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公湖濕地

班公湖濕地

班公湖位於33°30′N,79°53′E;又稱錯木昂拉紅波,藏語意為“長脖子天鵝”,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鳥島。位於阿里地區日土縣城西北約12公里處,是中國日土縣與克什米爾交界的國際性湖泊,面積65,000公頃,其中三分之一在印度,海拔4,212米。

概況

班公湖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班公——東巧——怒江大斷裂帶的重要位置,這條裂帶被認為是亞歐板塊前端被印度洋板塊抬升形成岡底斯山脈;而北面有亞歐板塊主體的頂托形成背斜式隆起構成了喀喇崑崙山,在該區域形成巨大的傾斜。

班公湖濕地是2002年批建的,位於阿里地區日土縣,海拔4242米,自然保護區現有面積56303公頃。橫跨中國與克什米爾地區邊境,藏語稱“格爾克喀那拉林錯”,意思是“明媚而狹長的湖泊”。因其形狀狹長,形如天鵝,又因湖泊以及周圍附近經常棲息一些黑頸鶴紅嘴鷗等鳥類而聞名,原名叫“昂拉瑞錯”,藏語的意思為“天鵝湖”。作家子文在《西藏:永恆與短暫》書中寫道:“湖面由三個狹長的小湖泊組成,一些水道與大湖泊溝通。湖水十分奇特,西邊一半是鹹水,延伸至克什米爾境內,東部則為淡水。狹長如帶,東西長達150多公里,南北最寬處有15公里。湖心有著名的鳥島,島上湖鷗和野鴨特別多。”每年的五六月份,遊人們乘遊艇到島上來觀看鳥蛋和紅嘴鷗。初次乍到你會驚奇地發現島上遍地是鳥蛋和剛孵出的雛鳥可愛至極。此時你每走一步都生怕把鳥蛋或小鳥踩著,被驚嚇的海鷗撲天而飛頗為壯觀。

班公湖班公湖

班公湖中有鳥島十餘個,其中主要有夕戛勒島、道握昌島、道拉繞島等。道拉繞島面積最大,枯水期間可與湖岸相連。

深山谷地區四個相互聯通的湖泊,約155公里長(我國境內約110公里),但平均寬度僅4.2公里。湖泊起源可能很近,由山谷的自然堤壩阻塞形成。被喀喇崑崙山岡底斯山余脈班公山南北挾持,水源來自發源於北面和東面山區的許多河流,出水向西流入印度河的支流。有一些沼澤地區,特別在東端附近。班公河東段為淡水,西段為鹹水,中段兩者兼有,形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東段河水補給量大於湖水蒸發量,而西部則相反。

班公湖是世界著名國際高原湖泊,也是我國最長的湖泊。對旅遊者來說,這裡高原的另類世界,極端乾旱條件下的碧湖、代表生命奇蹟的班公柳、高原鳥類的天堂、典型的荒漠和戈壁、生命頑強的野生動物、教派匯萃的寺廟、五顏六色的經幡等獨特的西域景觀,是西藏高原景觀的經典,對世界各地的旅遊者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總之,阿里“聖湖”濕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濕地。該濕地在調節氣候,吸塵防沙,美化環境,增加空氣濕潤程度和補充氧氣,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和環境質量的改善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由於該地區自然環境獨特,生物物種資源豐富;因此在地理學、氣象學、生物學、環境科學以及旅遊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開發優勢。

氣候狀況

班公湖濕地班公湖濕地

高寒氣候,極端低溫-33..9℃,冬春極少降雪,7~8月雨季,9~10月秋高氣爽,11~翌年5月為風季,3~5月大風,常在10級以上。且可持續數日。
 

生物資源

主要植被
湖濱有蘆葦、賴草草甸及蘆葦沼澤分布。另外,水柏枝生長繁茂,還有西藏泡囊草班唇馬兒蒿、小麥冬、海韭菜蕨麻等。

濕地鳥類

黑頸鶴斑頭雁棕頭鷗、普通秋沙鴨、白翅浮鷗、燕鷗等水、涉禽的重要繁殖地。70年代的幾次調查還採集到鳳頭、普通鸕鶿赤麻鴨針尾鴨綠頭鴨紅頭潛鴨
鳳頭潛鴨、白骨頂、蒙古沙、紅腳鷸和白腰草鷸等水、涉禽標本,大都是繁殖鳥。1985年在班公湖東南角觀察到的繁殖鳥有黑頸鶴9對,赤麻鴨88隻,斑頭雁127隻,鷗
類900多隻。1987~1989年的調查在日土縣東南30公里的過巴鄉河灘沼澤地也發現了黑頸鶴的繁殖地。

班公湖濕地班公湖濕地

湖中生長著大量的魚類和水鳥,每當夏季就有數以萬計的地中海中頭鷗來此繁殖。湖中有鳥島、乳峰島、月亮島、老鼠島等,眾多島嶼,風格各異,尤以鳥島最為奇特壯觀。島上匯聚著棕頭鷗、小天鵝、黃鴨、斑頭雁、黑頸鶴等10多種鳥類。

棲息在鳥島上的鳥類,主要是鷗鳥,也有小量的灰鴨等鳥禽,它們以湖中的魚類、水草等為食。每年春天來臨,孟加拉灣的溫暖氣流吹入阿里高原,每年冬季從高原飛往南亞大陸避寒的鳥群,又飛回來,在這裡產卵,繁殖後代。在這個世界海拔最高的鳥的世界裡,上有藍天白雲,下有雪山、湖水。沒有天敵,沒有干擾,只有祥和與寧靜。天然大屏障將鳥島與外界隔開,完整保存著阿里高原的這一特殊自然景觀。成千上萬的鳥在島上自由自在地築巢產卵,繁殖棲息,令所有來訪者驚嘆不已。

其它動物

魚類很豐富,主要有西藏弓魚、班公湖裸裂尻魚、班公湖條鰍等。周圍有野驢分布,
數量很多。

主要研究

班公湖濕地班公湖濕地

青海省生物研究所於1974年曾組隊對該地進行過綜合考察,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
科學考察隊於1973~1976年對該地生物資源進行過調查。

中國國家重要濕地名錄

中國濕地指中國境內的濕地。青海湖的鳥島、湖南洞庭湖、香港米埔、黑龍江省興凱湖等30處濕地已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濃江-沃里蘭河濕地 | 七星河和撓力河流域濕地 | 七虎林河和阿布沁河中下游濕地 | 鏡泊湖濕地 | 長吉崗濕地 | 穆稜河下游月牙湖和虎口濕地 | 湯旺河流域濕地 | 興凱湖和小興凱湖濕地 | 嫩江源頭區濕地 | 烏裕爾河流域濕地 | 呼瑪河濕地 | 龍江哈拉海濕地 | 五大連池濕地 | 長白山熔岩台地沼澤區 | 松花湖濕地 | 龍沼沼澤濕地 | 月亮泡濕濕地 | 查乾湖濕地 | 莫莫格濕地 | 大布蘇自然保護區的濕地 | 鴨綠江濕地 | 遼河三角洲濕地 | 密雲水庫濕地 | 昌黎黃金海岸濕地 | 天津古海岸濕地 | 天津北大港濕地 | 灤河河口沼澤區 | 白洋淀濕地 | 北戴河沿海濕地 | 滄州南大港濕地 | 張家口壩上濕地 | 衡水湖濕地 | 青銅峽水庫濕地 | 三門峽庫區濕地 | 豫北黃河故道沼澤區 | 南四湖區濕地 | 北五湖濕地 | 榮成濕地 | 黃河三角洲和萊洲灣濕地 | 廟島群島濕地 | 黃壘河和乳山河河口濕地 | 大沽夾河河口和膠州灣濕地 | 宿鴨湖濕地 | 鹽城濱海濕地 | 洪澤湖濕地 | 高郵湖濕地 | 崇明島濕地 | 金山三島濕地 | 長興島和橫沙島 | 太湖地區濕地 | 石臼湖濕地 | 揚子鱷自然保護區的濕地 | 巢湖濕地 | 升金湖濕地 | 網湖濕地 | 梁子湖群濕地 | 石首天鵝洲長江故道區濕地 | 洞庭湖濕地 | 鄱陽湖濕地 | 千島湖濕地 | 庵東沼澤區 | 靈崑島東灘濕地 | 南麂列島自然保護區濕地 | 三都灣濕地 | 福清灣濕地 | 大瑤山自然保護區中的濕地 | 浙江西溪濕地 | 洋縣朱䴉棲息地 | 丹江口水庫濕地 | 紅楓湖濕地 | 威寧草海濕地 | 滇池濕地 | 撫仙湖濕地 | 異龍湖濕地 | 洱海濕地 | 程海濕地 | 瀘沽湖濕地 | 碧塔海濕地 | 納帕海濕地 | 麗江拉市海濕地 | 昭通大山包濕地 | 會澤黑頸鶴棲息地 | 晉江河口和泉州灣濕地 | 九龍江河口濕地 | 東山灣濕地 | 深滬灣濕地 | 深圳后海灣濕地 | 珠江三角洲濕地 | 東寨港紅樹林濕地 | 清瀾港和文昌濕地 | 洋浦港濕地 | 三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濕地 | 大洲島自然保護區濕地 | 西沙群島濕地 | 欽州灣濕地 | 澄碧河水庫濕地 | 山口紅樹林區 | 北倫河口濕濕地 | 淡水河河口 | 蘭陽溪河口 | 大肚溪河口 | 台南北門濕地 | 台東大坡池濕地 | 日月潭濕地 | 米埔沼澤地及深圳灣 | 烏梁素海濕地 | 岱海濕地 | 察乾湖和安固里湖濕地 | 查乾諸爾和巴哈湖濕地 | 達里諾爾濕地 | 烏拉蓋沼澤區 | 科爾沁濕地 | 呼倫湖濕地 | 紅鹼淖濕地 | 居延海濕地 | 阿牙克庫木湖濕地 | 塔里木河下游尉犁濕地 | 博斯騰湖濕地 | 巴里湖濕地 | 巴音布魯克濕地 | 賽里木湖濕地 | 艾比湖濕地 | 克拉瑪依湖濕地 | 瑪納斯湖濕地 | 喀納斯湖濕地 | 烏倫古湖和吉力湖濕地 | 阿爾泰山東南部濕地 | 布倫口湖群濕地 | 葉爾羌河流域中的濕地 | 阿克蘇濕地 | 渭乾河流域濕地 | 伊犁河濕地 | 烏魯木齊河濕地 | 鯨魚湖濕地 | 阿其克庫勒湖濕地 | 若爾蓋高原沼澤區 | 尕海自然保護區 | 九寨溝沼澤濕地 | 青海湖濕地 | 茶卡鹽湖濕地 | 冬給措納湖濕地 | 鄂陵湖濕地 | 扎陵湖濕地 | 隆寶灘自然保護區濕地 | 依然錯濕地 | 多爾改錯濕地 | 卓乃湖濕地 | 庫賽湖濕地 | 哈拉湖濕地 | 托素湖和克魯克湖濕地 | 柴達木盆地中的濕地 | 蘇乾湖和小蘇乾湖濕地 | 尕斯庫勒湖濕地 | 瑪多湖濕地 | 黃河源區崗納格瑪錯濕地 | 羌塘地區的湖泊濕地 | 美馬錯濕地 | 美卓雍錯濕地 | 大加錯濕地 | 馬河沼澤區 | 瑪芳雍錯和拉昂錯濕地 | 班公湖濕地 | 大竹卡河沼澤區 | 聶榮、安多沼澤 | 那曲沼澤 | 班戈湖群沼澤 | 色林錯沼澤 | 馬泉河流域沼澤 | 烏馬曲沼澤 | 羊八井沼澤 | 納木錯沼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