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

保守

釋義:1保存守護2保護;保藏3守舊;維持原狀,不想改進4. 特指維持舊狀態,不求改變或改進。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解釋】

1.保衛守護
保守國家機密
2.保護;保藏
保守胎根
3.守舊;維持原狀,不想改進
惟留戀也故保守。——清·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4.也指思想跟不上形勢的發展

保守保守

辭彙 保守

基本解釋

保守[bǎoshǒu]
[keep]∶保衛守護
保守國家機密
[protect;keepinstore]∶保護;保藏
保守胎根
保守[bǎoshǒu]
[conservative]守舊;維持原狀,不想改進
惟留戀也故保守。--清.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也指思想跟不上形勢的發展[1]

現代漢語詞典》釋曰:“維持原狀,不求進取;跟不上形勢的發展(多指思想)。”《漢語大詞典》:“謂維持舊狀態,不求改變或改進。”如果從字義學的角度分析“保守”一詞,或可獲得些許新識;若再以這些“新識”為視點,則有希望看到一些新的景觀
《國語·周語下》說:“膺保明德,以佐王室。”三國時代東吳史家韋昭(204~273年)註:“保,持也。”《說文解字·手部》:“持,握也。”東漢學者高誘釋:“持,猶守。”明代學者梅膺祚《字書》云:“守,執守。”《說文》:“守,守官也。從宀,從寸。寺府之事者;從寸,寸,法度也。”清代文字訓詁學家段玉裁(1735~1815年)《說文解字注》改為:“從宀,寺府之事也;從寸,法度也。”今人徐中舒(1898~1991年)主編的《甲骨文字典》對“保”的解釋是:“從人從子,象人負子之形。”歸併今人徐中舒對“保”的闡釋,以及東漢許慎和清代段玉裁對“守”的解釋,我們不難看出“保守”一詞的含意實為:擁有且以“法度”事之。

探源

(1)指保衛堅守。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燕將懼誅,因保守聊城。”
(2)指維持舊狀;不求改進。
魯迅《二心集·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當初何嘗不大受保守者攻擊呢?”

出處

1.保衛守護。
《戰國策·齊策六》:“燕將懼誅,遂保守聊城,不敢歸。”《南史·陳始興王叔陵傳》:“叔陵聚兵僅得千人,欲據城保守。”《三國演義》第五三回:“孔明曰:‘非雲長不可。’即時便教雲長前去襄陽保守。”郭沫若《雞之歸去來》:“但那隻雄雞是一匹好鬥的軍雞,把籠子保守得就象一座難攻不破的碉堡。”
2.保護;保藏。
唐裴鉶《傳奇·陶尹二君》:“凝神而神爽,養氣而氣清;保守胎根,含藏命帶。”宋沈括《夢溪筆談·神奇》:“今宋朝第六帝也,更後九年,當有疾。汝可持吾藥獻天子。此藥人臣不可服,服之有大責,宜善保守。”
3.保住,保持使不失去。
宋王安石《上時政疏》:“蓋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維持;非眾建賢才,不足以保守。”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一:“汝若真為那個驅殼的己,必須用這箇真己,便須常常保守著這箇真己的本體。”老舍《四世同堂》三七:“他很謹慎的保守他的出身的秘密。”丁玲《自殺日記》:“我死去,我的心是很平靜的,世界也仍然保守平靜。”
4.特指維持舊狀態,不求改變或改進。
梁啓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二節:“北派喜保守,南派喜破壞。”梁斌《紅旗譜》八:“人,一上了年紀,就愛固執己見,偏重保守了!”浩然《艷陽天》第五一章:“焦振茂說:‘也不算我落後保守,這件事情,我有一定之規。’”[1]
5、正確看待保守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認為保守是守舊的,墨守成規的意思,其實不然。真正的保守,並不是反對進步,而是反對激進的進步,寧願採取比較穩妥的方式。在西方,保守派通常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形成

保守度與經歷、經驗相關聯。經歷短,經驗少,保守度則低;反之,保守度則高。有研究者通過比較後得出,業已實現現代化的英國以色列德國、美國、日本、韓國、法國等國家的人,都較正在現代化征途上奮力前行的中國人,在整體上顯得保守些。這與日常生活中,就整體上而言,過來人總較“正在進行時”中的年輕人顯得保守些是同樣的道理。

意義

保守是創新之基。因為保守意味著繼承、擁有,而繼承和擁有後才會有創新。不談繼承,未曾保守,但說創新,實無異於隔靴搔癢,騎車登。比如,在教改的聲浪中,有幾人談到了該“保守”的內容或已有做法呢?!沒有保守就沒有穩定。生物學中的遺傳就是一種保守,而變異則是遺傳基礎之上的變異。地質學史上的寒武紀生物大爆發也絕非平地一聲雷事件。《增廣賢文》有言:“人各有心,心各有見。”有且度以法,保守新義華。波粒爭辯際,創見披彩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