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謙記牛肉豆絲

老謙記牛肉豆絲

老謙記是坐落在武昌司門口的一家風味小吃店,主要經營牛肉豆絲。1918年由創始人馮謙伯夫婦二人創立於武昌青龍巷。老謙記牛肉豆絲現為之武漢名小吃之一。

簡介

老謙記枯炒牛肉豆絲老謙記牛肉豆絲

豆絲是以綠豆大米等為原料,磨碎成漿,在鍋里攤成皮,切成絲,武漢人很愛吃,有湯豆絲、乾豆絲炒豆絲等多種吃法。老謙記經營的是炒牛肉豆絲,炒時按顧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軟炒,味道各有千秋,區別只在火候。主要原料都是黃牛眉子百溝、濕豆絲、水發香菇、玉蘭片等,外加調味佐料,用麻油煎爐炒熟。吃起來牛肉酥滑鮮嫩,豆絲綿軟滋潤,牛肉與豆絲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別有風味。

歷史

老謙記枯炒牛肉豆絲老謙記牛肉豆絲

老謙記創始於1918年,由辛亥革命退伍戰士馮謙伯、馮有權夫婦掌握經營,店址設於武昌青龍巷(現在武漢市武昌區民主路與中華路之間巷名相沿未改),當時供應品種僅有牛腩、牛肉炒豆絲、牛肉煨湯原湯豆絲、清湯豆絲等五種。花樣少,但由於馮謙伯精於烹調,樣樣都有特殊滋味,因而膾炙人口,享盛名幾十年,至今還有少數健在的老人津津樂道。
豆絲似乎無須過多介紹,地球人都知道嘛!它是以綠豆、大米等為原料,磨碎成漿後在大鍋里攤成皮,切成絲。枯炒豆絲每份8元,不過,一分價錢一分貨,新鮮小香菇、玉蘭片等各種配料齊全,火候也掌握得恰到好處。

製作

老謙記枯炒牛肉豆絲老謙記牛肉豆絲

材料

濕豆絲350克,醬油20克,牛裡脊肉100克,精鹽1克,水發香菇、水發玉蘭片各5克,胡椒粉、味素各0.5克,牛肉原湯400克,青蒜、濕澱粉各2.5克,芝麻油400克(耗150克)。

做法

老謙記枯炒牛肉豆絲老謙記枯炒牛肉豆絲

老謙記枯炒牛肉豆絲的介紹:湖北武漢名優風味小吃

老謙記枯炒牛肉豆絲的特色:色澤黃亮,鮮香可口。

教您老謙記枯炒牛肉豆絲怎么做,如何做老謙記枯炒牛肉豆絲:

1.將豆絲切成約66厘米長、6.5毫米寬的條。

2.牛裡脊肉去筋,先切成3毫米厚的片,然後順絲紋切成約3厘米長的細絲;水發香菇和玉蘭片切成如牛肉絲相似的細絲。

3.鍋置中火上,加芝麻油200克燒至八成熱時,抖散豆絲放入鍋中炒勻,輕輕按平(使其中間也能吐油)煎烙,待豆絲的一面呈金黃色時,端鍋潷油,翻面後隨即淋入芝麻油150克繼續煎烙,呈淡黃色時,潷去油,盛入盤內。

4.將牛肉絲盛入碗內,加濕澱粉10克拌勻上漿。

5.鍋置旺火上,加芝麻油150克燒至七成熱時,倒入牛肉絲爆炒1分鐘,起鍋倒在漏勺內瀝油。

6.原鍋仍置旺火上,加芝麻油25克燒熱,放入青蒜炒香,加香菇絲、玉蘭片絲、醬油、精鹽、牛肉湯200克燒沸,加味素、胡椒粉拌勻,淋入濕澱粉150克勾芡。放入牛肉絲翻炒幾下,加熱芝麻油25克,起鍋澆在盤內豆絲上即成。

食時配牛肉原湯佐食。

故事

老謙記枯炒牛肉豆絲老謙記牛肉豆絲

——1921年毛澤東同志在武漢從事革命活動時,當時在武昌三道街利群書社,離青龍巷不遠,經常品嘗謙記牛肉枯炒豆絲,留下深刻的印象(現武漢市革命博物館館長周斌提供)。抗日戰爭時期武漢淪陷前夕,馮謙伯帶著老婆、孩子,由武昌遷居江陵城內,一度曾在那裡開店營業。沒有能夠看到抗日戰爭的勝利,馮謙伯就因病死於江陵。日本投降後,馮的夫人(馮有權)帶著孩子重返武昌。在人們如飢如渴的盼望中,謙記恢復了營業。解放前夕停業。
——建國後,毛澤東李先念談及此事,在李先念等老一代革命領導人關心支持下,老謙記在1958年在民主路恢復營業。並傳授技藝給女藝徒黃敬民。1960年老謙記牛肉枯炒豆絲出席了全國技術表演大會,受到了黨中央的高度讚揚。
——老謙記的傳人,美食大師黃敬民早年從師於馮老夫人,深諳枯炒牛肉豆絲的秘制配方及烹製方法,於1998年氣宇軒昂地掛起了老謙記的招牌,受到了國內外貴賓的歡迎。2003年至2005年在武漢第五屆、第六屆美食文化節、廚師節上老謙記枯炒豆絲榮獲“江城名吃”、“特色小吃展銷金獎”等稱號。老謙記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深得社會的讚譽。老謙記店現已發展為戶部巷、首義園、徐東平價等連鎖經營店,品種已形成枯炒、軟炒、糊湯等幾大系列。經歷了百餘年風雨的老謙記,在今天仍煥發著老字號的風采。

武漢著名小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