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黃河故道沼澤區

豫北黃河故道沼澤區

河南豫北黃河故道濕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南省新鄉市的東部,東經114°07'-114°29',北緯34°54'-38°24',保護區由黃河灘涂、背河窪地(簡稱南片區)和黃河故道(簡稱北片區)兩部分組成。

基本信息

概況

豫北黃河故道沼澤區豫北黃河故道沼澤區

河南豫北黃河故道濕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南省新鄉市的東部,東經114°07'-114°29',北緯34°54'-38°24',保護區由黃河灘涂、背河窪地(簡稱南片區)和黃河故道(簡稱北片區)兩部分組成。

本區地處中國暖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區,其地貌特徵為黃河改道後歷史遺留下來的背河窪地、槽形窪地和廣闊的黃河灘涂,水源來自汛期的地表徑流、引黃退水和地下水,是中國中原人口稠密地區難得的一塊天然濕地。區內生態環境多樣,物種豐富,動植物區系成分複雜,是南北方動植物類群交匯處及通道,也是鳥類南北遷徙的主要途徑和華北水禽越冬的北界。目前已發現鳥類有130餘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鳥類有白鸛、白頭鶴、白鶴、大鴇、天鵝、灰鶴等39種,列入中日、中澳候鳥保護協定的候鳥有80餘種,每年在此路過、停留、棲息、越冬和繁殖的候鳥達數萬隻,這在中國內陸平原人口稠密地區實屬罕見,因此,更顯示出保護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保護區長約50公里,寬度3公里,面積14280公頃。保護區總面積24780公頃。區內水域、灘涂廣闊,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鳥類眾多,是黃河中下游平原人口稠密區交通發達地帶遺存下來的較大的一塊濕地,動植物的北方物種、南方物種和廣布種十分豐富,是冬候鳥的越冬北界,共有鳥類130餘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二級保護鳥類34種。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義和潛在的科研開發及生態旅遊價值。對保護中原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自然保護區位於新鄉市的東部,由衛輝、延津兩縣(市)接壤的黃河故道(稱北片區)和封丘縣境內的黃河灘涂、背河窪地(稱南片區)組成。地理坐標為東徑114°07ˊ—114°29ˊ,北緯34°54ˊ—38°24ˊ,自然坡降1/7000,海拔63.5m。保護區屬典型的溫曖帶內陸平原濕地生態系統類型,生物物種豐富,動植物區系成分複雜,是南北動、植物類群的過渡及遷徙通道。北片區區劃面積約10500公頃。西南起延津縣東屯鄉賈堤村,穿越延津、衛輝兩縣(市)的胙城鎮、班棗鄉、後河鄉、李源屯鎮龐寨鄉,止於延津縣豐莊鄉河道閘村,共涉及7個鄉鎮153個行政村。南片區區劃面積為14280公頃。西起封丘、原陽兩縣交界處,穿越封丘縣的孫莊鄉、荊隆宮鄉、司莊鄉、陳橋鎮、曹崗鄉、李莊鄉、尹崗鄉、止於封丘長垣縣交界處。共涉及7個鄉(鎮)156個行政村。

生物資源

河南豫北黃河故道濕地--鳥類河南豫北黃河故道濕地--鳥類

1、鳥類資源

自然保護區內現已知鳥類156種,分屬16目43科。在自然保護區分布的鳥類中被國家列入重點保護鳥類有39種,占鳥類總數的25%,屬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的鳥類10種,屬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的鳥類29種。“中—日”、“中—澳”政府簽訂的候鳥保護協定的鳥類67種。在本地繁殖的鳥類有78種(包括留鳥和候鳥),占本區鳥類總數的50%,而不在 河南豫北黃河故道鳥類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本地繁殖的鳥類有78種(包括留鳥和候鳥),也占50%。在78種繁殖鳥類中,屬東洋界種有9種,占鳥類總數的11。5%;屬古北界種的鳥類有33種,占其總數的42﹒3%;廣布種類35種,占鳥類總數的44﹒1%。從上述百分率可以看出,該地區是動物地理區劃上古北界和東洋界在中國秦嶺東部河南地區的過渡地帶。這說明本區是候鳥越冬的理想場所,也是許多鳥類遷徙的通道。

2、獸類資源

自然保護區內野生獸類計12種,隸屬5目7科。其中古北界成分有:普通刺蝟、大倉鼠、黑線倉鼠中華鼢鼠、黑線姬鼠等,約占獸類總數的41.7%;東洋界成分有蝙蝠、黃胸鼠,約占獸類總數的16﹒7%;廣布種有草兔、褐家鼠、小家鼠、黃鼬、豹貓,約占獸類總數的41﹒7%。

3、兩棲、爬行動物資源

在自然保護區內分布的兩棲、爬行動物的種類雖然較少,但數量較多,兩棲、爬行動物是濕地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保護區有兩棲動物1目3科5種和9種爬行動物。在5種兩棲動物中,澤蛙屬於東洋界的種類,花背蟾蜍和北方狹口蛙屬於古北界的種類,黑班蛙與大蟾蜍為古北界和東洋界廣泛分布的種類。在9種爬行動物中,龜、鱉、赤鏈蛇、紅點錦蛇、虎斑游蛇是廣布種,無蹼壁虎、麗斑麻晰、黃脊游蛇、白條錦蛇都屬古北界的種類。

4、魚類資源

自然保護區有魚類7目10科32種,在32種魚類中有30種為純淡水性魚類,只有鱭和鰻鱺屬回遊性魚類,現已經很稀少。魚類中以鯉科為主,共有25種,占其總數的80﹒6%,與省內各水系和華北平原地區以鯉科魚類數量為最多是相一致的,有20種是富有經濟意義的種類。草魚、花鰱、白鰱、鯉、鯽等是傳統的養殖對象,上述的魚類中少部分隸屬於東洋界,大部分為廣布種,區內缺少特有種類,但是優良特產的黃河鯉魚聞名於世,為河南重點保護魚種之一。

5、植物資源

自然保護區植物區系組成有68科273屬745種。濕地是自然保護區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水生植物生長的優良場所。組成本區濕地水生植被的植物有18科41種,水域分布主要為眼子菜科、金魚藻科、睡蓮科和浮萍科植物;沼澤地分布則以香蒲科、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為多。水生植物中有世界廣布種11種,如蘆葦、水燭、雜狐尾藻、金魚藻和浮萍等;溫帶分布種6種,亞熱帶至溫帶分布種12種,如眼子菜、茨藻、莎草等;熱帶至溫帶分布種12種,如蓮、線葉眼子菜、黑藻等。陸生植物包括分布於農田、沙丘、鹽漬、荒地、湖泊周圍和沿黃河大堤生長的植物。

管理

河南豫北黃河故道濕地河南豫北黃河故道濕地

1、開展了廣泛的自然保管理狀況自然保護區從1988年建立到現在,已經走過了15年的歷程。保護區經歷了從省級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經歷了從全國名不見經傳的保護區發展為在中國有較高知名度的保護區;經歷了管理機構從科級到處級的變更;面積也由原來的3030公頃擴大到24780公頃。15年來,自然保護區從小到大,穩步發展,已經引起了國內外有關部門、組織和專家學者的極大重視和關注。

黃河故道濕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為副處級全供事業單位,隸屬於新鄉市環境保護局,編制13人,設有處長1人,書記1人,副處長2人,副書記1人,內設兩科一室,其中:高工7人,工程師2人,助工2人,行政人員2人。為了支持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十幾年來,國家環保總局、財政部、河南省環保局相繼投入了300多萬元專項經費,用於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的基礎能力建設,對提升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起到了很大作用。濕地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已成為當今國際社會關注的重要課題。2002年3月10日,江澤民主席在中央人口資源工作座談會上就濕地保護作出了重要指示:"加強濕地保護刻不容緩,要採取搶救性措施,建立一批濕地保護區,同時要管好已建立的濕地保護區"。由此提出恢復濕地工程的有效途徑和可持續利用的保護對策。
護方針政策和法規的宣傳教育。在保護區周邊交通要道、路口建立了16塊大幅永久性宣傳牌、書寫標語、張貼布告、印刷和散發保護區的宣傳材料;加強與新聞媒體的聯繫,搞好保護區新聞報導;每年堅持搞好“愛鳥周”宣傳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提高了各級領導和廣大民眾的自然保護意識。

2、妥善解決保護區與周圍地方民眾的關係。保護區地處人口稠密的農業區,與周圍的村落、農田、牧場、果園、林地等交錯在一起,正確處理、協調當地政府和民眾同保護區建設管理的矛盾,爭取地方政府與廣大人民民眾對保護事業的支持,是做好保護區工作的基礎條件。

3、嚴禁在保護區核心區內進行捕獵、墾荒、放牧、濫伐林木、拉沙、打魚塘等有害於野生動植物生存的各種活動。

4、搞好自然保護區的水源監測,定期測量地下水位,加強水環境的監測,嚴防工業生產廢水污染保護區。

豫北黃河故道沼澤區豫北黃河故道沼澤區

5、定期觀測鳥類資源的消長動態,掌握珍稀水禽活動規律,種群數量的變化狀況,建立資源檔案,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有效措施。

6、加大自然保護區的巡護管理頻次,及時發現和處理破壞保護區的違法行為。

7、加強自然保護區的管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完整性,造福後代,經河南省及新鄉市人民政府批准,自然保護區範圍調減工作已經開始,相關文本資料已通過省環保局組織的專家評審論證,並呈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新的規劃對保護區的範圍、面積進行了適當調整。

保護區濕地恢復及保護一期工程

這項由國家與地方政府共同投資1250萬元興建的鳥類自然保護區“南片區”濕地恢復及保護工程,將很快進入建設實施階段。豫北黃河故道濕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新鄉市東部,其核心區面積7127公頃。保護區內水域、灘涂廣闊、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鳥類眾多,是黃河下游平原人口稠密區交通發達地帶遺存下來的較大的一塊濕地,是我國冬候鳥的越冬北界。該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建設南片區濕地恢復與保護工程引水渠20。178公里;管護工作站1座、管護點2個、哨卡3個,總建設面積683平方米;科研檢測及宣教工程1000平方米等。項目建成後,可有效保持區內濕地生態環境,保護各類動植物資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均十分顯著。
6月13日,省環保專家評審組順利通過新鄉市擬定的《自然保護區範圍調整論證報告》,豫北黃河故道濕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面積擴大有可能成為現實。該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88年,是豫北地區惟一的平原濕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域廣闊、風光優美,擁有鳥類129種、野生獸類12種、浮游植物106種、浮遊動物46種。近年來,位於衛輝市、延津縣邊界的保護區北片遭遇天氣的變化和人為的開發後,已基本喪失了濕地生態功能,而位於封丘縣的南片保存了完好的生態環境。為了更好地保護黃河的生態環境和濕地的生物多樣性,新鄉市環保局提出了將保護區核心區面積由7127公頃擴至7973公頃,把長垣縣黃河河道灘區劃入保護區範圍的方案。省環保專家評審組認為我市調整保護區範圍的理由充分,方案可行,應積極向國家環保總局申請。

中國國家重要濕地名錄

中國濕地指中國境內的濕地。青海湖的鳥島、湖南洞庭湖、香港米埔、黑龍江省興凱湖等30處濕地已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濃江-沃里蘭河濕地 | 七星河和撓力河流域濕地 | 七虎林河和阿布沁河中下游濕地 | 鏡泊湖濕地 | 長吉崗濕地 | 穆稜河下游月牙湖和虎口濕地 | 湯旺河流域濕地 | 興凱湖和小興凱湖濕地 | 嫩江源頭區濕地 | 烏裕爾河流域濕地 | 呼瑪河濕地 | 龍江哈拉海濕地 | 五大連池濕地 | 長白山熔岩台地沼澤區 | 松花湖濕地 | 龍沼沼澤濕地 | 月亮泡濕濕地 | 查乾湖濕地 | 莫莫格濕地 | 大布蘇自然保護區的濕地 | 鴨綠江濕地 | 遼河三角洲濕地 | 密雲水庫濕地 | 昌黎黃金海岸濕地 | 天津古海岸濕地 | 天津北大港濕地 | 灤河河口沼澤區 | 白洋淀濕地 | 北戴河沿海濕地 | 滄州南大港濕地 | 張家口壩上濕地 | 衡水湖濕地 | 青銅峽水庫濕地 | 三門峽庫區濕地 | 豫北黃河故道沼澤區 | 南四湖區濕地 | 北五湖濕地 | 榮成濕地 | 黃河三角洲和萊洲灣濕地 | 廟島群島濕地 | 黃壘河和乳山河河口濕地 | 大沽夾河河口和膠州灣濕地 | 宿鴨湖濕地 | 鹽城濱海濕地 | 洪澤湖濕地 | 高郵湖濕地 | 崇明島濕地 | 金山三島濕地 | 長興島和橫沙島 | 太湖地區濕地 | 石臼湖濕地 | 揚子鱷自然保護區的濕地 | 巢湖濕地 | 升金湖濕地 | 網湖濕地 | 梁子湖群濕地 | 石首天鵝洲長江故道區濕地 | 洞庭湖濕地 | 鄱陽湖濕地 | 千島湖濕地 | 庵東沼澤區 | 靈崑島東灘濕地 | 南麂列島自然保護區濕地 | 三都灣濕地 | 福清灣濕地 | 大瑤山自然保護區中的濕地 | 浙江西溪濕地 | 洋縣朱䴉棲息地 | 丹江口水庫濕地 | 紅楓湖濕地 | 威寧草海濕地 | 滇池濕地 | 撫仙湖濕地 | 異龍湖濕地 | 洱海濕地 | 程海濕地 | 瀘沽湖濕地 | 碧塔海濕地 | 納帕海濕地 | 麗江拉市海濕地 | 昭通大山包濕地 | 會澤黑頸鶴棲息地 | 晉江河口和泉州灣濕地 | 九龍江河口濕地 | 東山灣濕地 | 深滬灣濕地 | 深圳后海灣濕地 | 珠江三角洲濕地 | 東寨港紅樹林濕地 | 清瀾港和文昌濕地 | 洋浦港濕地 | 三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濕地 | 大洲島自然保護區濕地 | 西沙群島濕地 | 欽州灣濕地 | 澄碧河水庫濕地 | 山口紅樹林區 | 北倫河口濕濕地 | 淡水河河口 | 蘭陽溪河口 | 大肚溪河口 | 台南北門濕地 | 台東大坡池濕地 | 日月潭濕地 | 米埔沼澤地及深圳灣 | 烏梁素海濕地 | 岱海濕地 | 察乾湖和安固里湖濕地 | 查乾諸爾和巴哈湖濕地 | 達里諾爾濕地 | 烏拉蓋沼澤區 | 科爾沁濕地 | 呼倫湖濕地 | 紅鹼淖濕地 | 居延海濕地 | 阿牙克庫木湖濕地 | 塔里木河下游尉犁濕地 | 博斯騰湖濕地 | 巴里湖濕地 | 巴音布魯克濕地 | 賽里木湖濕地 | 艾比湖濕地 | 克拉瑪依湖濕地 | 瑪納斯湖濕地 | 喀納斯湖濕地 | 烏倫古湖和吉力湖濕地 | 阿爾泰山東南部濕地 | 布倫口湖群濕地 | 葉爾羌河流域中的濕地 | 阿克蘇濕地 | 渭乾河流域濕地 | 伊犁河濕地 | 烏魯木齊河濕地 | 鯨魚湖濕地 | 阿其克庫勒湖濕地 | 若爾蓋高原沼澤區 | 尕海自然保護區 | 九寨溝沼澤濕地 | 青海湖濕地 | 茶卡鹽湖濕地 | 冬給措納湖濕地 | 鄂陵湖濕地 | 扎陵湖濕地 | 隆寶灘自然保護區濕地 | 依然錯濕地 | 多爾改錯濕地 | 卓乃湖濕地 | 庫賽湖濕地 | 哈拉湖濕地 | 托素湖和克魯克湖濕地 | 柴達木盆地中的濕地 | 蘇乾湖和小蘇乾湖濕地 | 尕斯庫勒湖濕地 | 瑪多湖濕地 | 黃河源區崗納格瑪錯濕地 | 羌塘地區的湖泊濕地 | 美馬錯濕地 | 美卓雍錯濕地 | 大加錯濕地 | 馬河沼澤區 | 瑪芳雍錯和拉昂錯濕地 | 班公湖濕地 | 大竹卡河沼澤區 | 聶榮、安多沼澤 | 那曲沼澤 | 班戈湖群沼澤 | 色林錯沼澤 | 馬泉河流域沼澤 | 烏馬曲沼澤 | 羊八井沼澤 | 納木錯沼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