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廟鄉

草廟鄉

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草廟鄉,位於肥東縣境內,合徐路和店白路穿越全鄉,境內有一座大(二)型水庫—眾興水庫,土地肥沃,環境優越無污染。草廟鄉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完善,鄉村公路四通八達。

基本信息

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草廟鄉

草廟鄉肥東縣草廟鄉香豬飼養
草廟鄉的農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為主,飼料資源豐富,農民有傳統養豬、牛、雞習慣,經驗豐富。草廟鄉緊緊抓住肥東縣出台打造店白路生態農業示範走廊的優惠政策,積極爭取省、市、縣各級的支持,為企業的發展和項目的實施提供寬鬆的政策環境。草廟鄉註冊的“珍棒”香豬肉和“鑫雁”牌五香牛肉食品,被安徽省無公害農產品領導組認證為無公害產品,產品投放市場,受到消費者的歡迎,產品供不應求。

經濟建設 草廟鄉引進安徽白蓮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肥鑫華養殖有限公司等4個養殖企業,建成標準化養殖小區14個,形成年產香豬8萬頭,肉牛2000頭,瘦肉型豬3萬頭,肉雞200萬隻的生產能力。草廟鄉的香豬出欄加工,年創利1500萬元;肉牛出欄年獲利潤1000萬元;肉雞出欄加工年獲利800萬元,進一步推動了養殖業發展,增加了經濟效益,實現了養殖、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加快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帶動了農民增收。草廟鄉投資了2000萬元,用於香豬、瘦肉型豬,肉牛、肉雞綜合加工基地和產品開發。草廟鄉投資了500萬元,用於新建飼料加工基地及設備。草廟鄉投資了500萬元,用於豬、牛糞糞便綜合利用項目。草廟鄉以安徽白蓮生態農

草廟鄉肥東縣草廟鄉大棚養雞產業
業有限公司、合肥鑫華養殖有限公司和大棚養雞基地為龍頭,建成了年存欄香豬2萬頭,出欄6萬頭,存欄瘦肉型豬1萬頭,出欄3萬頭,存欄肉牛3000頭,出欄2000頭,存欄肉雞90萬隻,出欄200萬隻,年加工肉食品5000噸的飼養基地。草廟鄉建成了年屠宰加工15萬頭香豬,瘦肉型豬5萬頭,肉牛6000頭,肉雞200萬隻的食品深加工基地1個及相關配套設施。建成了飼料加工廠,建立了香豬、肉牛育肥、肉雞專用飼料廠,包括飼料加工車間、倉儲及附屬設施,購置了飼料加工成套設備。草廟鄉興建了豬、牛糞便無害化處理項目,建立了無害化處理系統及衛生清潔配套設施,利用糞便飼養蚯蚓,蚯蚓經加工成中藥材,糞便經蚯蚓過腹後製成優質蔬菜花卉、盆景肥料

特色產品 香豬作為草廟鄉的特色產品,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商業價值。香豬肉在營養上表現了“三高二低”特點,即蛋白質胺基酸和鈣磷含量高,脂肪和熱能低的特點,這正吻合了現代生活所追求的目標,在東南亞日本韓國需求量急增,消費量越來越大,草廟鄉的香豬肉作為出口創匯產品,前景十分廣闊。

寧夏固原市彭陽縣草廟鄉

草廟鄉彭陽縣草廟鄉紫花苜蓿種植
鄉鎮概述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草廟鄉,位於彭陽縣境內,下轄14個行政村。彭陽草廟鄉積極進行鄉鎮建設,投入資金新修新窪至西灣、劉塬至和溝、草廟至雅石溝等道路21條,完善道路、綠化、水窖、垃圾收集點等設施,打造新農村建設新亮點。草廟鄉完成聯體大方坑4.6萬個,水平溝7.8萬米,魚鱗坑9.8萬個,整地面積3100畝,購進各種苗木31萬株,投入資金18.3萬元,打造生態大鄉。草廟鄉完善引水工程,新增自來水戶53家,農網完善和進戶工程使廣大民眾用上安全放心電,對居民的舊圍牆、舊房子進行除險加固、以舊換新改造,使民眾在環境整治中得到更多的實惠。

經濟建設 草廟鄉生產的1800多噸精顆粒壓縮飼料銷往韓國、日本等國家和上海天津廣東等省市,農戶種草每畝收入達400元。草廟鄉採取多項優惠政策,大力發展草產業,將鄉村機動地優先承包給種草戶,將亂開山荒沒收的“四荒地”納入種草面積,支農信貸資金和貼息貸款優先扶持種草大戶,並免費幫助種草農戶調運優質草籽、進行病蟲鼠害防治,調動了農民發展草產業的積極性。2004年,草廟鄉新增紫花苜蓿種植面積3.1萬畝,累計留床6萬畝,滿足了草廟鄉畜牧業發展的需要,吸引了固原金泉草業公司在草廟鄉投資200萬元,建設生產能力1000噸的顆粒飼料加工廠,投產後,已消化鮮乾草2400噸,生產精顆粒壓縮飼料1800多噸,銷往國內外市場。草廟鄉在草業公司的帶動下,培育種草5畝以上的種草大戶367戶,僅銷售鮮乾草戶均收入2000元以上。草廟鄉培育種植青玉米10畝以上大戶和飼草加工專業大戶316戶,畜牧部門為種草大戶投放小型草粉加工機112台,草廟鄉草經濟的悄然興起,帶動了周邊王窪、小岔、馮莊、孟塬等鄉鎮草業發展。

陝西省漢中市洋縣草廟鄉

草廟鄉洋縣草廟鄉中藥材—元胡
鄉鎮概述 陝西省漢中市洋縣草廟鄉,位於洋縣以南,地處城固縣、洋縣、西鄉縣三縣交界處,距縣城22公里,總面積13471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11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5700人。2002—2003年,草廟鄉黨委、鄉政府堅持以脫貧致富奔小康總攬農村工作全局,依靠科技驅動,依託當地資源優勢,突出中藥材主導產業開發,在調整農業結構和開發特色經濟方面取得了成效。2002年農業總產值達到1335萬元,比去年增長6.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50元。2003年農業總產值達到14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86元,比上年人均淨增136元。草廟鄉2002年度被洋縣縣委、縣政府授予產業結構調整先進單位。2003年度被縣委、縣政府授予綜合考核優秀單位。

農業建設 草廟鄉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從組織領導上加強對科技在經濟改革發展中的組織坍調,建立健全鄉、村兩級科技領導小組;草廟鄉以鄉成人技術學校為陣地,加大全鄉科技培訓力度,年均舉辦7次,受訓人數達6000人(次);草廟鄉立足鄉情,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加大產業調整步伐。形成了以元胡黃姜烏藥百合等中藥材為龍頭,以天麻香菇木耳食用菌和以養牛、豬、羊養殖業為補充,以勞務輸出為輔助的經濟發展格局;草廟鄉搞好了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組織編印了《常見中藥材栽種要點(一)》等種養技術資料2萬多冊,解決了產前、產中、產後服務。草廟鄉加快了建立農民購銷員隊伍建設,解決技術、信息、市場等方面的問題,解除農民的後顧之憂;草廟鄉立足鄉情大做“林”字文章,發展了三大產業:草廟鄉以建設綠色藥材基地為目標,採取政府推進、市場導向、信息指導、服務促進措施,突出規模、注重效益,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藥材品種,2003年草廟鄉種植元胡、黃姜等傳統中藥材8012畝,種植天麻20多萬窩,茯苓豬苓343萬

草廟鄉洋縣草廟鄉黃姜種植
畝;草廟鄉發展優質食用菌,全鄉湧現出食用菌大戶28個,發展香菇25萬槊,木耳23萬架;草廟鄉大力發展養殖業,全鄉養豬6270頭,養牛3200頭,養羊1870頭。湧現出養殖大戶24戶。

勞務輸出 草廟鄉針對耕地少、剩餘勞動力多的現實,把勞務輸出作為強鄉富民的重要工作來抓,成立了勞務輸出工作領導小組和勞動服務站,落實領導和辦事人員;草廟鄉積極抓好內引外聯,各村聘請了勞動服務信息員,各村民小組確定了聯絡員,形成了鄉、村、組三級勞務輸出信息網路,為外出務工人員開展法律服務,實行跟蹤服務,協調處理重大爭議事故,幫助落實農忙幫工措施,解陝外出人員家庭的實際圍難。草廟鄉外出務工2003年達到4000人(次),創收1200萬元,為草廟鄉人均增收750多元,被洋縣縣政府評為“勞務輸出示範鄉”。

計生工作 草廟鄉採用行政機構等人齊抓共管,保證了計畫生育的組織領導;草廟鄉加強計畫生育基礎管理工作,嚴格按照規範化標準管理,建立表、卡、冊檔案,實行掛牌管理,做到底子清、情況明、措施到位,每季度進行一次“三查”和重點對象月訪;草廟鄉強化制度和管理工作,成立村級計生辦公室,實行中心戶長負責制。草廟鄉2003年計畫生育率達90%,結紮率98%,“三查”率96%。針對草廟鄉外出務工人員的現實,制定並落實了流

草廟鄉洋縣草廟鄉成品中藥材—天麻
動人口計畫生育擔保制度,由外出育齡婦女定期寄回“三查”證明,抓好跟蹤檢查。草廟鄉落實計畫生育優惠政策,解決計生對象外出後家庭老弱病殘生產生活困難,有力地促進了全鄉工作的開展。草廟鄉流動人口計生管理工作經驗得到安徽省、合肥市肯定,並在全市推廣,被洋縣縣政府命名為“流動人口管理先進單位”。

文明建設 草廟鄉加強思想建設,結合幹部思想作風整頓活動,在全鄉黨員幹部中廣泛開展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教育,不斷提高草廟鄉黨員幹部的思想素質;加強組織建設,在全鄉開展了村兩委班子整頓工作,加強培養年輕、有文化、懂經濟的農村科技人才;草廟鄉發展了黨員24名,壯大了黨員幹部隊伍,加強作風建設,狠抓了鄉領導班子和村兩委班子的廉政建設和工作作風轉變。草廟鄉2003年被洋縣縣委授於“宣傳思想工作先進集體”。草廟鄉2003年底共評出“五個好”支部5個,鄉黨委被洋縣縣委授予“六個好”黨委。

合肥鄉鎮

主要是詳細介紹福建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彭陽縣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