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地區

膠東地區是人文地理上的概念,特指中國山東省境內膠萊谷地(膠萊河)以東的區域。包括煙臺、威海的全部和青島東部地區,是山東半島的主要部分,北面與遼東半島隔渤海灣相望。

膠東地區是人文地理上的概念,特指中國山東省境內膠萊谷地(膠萊河)以東的區域。包括煙臺、威海的全部和青島東部地區,是山東半島的主要部分,北面與遼東半島隔渤海灣相望。

膠東古為東夷族地,夏朝時東夷族在此建國,公元前567年被齊滅國,部分東夷遺民在亡國後遷移至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金元時期,山東西部地區歷經戰亂人口驟減,經濟文化遭到嚴重破壞;唯有當時膠東地區受衝擊較少,文化和方言得以傳承。清朝末年至民國時期山東掀起了巨大的闖關東熱潮,膠東地區因為方便走海路去關東,有大量人民移民東北,對東北的人口構成和地域文化造成了重大影響。

膠東地區使用的方言為膠遼官話(膠東話),以煙臺話、威海話為代表,與山東其他地區方言有很大差別,而與遼東半島的大連話極為相似。正因如此,膠東地區民眾相互間有較強的身份認同,往往對外稱自己為膠東人,而非山東人,或煙臺人、威海人。

在膠東半島,名號與萊有關的山川事物有很多。膠東半島與西部內陸的分界線是膠萊河,這條河由兩部分組成,向南流的一條為膠河,在膠州灣入海;向北流的為萊河,在萊州灣入海。除河流之外,在萊河以東的膠東半島可以看到很多與“萊”有關的跡象,如萊山、之萊山、福來山等。至今還有蓬萊、萊陽、萊州、萊西、萊山、東萊等地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