藝術,華麗呈現夏津古遺址文化、歷史文化及民俗文化等各種藝術,生動講述夏津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漫步原始、古樸的園林,欣賞粗狂豪放的民俗文化,領略滄桑厚重的歷史文化,讓人有穿梭古今、魂牽夢縈的感覺 。

人物

栗祁(1537—1578)字子登,號東岩。城東栗莊村(今屬夏津鎮)人。明嘉靖壬戌科進士。致仕于山西布政使司右參政 。

張金稱(?—617年)鄃(今夏津縣)人,隋末農民起義領袖。體貌壯偉、勇猛任俠 。

崔鴻(?—525年)字彥鸞,北魏史學家,台閣大臣崔光的侄子(世居今白馬湖鎮西部)。仕魏為中散大夫,郎中加前將軍。以本官修輯國史,後累官至給事黃門侍郎,加授散騎常侍、齊州大中正 。

崔光(449—522)北魏清河人。本名孝伯,字長仁。(世居今白馬湖鎮西部)孝文帝賜名光。崔光幼年家貧,嗜書好學,後為人撰寫書稿,以潤筆之資贍養父母。482年(北魏孝文帝泰和六年)崔光仕魏為中書博士著作郎,與秘書丞李彪共撰國史,後李彪解職,史事由崔光專任。後因謀略功,實授太子少傅,遷右光祿大夫。516年(孝明帝熙平元年)封為平恩縣侯,加授太子太保。518年,崔光奏請修補《石經》 。

耿紀東(1929.10~1948.12),男,漢族,雷集鎮耿莊人, 1945年5月入伍,華北野戰軍68軍戰士,立場堅定,愛憎分明,誓為全國的解放而奮鬥,縱橫疆場,作戰勇猛,受到戰友的讚譽和上級的表彰。1948年12月在河北張家口戰鬥中犧牲,曾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

特產

夏津椹果味甘似蜜,汁若醍醐,其中白椹果粒大、汁液濃,品味尤佳,為椹中之上品。夏津椹果有較高的滋陰、養血、補腎、健脾、烏髮之功能,是久病初愈、神經衰弱、失眠健忘、氣血虧虛者的滋補佳品 。

夏津名吃 夏津名吃

宋樓火燒又名燈籠火燒、風箏火燒。選料稍良,用上等麵粉,加適量黃豆面。每個折六層,層層刷香油,經鍋烙火烤而膨為燈籠形,層薄如紙,香酥可口,個重僅七錢。

布袋雞夏津名吃,又名海味什錦雞,因其狀如布袋,故名。其製作精緻,選料精良。須取當年生母雞,宰殺放血,褪毛,去內臟,剔除骨頭,僅餘頭經油炸、籠蒸,並配以青、紅蔬菜拼成圖案,望去宛若整雞伏於錦簇中。上席後,用筷一划,內餡露出,肉鮮餡美,肥而不膩,香嫩適口 。

益和成糕點始創於清光緒年間,由夏津雙廟村糕點名師李森先創製。為提高質量,其曾輾轉於京、津、濟等地向糕點名師學藝。因而所制糕點在繼承傳統風味的基礎上又兼具京、津、濟之特點。為取“和順增益”、“和氣生財”之意,故名“益和成” 。

銀絲面、珍珠琪夏津縣銀絲面,又名龍鳳面,原為雷集鎮張集村張氏祖傳麵食,迄今已有200餘年歷史。

苦水羊肉丸子是家住夏津北城苦水村一農民獨創的一門手藝。

羊肉丸子製作方法:先把羊肉用刀剁碎(用絞肉機絞出來的肉遠不及用手工剁出來的肉味美),再用刀背把碎肉砸成肉泥,加上蔥、姜、味素、澱粉、胡椒粉等材料,用手朝一個方向把肉攪成一團,下鍋用清水煮,等丸子在水中飄起來時,即可出鍋,然後再加上香菜、香油等細料 。夏津的小磨香油

小磨香油 夏津的小磨香油因傳統工藝加工,香氣濃郁而聞名,今年來已經暢銷省內外。

榮譽

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潛力縣 ,國際生態安全旅遊示範基地 ,全國食品工業強縣 ,中國椹果之鄉 ,中國植物油示範縣 ,中國麵粉大縣 ,中國棉紡織名城 。

齊魯大地

這兒,誕生了影響中華千年的儒家文化;這兒,有享譽海內外的五嶽獨尊之泰山。悠久而深厚的歷史與文化,讓我們一起進入齊魯大地!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濟南市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淄博市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臺市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