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

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

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是泰安市委、市政府駐地,是泰安市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旅遊中心,泰山區總面積337平方千米。總人口62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泰城昇平街,郵編:271000。行政區劃代碼:370902。區號:0538。拼音:Taishan Qu。

基本概況

泰安市泰山區位於山東省中部,是泰安市委、市政府駐地,全市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旅遊中 心,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寒暑適宜,光溫同步,雨熱同季。北鄰泉城濟南,南接孔子故里曲阜,處於“一山、一水、一聖人”旅遊熱線中間。泰山區總面積336.86平方公里,轄財源、岱廟、泰前、上高、徐家樓5個街道,省莊、邱家店2個鎮,共126個行政村、68個社區,總人口63.37萬人。2007年實現生產總值99.35億元,增長16.4%;完成地方財政收入6.1億元,增長25%;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3.9億元,增長28.9%;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5793元,增長12.5%;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3818元,增長15.5%。
泰安市泰山區歷史悠久,富饒美麗,公元前五千年已進入大汶口文化的繁盛期。秦漢以來,屢經沿革,歷盡倉桑,西漢初置泰山郡、金設岱嶽鎮、清設泰安府。人煙阜盛,風物繁千,交通便利,歷來為商客旅賈雲集之地。
改革開放以來,泰安市泰山區社會經濟和城市綜合實力迅速增強,全區已形成工業門類齊全、協調發展的工業體系和以服務於城市為目的的城郊型農業體系。
泰安市泰山區自古就是禮儀之邦,人才薈萃之地,而今更是科教興旺,文化繁榮。轄區內現有各類大專院校14所,其中普通高校6所,中等專業學校49所,各類技術專業學校80多所。
泰安市泰山區對外經濟貿易快速發展。利用外資穩步增長,進出口貿易日趨活躍,對外工程承包、勞務合作大幅度增長,發展對外經貿合作有著良好的基礎和廣闊前景。
泰山腳下的泰安市泰山區,已由舊時帝王封禪駐足之地,發展成為既有絢麗的古老文化,又有壯美的現代文明,集工商、金融、科技、文化和旅遊為一體的開放城市。

自然地理

泰山區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山區,西南部為低山丘陵,東南部為平原。
泰山區的山脈主要有泰山、蒿里山等。泰山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為山東省第一高峰。
泰山區內河流主要有汶河、芝田河、柴草河、奈河、泮河等,均為季節性河流。
泰山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氣溫13.2℃。多年平均降水量803.7毫米。
1、土地資源
泰山區土地總面積為33687公頃,其中,山地8836公頃,丘陵3318公頃,平原19591公頃,水域1941公頃。
2、礦產資源
已查明的礦種有11種,主要有泰山花崗石、輝綠岩、蛭石、滑石、河砂、磚瓦粘土、石灰石、礦泉水、地熱、油頁岩、金等,總儲量200億噸。
3、水資源
全區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6957萬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8000立方米,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轉化的重複部分,多年水資源總量為12066萬立方米。河流有天津河、芝田河、馮莊河、梳洗河、渿河、泮河,均源於泰山山谷。河道總長150公里。流域面積290平方公里。
4、動植物資源 
境內有植物133種、550屬、1037個種、68個變種、3個亞種、8個變型、20個栽培變種,其中野生種814個。獸類20餘種、鳥類140餘種,魚類50餘種,昆蟲類1000餘種。

泰安小吃

酸煎餅,又名小米煎餅,香酥可口,實為開胃前菜的上品;
泰安餐飲中最負盛名的是泰山豆腐宴與野菜宴。歷代帝王來泰山,均“食素齋,整潔身心”以示虔誠;
其中各種風味小吃也是非常有當地特點,如:荷花豆腐、芙蓉豆腐、奶湯白菜、豆腐丸子、巧炸赤鱗魚、涼拌鮮黃花菜、涼拌山丁香等均味道鮮美,清香可口;
此外,白蜜食、赤磷魚、醬包瓜、醬磨茄、泰山牙棗、羊肉串、 烤地瓜等,亦風味獨特;
生長於泰山深澗溪中的赤鱗魚是泰安市特有珍稀魚種,少刺無腥,味道鮮美,不可不嘗
所以白菜、豆腐和水,並稱“泰山三美”,可見泰山的豆腐宴和野菜宴歷史之悠久,僅豆腐宴一項就有150多道菜;

風土人情

慶賀五輩同堂
過去提起“五輩同堂”這一詞語,人們就會樂得開心。街坊、鄰居,甚至全村及鎮上人們都會喜笑顏開地讚許道:真值得慶賀! 慶賀方式和做壽相似,不過預先請人把五輩子的人畫出來(現在是用照相機拍下來)作為紀念,也可贈送人。慶賀時,坐席有不少習俗:平時父子不同席,陪客吃飯,晚輩不管多大年紀,必須站在一旁慎重地伺候客人,還得應聲應叫,否則就失了禮。來的客人是長輩、或者平輩,都必須到上首就坐,主人只能在一邊陪著。 這一點和做壽有點不同,壽日不管來的客多么大,壽星本人坐上首,如果客人不懂這一禮節,認為自己是客人,又是長輩,讓我坐就坐吧,那就丟了人。“賀五輩同堂”,可以父子同席。其他事,父子同席、坐首席都不行。
慶賀“五輩同堂”喝酒時,划拳有許多的忌諱,有的忌“五”,不劃五,如果喊出來就是輸了。有的帶“好的”,有不喊“好”也是輸了。有三拳二勝的,有的一拳輸了就喝酒。還有的忌諱,伸大拇指時不能朝天,要斜著,否則是英雄主義,很不恭敬人。劃二的時候,不能用大拇指和食指表示,這樣伸叫虎口, 不禮貌, 而要伸拇指和小指。劃三的時候,不能伸大拇指、食指、中指,因伸出此三指似手槍,表示心狠毒。而要伸大拇指、中指和小指, 這個伸法不但有禮貌,而且也好看。另外,還有失拳,如一方喊八個,但只伸了兩個,就是對方伸五指,二加五等於七個,所以失拳,就得罰酒。划拳有個當官的,官一般從上首開始,按次序都得噹噹。如果不會劃,可以喝四個酒, 把官讓了,也可讓別人替劃,但輸了本人要喝酒。一次有劃四盅酒的,也有劃六個、八個、十二個,總之劃雙不劃單。
慶賀開業
初乾買賣行或過年後,不論是茶莊、布店、文具鋪、金銀首飾等店,都必須開業,也叫開市。開業舉動很大,在那一天,不僅親戚朋友來送禮物,而且街坊鄰居也來參加慶賀。大一點的商店得用整豬和羊,雞、魚也必須用整的,湊上五樣當供品。並貼上嶄新的對聯,尤其大門口貼上鮮艷的“ 開業大吉”、“開市大吉”。門上的橫披多數寫:財源茂盛 、招財進寶 、生意興隆等。門條:四面來財、八方進寶。門心:福如東海長流水(或: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一切準備齊全,專等各路的客人來慶賀,慶賀時主要的事項就是拜財神。傳說:財神是三國時蜀漢大將關羽,因他是山西人,供桌不能朝西,只怕財神回老家,就難以發大財,所以,除了西,其他方向都可以。
開市之日,到大門口懸上彩旗,掛上一對或兩對大紗燈。屋內有裙子燈和轉燈,並掛上一隻大鏡子,還有些風景和人物畫,里里外外擺設的像天宮一般的美麗。在拜財神時,鞭炮齊鳴,鑼鼓喧天,比娶媳婦熱鬧得多!
拜罷財神,隨便坐下談天,專等喝茶吃飯。中午只有四個盤吃饅頭,忌麵條,說做生意不利落,吃饅頭能“發”起來了。下午正規席,都是十個菜(四個盤、六個碗)俗稱“十大全”。在主家讓酒時,先喝四個,叫四季來財;後喝十個,叫十全福祿。
做生意使用的對聯
橫披:
新生駿業,大展宏圖,
日進斗金,以義為利
根深葉茂,大發財源,
生意興隆,日進萬金,
財源茂盛。
門心與門條對聯
營實業財源恆足,承時機其道大光。
百貨風行財政裕,萬商雲集高聲歡。
貨殖乘時太公勝算,懋遷有道管子遺風。
奇貨可居制權獨擅,多財善賈商戰稱雄。
發福生財,堆金積玉
萬民便利,百貨流通。
貨如輪轉,財源廣進。
文明經商,禮貌待客。
八路進寶,四方來財。
開業送匾聯和屏風的特別多。八幅子屏內容一般多寫《醉翁亭記》、《登泰山記》等,四幅屏內容多為唐詩。
慶賀豐收
慶豐收是農民看到當年豐收,就主動地獻錢捐物, 組織戲班子, 時行慶賀。
有的村是請戲班子連唱三天戲,也有的請說書的、耍雜技、玩猴的,也可到集鎮上買些供品、鞭炮、元寶、紙、香和酒肉菜等,敬天地、敬龍王、敬風婆婆。敬罷跪拜後,要家便男一桌、女一桌在一塊飲酒,也有的將飯菜做好,按人分開,帶回家去,全家人一起吃喝。
這一天,民眾象過年一樣,梳洗打扮,穿上新衣服, 在飲酒中, 你說我講,高高興興。有的老者說,大豐收,糧食多,是老天爺給咱的。有的年輕人說,不對!是咱自己乾出來的。另一位年紀大的老人說,小伙子,不信老天爺可不行。我給你講個故事:很久以前遇上個大旱年,老百姓餓的到處逃荒要飯,不知餓死多少窮人。民眾想到龍王廟去求雨,可是沒一分錢,便去求財主拿點香火錢。可那財主心狠,怕風調雨順,百姓有飯吃。氣呼呼地說:“我不求天,不求地,旱澇都不怕,我敢與老天摽摽看。我種上五十畝芝麻,五十畝稻,五十畝谷,只要有一樣收了,就吃不了,餓死你們這些窮小子!”他這狂言不僅欺人,還欺天。說也巧,玉皇大帝差龍王專門往他芝麻地里灌大雨,幾天就把五十畝芝麻全淹死了。俗話說的好,旱收芝麻,澇收稻。接著又囑咐龍王不要往他稻田裡滴一個雨點,結果五十畝稻苗全乾枯了。同時又差風婆婆到他穀子地里去颳大風,將穀子撲過來撲過地去,一會兒,便將五十畝穀子撲到在地,一粒糧食也沒收到,只收了一堆爛柴草。玉皇大帝自言自語地笑道:
“先澇你的芝麻,
後旱你的稻,
大風推倒你的鐵桿草
看你還敢和我摽!”
聽完,惹的大家哈哈笑,都爭先恐後地說啊,講啊,真是熱鬧非凡。

經濟概況

泰山區位於舉世聞名的泰山腳下,是泰安市轄縣級區,全區共有8個鄉鎮、辦事處,36個居委會,146個行政村,人口
62萬。
泰山區發展民營經濟的條件得天獨厚。泰山區做為泰安市政府駐地是全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裡自古名人薈萃、旅遊興盛、商賈雲集,是帝王們祭祀泰山、顯耀功名的駐蹕之地,也是歷代聖人名士飽覽勝景、抒懷展志的留足之地。豐富的旅遊資源環境,每年吸引大批海內外遊客前來觀光遊覽。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全區民營經濟投資環境有了顯著改善。環繞泰城周圍的104國道、京滬高速公路與京滬鐵路和即將開工興建的京滬高速鐵路縱橫交織,把全區連入全國交通線主幹網;以泰城為中心,輻射周圍各縣、市區及鄉鎮、村莊的公路,四通八達,使泰山區與鄰近各縣、市、區的交通聯繫便捷暢順。區內能源充足,電網縱橫,與山東新泰、萊蕪、石橫等大型火力發電廠連網並電,在泰城西正修建大型水能蓄電站。通訊條件優越,通訊網路覆蓋全區。區內文化科技教育發達,人才資源豐富,有山東農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泰山醫學院、泰山學院等大學,以及眾多的中等專業學校和多所科研單位。
泰山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直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指示精神,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振興泰山區經濟的戰略重點來抓,思想上放膽,工作上放手,政策上放寬,機制上放活,全區個體私營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市場園區是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泰山區地處市中區,位置優越,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集中,建設市場園區條件得天獨厚。
發揮地域優勢,建設市場園區。抓住泰城新一輪規劃實施特別是泰山大街開通的機遇,按照“南面市場”的發展布局,實行舊村騰空改造建市場、企業退二進三建市場,充分發揮黃金地段的“黃金效益”。圍繞“南面市場”,規劃建設了山東泰山商貿城,該商貿城總規劃面積7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一線”(南外環路兩側綜合開發)、“一街”(三里步行街)和輕紡百貨、酒水食品、建材、鞋業、家電、家具六大交易區,規劃建設26個專業市場(園區),計畫總投資2.5億元,建成後可安排2萬多個攤位,容納6萬人經營。商貿城已建成輕紡百貨、五交化、泰山鋼材、裝飾材料四個大型專業批發市場。
立足現有基礎,發展塊狀經濟。實施“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戰略,加快特色市場建設,以市場帶基地,做到“建一處市場,興一門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民眾”。全區已建設各類特色市場26個。特色市場的建設,帶動了塊狀經濟的發展,目前,全區已有各類專業村40個,其中市場級專業村7個,初步形成了上高花卉、大津口旅遊等各具特色的塊狀經濟格局。
藉助泰山旅遊,發展特色市場。充分發揮泰山的名牌效應,大力發展旅遊產品市場,泰前辦事處投資2500萬元建成旅遊文化城,占地面積100畝,建築面積26000平方米,有古董字畫、根雕奇石、花卉盆景、旅遊紀念品及泰山特產四大交易區,可容納600家經營戶,該市場檔次高、功能全,受到了普遍好評。
泰山區的國有集體企業都屬於一般性競爭行業的中小企業,屬於退而搞活的範圍,把國有集體資產最大限度地從企業退出,讓位於個體私營經濟,是一條國有集體和個人“雙贏”的有效途徑。為此,我們提出了以非國有化為目標,以“兩個置換”為重點的改革思路,鼓勵有抱負、有實力的個體私營業者,抓住機遇,舉旗當帥,通過購買、兼併、控股、租賃等方式,積極參與國有集體企業結構調整和產權制度改革,“借殼”發展。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堅持一企一策,宜股則股、宜賣則賣、宜送則送,不搞一刀切。對“小、微、虧”企業,實行零資產奉送,把閒置的資產、死資產流動起來、活起來,創造新的經濟效益。對“大而強”企業,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公退民進,最大限度地調動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
隨著民營經濟的發展,民營大戶資本積累不斷增加,當地和南方一些大戶、私營企業,紛紛到政策、環境較好的地區求擴張、謀發展。我們抓住這一機遇,把引進大戶作為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重要環節,著力做好招商引資這篇文章。按照全區經濟工作會議和區“十五”規劃要求,“十五”期間,全區完成招商引資15億元,每年招商引資數額不少於3億元。
千方百計加快各類私營經濟園建設,築巢引鳳。區里重點抓了“泰山高科技園”建設。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我們與高新技術開發區聯合開發泰城東部工業區已有實質性突破,“泰山高科技園”作為開發區的“區中園”,開發建設進展順利,“三縱三橫”的道路建設全面鋪開,並已確定入園項目4個。同時,各處鄉鎮也都立足自身優勢,加強私營經濟園區建設。
個體私營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是環境經濟,哪裡的環境寬鬆、優惠,個體私營大戶就到哪裡投資發展。為此,我們不斷最佳化社會環境、政策環境和服務環境,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並設立了個體私營經濟“110”,實行了收費卡制度和企業掛牌保護制度,全方位為個體業戶提供服務。良好的環境,吸引了一大批個體私營業主來泰山區投資興業。中國親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福建省的一家大型民營企業,總資產2.3億元,其生產的蝦條、果凍銷售量分別列全國同行業一、二位。泰山區靠優惠的政策和優良的環境,吸引該集團在泰山區安家落戶。

行政區劃

岱廟街道 轄17個居委會、2個村委會
財源街道 轄20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
徐家樓街道 轄3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
大津口鄉 轄7個村委會
省莊鎮 轄40個村委會
泰前街道 轄2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
上高街道 轄20個村委會
邱家店鎮 轄44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1985年5月設立泰山區,因泰山而名。當時轄岱廟、財源、泰前、粥店4個辦事處和小辛莊、黃山頭、大津口、徐家樓、上高、桑家疃6個鄉及粥店鎮。
1985年11月,撤銷小辛莊鄉、粥店鎮、黃山頭鄉,桑家疃鄉與上高鄉合併,全區行政區劃調整為岱廟、財源、泰前、粥店4個街道辦事處和大津口、徐家樓、上高3個鄉。
1997年,泰山區面積288平方千米,轄4個街道、3個鄉:財源街道轄3個行政村,人口98996人,其中農業人口4863人;泰前街道轄16個行政村,人口121812人,其中農業人口12203人;岱廟街道轄6個行政村,人口132367人,其中農業人口8100人;粥店街道轄30個行政村,人口56482人,其中農業人口29871人;徐家樓鄉轄12個行政村,人口22755人,其中農業人口13990人;上高鄉轄20個行政村,人口38646人,其中農業人口32899人;大津口鄉轄7個行政村,人口11244 人,其中農業人口10882人。(人口為年末總人口)(缺居委會統計數據)
1998年,泰山區面積288平方千米,轄4個街道、3個鄉:財源街道轄1個行政村,人口99899人,其中農業人口4990人;泰前街道轄16個行政村,人口124673人,其中農業人口11396人;岱廟街道轄6個行政村,人口138566人,其中農業人口8582人;粥店街道轄30個行政村,人口57033人,其中農業人口29934人;徐家樓鄉轄12個行政村,人口25747人,其中農業人口13899人;上高鄉轄20個行政村,人口39077人,其中農業人口32627人;大津口鄉轄7個行政村,人口11259人,其中農業人口10854人。(人口為年末總人口)(缺居委會統計數據)
1999年6月14日,將泰安市泰山區的粥店街道辦事處劃歸泰安市郊區管轄,將郊區的省莊鎮、邱家店鎮劃歸泰山區管轄(魯政字[1999]144號)。1999年底,全區轄岱廟、財源、泰前3個辦事處,大津口、徐家樓、上高、省莊、邱家店5個鄉鎮,94個村委會、57個居委會(包括住宅小區居民委員會)。
1999年,泰山區轄3個街道、2個鎮、3個鄉:岱廟街道轄6個行政村,人口143773人,其中農業人口6640人;財源街道轄1個行政村,人口101918人,其中農業人口4923人;泰前街道轄16個行政村,人口128954人,其中農業人口11314人;省莊鎮轄40個行政村,人口59219人,其中農業人口53447人;邱家店鎮轄44個行政村,人口66413人,其中農業人口62984人;上高鄉轄20個行政村,人口39327人,其中農業人口29712人;徐家樓鄉轄12個行政村,人口26162人,其中農業人口13917人;大津口鄉轄7個行政村,人口11261人,其中農業人口10895人。(人口為年末總人口)(缺居委會統計數據)
2000年,泰山區轄3個街道、2個鎮、3個鄉。總人口615720人,各鄉鎮人口: 岱廟街道 127424 財源街道 108973 泰前街道 141937 省莊鎮 60348 邱家店鎮 65354 上高鄉 71555 徐家樓鄉 29129 大津口鄉 11000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0年,泰山區面積337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2個鎮、3個鄉:岱廟街道轄18個行政村,人口148070人,其中農業人口0.52萬人;財源街道轄21個行政村,人口102870人,其中農業人口0.21萬人;泰前街道轄18個行政村,人口136508人,其中農業人口1.43萬人;省莊鎮轄40個行政村,人口58919人,其中農業人口5.08萬人;邱家店鎮轄44個行政村,人口66389人,其中農業人口6.22萬人;上高鄉轄20個行政村,人口41273人,其中農業人口3.05萬人;徐家樓鄉轄15個行政村,人口26432人,其中農業人口1.27萬人;大津口鄉轄7個行政村,人口11301人,其中農業人口1.08萬人。(人口為年末總人口)(缺居委會統計數據)
2001年,泰山區面積337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2個鎮、3個鄉:岱廟街道轄17個居委會、2個村委會,鄉村人口0.5萬人;財源街道轄20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鄉村人口0.17萬人;泰前街道轄2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鄉村人口1.43萬人;省莊鎮轄40個村委會,鄉村人口5.14萬人;邱家店鎮轄44個村委會,鄉村人口6.26萬人;上高鄉轄20個村委會,鄉村人口3.10萬人;徐家樓鄉轄3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鄉村人口1.28萬人;大津口鄉轄7個村委會,鄉村人口1.09萬人。(缺各街道、鄉鎮總人口數據)
2002年6月20日,省政府批覆同意:泰安市泰山區撤銷徐家樓鄉,以原徐家樓鄉的行政區域設立徐家樓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徐家樓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上高鄉,以原上高鄉的行政區域設立上高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上高鄉人民政府駐地。截至2002年12月31日,泰山區轄5個街道、2個鎮、1個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