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濕地

滇池濕地

滇池是滇文化的發祥地,可以說整個雲南文化基本都是圍繞滇池而延展的。滇池濕地的恢復與建設是滇池治理與保護的重要環節,是滇池湖濱“四退三還”生態建設項目。隨著滇池水環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濕地公園作為環滇池重要的景觀帶,吸引更多的遊客觀光旅遊,也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概述

滇池濕地滇池濕地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生命的搖籃”,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態系統,具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質、調蓄洪水、美化環境、調節氣候等生態功能。濕地也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是眾多野生動植物賴以生存、繁衍的棲息地,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生態系統,是眾多動、植物的庇護所,特別是水禽的棲息地,是地球物種的重要基因庫。40年前,昆明整整一代人的圍海造田,懷著美好的心愿,卻讓城市與自然間的過渡帶——濕地幾乎完全消失。上世紀90年代後期,人們開始重新認識到滇池濕地的重要性。2000年以後,從政府到民間都開始行動起來,努力去找回“昆明的腎”。2005年,昆明市編制完成《滇池湖濱生態濕地建設詳細規劃》;“十五”期間,滇池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修復了約60畝湖內天然濕地;“十一五”開始,濕地修復開始進入加速時代。作為滇池生態修復的重要內容,“十一五”期間主要是在滇池草海實施生態修復,在滇池外海環湖公路以內開展“三退三還”及環湖濕地建設,在流域內水土流失嚴重區域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整治。至“十一五”末,退魚塘4230畝,退田11030畝,退房76平方米,建成濕地16350畝。

從灘涂到公園

滇池濕地滇池濕地

滇池面積相當於杭州西湖的50倍,因此它既有湖泊的嫵媚韻致,又兼有大海的壯闊氣勢。朝霞夕暉,朗月疏星,薄霧輕靄,細雨晴光,所以謂之昆明人的靈魂之水。如今昆明市第一個濕地公園——五甲塘濕地公園預計明年3月中旬免費向市民開放。昔日荒蕪灘涂再現了“魚穿楊柳葉,燈隱荻花根”的美景,蘆葦睡蓮菖蒲浮萍,加之成片的美人蕉薔薇薰衣草點綴其中。白鷺野鴨等水鳥不時掠過水麵,那種天然靈動的景致不由得讓人心生感嘆。北大才女張蔓菱說:“滇池的污染就像親人得了重病,讓人心痛、難受。我懷念與父親乘木船出遊的當年,一個猛子紮下去,出水頂著一頭海菜花,活生生一個‘水中女妖’。如果什麼時候滇池清了,就算我已經90歲也要跳下去游泳。”

官渡區是滇池綜合治理的重點區域,全區滇池流域面積372平方公里,湖岸線長17.6公里。多年來,官渡區作為滇池治理前哨站之一,以已所能保護著母親湖,全力治理滇池污染,守住滇池“最後一道防線”。為了使滇池治理工作更加有成效,官渡區不斷進行新模式的探索,決定通過湖濱帶濕地的建設,尋求滇池治理的新方法。於是,滇池治理保護的重要工程——五甲塘濕地建設項目在“富裕官渡、秀美官渡、和諧官渡、效率官渡”的引導下應運而生!五甲塘濕地公園,正是官渡區利用湖濱濕地對湖泊水源保護和恢復的突出作用,對五甲塘遭受破壞的湖濱帶資源進行梳理建設,結合環湖治污工程和“新昆明”規劃發展藍圖,積極探索出的新型綜合治理模式。

五甲塘濕地公園位於官渡鎮六甲鄉和小板橋境內,南至寶象河,北到五甲河,西接滇池,主要由水面、灘涂、沼澤組成,占地1392畝。該工程項目分兩期進行,目前占地400餘畝的第一期工程自今年3月15日開工至5月1日前完工,完成了接待中心、停車場、公廁、遊客觀景通道等設施建設。公園二期工程主要有人工濕地項目和約800畝的自然濕地項目以及公園配套景觀工程,比起一期工程更加複雜,預計明年3月完工。

近年來,環境科學研究在迅速發展,正在積極探索水環境污染全球效應問題,各種水處理污染的方法層出不窮,其中生態處理技術——人工濕地技術由於其低投資,出水水質好,抗衝擊力強,操作簡單,建造和運行費用低(僅為傳統二級污水處理廠的1/10-1/2),維護方便,氨氮去除率高,同時可使污水處理與環境生態建設有機結合,在處理污水同時創造城市生態景觀等特點逐步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並廣泛套用。人工濕地可分為表面流濕地(SFW)、潛流濕地(SSFW)、立式流濕地(VFW)。表面流濕地和立式流濕地因環境條件差(易孳生蚊蟲),處理效果受氣溫影響較大以及對基建要求較高。五甲塘濕地公園既是昆明市第一個濕地公園,也是雲南省第一個濕地公園,同時它也使人工濕地與天然濕地得到了有機的結合。

滇池濕地新八景

“下樑王”海菜花香菱角鮮

滇池濕地滇池濕地

位於晉城新街鄉下樑王滇池水生生物多樣性恢復項目區內。海菜花一年四季都會開放,而雲南土著品種的菱角則在9月份成熟。

“白漁口”莕菜花黃細浪拍岸

位於滇池高海公路著名的“白漁口度假村”附近。這裡不僅可以住在四星級標準酒店內遠看滇池。

“紅泥嘴”綠色銀行襯紅橋

位於滇池高海公路海口方向盡頭處,站在苗圃可觀高海公路大橋全景。

“觀音山”水天一色漁帆點點

由於滇池取締機動船隻,每年夏季滇池開湖期間都可以看到漁民撐著古老的帆船在捕魚。今年滇池開湖期為8月至9月。

“高海路”荷花飄香魚兒躍

滇池西岸退田退塘後的濕地,不僅成為沿湖鄉村到湖水的過度、減污帶,更是一條景觀帶。夏日荷花香,魚兒躍別有一番風味。

“老乾漁塘”曉日撫蓮蘆葦喚岸

位於滇池草地海的老乾魚塘是由過去的老幹部魚塘退塘而成。這裡大片的睡蓮、荷花、蘆葦生長十分茂盛。可乘纜車同時觀草海、滇池、與西山。

“王家堆”白鷺翩翩戲茭草

靠近碧雞鎮的河尾村王家堆濕地,有一種鄉村風味。秋冬季白鷺特別多。

“五甲塘”濕地公園葳蕤綠心

官渡古鎮在昆明不僅有旅遊意義更具文化意義,位於官渡古鎮的五甲在遠古時候是與其水巷相聞的地方。今天修復為濕地公園,可以讓昆明人大飽眼福。

治理成就

滇池西岸:重見滇池帆影

滇池濕地滇池濕地

美麗的“母親湖”正在用她的堅毅與勇敢,與愛滇護滇的人們共同創造著一個“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的“五百里滇池”夢。這個夢想已經開啟,讓我們走近“母親湖”,走近滇池濕地,一起去感受被稱為“地球腎”——濕地的修復。在滇池治理目標責任書中,明確要求滇池西岸完成1216畝生態濕地建設,即從昆明市西山區碧雞鎮北起富善村委會暉灣,南至西華村委會紅蓮小組高海公路以東的湖濱區域,因地制宜地進行退塘還湖、湖濱濕地及陸生植物帶建設。

東風壩和老乾魚塘:昆明人最早的濕地探索

當走進東風壩和老乾魚塘這片昆明較早創建的人工濕地時,雖然留下了當年“圍海造田”所形成的人工圍堰壩區,但是隨著2003年啟動的西山區滇池管理局對東風壩、老乾魚塘水域所進行的生態修復,東風壩和老乾魚塘共約3.3平方公里水域面積,不再是網箱養魚的基地,儼然成為了滇池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退塘還湖、取締網箱養魚的基礎上,修復工作還在適合條件的水域內分別種植挺水、沉水植物,一道亮麗的生態景觀從此形成。自從種上水草和睡蓮後,草海的水變清了,魚也增多了,鳥也喜歡到這裡來棲息了。經過近幾年的治理,在美麗睡蓮的陪伴下,周圍的居民都會到水邊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那可真是恬怡、幸福的生活畫面。

王家堆:讓出口水不再是出污口

一群白鷺在王家堆103畝生態濕地的上空緩緩飛過,這塊繼東風壩以後,西山滇池管理局開發的濕地項目,已經成為了生物們賴以生存、難以割捨的幸福家園。西山區碧雞鎮碧雞村委會河尾村以南,滇池草海西岸王家堆渠入湖河口的這塊濕地,是在不改變現有魚塘格局的基本上,重新配水引導河水流向,以修復入湖河口濕地為目的,恢復完整的入湖河口濕地生態結構,使水流經過儘量多的魚塘,增加河水過濕地面積,強化天然河口濕地削減入湖污染物的功能。並引入水生物種,恢復生物多樣性和美麗景觀,在壩埂上種植喬木、灌木在原有的魚塘上引入水蔥金魚草荇菜茭草等10餘種植物,一改雜亂無章的魚塘面貌,形成了具有生態效益,又有景觀效益的生態濕地。

滇池西岸湖濱生態帶:景觀伴人行

湖濱帶濕地是陸地和湖泊水體的緩衝區,也是控制滇池污染的最後一道防線。它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降解污染物、為動植物提供生存環境等作用。為此,西山區展開滇池西岸高海公路以東湖濱生態帶建設項目,使之成為生態濕地的綠色長廊。同時,該項目還對周邊村鎮實行一村一套污水截流系統,對村鎮污水進行有效的過濾,並在村中建立小型濕地,淨化水質,使流入滇池的水達到排放標準。隨著投資力度的加大,該路段將會成為昆明集綠色環保、生態旅遊、觀光休閒為一體的景觀大道。生態綠化的建設及管養最終實現自給自足,形成良性循環。當驅車於高海公路之上,你會不自覺地放慢車速,不只是因為被這美麗的風景所吸引,更是因為不願意破壞這裡寧靜、安逸的濕地生態帶。

紅泥嘴苗木基地:成長中的“綠色銀行”

滇池與高海公路之間的海濱生態帶,不僅是濕地水生植物的樂土,也是打開“綠色銀行”大門的“鑰匙”。紅泥嘴苗木基地是由多家企業分標段引種鐵梗海棠、金絲楠、雪松、沙平柚、滇朴、桂花、銀杏、水杉、紫玉蘭、櫻桃等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苗木,因苗木的栽培不使用化肥,所以對滇池治理將起到積極的作用。目前,30多公里生態帶的建設已經初見成效,高海公路沿線已經形成了鬱鬱蔥蔥的景觀,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控制滇池面源污染,改善滇池生態環境。

苗木基地的建設,將有效控制滇池面源污染,改善滇池生態環境,促進滇池流域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和地方經濟發展。同時,西山區滇池管理局對被徵用土地的農民,按照“失地不失業”的原則,對項目所涉及到的田地,簽訂10年的租用協定,以保證農民的利益。最終將實現本地農民自己種植苗木,建立屬於農民自己的“綠色銀行”。

再現昔日“ 天葦地、翠羽丹霞”

滇池濕地滇池濕地

在滇池環境保護上,太湖的藍藻事件又一次敲響了警鐘。滇池位於雲南省昆明市,即是風景區,又是重要的水源地。但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雲南的生物多樣性正遭受到嚴重的破壞,滇池水面為水葫蘆所覆蓋、土著魚類資源銳減、生境退化、外來魚類物種入侵等威脅。為此雲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在全球環境基金GEF和世界銀行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承擔了“中國雲南滇池淡水水生生物多樣性恢復項目”。

複合生物生態治理模式

滇池濕地滇池濕地

昆明動物研究所自2003年爭取到全球環境基金贈款97.5萬美元用於滇池淡水水生生物多樣性恢復的研究後,研究所找到以海菜花和金線魚等土著種組合的複合生物生態治理模式,它的核心內容就是利用湖濱魚塘或水田灌注滇池水,種植高原湖泊的特有物種海菜花,並套養滇池土著金線魚和高背鯽、能大量濾食藻類的軟體動物無齒蚌,最終形成互利共生生態模式。

徐霞客在其遊記中描述“海中細魚,溯流入洞,是名金線魚。魚大不逾四寸,中腴脂,首尾金線一縷,為滇池珍珠。”只是這種滇池珍珠目前已鮮見蹤影,其他三種雲南四大名魚抗浪魚、弓魚、裂腹魚等也瀕臨滅絕。滇池土著特有魚類遷地保育和人工繁殖研究是滇池湖泊環境綜合治理中不可欠缺的部分。研究所科研人員為此項目歷經數十次調查,走遍滇池流域的河流、龍潭、滇池湖體及項目區。在滇池沿岸白魚口和下樑王開展濕地恢復示範工程,寶象河上游進行滇池土著魚類人工馴養研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滇池湖泊環境綜合治理中的生態修復部分,主要側重於湖濱濕地和土著水生植物的恢復工作,土著魚類的生態恢復工作則相對缺乏。外來物種的引入容易因地域原因帶來風險,只有加強對滇池土著特有魚類研究與開發,才能對整個滇池的生態系統保持平衡,進而發揮生態系統去除和緩解環境污染的重要作用,以保證湖泊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順利完成。

中國國家重要濕地名錄

中國濕地指中國境內的濕地。青海湖的鳥島、湖南洞庭湖、香港米埔、黑龍江省興凱湖等30處濕地已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濃江-沃里蘭河濕地 | 七星河和撓力河流域濕地 | 七虎林河和阿布沁河中下游濕地 | 鏡泊湖濕地 | 長吉崗濕地 | 穆稜河下游月牙湖和虎口濕地 | 湯旺河流域濕地 | 興凱湖和小興凱湖濕地 | 嫩江源頭區濕地 | 烏裕爾河流域濕地 | 呼瑪河濕地 | 龍江哈拉海濕地 | 五大連池濕地 | 長白山熔岩台地沼澤區 | 松花湖濕地 | 龍沼沼澤濕地 | 月亮泡濕濕地 | 查乾湖濕地 | 莫莫格濕地 | 大布蘇自然保護區的濕地 | 鴨綠江濕地 | 遼河三角洲濕地 | 密雲水庫濕地 | 昌黎黃金海岸濕地 | 天津古海岸濕地 | 天津北大港濕地 | 灤河河口沼澤區 | 白洋淀濕地 | 北戴河沿海濕地 | 滄州南大港濕地 | 張家口壩上濕地 | 衡水湖濕地 | 青銅峽水庫濕地 | 三門峽庫區濕地 | 豫北黃河故道沼澤區 | 南四湖區濕地 | 北五湖濕地 | 榮成濕地 | 黃河三角洲和萊洲灣濕地 | 廟島群島濕地 | 黃壘河和乳山河河口濕地 | 大沽夾河河口和膠州灣濕地 | 宿鴨湖濕地 | 鹽城濱海濕地 | 洪澤湖濕地 | 高郵湖濕地 | 崇明島濕地 | 金山三島濕地 | 長興島和橫沙島 | 太湖地區濕地 | 石臼湖濕地 | 揚子鱷自然保護區的濕地 | 巢湖濕地 | 升金湖濕地 | 網湖濕地 | 梁子湖群濕地 | 石首天鵝洲長江故道區濕地 | 洞庭湖濕地 | 鄱陽湖濕地 | 千島湖濕地 | 庵東沼澤區 | 靈崑島東灘濕地 | 南麂列島自然保護區濕地 | 三都灣濕地 | 福清灣濕地 | 大瑤山自然保護區中的濕地 | 浙江西溪濕地 | 洋縣朱䴉棲息地 | 丹江口水庫濕地 | 紅楓湖濕地 | 威寧草海濕地 | 滇池濕地 | 撫仙湖濕地 | 異龍湖濕地 | 洱海濕地 | 程海濕地 | 瀘沽湖濕地 | 碧塔海濕地 | 納帕海濕地 | 麗江拉市海濕地 | 昭通大山包濕地 | 會澤黑頸鶴棲息地 | 晉江河口和泉州灣濕地 | 九龍江河口濕地 | 東山灣濕地 | 深滬灣濕地 | 深圳后海灣濕地 | 珠江三角洲濕地 | 東寨港紅樹林濕地 | 清瀾港和文昌濕地 | 洋浦港濕地 | 三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濕地 | 大洲島自然保護區濕地 | 西沙群島濕地 | 欽州灣濕地 | 澄碧河水庫濕地 | 山口紅樹林區 | 北倫河口濕濕地 | 淡水河河口 | 蘭陽溪河口 | 大肚溪河口 | 台南北門濕地 | 台東大坡池濕地 | 日月潭濕地 | 米埔沼澤地及深圳灣 | 烏梁素海濕地 | 岱海濕地 | 察乾湖和安固里湖濕地 | 查乾諸爾和巴哈湖濕地 | 達里諾爾濕地 | 烏拉蓋沼澤區 | 科爾沁濕地 | 呼倫湖濕地 | 紅鹼淖濕地 | 居延海濕地 | 阿牙克庫木湖濕地 | 塔里木河下游尉犁濕地 | 博斯騰湖濕地 | 巴里湖濕地 | 巴音布魯克濕地 | 賽里木湖濕地 | 艾比湖濕地 | 克拉瑪依湖濕地 | 瑪納斯湖濕地 | 喀納斯湖濕地 | 烏倫古湖和吉力湖濕地 | 阿爾泰山東南部濕地 | 布倫口湖群濕地 | 葉爾羌河流域中的濕地 | 阿克蘇濕地 | 渭乾河流域濕地 | 伊犁河濕地 | 烏魯木齊河濕地 | 鯨魚湖濕地 | 阿其克庫勒湖濕地 | 若爾蓋高原沼澤區 | 尕海自然保護區 | 九寨溝沼澤濕地 | 青海湖濕地 | 茶卡鹽湖濕地 | 冬給措納湖濕地 | 鄂陵湖濕地 | 扎陵湖濕地 | 隆寶灘自然保護區濕地 | 依然錯濕地 | 多爾改錯濕地 | 卓乃湖濕地 | 庫賽湖濕地 | 哈拉湖濕地 | 托素湖和克魯克湖濕地 | 柴達木盆地中的濕地 | 蘇乾湖和小蘇乾湖濕地 | 尕斯庫勒湖濕地 | 瑪多湖濕地 | 黃河源區崗納格瑪錯濕地 | 羌塘地區的湖泊濕地 | 美馬錯濕地 | 美卓雍錯濕地 | 大加錯濕地 | 馬河沼澤區 | 瑪芳雍錯和拉昂錯濕地 | 班公湖濕地 | 大竹卡河沼澤區 | 聶榮、安多沼澤 | 那曲沼澤 | 班戈湖群沼澤 | 色林錯沼澤 | 馬泉河流域沼澤 | 烏馬曲沼澤 | 羊八井沼澤 | 納木錯沼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