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區

泰山區

泰山區,位於山東省泰安市中部,是全市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旅遊中心。1985年5月設立泰山區,因泰山而名,全區總面積336.86平方公里,轄5個街道,2個鎮,共126個行政村、68個社區,總人口63.37萬人。泰山腳下的泰安市泰山區,已由舊時帝王封禪駐足之地,發展成為既有絢麗的古老文化,又有壯美的現代文明,集工商、金融、科技、文化和旅遊為一體的開放城市。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秦為濟北郡博陽縣治。漢、三國魏、晉均屬泰山郡博縣。隋屬魯郡博城縣。唐初屬東泰州博城縣,武(則天)周長安元年(701年)博城縣改稱乾封縣。北宋開寶五年(972年)乾封縣徙治岱嶽鎮(今泰安市區),為縣治之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為奉符縣,屬兗州。金先後為泰安軍、泰安州治。明奉符縣省入泰安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泰安州。為泰安府,並置泰安縣為府,府、縣同治於此。該區1985年建"區"之前為泰安縣北境之一部分,並為縣治所。1913年屬岱北道(次年更名濟南道)。1925年置泰安道,為道治。1928年4月北伐軍占領濟南,北洋軍閥山東省政府隨軍閥張宗昌的潰逃而壽終正寢,5月3日日本侵略軍製造駭人聽聞的濟南慘案,11日日軍侵占濟南,6月1日山東省政府於泰安成立,今泰山區系省政府駐地;同年廢除道制,泰安縣直隸於省。1929年5月省政府由泰安遷回濟南。1938年泰安縣屬國民黨山東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區。1940年2月建立泰安縣抗日民主政權,屬泰山區行政專員公署,今泰山區境為其轄區。1941年初於泰安泰(安)新(泰)公路以北地區置泰北縣,1943年11月改為泰歷(城)縣,今泰山區部分屬之。1945年10月泰歷縣撤銷,其中原泰安縣部分與泰安縣(南部)合併,恢復泰安縣原行政區劃,屬泰山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1948年7月改為魯中南行政區第一專區),今泰山區為專署及縣政府駐地。1958年6月以泰安縣城及其近郊地區置泰山市,仍屬泰安專區;同年12月12日撤銷泰安專區,改屬濟南市;於同月29日撤銷泰安縣,併入泰山市,泰山市同時更名為泰安市。1961年7月恢復泰安專區,泰安市復屬之,並為專署機關駐地。1963年3月撤銷泰安市,恢復泰安縣,以原市行政區域為該縣行政區域,隸屬關係不變。1982年1月再度撤縣置市,屬泰安地區。1985年3月泰安市升為省轄地級市,原泰安市市區部分改置泰山區。

行政區劃

1985年5月設立泰山區,因泰山而名。當時轄岱廟、財源、泰前、粥店4個辦事處和小辛莊、黃山頭、大津口、徐家樓、上高、桑家疃6個鄉及粥店鎮。1985年11月,撤銷小辛莊鄉、粥店鎮、黃山頭鄉,桑家疃鄉與上高鄉合併,全區行政區劃調整為岱廟、財源、泰前、粥店4個街道辦事處和大津口、徐家樓、上高3個鄉。1997年,泰山區面積288平方千米,轄4個街道、3個鄉:財源街道轄3個行政村,人口98996人,其中農業人口4863人;泰前街道轄16個行政村,人口121812人,其中農業人口12203人;岱廟街道轄6個行政村,人口132367人,其中農業人口8100人;粥店街道轄30個行政村,人口56482人,其中農業人口29871人;徐家樓鄉轄12個行政村,人口22755人,其中農業人口13990人;上高鄉轄20個行政村,人口38646人,其中農業人口32899人;大津口鄉轄7個行政村,人口11244人,其中農業人口10882人。(人口為年末總人口)(缺居委會統計數據)1998年,泰山區面積288平方千米,轄4個街道、3個鄉:財源街道轄1個行政村,人口99899人,其中農業人口4990人;泰前街道轄16個行政村,人口124673人,其中農業人口11396人;岱廟街道轄6個行政村,人口138566人,其中農業人口8582人;粥店街道轄30個行政村,人口57033人,其中農業人口29934人;徐家樓鄉轄12個行政村,人口25747人,其中農業人口13899人;上高鄉轄20個行政村,人口39077人,其中農業人口32627人;大津口鄉轄7個行政村,人口11259人,其中農業人口10854人。(人口為年末總人口)(缺居委會統計數據)1999年6月14日,將泰安市泰山區的粥店街道辦事處劃歸泰安市郊區管轄,將郊區的省莊鎮、邱家店鎮劃歸泰山區管轄(魯政字144號)。1999年底,全區轄岱廟、財源、泰前3個辦事處,大津口、徐家樓、上高、省莊、邱家店5個鄉鎮,94個村委會、57個居委會(包括住宅小區居民委員會)。1999年,泰山區轄3個街道、2個鎮、3個鄉:岱廟街道轄6個行政村,人口143773人,其中農業人口6640人;財源街道轄1個行政村,人口101918人,其中農業人口4923人;泰前街道轄16個行政村,人口128954人,其中農業人口11314人;省莊鎮轄40個行政村,人口59219人,其中農業人口53447人;邱家店鎮轄44個行政村,人口66413人,其中農業人口62984人;上高鄉轄20個行政村,人口39327人,其中農業人口29712人;徐家樓鄉轄12個行政村,人口26162人,其中農業人口13917人;大津口鄉轄7個行政村,人口11261人,其中農業人口10895人。(人口為年末總人口)(缺居委會統計數據)2000年,泰山區轄3個街道、2個鎮、3個鄉。總人口615720人,各鄉鎮人口: 岱廟街道 127424 財源街道 108973 泰前街道 141937 省莊鎮 60348 邱家店鎮 65354 上高鄉 71555 徐家樓鄉 29129 大津口鄉 11000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2000年,泰山區面積337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2個鎮、3個鄉:岱廟街道轄18個行政村,人口148070人,其中農業人口0.52萬人;財源街道轄21個行政村,人口102870人,其中農業人口0.21萬人;泰前街道轄18個行政村,人口136508人,其中農業人口1.43萬人;省莊鎮轄40個行政村,人口58919人,其中農業人口5.08萬人;邱家店鎮轄44個行政村,人口66389人,其中農業人口6.22萬人;上高鄉轄20個行政村,人口41273人,其中農業人口3.05萬人;徐家樓鄉轄15個行政村,人口26432人,其中農業人口1.27萬人;大津口鄉轄7個行政村,人口11301人,其中農業人口1.08萬人。(人口為年末總人口)(缺居委會統計數據)2001年,泰山區面積337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2個鎮、3個鄉:岱廟街道轄17個居委會、2個村委會,鄉村人口0.5萬人;財源街道轄20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鄉村人口0.17萬人;泰前街道轄2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鄉村人口1.43萬人;省莊鎮轄40個村委會,鄉村人口5.14萬人;邱家店鎮轄44個村委會,鄉村人口6.26萬人;上高鄉轄20個村委會,鄉村人口3.10萬人;徐家樓鄉轄3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鄉村人口1.28萬人;大津口鄉轄7個村委會,鄉村人口1.09萬人。(缺各街道、鄉鎮總人口數據)2002年6月20日,省政府批覆同意:泰安市泰山區撤銷徐家樓鄉,以原徐家樓鄉的行政區域設立徐家樓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徐家樓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上高鄉,以原上高鄉的行政區域設立上高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上高鄉人民政府駐地。截至2002年12月31日,泰山區轄5個街道、2個鎮、1個鄉:

岱廟街道 轄17個居委會、2個村委會

財源街道 轄20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

徐家樓街道 轄3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

大津口鄉 轄7個村委會

省莊鎮 轄40個村委會

泰前街道 轄2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

上高街道 轄20個村委會

邱家店鎮 轄44個村委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泰山區為泰安市轄區,位於泰安市中部,北依泰山。東西南三面與泰安市岱嶽區搭界,北部與濟南市歷城區、長清區毗連。泰山區地理坐標為北緯36°05′~36°20′,東經117°03′~117°13′,南北長28公里,東西寬24公里,總面積336.86平方公里,泰山區區人民政府駐泰城昇平街。

地形地貌

泰山區地處泰(安)萊(蕪)向斜盆地的西部邊緣,北依泰山,南瀕大汶河,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泰山風景名勝區,山巒起伏,高山幽谷,海拔200米以上,最高海拔(泰山玉皇頂)1532.7米,為山東省第一高峰。西南部地形起伏,為低山丘陵,海拔170~200米。東南部為大汶河沖積平原,地形較為平坦,海拔130米上下。中部為泰山山前沖洪積平原,海拔200米以上下。

山脈有泰山、蒿里山。河流為雨源型山溪性河流,屬黃河流域大汶河水系。主要河流有牟汶河、芝田河、柴草河、三里莊河等。

地質

泰山區在地層區劃上屬於華北地層區魯西分區泰安小區,出露地層有太古界泰山岩群,下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新生界下第三系、第四系。太古界泰山岩群泰山區內僅殘留少量泰山岩群雁翎關組地層,岩性為斜長角閃岩夾黑雲角閃變粒岩,底部為陽起片岩。主要分布在徐家樓辦事處西南與岱嶽區交界處。下古生界寒武系零星出露於西部蒿里山,南部桂林官莊、居嶺莊等處,大部分被第四系復蓋。泰山區內僅出露有4個組。

奧陶系僅在南部的居嶺莊、埠陽莊等地零星地露,有馬家溝組東黃山段和北庵莊段,大部分被第四系和下第三系掩蓋。

新生界第三系分布於東南部埠陽莊一帶且被第四系復蓋,僅在埠陽莊東有一露頭。其岩性為雜色石灰質礫岩,夾砂岩,泥岩。

第四系廣泛分布於泰萊斷陷盆地和山坡、山麓、溝谷地帶,沉積厚度小於30米。

氣候

泰山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乾燥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氣溫年平均氣溫13.2℃,年平均最高氣溫19.2℃,年平均最低氣溫7.9℃。境內累計年平均年降水量為683.2毫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泰山區土地總面積為33686.91公頃。其中,耕地10841.62公頃,園地4180.85公頃,林地7576.59公頃,城鎮及工礦用地7386.98公頃,交通用地1293.47公頃,水域占地1522.35公頃,未利用土地885.05公頃。總面積中,山地8836公頃,占26.23%,丘陵3318公頃,占9.85%,平原19591公頃,占58.16%,水域1941公頃,占5.76%。

水資源

泰山區泰山區

泰山區水資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兩大部分,由於受地形、地質、氣候條件限制,水

資源分布不均,存在缺水現象。水資源量泰山區水資源主要來源於大氣降水。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8000萬立方米。泰山區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6957萬立方米。扣除地表和地下水相互轉化的重複部分,泰山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2066萬立方米。可供利用水資源泰山區可供利用水資源量,平水年為15666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平水年為6832萬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利用量為7339萬立方米,多年平均污水回用量1095萬立方米,雨洪利用量400萬立方米。

生物資源

2011年,泰山區境內共有植物133科,550屬,1037個種,68個變種,3個亞種,8個變型,20個栽培變種,其中野生種814個。按門類劃分蕨類植物13個科,21屬,49種;被子植物115科,434屬,814種。植物中木本68科,167屬,439種,其中喬木44科,83屬,228種;灌木36科,72屬,184種;藤木11科,16屬,32種。獸類有20餘種。鳥類有140餘種,留鳥占40%,夏候鳥占30%,冬候鳥占3%,旅鳥占27%。

礦產資源

泰山區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已查明的礦種有11種,礦產資源總儲量達200億噸,主要礦產有:泰山花崗石、輝綠岩、蛭石、滑石、河砂、磚瓦粘土、石灰石礦泉水、地熱、油頁岩、金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03年,泰山區總人口62.09萬人,男女性別比106.7:100。人口出生率為8.28‰,死亡率為3.22‰,自然增長率為5.06‰。2007年末,轄區內總人口62.98萬人,非農業人口50.32萬,農業人口12.6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8.85‰,死亡率為2.76‰,自然增長率為6.09‰。男女性別比104.8:100。

2011年年末轄區內總戶數22.53萬戶,總人口62.24萬人。

民族

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時泰山區有29個民族。其中:漢族598206人,占總人口的97.2%;回族16762人,占總人口的2.7%;其他少數民族26個752人,占總人口的0.1%。

經濟概況

民營經濟

泰山區發展民營經濟的條件得天獨厚。泰山區做為泰安市政府駐地是全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裡自古名人薈萃、旅遊興盛、商賈雲集,是帝王們祭祀泰山、顯耀功名的駐蹕之地,也是歷代聖人名士飽覽勝景、抒懷展志的留足之地。豐富的旅遊資源環境,每年吸引大批海內外遊客前來觀光遊覽。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全區民營經濟投資環境有了顯著改善。環繞泰城周圍的104國道、京滬高速公路與京滬鐵路和即將開工興建的京滬高速鐵路縱橫交織,把全區連入全國交通線主幹網;以泰城為中心,輻射周圍各縣、市區及鄉鎮、村莊的公路,四通八達,使泰山區與鄰近各縣、市、區的交通聯繫便捷暢順。區內能源充足,電網縱橫,與山東新泰、萊蕪、石橫等大型火力發電廠連網並電,在泰城西正修建大型水能蓄電站。通訊條件優越,通訊網路復蓋全區。區內文化科技教育發達,人才資源豐富,有山東農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泰山醫學院、泰山學院等大學,以及眾多的中等專業學校和多所科研單位。

泰山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直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指示精神,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振興泰山區經濟的戰略重點來抓,思想上放膽,工作上放手,政策上放寬,機制上放活,全區個體私營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泰山區的國有集體企業都屬於一般性競爭行業的中小企業,屬於退而搞活的範圍,把國有集體資產最大限度地從企業退出,讓位於個體私營經濟,是一條國有集體和個人“雙贏”的有效途徑。為此,我們提出了以非國有化為目標,以“兩個置換”為重點的改革思路,鼓勵有抱負、有實力的個體私營業者,抓住機遇,舉旗當帥,通過購買、兼併、控股、租賃等方式,積極參與國有集體企業結構調整和產權制度改革,“借殼”發展。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堅持一企一策,宜股則股、宜賣則賣、宜送則送,不搞一刀切。對“小、微、虧”企業,實行零資產奉送,把閒置的資產、死資產流動起來、活起來,創造新的經濟效益。對“大而強”企業,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公退民進,最大限度地調動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

隨著民營經濟的發展,民營大戶資本積累不斷增加,當地和南方一些大戶、私營企業,紛紛到政策、環境較好的地區求擴張、謀發展。我們抓住這一機遇,把引進大戶作為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重要環節,著力做好招商引資這篇文章。按照全區經濟工作會議和區“十五”規劃要求,“十五”期間,全區完成招商引資15億元,每年招商引資數額不少於3億元。千方百計加快各類私營經濟園建設,築巢引鳳。區里重點抓了“泰山高科技園”建設。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我們與高新技術開發區聯合開發泰城東部工業區已有實質性突破,“泰山高科技園”作為開發區的“區中園”,開發建設進展順利,“三縱三橫”的道路建設全面鋪開,並已確定入園項目4個。同時,各處鄉鎮也都立足自身優勢,加強私營經濟園區建設。個體私營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是環境經濟,哪裡的環境寬鬆、優惠,個體私營大戶就到哪裡投資發展。為此,我們不斷最佳化社會環境、政策環境和服務環境,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並設立了個體私營經濟“110”,實行了收費卡制度和企業掛牌保護制度,全方位為個體業戶提供服務。良好的環境,吸引了一大批個體私營業主來泰山區投資興業。中國親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福建省的一家大型民營企業,總資產2.3億元,其生產的蝦條、果凍銷售量分別列全國同行業一、二位。泰山區靠優惠的政策和優良的環境,吸引該集團在泰山區安家落戶。1985年建區以來,投資環境逐步完善,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總體經濟勢力顯著增強。2006年,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8.9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1億元,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49.11億元,增長17.2%;第三產業增加值25.66億元,增長16.3%。三次產業比例為5.3:62.2:32.5。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7.3億元,增長22.6%。實現地方財政收入4.89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30%。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51.25億元,比年初增加7.75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0.18億元,比年初增加2.62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42.18億元,比年初增加4.66億元。市場園區是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泰山區地處市中區,位置優越,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集中,建設市場園區條件得天獨厚。

市場園區

發揮地域優勢,建設市場園區。抓住泰城新一輪規劃實施特別是泰山大街開通的機遇,按照“南面市場”的發展布局,實行舊村騰空改造建市場、企業退二進三建市場,充分發揮黃金地段的“黃金效益”。圍繞“南面市場”,規劃建設了山東泰山商貿城,該商貿城總規劃面積7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一線”(南外環路兩側綜合開發)、“一街”(三里步行街)和輕紡百貨、酒水食品、建材、鞋業、家電、家具六大交易區,規劃建設26個專業市場(園區),計畫總投資2.5億元,建成後可安排2萬多個攤位,容納6萬人經營。商貿城已建成輕紡百貨、五交化、泰山鋼材、裝飾材料四個大型專業批發市場。

塊狀經濟

立足現有基礎,發展塊狀經濟。實施“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戰略,加快特色市場建設,以市場帶基地,做到“建一處市場,興一門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民眾”。全區已建設各類特色市場26個。特色市場的建設,帶動了塊狀經濟的發展,目前,全區已有各類專業村40個,其中市場級專業村7個,初步形成了上高花卉、大津口旅遊等各具特色的塊狀經濟格局。藉助泰山旅遊,發展特色市場。充分發揮泰山的名牌效應,大力發展旅遊產品市場,泰前辦事處投資2500萬元建成旅遊文化城,占地面積100畝,建築面積26000平方米,有古董字畫、根雕奇石、花卉盆景、旅遊紀念品及泰山特產四大交易區,可容納600家經營戶,該市場檔次高、功能全,受到了普遍好評。

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完成增加值7.12億元,比上年增長3.7%。糧食總產5.77萬噸,與上年持平;油料總產115噸,增長2%;水果總產1.8萬噸,增長46%;蔬菜總產13.86萬噸,與上年持平。肉類總產0.61萬噸,禽蛋總產0.96萬噸,奶類總產7.3萬噸。水產品總產0.08萬噸,增長14%。全區農機總動力11.3萬千瓦。

工業

工業經濟實現較快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9家,實現增加值30.76億元,增長26.6%;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00.5億元,增長21.5%;實現利稅9.59億元,增長29.6%;實現利潤5.97億元,增長36.5%。

銷售收入過億的工業企業達到18家,利稅過千萬的達到2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和產品值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4%、27.8%,均比上年提高了兩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非公有制工業實現增加值24.36億元,占全部工業的79.2%,增長25.7%。其中,私營工業實現增加值8.13億元,增長30%。商貿流通業商貿流通業繁榮發展,寶龍城市廣場等重點項目開工建設,東尊華美達大酒店、溫州商業步行街等一批商貿流通項目建成營業,商貿流通業稅收占地方稅收的比重比上年提高3.4個百分點。建設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0.3%。城市建成區綠化復蓋率達到8.3%。資質三級及以上建築企業26家,完成建築業增加值29.3萬元,增長8.3%;實現利稅1.3億元。

交通

公路通車裡程40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37.5公里。公路旅客運輸周轉量為19115.8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45.3%。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為19487萬噸公里,增長9.7%。

貿易旅遊

全年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5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批發零售業營業額額36.51億元,住宿餐飲業實現營業額5.48億元。實現進出口總值11961萬美元,增長39.7%。新簽利用外資項目29項,契約外資額1.7億美元,增長65.8%;實際利用外資1.17萬美元,增長48.3%。新批准境外企業(機構)29家,契約利用額17010萬美元。新簽對外承包勞務契約額7246萬美元,增長180%;完成營業額4324萬美元,增長140%;外派人員1848人次,增長120%。主要旅遊景點有岱廟、靈應宮、齊長城遺址、博城遺址、周明堂遺址、漢明堂遺址及泰山風景名勝區內的60多個旅遊景點。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50萬人次,增長25%;實現旅遊總收入5000萬元,增長5%。

社會生活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66元,增長15.8%;人均消費性支出為8566元,增長15.8%;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2.3平方米。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3987元,增長14.1%。農民人均純收入5104元,增長8.3%;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885元,增長1.3%;人均居住面積36.2平方米。職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4.2萬人、0.59萬人、2.56萬人1.1萬人和4.2萬人比上年分別增加0.25萬人、0.24萬人、0.18萬人和0.4萬人。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20559萬元,增加2219萬元。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0.48萬人。全區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3081人,其中城鎮低保12236人,農村低保845人。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7個,床位240張,收養210人。社會福利企業13個,安置殘疾人員364人。

社會事業

科技教育

2011年,泰山區申報市級以上各類科技計畫項目89項,立項56項,爭取無償資金1094萬元。泰山區獲科技成果獎6項,其中省級科學進步獎1項,市級科技進步獎5項。科技成果鑑定19項。引進認定專家45人。2011年專利申請量2674件,位列濟南市第1位、山東省第8位,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928件;授權量799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84件。泰山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5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32.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2.36%。

2011年,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871人,專任教師51人;13所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6848人,專任教師1536人;56所國小在校學生34237人,專任教師1355人;幼稚園117所,在園兒童16674人;特殊教育學校1處,在校生117人。泰山區省級規範化學校達到17處,市級規範化學校達到32處。

醫療衛生

2011年泰山區擁有衛生機構380所(不含計生機構和村衛生室,下同)。其中,醫院23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3所,婦幼保健機構1所,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所,衛生院3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72所,門診部、所264所。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7831張,衛生技術人員823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108人,註冊護士3504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泰山區擁有公共圖書館1個,民眾藝術館、文化館1個,文物保護管理所7個。泰山區在山東省舉辦的第四屆文博會暨首屆“文化齊魯、創意山東、品牌100”評選活動中順利入選,文化品牌數量位列縣市區第一名。

居民生活

2011年年末市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在崗職工11.79萬人,平均工資35308元,從業人員12.03萬人,平均工資35027元。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87元,增長13.7%。泰山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356元,增長22.0%。市區居民人均生活費支出為14888元,增長10.9%。市區居民恩格爾係數(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34.8%。2011年年末市區居民人均居住面積32.0平方米,增長0.4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432.9元,增長17.4%。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8.0%。泰山區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8.26平方米,增長4.6平方米。

2011年,實現新增就業再就業9990人,新增失業人員再就業5751人,新增特困人員再就業1127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800人。

社會保障

泰山區泰山區

2011年,泰山區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數增加到7個,擁有床位705張,2011年年末收養人數4

33人。其中,敬老院4處,供養床位255張,集中供養174人,農村五保供養人員達到223人;老年公寓3處,床位450張,實際入住老年人數210人。

2011年,泰山區收繳各項保險費6.43億元,同比增長20.6%。城鎮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0.55萬人、3.44萬人、28.80萬人、7.37萬人和8.14萬人,收繳保險費分別為3.99億元、0.14億元、1.30億元、0.04億元和0.11萬元,12個險種7個類別的社會保險費收繳率均達100%以上。調整提高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水平,泰山區發放各項社會保險金4.73億元,同比增長0.34%,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保持100%。農村養老保險有效參保達10.67萬人,當年收繳保費0.54億元,發放0.39億元。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13.65萬人,比2010年增加了0.62萬人,參合率達到100%。泰山區最低保障救助7034戶、15651人,發放低保金2928.94萬元;其中城鎮4461戶、10265人,發放低保金2355.1萬元;農村2573戶、5386人,發放低保金573.84萬元。

交通

泰山區地處泰安市交通樞紐中心,過境公路有國道2條,跨地(市)幹線公路(省道)6條,縣道3條,鄉道18條。泰城擁有省際和省內跨市(地)長途客運線路40多條,周邊縣市區短途客運日發200多個班次。

泰山區至首都北京、省會濟南的直線距離分別為416公里、67公里,南到三孔聖地曲阜75公里,北到濟南國際機場66公里。

旅遊

泰山區先後被評為“山東縣域旅遊十強”、“中國旅遊綜合實力百強區”。2011年8月6日,泰山區被確定為山東省首家省級旅遊綜合改革實驗區。

老縣衙旅遊景區:2010年重新修繕,成為泰安市重點旅遊文化開發項目之一,被評為旅遊AAA級景區。

泰山花樣年華景區:景區總面積3000畝,主要建設水上樂園、夢幻花都、熱帶風情、寶島蘭苑、未來田園、天合樂園、動感地帶、千年紫薇八個項目。山東省泰安市泰山花樣年華景區是集休閒、觀光、體驗、娛樂、餐飲、科普於一體的國家AAAA級大型文化旅遊景區。

泰山方特歡樂世界:總投資20億元,是第四代高科技文化旅遊主題公園項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被譽為“中國的迪斯尼”。

埠陽莊民俗旅遊村:位於泰安市郊區邱家店鎮,離泰安城區17公里。北依泰山,南瀕大汶河。全村共有330戶人家1100口人,民風古樸淳厚。1982年9月,日本共同社來此考察農村聯產承包制情況,由此拉開了埠陽莊接待外國友人的序幕。從那時起,陸續接待了朝鮮林業部部長、塞內加爾共產黨主席、日本橋本市市長等人的來訪。進入九十年代,泰安市旅遊局開闢了埠陽莊農家風情游。1997年9月,埠陽莊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國家旅遊局在全國命名的四個民俗風情旅遊點之一。

著名人物

明代重臣蕭大亨:1532~1612,字夏卿,號岳峰,明代泰安州放城裡(今山東省新泰市放城鎮)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進士,明朝官員。

清代名臣趙國麟:山東泰安人,清朝官員。

民族實業家馬伯聲:生於山東泰安縣城內聖泉街。是一位民族工商業者,是國民政府時期的著名實業家。

知名作家燕遇明:泰安縣顏張村(今屬泰安市泰山區邱家店鎮)人。知名作家。

外交活動家徐晃:山東省泰安中勝街人。泰安早期中共黨員,外交活動家。

獲得胡志明一級榮譽勳章的夏輔仁:山東省泰安縣泰城永福街(今屬泰安市泰山區)人。

特色美食

野菜宴

泰山野菜食用歷史悠久,歷代帝王來泰山、行封禪,均“食素齋,整潔身心”,以示虔誠。寺院倡導素食,民間亦有菜食、菜醫習慣。後人將宮廷素食、寺院素食、民間素食集為一體,創製野菜宴,成為中外遊客推崇備至的“綠色食品”。泰山野菜宴可分為冷盆類、油炸類、蛋炒類、醃製類、湯羹類等,已有50多個品種,均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或醫療、保健作用,尤以薑汁薺菜、炸荷香、山雞扒鹿角、蛋炒鴉蔥(又稱琉璃嘴)等最為著名。

泰安白蜜食

芝麻花生油、細麵粉、飴糖蜂蜜、雞蛋、豆沙泥、青紅絲等近十幾種原料,經磨、蒸、發、熬、炸、起酥、成型加工等近10道工序製成,工藝精巧考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葡萄糖、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松、酥、香、甜、入口化渣、不粘牙、食而不膩的風味特點。有馬蹄酥、向陽酥、荷花酥、羊角酥、蝴蝶酥、雲子酥、海色酥、千層酥等8個花色品種,為古代貢品。

醬包瓜

清鹹豐年間創製,“泰安三寶”之一,清同治年間定為貢品。採用泰山南麓大白峪村特產的一種黑褐色、未成熟、鮮嫩甜瓜作外衣,將萵苣、黃瓜、花生仁、核桃仁、瓜子仁、杏仁、藕、龍鬚菜、冰糖、柿餅、青紅絲等切塊作料餡,用當地自產的甜醬醬制。鮮脆清香,醬味濃郁。

豆腐

系泰山周圍居民家常菜,冬季食用最多。烹製方法多樣:或製作豆腐乳、臭豆腐、五香豆腐、豆腐乾、豆腐皮、辣豆腐、凍豆腐、茶色豆腐;或用來涼拌、熱燉、油炸、蜜汁。隨季節而變,春有小蔥拌豆腐、香椿麻汁豆腐;夏有大蒜麻汁豆腐;秋有青椒炒豆腐、冬瓜豆腐湯;冬有白菜燉豆腐、大蔥炒豆腐、辣椒熱豆腐、羊肉燉豆腐、豆腐炒雞蛋。泰安有名的“豆腐筵”,已開發出150多道菜,以“三美”豆腐、豆腐丸子、鍋塌豆腐、炒豆腐腦、砂鍋豆腐、燙豆腐、奶湯豆腐、軟燒豆腐最為著名。

醬磨茄

清鹹豐年間創製,“泰安三寶”之一,同治年間定為貢品。選用上旺村特產的黑色堅硬茄子,用燒磚磨去茄皮,榨出茄汁,鹽醃後,榨出鹽水,投入新鮮甜醬缸內,半月後撈出上市。清香肉嫩,鮮美可口。

泰山牙棗

明末創製,清代定為貢品,“泰安三寶”之一。選擇個頭均勻的鮮紅棗,放入鍋內煮至五六成熟,脫皮晾成半乾,待棗的表面自然生出“棗霜”後,除核,拌上適量澱粉即成。形似飴糖,肉若荔乾,香甜可口。

泰山赤磷魚

赤鱗魚又名石鱗魚、時鱗魚、螭鱗魚、斑文魚,屬珍稀魚種,中國五大名貴魚之一。生長於海拔300~800米的泰山溪澗,成魚一般體長20厘米左右,以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香而不腥、營養豐富而名揚四海。夏日置魚於岩石上,經烈日曝曬可以化油而流。除作高級佳肴外,還有很高的滋補和藥用價值。1980年4月始,山東農學院受泰安地區科委委託,對赤鱗魚進行人工養殖孵化,先後飼養成魚1500多尾,在青島海洋學院和山東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的協助下,至1982年5、6月間,人工繁殖成功,孵出魚種4000多尾。1984年底,由泰安市水利水產局承擔,山東農業大學和省莊鎮協作,在上梨園村直溝水庫投放赤鱗魚種3600尾,進行不同密度試養和培育。當年繁育3000尾,成活率99%。1992年,在大津口鄉沙嶺村沙嶺(天龍)水庫北岸建成區內第二個赤鱗魚人工養殖和繁育試驗場,投養赤鱗魚3萬餘尾。1999年,在泰前辦事處上梨園村直溝(天東)水庫下遊興建泰山赤鱗魚繁育養殖中心。是年3月破土動工,當年建成蓄洪截流壩1座,高標準養殖池1600平方米,歐式風格管理配套房380平方米,越冬保暖溫室200平方米,娛樂垂釣池500平方米,同時劃定9平方公里的赤鱗魚自然保護區。至2000年5月底,泰山赤鱗魚繁育養殖中心建設全部竣工,投放赤鱗魚苗種8000尾。至2002年底,全區人工繁育養殖的赤鱗魚達8萬尾。

旅遊景點

泰山

泰山 又稱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岳等。名稱之多,實為全國名山之冠。泰山之稱最早見於《詩經》,“泰”意為極大、通暢、安寧。《五經通義》云:“宗,長也,言為群岳之長”。泰山突兀的立於華北大平原邊上的齊魯古國,同衡山、恆山、華山、嵩山合稱五嶽,因地處東部,故稱東嶽。泰山地處山東中部,泰山南麓,北依省會濟南,南臨“聖城”曲阜,東連“齊都”淄博,西濱黃河(北緯36°15'3",東經117°6'0")。泰山形成於太古代﹐因受來自西南和東北兩方面的擠壓力﹐褶皺隆起﹔經深度變質而形成中國最古老的地層──泰山群;後因地殼變動,被多組斷裂分割,形成塊狀山體。現每年以0.5毫米的速度繼續增高。它東臨波瀾壯闊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凌駕於齊魯大地,幾千年來一直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泰山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其古建築主要為明清的風格,將建築、繪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是東方文明偉大而莊重的象徵。幾千年來,泰山成為歷代帝王封禪祭天的神山,隨著帝王封禪,泰山被神化,因而又享有“五嶽之長”的稱號。佛道兩家,文人名人紛至沓來,給泰山與泰安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蹟。道教稱第二小洞天﹐名其岳神為天齊王。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歷史長河,使泰山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氣勢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與萬里長城媲美。從司馬遷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到“有眼不識泰山”,“泰山壓頂不彎腰”……,都在不斷加深著我們對泰山的嚮往。登臨泰山,猶如攀登長城一樣,成為許多中國人的夢想。泰山雄峙于山東中部,泰安城北的人稱“五嶽之首”東嶽泰山古稱“岱山”、“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泰山前鄰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濟南,面積達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譽。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 泰山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就是泰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同時泰山也是佛、道兩教興盛之地,是歷代帝王朝拜之山。歷代帝王所到之處,建廟塑像,刻石題字,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蹟。歷代名人宗師對泰山亦仰慕備至,紛紛到此遊覽。歷代讚頌泰山的詩詞、歌賦多達一千餘首。走進泰山,就是走進歷史。從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頂,數不勝數的名勝古蹟、摩崖碑碣遍布山中。 泰山兼具古、麗、幽、妙,摩崖碑碣數不勝數,廟宇觀堂滿山遍布,山勢壯麗,自然景觀巍峨、雄奇、沉渾、峻秀。全山有古建築群20多處,歷史文化遺蹟2000多處,歷代文人雅士吟詠題刻和碑記無數。泰山的自然風光更是泰山引人之處,泰山高峰峻拔,雄偉多姿,既是“天然山嶽公園”,又是“東方歷史文化縮影”。泰山山谷幽深,松柏漫山,著名風景名勝有天柱峰、日觀峰、百丈崖、仙人橋、五大夫松、望人松、龍潭飛瀑、雲橋飛瀑、三潭飛瀑等。全山分麓、幽、妙、奧、曠五區。麓區山水相映,古剎幽深,位於泰山南麓中路與西路之間的環山路線;幽區綠蔭環繞,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位於岱廟沿中路至南天門之間;妙區雖地勢平坦,然別有洞天,景色格外宜人,位於過南天門經天街至絕頂之間;奧區林木蒼鬱,花草茂盛,位於泰山之陰為後石塢;曠區坦途綠蔭,溪深谷幽,位於大眾橋過黑龍潭沿西溪橋至中天門。

游泰山的最佳時間為每年的3月到11月。游泰山要看四個奇觀:泰山日出、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泰山日出是泰山最壯觀的奇景之一,當黎明時分,遊人站在岱頂舉目遠眺東方,一線晨曦由灰暗變成淡黃,又由淡黃變成橘紅。而天空的雲朵,紅紫交輝,瞬息萬變,漫天彩霞與地平線上的茫茫雲海融為一體,猶如巨幅油畫從天而降。浮光耀金的海面上,日輪掀開了雲幕,撩開了霞帳,披著五彩霓裳,象一個飄蕩的宮燈,冉冉升起在天際,須臾間,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好一派壯觀而神奇的海上日出。泰山氣候,四季分明,各具特色。夏季涼爽,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僅17℃,即使酷暑盛夏登山,在青松翠柏掩映下,亦感陰涼舒適,到山頂時,還需攜帶寒衣。夏天雖是泰山的多雨季節,不過若能趕上夏季的雨過天晴,就可在山頂上領略到山上紅霞朵朵,腳下雲海碧波的壯麗景色。春秋兩季較溫和,平均氣溫10℃,但春季風沙較大。秋天則風雨較少,晴天較多,秋高氣爽,萬里無雲,為登山觀日出的黃金季節。冬季雖天氣偏冷,但可看到日出的機會較多。最佳旅遊時間:游泰山,4月~11月為佳,觀日出則以秋季為最佳。岱頂夕照比之日出更吸引人,據說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見黃河。冬天要待下雪時,景色才出奇。雨天不要輕易放棄登山,此刻山上常會遇到雲海奇觀,若遇上日出雲海就更幸運。黃金周期間泰山人太多,不過泰山上的纜車和盤山公路的管理工作確實做的很不錯。

徂徠山

徂徠山位於泰山東南,橫跨泰安市岱嶽區房村、良莊、徂徠、化馬灣及新泰市天寶、大東莊等鄉鎮,總面積250平方公里。其主峰太平頂,海拔1027米,與泰山玉皇頂的直線距離為30公里。徂徠山又稱龍徠山,山上多松。《詩經·魯頌》稱“徂徠之松”。《水經注》記“山多松柏”。《鄒山記》載“猶有美松”。其山背依泰岱,東接新甫,自東而西,匯於西南大汶口。徂徠山峰巒嵯峨,林木茂密,古蹟眾多。今存寺廟3處,碑碣54塊,摩崖刻石113處,古樹名木千餘株。1992年被公布為國家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達到一級標準,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太平頂位於徂徠山中部,為徂徠山最高峰。其巔雙峰頡頏,老松偃復其上。西峰較平,上有感應侯祠遺址,金代章宗皇帝於明昌元年(1190年)封山神為“護國感應侯”而建,後圮。西岩有天然石洞,每當天晴氣朗、夕陽西下,洞內即攢紅散紫,金光爍爍,故名紫霞洞。王希夷曾在此修真。下為李源寨,有自來泉飛流。頂南為萬松嶺,自古多“美松”。公元前六世紀,魯國僖公修寢廟,下令伐徂徠山之松、新甫之柏。今松柏遍布,嶺下有石屋,中有冽甘泉,甚旺。

頂東南為貴人峰。峰巔奇石突兀,孤秀刺天,遙望如人立。古人稱:“泰山有丈人,徂徠有貴人。”光化寺光化寺位於徂徠山東南麓。寺創建於北魏,隋代稱光化寺,宋易名崇慶寺。元初兗州軍節度使時珍重修。寺居山岙,左右雙峰如抱,前有諸山如翠屏遙列,後有山泉引流入庭。墓塔林東是映佛岩,聳峙陡險。其巔有巨石,南壁刻王子椿隸書《般若波羅密經》,存85字。其字古拙蒼潤,為歷代書法家所推崇。宋代趙明誠《金石錄》、清代馮雲鵬《金石索》均載其文。映佛岩東為黑山,又東為松山,上有松岩洞;東南為周蒙山,山上有周蒙洞,兩洞可通。礤石峪位於徂徠山南麓。此處群峰簇列,一水曲環,松柏掩映,雲靄滿谷,清道光年間《泰安縣誌》稱其為“徂徠第一奧區”。清人徐德謙有《礤石峪詩》:“蒼黃變叢枝,殿閣山崢嶸。仰面孤峰插,回頭嶂疊更。馬登岩徑險,人到石樑平。山犬當關起,唁唁吠履聲。”位於徂徠山西南麓乳山下,周圍峰巒突起,溪水西流。南崖路旁巨石上有金代安升卿題“竹溪佳境”。其下有陡峭石壁,壁上天然花紋如深雕片片竹葉。坡下即是二聖宮,元初時珍創建,祀孔子、老子。後增建玉皇閣、王母殿、三清殿。元代儒家學者麓森曾隱居於此,房基猶存。唐天寶年間李白與文人孔巢父、韓準、斐政、陶沔、張叔明等同隱竹溪,號“竹溪六逸”。東南峭石壁立,上有篆刻“貧樂岩”、“演易齋”諸跡。元初理學家、集賢大學士許衡棄官避世居此,演習《易經》,其室匾“魯齋”,學者因稱其為魯齋先生。稍北石洞南辟,方廣為屋,趙國麟書額“簞瓢”。明代詩人丘睿題《竹溪六逸圖》詩:“徂徠之山竹滿溪,溪中流水清漪漪。昔人已往不可見,至今陳跡猶依稀。”

竹溪東南為三嶺崮。其巔三峰突兀鼎峙,又名三台山。北岩為獨秀峰,下有李白書刻“獨秀峰”。上原有九龍宮、玉皇廟、山神祠,今已無存。峰陰有金大定年間石震題:“徂徠居士石震過獨秀峰,覽太白遺刻有感,題識於後。婿党懷英偕行。”

獨秀峰後峪有著名景觀“徂徠夕照”,舊時為泰安八景之一。每當夏、秋雨後黃昏,山青樹翠,夕陽穿雲撥霧,餘輝灑向崇山峻岭,經交叉折射,蒼松翠柏、疊嶂層巒、碧水奇石、牧童樵夫等,若明若暗,變幻莫測。夕陽裸露時,數里之外景物若在眼前,薄雲蔽日瞬間,風光物態撲朔迷離,頓生海市蜃樓之感。清人林杭學詠詩:“獨秀峰前落照紅,千岩颯颯晚來風。竹溪雲徑層嵐掩,桑海霞樓倒影空。石澗蒼松明滅外,金支翠羽有無中。”

乳山西北有毛姑庵遺址,元初毛仙姑在此修持達30年余,後兗州節度使時宥為嘉其行,在此修墓,更其地名為毛媼谷,俗稱毛老谷。谷東北兩山漸峻,溪谷愈狹,山腰有巨石,上有時宥題刻。周圍有“玩峰亭”、“重修上清之觀”、“密真堂”諸刻。徂徠山西南團山下有大寺,古稱四禪寺,北齊河清二年(563年)創建,歷代重修,清乾隆年間被暴雨沖毀。1938年1月1日,中共山東省委在此組織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建立八路軍山東人民抗

日游擊第四支隊,創建徂徠山抗日根據地。今為徂徠山林場駐地。院內有“徂徠山起義遺址”標誌碑,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1月1日,為紀念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50周年,中共山東省委在大寺遺址前馬頭山建紀念碑,徐向前題“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武中奇隸書碑文。碑體雄偉,鎏金大字熠熠生輝。中軍帳於太平頂西北。傳吳王伐齊時,中軍設於此,故名。清康熙年間在原址建三清殿,後又增建呂祖閣、靈宮殿、蓬萊觀等,今僅存房基。殿前有古松3株,巨大蔽日,虬枝長伸,似大鵬展翅欲飛。東有升山泉,西有塢旺泉,並有招軍石及石臼等。院中有清康熙年間立《新修蓬萊觀三清殿記》、《修醮祝壽碑》及嘉慶年間立《徂徠山重修中軍帳正寺殿記》等碑碣。其址北依懸崖,南臨深壑,丹壁凌空,松濤雲飛。清人在此題聯:“萬疊青松千澗月,一曲流水四周山。”中軍帳之東有金魚石。舊傳岩石中藏神魚,一夕風雨交加,巨石自裂,神魚化龍飛去。今壁上有魚狀痕跡,與仆地仰臥之石上的魚痕大小相符,赤黃瑩然,金鱗閃爍,自然天成。上有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泰安知州許應元題“金如石”、舉人封尚章題“金魚石”。其旁又有巨石高聳,上立石劍,僅露劍口,古人附會當年仙人持劍劈石取金魚,留其劍柄為記。石東為長春嶺,嶺下有徂徠書院遺址。宋初學者石介在此築室講學,稱講書堂,俗稱徂徠書院。其旁有讀易堂,石介門人姜潛,在此隨孫復、石介學《春秋左傳》、《易經》。石介在蜀時曾寄姜潛詩句:“連雲棧外四千里,讀易堂中一卷書。”北為天平後寨,即樊崇聚兵之地,赤眉軍演武場、柱窩等遺蹟尚存。中軍帳之北為玲瓏山,因秀拔玲瓏而名,又稱空空山。其上有野人洞,又稱走神洞。唐開元年間王希夷隱此。唐玄宗封泰山時,王氏已90餘歲。玄宗“與語甚悅,拜國子博士,聽還山”。其洞上依峭壁,下臨絕壑,周圍山石嶙峋。洞口南向,頂為巨石擠壓而成,極險峻。抗日戰爭期間,中共泰安縣委和抗日民主政府領導人曾居住於此。

竹溪庵

位於中軍帳西北。帳之西為角山,兩峰並峙似角而名。上有雙石卓立,其上又橫置一石,俗稱鞦韆峰。又西登土嶺為大寨口,寨口西北為攢石崮。山塢峻秀,地勢奇偉,怪石兀立,北崖有金代大學士党懷英書刻“竹溪”。西北為党懷英讀書處,額稱“竹溪庵”。党懷英曾在此著《竹溪集》。自隋唐以來,歷代名流隱士不斷至此隱居著書立說,故又名作書坊。竹溪庵及清康熙年間建玉帝閣在抗日戰爭中被日軍焚毀。今存“玉皇上帝”石匾額、元大德四年(1300年)泰安州儒學教授時震撰《竹溪庵記》殘碑、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僧塔碑及許應元題刻等。石介墓位於徂徠山西北麓橋溝村南、北望莊北。原墓林占地20畝,古柏千株,濃蔭蔽日。前有明萬曆年間御史宋燾立《宋太子中允徂徠石先生神道碑》,後為石介墓。墓前立明代學者吳希孔書《宋故太子中允石介之墓》碑,碑側嵌蘇軾及劉概詩碑。墓林中還有石介於宋康定二年(1041年)所撰《石氏先塋表》碑。石介墓有歐陽修撰書《徂徠先生墓志銘》。墓林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平毀。

齊魯大地

這兒,誕生了影響中華千年的儒家文化;這兒,有享譽海內外的五嶽獨尊之泰山。悠久而深厚的歷史與文化,讓我們一起進入齊魯大地!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濟南市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淄博市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臺市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