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島群島濕地

廟島群島濕地

廟島群島濕地,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山東省長島縣境內,由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理。廟島群島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82年,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猛禽類。保護區總面積為50.15平方千米。

概況

廟島群島風光廟島群島濕地風光

廟島群島濕地,被列為中國重要濕地。保護區屬暖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區。年均氣溫11.9℃,極端最高氣溫36.5℃,極端最低氣溫3.3℃。年均降水量567毫米,降雨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59%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年日照時數2554小時,無霜期243天。春秋季多西南風、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冬季以西北風為主,全年風速大於17米/秒的大風天有68天。

廟島群島濕地,具獨特的藍天、碧水、陽光、海灘和純淨的空氣,是海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森林公園。這裡山水相依,如詩如畫,各島有各島之神奇。萬鳥島,是鳥的王國,萬鳥騰空,遮天蔽日,謂為壯觀;大、小竹山島以竹得名,在煙波海上呈現出一派秀麗的江南景色;小黑山島,島上繁衍生息著巨毒腹蛇一萬多條,是我國第二大蛇島;砣磯島,卻是石頭的世界,彩石林立,精美絕倫。

廟島群島濕地還是黃渤海分界線,系山東半島北岸蓬萊角燈塔至遼東半島南端老鐵山角燈塔之間的連線。黃渤海分界線標誌,坐落在南長山島交匯線通過的制高點上,由此處向北看去,在海上一條黃渤海自然分界線清晰可見,一直彎曲著伸延至大連的老鐵山,真是海上奇觀。它的成因,人們解釋為地質、潮汐或水質等因素,但終沒有一致的說法。


地質土壤

廟島群島濕地廟島群島濕地

廟島群島濕地,海岸線長約146千米,呈現明顯的海蝕地貌景觀,沿島嶼海岸形成99處海灣,其中28處已定名。主要由南北長山島、南北隍城島、大小黑山島、大小欽島和廟島、高山島、候磯島、軸島等32個島嶼組成(包括10個常住居民島)。最大島為南長山島,面積12.75平方千米,最小島為小高山島,面積2400平方米。島嶼主要由長石石英岩、絹雲母千枚岩及板岩等構成。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有40多座山頭海拔在百米以上,最高點高山島,海拔202.8米;最低點東嘴石島,海拔7.2米。

眾多島嶼南北向排布,縱貫渤海海峽南部,占據了海峽3/5的海面,以北砣磯水道、長山水道為界,分為北、中、南3島群。南島群地勢平緩,多砂灘、石灘;中、北島群地勢高陡,多岩岸。濕地土壤棕壤土為地帶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島嶼中上部;島嶼下部分布有褐土;大多數島局部覆蓋有第四系黃土。30厘米以下的薄土層有2.1平方千米,31厘米厚的中土層約1.33平方千米,60厘米以上的厚層土約4.66平方千米。


歷史

廟島群島濕地廟島群島濕地

廟島群島,古有蓬萊、方丈、瀛州海上三神山之稱。據《史記》記載,秦皇漢武都曾不辭跋涉,停步歇馬于丹崖山畔,望海中神山,乞求長生。有海市時,長山的開頭又變幻莫定,方士們就對皇帝說海中有仙山,這仙山指的便是長島。唐詩曾云:“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宋朝的大文學家蘇東坡,當年站在蓬萊海岸上,北望長山諸島,不由得讚嘆道:“真神仙所宅也!”《西遊記》《鏡花緣》等神話小說更把這裡描繪成為一個虛幻縹緲、超脫凡塵的世外桃源,海上仙境。廟島列島歷史悠久,考古學家和地質學家曾考證:早在舊石器時期,即約1萬多年前,這裡使有人居住。商代時人們在此穴居的遺址、古人的墓葬貝(左土右冢)、古城牆上城的廢墟……均有出土和發現,證明廟島列島具有悠久的歷史。

廟島群島濕地有迷人的風景,吸引著無數的遊人前來旅遊觀光。這裡有著名的海上幻景——海市蜃樓;有各種海蝕地貌和海灘;有石島、鳥島、野兔島、蝮蛇島等;有各種海產品和工藝美術品;更有迷人的海景和宜人的氣候……。在諸多景色中,以海市蜃樓最為奇特罕見。據歷年的記載報導,出現海市蜃樓最多的是長島一帶,如在1981年和1984年分別在廟島、水欽島出現了神奇的海市蜃樓景象。不僅可見島嶼上的層層山巒、叢叢棣樹,而且可見島嶼上的建築物、街道、車輛、遊人等,出現在海面之上的半空之中。

廟島群島濕地由古老山脈陷落而成。主要島嶼是南島和北島,島上風景秀麗,包括月牙灣、九丈崖等旅遊景點。長島上的仙境源風景區是中國AA級風景區。長島上有長島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廟島群島省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和廟島群島省級斑海豹自然保護區。


生物資源

廟島群島濕地廟島群島濕地

廟島群島濕地保護區植被類型以針葉林、落葉闊葉林、雜生港灌木及草類為主,植被覆蓋率46.92%。良好的自然環境為各種動物特別是鳥類提供了適宜的棲息地。

植物資源

廟島群島濕地內的植物主要以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淺海藻類等類別為主,兼有地花類、菌類、苔蘚類等其他類別。

①木本植物。共有木本植物32科85種,包括銀杏、黑松、赤松水杉、日本柳杉、側柏等裸子植物5科11種;刺槐合歡臭椿山榆白臘皂莢雜交楊苦棟等被子植物27科74種

②草本植物。共有草本植物600餘種,其中被子植物有百蕊草、毛蓼中亞濱藤莧花硬毛棘豆山黧豆蛇葡萄光葉蛇葡萄莧竹子荊條等;裸子植物有蘇鐵草麻莧等,蕨類植物有中華卷柏卷柏節節草全緣貫花等。

③淺海藻類植物。共有淺海藻類植物260餘種,以褐藻、綠藻、紅藻、石花等為優勢種群。

動物資源

保護區內動物可分為陸生動物、海洋動物2大類。

①陸生動物。以鳥類為主,共有19目50科240餘種。按生活習性和特徵主要分為游禽、涉禽、夢禽、攀禽、鳴禽5類。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有9種,包括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丹頂鶴、白鶴、大鴇、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有42種,包括雀鷹、松雀鷹、赤腹鷹、蒼鷹、蜂鷹、鳶、白頭鷂、白尾鷂、鵲鷂、灰臉鵟鷹、烏雕、草原雕、禿鷲、兀鷲、鶚、紅隼、燕隼、游隼、灰背隼、紅腳隼、豬隼等;《中日候鳥保護協定》規定種類有196種;“世界瀕危動植物紅皮書”中所列瀕危鳥類有11種。島上棲息鳥類多達5萬餘只,有“萬鳥島”之稱。此外保護區內還分布有大蟾蜍、青蛙、峽口蛙等兩棲類;蜥蜴、壁虎、蛇等爬行類;剌蝟、蝙蝠、鼠類等哺乳類。

②海洋動物。包括魚類、海洋哺乳類、底棲類等類別。其中共有魚類21目72種,中華鱘、文昌魚為國家重點保護種類;共有海洋哺乳類91種,包括鯨魚、海龜、海狗、海豹、江豚等;共有底棲生物227種,以刺參、皺紋盤鮑、櫛孔扇貝、蝦夷扇貝、光棘球海膽等為優勢種。


保護措施

廟島群島濕地廟島群島濕地

長島區先後有12個島被劃為猛禽自然保護區,其中鳥類集中棲息的北隍城島、大黑山島、大竹山島、砣磯島和南長山島的礓頭被劃為重點保護區,車由島、高山島和猴磯島被劃為鳥類特別自然保護區,以利夏候鳥的集中繁殖。南長山島的峰山建有候鳥標本展覽館,館內陳列有200多件候鳥標本。1984年成立山東省長島候鳥保護環志中心站,為中國開展鳥類環志工作的重要基地。地方各級政府分別制定了護林愛鳥法規及民約,每年9~10月開展"愛鳥月"活動,宣傳環保知識。2001年6月,成立廟島群島海豹自然保護區。

2000年省政府機構改革,確定由省林業局負責組織、協調全省濕地保護管理工作。近幾年,山東各級林業部門按照“林業牽頭、綜合協調、分部門實施”的原則,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做了大量的濕地保護和恢復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提高了全省廣大幹部民眾的濕地保護意識。

以“國際濕地日”、“愛鳥周”和“野生動物宣傳月”為契機,集中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宣傳活動。先後在南四湖開展了以“同在藍天下,人鳥共家園”為主題的萬人簽名活動;在黃河三角洲濕地發起了大規模的“繁榮生態文化,建設生態文明”科普教育活動;在東平湖開展了以“保護濕地,共創美好家園”為主題的攝影、書畫比賽;在青島發起了“挽救海鷗”行動等,參與行動的民眾達20多萬人。分別聯合中央電視台、省、市電視台攝製了《風光獨秀黃河口》、《人與自然》、《千姿百態的鳥》、《南四湖濕地保護區》、《映日荷花別樣紅-滕州濱湖濕地》、《碧海藍天觀海鷗》、《黃河口珍禽的樂園》、《天鵝的故事》等多部專題片,連續組織山東電視台、大眾日報等新聞媒體深入黃河三角洲、長島、榮成、南四湖等地,就民眾普遍關心的濕地生態問題採訪報導。

近幾年,全省各地從實際出發,精心組織了圖片展覽、知識競賽、科普講座、文藝演出、夏令營、野外觀鳥、濕地論壇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新穎、影響面廣、實效性強。黃河三角洲、長島國家級保護區和滕州國家濕地公園以保護區和濕地公園為視窗和基地,經常舉辦野外考察、教學實習、專題講座等活動,他們還分別建起了濕地博物館、鳥展館和濕地文化館,集中展示了濕地功能、生物多樣性、濕地生態和濕地文化,分別被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命名為全國和省、市科普教育基地。東營、榮成等市成立了濕地觀鳥協會,吸引社會上鳥類和攝影愛好者、新聞工作者廣泛參加。一些地區還利用濕地資源優勢,突出濕地特色,挖掘歷史文化內涵,舉辦了各種節會活動,把豐富的濕地資源打造成提升地方知名度和競爭力的品牌。如東營市提出建設“濕地之城、生態之稱”,聊城、棗莊市提出建設“江北水城、運河古都”的創城口號;黃河三角洲國家級保護區成功舉辦了首屆濕地文化節;滕州市已成功舉辦了五屆濕地紅荷節,連續舉辦了兩屆濕地保護髮展高層論壇。這些活動極大地增強了民眾保護濕地的意識,營造了“人人關愛濕地、人人參與保護濕地”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抓好濕地規劃的編制和科研工作,促進了濕地保護的科學健康發展。

經省政府同意,省林業局、省發改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認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通知〉的通知》,編制下發了《山東省濕地保護工程規劃(2001-2020年)》。我局還主持或參與制定了《山東省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2008-2020年)》、《山東省濕地和自然保護區建設規劃》、《山東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規劃》、《山東省碧海行動計畫》、《山東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計畫》、《山東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計畫》、《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山東段水污染防治規劃》等一系列規劃。先後進行了《山東濕地資源調查》、《山東濕地生物多樣性研究》、《濱海濕地造林技術》、《黃河三角洲鴴形目鳥類研究》、《中國東部沿海猛禽遷徙規律的研究》等許多項課題,取得了許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近幾年,全省各地共完成50多項濕地保護區、濕地公園總體規劃、生態旅遊規劃的編制和濕地可研項目的申報。2006年,國家林業局批覆了南四湖、東平湖濕地保護項目可研報告,2007年又分別批覆了滕州濱湖、馬踏湖、濱州海岸、廟島群島、東昌湖、萊州灣濕地建設項目可研報告。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保護區先後與北京師範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山東大學、中國科學院等2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聯繫和合作,與荷蘭政府合作開展了“黃河河口生態環境需水量研究”,該研究成果已得到國家水利部和黃河水利委員會的認可,並運用到2008年黃河水量調度工作中;承擔了國家科技部科技支撐課題“黃河三角洲生態系統綜合整治技術與模式”、山東省十大可持續發展課題之一的“黃河三角洲新淤地可持續利用研究”等課題。南四湖、東平湖保護區分別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鶴類基金會、中國科學院、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山東大學等開展了合作和交流,先後完成了南四湖、東平湖濕地資源和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開展了環湖水禽同步調查、遷徙鳥類的環志等專題研究。長島、青島鳥類環志站共環志鳥類20多萬隻,占我國環志鳥類數量的50%以上。

三、建設完善的濕地生態保護體系,有效地改善了濕地生態環境。

通過植樹造林、退墾還濕、流域綜合整治等一系列工程和技術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濕地生態環境,防止了湖泊、河流和庫塘的淤積和退化。近幾年積極實施了包括濕地保護在內的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平原綠化工程、封山育林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等。同時,省里還下大力氣實施污染物達標排放,調整產業結構,對污染嚴重的企業實行關停並轉,嚴格控制濕地各種污染和富營養化。南四湖作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調蓄地,水質安全至關重要,濟寧、棗莊、泰安3市積極實施退田還湖、污染控制、濕地恢復重建、流域綜合整治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濕地生態環境。濟寧市政府按照“以點帶面、整體推進”思路,堅持“治、保、用”並舉,實行退耕退池、還湖還濕工程,恢復自然濕地11.5萬畝,在微山、任城、魚台3個瀕湖縣區引進優質蘆竹、蘆葦、菱、蓮、芡、馬蹄等,種植9600畝,實施了人工濕地水質淨化試點工程,今後幾年還將規劃實施30萬畝的濕地恢復工程。棗莊市境內65公里的運河河灘和境內的界河、城郭河、北沙河,大沙河,伊家河、新溝河等120公里河道兩岸已實現退墾還濕和全部綠化,滕州市推廣上林下漁模式,改造濱湖澇窪地2.6萬畝,開發紅荷濕地1.1萬畝。濱州市著力利用擁有廣闊的沿海灘涂濕地的優勢,已將退化的鹽鹼地改良成8萬畝蘆葦濕地,並開始利用蘆葦濕地淨化工業廢水。東營市通過投巨資修築防潮大堤、圍堰蓄水、在重鹽鹼地培育檉柳和蘆葦等措施,使6.35萬畝濕地恢復了原貌,全市還實施了13萬畝檉柳林、50萬畝蘆葦、20萬畝牧草種植工程。黃河三角洲保護區針對近年黃河來水偏少、濕地缺水的實際,開展了濕地生態補水工程,恢復和重建濕地15萬畝,保護區還建立了3處面積1400公頃的食物補給區,主要養殖貝類和種植小麥、穀物等,適應鳥類取食和數量增加的需要。

在濕地保護工作中,一些地方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正確處理了保護和發展的關係。如東營市成立了以常務副市長為主任的保護區“聯合保護委員會”,較好地解決了保護與油田開發、區域發展的矛盾,油地雙方達成了30萬畝濕地恢復工程協定,油田支持濕地恢復工程資金6000萬元。無棣縣海岸古貝殼堤是世界罕見的海洋地質遺產,貝殼儲量達3.6億噸,而這項資源也是製造上等瓷器的原料,國內外不少廠家希望與該縣合作,無棣縣放棄了巨大經濟利益,保護了這一珍貴資源。

中國國家重要濕地名錄

中國濕地指中國境內的濕地。青海湖的鳥島、湖南洞庭湖、香港米埔、黑龍江省興凱湖等30處濕地已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濃江-沃里蘭河濕地 | 七星河和撓力河流域濕地 | 七虎林河和阿布沁河中下游濕地 | 鏡泊湖濕地 | 長吉崗濕地 | 穆稜河下游月牙湖和虎口濕地 | 湯旺河流域濕地 | 興凱湖和小興凱湖濕地 | 嫩江源頭區濕地 | 烏裕爾河流域濕地 | 呼瑪河濕地 | 龍江哈拉海濕地 | 五大連池濕地 | 長白山熔岩台地沼澤區 | 松花湖濕地 | 龍沼沼澤濕地 | 月亮泡濕濕地 | 查乾湖濕地 | 莫莫格濕地 | 大布蘇自然保護區的濕地 | 鴨綠江濕地 | 遼河三角洲濕地 | 密雲水庫濕地 | 昌黎黃金海岸濕地 | 天津古海岸濕地 | 天津北大港濕地 | 灤河河口沼澤區 | 白洋淀濕地 | 北戴河沿海濕地 | 滄州南大港濕地 | 張家口壩上濕地 | 衡水湖濕地 | 青銅峽水庫濕地 | 三門峽庫區濕地 | 豫北黃河故道沼澤區 | 南四湖區濕地 | 北五湖濕地 | 榮成濕地 | 黃河三角洲和萊洲灣濕地 | 廟島群島濕地 | 黃壘河和乳山河河口濕地 | 大沽夾河河口和膠州灣濕地 | 宿鴨湖濕地 | 鹽城濱海濕地 | 洪澤湖濕地 | 高郵湖濕地 | 崇明島濕地 | 金山三島濕地 | 長興島和橫沙島 | 太湖地區濕地 | 石臼湖濕地 | 揚子鱷自然保護區的濕地 | 巢湖濕地 | 升金湖濕地 | 網湖濕地 | 梁子湖群濕地 | 石首天鵝洲長江故道區濕地 | 洞庭湖濕地 | 鄱陽湖濕地 | 千島湖濕地 | 庵東沼澤區 | 靈崑島東灘濕地 | 南麂列島自然保護區濕地 | 三都灣濕地 | 福清灣濕地 | 大瑤山自然保護區中的濕地 | 浙江西溪濕地 | 洋縣朱䴉棲息地 | 丹江口水庫濕地 | 紅楓湖濕地 | 威寧草海濕地 | 滇池濕地 | 撫仙湖濕地 | 異龍湖濕地 | 洱海濕地 | 程海濕地 | 瀘沽湖濕地 | 碧塔海濕地 | 納帕海濕地 | 麗江拉市海濕地 | 昭通大山包濕地 | 會澤黑頸鶴棲息地 | 晉江河口和泉州灣濕地 | 九龍江河口濕地 | 東山灣濕地 | 深滬灣濕地 | 深圳后海灣濕地 | 珠江三角洲濕地 | 東寨港紅樹林濕地 | 清瀾港和文昌濕地 | 洋浦港濕地 | 三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濕地 | 大洲島自然保護區濕地 | 西沙群島濕地 | 欽州灣濕地 | 澄碧河水庫濕地 | 山口紅樹林區 | 北倫河口濕濕地 | 淡水河河口 | 蘭陽溪河口 | 大肚溪河口 | 台南北門濕地 | 台東大坡池濕地 | 日月潭濕地 | 米埔沼澤地及深圳灣 | 烏梁素海濕地 | 岱海濕地 | 察乾湖和安固里湖濕地 | 查乾諸爾和巴哈湖濕地 | 達里諾爾濕地 | 烏拉蓋沼澤區 | 科爾沁濕地 | 呼倫湖濕地 | 紅鹼淖濕地 | 居延海濕地 | 阿牙克庫木湖濕地 | 塔里木河下游尉犁濕地 | 博斯騰湖濕地 | 巴里湖濕地 | 巴音布魯克濕地 | 賽里木湖濕地 | 艾比湖濕地 | 克拉瑪依湖濕地 | 瑪納斯湖濕地 | 喀納斯湖濕地 | 烏倫古湖和吉力湖濕地 | 阿爾泰山東南部濕地 | 布倫口湖群濕地 | 葉爾羌河流域中的濕地 | 阿克蘇濕地 | 渭乾河流域濕地 | 伊犁河濕地 | 烏魯木齊河濕地 | 鯨魚湖濕地 | 阿其克庫勒湖濕地 | 若爾蓋高原沼澤區 | 尕海自然保護區 | 九寨溝沼澤濕地 | 青海湖濕地 | 茶卡鹽湖濕地 | 冬給措納湖濕地 | 鄂陵湖濕地 | 扎陵湖濕地 | 隆寶灘自然保護區濕地 | 依然錯濕地 | 多爾改錯濕地 | 卓乃湖濕地 | 庫賽湖濕地 | 哈拉湖濕地 | 托素湖和克魯克湖濕地 | 柴達木盆地中的濕地 | 蘇乾湖和小蘇乾湖濕地 | 尕斯庫勒湖濕地 | 瑪多湖濕地 | 黃河源區崗納格瑪錯濕地 | 羌塘地區的湖泊濕地 | 美馬錯濕地 | 美卓雍錯濕地 | 大加錯濕地 | 馬河沼澤區 | 瑪芳雍錯和拉昂錯濕地 | 班公湖濕地 | 大竹卡河沼澤區 | 聶榮、安多沼澤 | 那曲沼澤 | 班戈湖群沼澤 | 色林錯沼澤 | 馬泉河流域沼澤 | 烏馬曲沼澤 | 羊八井沼澤 | 納木錯沼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