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面窩

苕面窩苕面窩是武漢地方性小吃之一,跟武漢另一種小吃麵窩差不多,不同的是把紅薯(武漢稱苕)加入到面窩中,它也屬於面窩的一種,也是一種可口的油炸小吃。

簡介

苕面窩苕面窩

苕面窩是武漢地方性小吃之一,跟武漢另一種小吃麵窩差不多,不同的是把紅薯(武漢稱苕)加入到面窩中,它也屬於面窩的一種,也是一種可口的油炸小吃。 炸時用的鐵勺子,直徑約5寸,四周下凹,中央凸起,用另一勺將那種混合漿舀入面窩勺,在中間一刮,然後下鍋,下凹處因麵漿多,所以肥厚,炸成後像個圓圈圈。

苕面窩的食用既可以單獨成為早餐主食,也可以成為熱乾麵,清酒/蛋酒,米粉或者湯麵的搭配食品,後一種吃法更為廣泛。

材料

大米4600克,黃豆400克,紅薯2000克,精鹽100克,蔥花500克,薑末100克,適當食用油(沒有人用芝麻油炸早點的)。

特色

色澤金黃,呈圓窩式,中間薄焦酥,邊圈厚柔軟,味正,含有芝麻香,香甜爽口。

製作

1.把大米放入清水盆中淘洗,去掉雜質,洗淨瀝出,仍放入盆內,加黃豆150克,用清水浸泡至水分滲透米內,瀝出(有電磨和傳統石磨之分),磨成細漿。

2.剩餘黃豆250克清水浸泡至滲透。磨成豆漿,留用。

3.把大米漿盛入容器內(通常為盆或桶),放入精鹽蔥花、薑末、紅薯丁攪拌均勻,再對入適量黃豆漿拌勻(促使米漿發酵起泡,通常開始炸制時開始加入)。 有人無法控制米漿的適當發酵,因此加入發粉來使面窩更為鬆軟,但由於鹼性發粉改變了面窩的風味,並不受人歡迎。

4.把食用油入鍋置旺火上,待油燒至八成熱 (160-180度),執鐵制圓形窩勺(中間凸出),,舀一勺混有紅薯丁的米漿放入窩內,用勺邊順著劃一道勺印,呈空心窩狀,放入油鍋中炸,至一面呈金黃色時,翻出鐵勺中的米窩,用鐵火鉗夾實翻面繼續炸,待兩面呈金黃色時,用鐵火鉗鉗出即成。

武漢著名小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