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興鄉

眾興鄉

眾興鄉,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位於肥東縣中西部,北與元疃鎮、白龍鎮接壤,東與牌坊回族滿族鄉毗連,西與新站區三十頭社區相鄰,南與店埠鎮、新站區磨店職教園交界。距縣城12公里。鄉域面積65平方公里,人口約2.8萬人;建國前眾興鄉隸屬合肥新林鄉。 1949年2月,成立眾興鄉。1958年,政社合一,成立眾興人民公社。1983年,政社分設,恢復眾興鄉建制。1992年永安鄉併入眾興鄉,鄉名源於眾興集地名。2010年10月沿河、漕坊、八聯3個村劃歸新站區後,現轄2個社居委、7個村委會。境內有國家中型水庫——眾興水庫,全鄉綠化面積1000公頃,素有“苗木花卉之鄉”的美譽。眾興鄉區位優越,西南6公里接合肥新站開發區和職教城。 眾興鄉交通便捷,分別距合肥火車站和肥東高鐵站12和13公里,距合寧高速肥東道口15公里,距合肥北環高速三十頭道口10公里,鄉內外公路網基本形成。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眾興鄉 眾興鄉

眾興鄉位於江淮之間,處於中緯度地帶,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5℃~16℃之間,極端最低氣溫-20.6℃,極端最高氣溫38℃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900~1000毫米之間。

眾興鄉全年氣溫變化的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春溫多變、秋高氣爽、梅雨顯著、夏雨集中,總之氣候條件優越,氣候資源豐富。

歷史沿革

眾興鄉是肥東縣轄鄉,於1949年置眾興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改鄉。眾興鄉地處肥東縣西北角,屬於典型的農業鄉。眾興鄉實施招商興工戰略,走跨越式發展新路,取得了顯著成效。 眾興鄉原有18個村委會,有完全中學一個,一個中心衛生院和傳統集鎮兩個,有一個獲得市級核准的鄉鎮工業企業聚集區。

1949年置眾興鄉,1958年復改公社,1983年復改鄉。1997年,面積70.4平方千米,人口3.5萬,轄眾興、華光、義合、司老、鄭埠、范崗、金王、霞光、謝崗、滁河、花燈、鄭河、共和、大高、田埠、八聯、許河、三興、永安、小鍾、光華、劉崗集、梁宇、瀏河24個村委會。2010年10月沿河、漕坊、八聯3個村劃歸新站區後,現轄2個社居委、7個村委會。

行政區劃

現轄9個村

眾興村大高村花燈村
華光村永安村霞光村
謝崗村金王村范崗村

工業概況

眾興鄉自來水廠 眾興鄉自來水廠

眾興鄉2005年開始在大高、花燈、八聯三個村0.5平方公里範圍內本著用地集約、產業集聚、布局集中的原則籌建工業企業聚集區,2006年11月眾興鄉鄉鎮工業企業聚集區獲得市級核准。 眾興鄉2006年11月,在工業聚集區內投資240萬元,新修2條長2200米混凝土道路,工業聚集區項目用地實現“六通一平”。又投資500萬元、建成日供水5000噸的自來水廠。

眾興鄉確定專人為入駐企業立項、註冊、環境評價、用地預審辦證、規劃選址、項目施工及生產經營等全程服務,先辦理業務後結算費用。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和糾紛,確保項目建設、企業生產經營不受干擾。

眾興鄉通過實施土地整理項目,申報縮村讓地項目,為發展工業提供土地,很好地解決了發展工業與占用農用地矛盾。在徵用農民土地中,認真貫徹執行中央有關補償、安置政策,切實保護農民利益,做到了在穩定的前提下謀求工業和經濟發展。

農業概況

眾興鄉生豬飼養 眾興鄉生豬飼養

眾興鄉以城郊型農業為方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引進兩個苗木花卉種植項目、兩個養殖項目和一個良種培育項目,通過項目的建設來帶動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發展,逐步形成種植業、養殖業多業並舉的良好發展格局。

眾興鄉農業總產值達980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606元。對豬肉價格大幅度提升的市場行情,眾興鄉八聯村抓住機遇,大力發展養殖業。2006年春季,肥東縣“雙培雙帶”培訓中心眾興鄉養豬培訓基地在八聯村建立後,促進了村裡的養豬業快速發展,規模化養豬開始形成。孫西村民組豆製品加工戶孫聖桂利用豆渣養母豬、產仔豬、育肥豬,年繁育仔50多頭,出欄肥豬20多頭,養豬收入2萬多元。

眾興鄉種田大戶張國金利用荒廢地建豬舍,年養豬200頭,南生村民組的張世玉、孫道海也擴大庭院養豬規模,走農副業共同發展之路。受到黨的優惠養豬政策鼓勵,2006年5月,牌坊回族滿族鄉高塘村民組村民王乃香,利用多年在外打工掙回的收入,和村里簽訂了4.5畝土地的30年承包契約,建立可養500頭豬的規模化養豬場,以此帶動全村養豬業發展。

眾興鄉黨委、政府十分重視畜牧業的發展,將發展畜牧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依託正在建設的兩個規模養殖場,帶動眾興鄉養殖業發展。眾興鄉為民眾搞好畜牧業法律、法規、政策宣傳貫徹和技術服務,擴大生豬、家禽養殖規模,年出欄生豬2.5萬頭,出欄家禽32萬隻,畜牧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不斷提高。

林業概況

眾興鄉花卉基地 眾興鄉花卉基地

眾興鄉加快林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改善人居環境。林業是基礎產業,眾興鄉林業生產也一定的歷史,退耕還林地面積近7000畝,有一定規模的高檔苗木花卉基地3個,其它各種苗木3000多畝,可以說林業已經成為該鄉的一項基礎產業。

合肥市外環綠色生態長廊一期工程肥東段在眾興鄉境內長達9.13公里,建設用地涉及永安等6個村38個村民小組。建設好的生態長廊不僅展示了眾興的對外形象,對於重塑眾興苗木之鄉新形象也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眾興鄉建設綠色生態長廊時,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第一指揮長、鄉長為指揮長、沿線村鄉駐村指導員和支部書記為成員的指揮部,多次召開鄉村組幹部以及農戶代表會議,廣泛宣傳外環森林生態長廊建設的基本情況、重大意義、用地形式和原則、用地補償等,使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綠色生態長廊為肥東爭光,提升了眾興鄉的形象,為眾興鄉的林業快速發展打下了基礎。

旅遊概況

眾興鄉馬政廟 眾興鄉馬政廟

眾興鄉旅遊資源豐富,如明朝的馬政廟、清朝李鴻章修建的報恩祠及李府糧倉、鄭埠古井、八聯夫妻樹,獲得市級農家樂證書的梁宇芳草地等等。 馬政廟原是朱元璋的皇后馬政娘娘的廟宇,常年香火不斷,特別是每年農曆三月三廟會人潮如海。

解放前馬政廟有九排房子,戰爭時期相繼被毀,現經當地人修建,主廟有三層樓高。到馬政廟從肥東縣東門換乘中心坐“合肥—眾興”的中巴車,40分鐘就可到達,自駕車行28公里就到。眾興鄉境內的馬政寺相傳始建於明初,為紀念明主祖朱元璋原配夫人馬皇后而建。清時香火盛隆,抗日戰爭時期被毀,但每逢廟會仍有人來叩拜。2005年安徽聯華實業集團董事長汪明來投資500多萬元,給予恢復重建,每年三月三舉行文化旅遊廟會,盛況空前。

眾興鄉通過廣泛宣傳,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採取招商引資等多種形式,挖掘現有旅遊資源的潛力,大力發展農家樂和休閒觀光旅遊,促進眾興鄉旅遊業發展。

重點工程

眾興鄉 眾興鄉

眾興水庫 位於肥東縣城北眾興鄉,屬巢湖水系南淝河支流,是淠史杭灌區滁河乾渠上的反調節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14平方千米,總庫容9948萬立方米。樞紐工程由攔河壩,進水閘、節制閘、泄洪涵洞、非常溢洪道組成。水庫樞紐設計灌溉面積為上游提水灌溉的眾興站、高塘站31.44萬畝,滁河乾渠自流灌溉4萬畝。年均農業灌溉水量達1937萬立方米。

眾興水庫承擔著肥東縣城和合肥市龍崗工業區20萬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合肥二電廠,合肥鐵路樞紐等工業企業供水任務,年均供水量達1344萬立方米。下游保護肥東縣城,撮鎮鎮等人口30萬人,百餘家工業企業。淮南鐵路、寧西鐵路2.2千米,合寧、合徐、合巢蕪高速公路2千米,對肥東縣和合肥市的社會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合肥鄉鎮

主要是詳細介紹福建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