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腎

地球之腎

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與森林、海洋並列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類型,它是水陸相互作用形成的獨特生態系統,具有季節或常年積水、生長或棲息喜濕動植物等基本特徵,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 為了保護濕地免遭工業化發展的破壞,保護水禽、動植物以及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加強國家政府間合作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資源,1971年2月在伊朗海濱城市拉姆薩爾,18個國家政府發起簽署了《濕地公約》,目前締約國已有142個國家,遍及全球各地。

基本信息

別稱

為了保護濕地免遭工業化發展的破壞,保護水禽、動植物以及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加強國家政府間合作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1971年2月在伊朗海濱城市拉姆薩爾,18個國家政府發起簽署了《濕地公約》,目前締約國已有142個國家,遍及全球各地。中國於1992年3月1日加入《濕地公約》,並於2000年11月8日正式發布了《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畫》,於2004年2月2日通過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2004—2030年)。黃河中下游地區及海河流域涉及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和山東被列入黃河中下游濕地區,該區天然濕地以河流為主,伴隨分布著許多沼澤、窪淀、古河道、河間帶、河口三角洲等濕地。規劃中提出了要加強該區域濕地水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說明濕地保護引起了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解釋

濕地(英文:wetland)濕地是指常年積水和過濕的土地,是指水在環境和動植物生活中起主導作用的區域,其地下水通常接近或達到地表,或地表被淺水覆蓋。濕地是世界上生產力最高的環境之一,它是生物多樣性搖籃。無數的動植物種依靠濕地提供的水和初級生產力而生存。濕地養育了高度集中的鳥類、哺乳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無脊椎物種,也是植物遺傳物質的重要儲存地。濕地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濕地,因此濕地被稱為“鳥類的樂園”。

作用

濕地(沼澤屬於濕地的一種類型)為一種資源,在保護環境方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濕地可以調節降水量不均所帶來的洪澇與乾旱;湖泊、江河、水庫等大量水面及其水生植物可以調節氣候;濕地植被的自然特性可以防止和減輕對海岸線、河口灣和江河、湖岸的侵蝕;在地勢較低的沿海地區,下層基底是可以滲透的,淡水一般位於較深的鹹水上面,通常由沿海的淡水濕地所保持,因此,濕地可以防止海水入侵,保證生態群落和居民的用水供應,防止土地鹽鹼化;濕地流入到蓄水層的水,可以成為淺層地下水系統的一部分,使之得以保存和及時補充;濕地生態系統大量介於水陸之間,具有豐富的動植物物種。

濕地有著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它和我們人類息息相關。在人類歷史上,濕地往往是人類燦爛的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如黃河流域孕育了華夏文明,印度河、恆河流域孕育了印度文明,尼羅河孕育了埃及文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倫文明。四大文明古國都發祥於大河流域,這絕不是偶然的。 至於濕地的生態效益,那更是不可低估。濕地被人們譽為“大地之腎”,它能夠分解淨化污染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我們人類排放的許多污染物,在江河湖泊及沼澤的自淨作用下,被分解為無害的物質;濕地可以調節氣候,使氣候溫和濕潤;濕地源源不斷地補充著地下水,因為濕地本身就是水的載體;濕地能夠抵禦和減輕自然災害,如熱帶海濱的紅樹林能抵抗颱風的侵襲,凡是有紅樹林的地方,颱風的破壞力將大大減弱,再如江河湖泊、水庫、沼澤能夠抗澇防旱,洪峰來時它們吸納大量的水,枯水期時再將水釋放;在海濱地帶,濕地能夠防止海水的入侵和倒灌,防止土地鹽鹼化;濕地是野生動物特別是珍稀水禽繁衍棲息的樂園,我國的許多濕地,都是重要的自然保護區。

濕地可作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補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還能滯留沉積物、有毒物、營養物質,從而改善環境污染;它能以有機質的形式儲存碳元素,減少溫室效應,保護海岸不受風浪侵蝕,提供清潔方便的運輸方式……它因有如此眾金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腎”。濕地還是眾多植物、動物特別是水禽生長的樂園,同時又向人類提供食物(水產品、禽畜產品、穀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蘆葦、木材、藥用植物)和旅遊場所,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物質生產功能

濕地具有強大的物質生產功能,它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七裏海沼澤濕地是天津沿海地區的重要餌料基地和初級生產力來源。據初步調查,七裏海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水生、濕生植物群落100多種,其中具有生態價值的約40種。哺乳動物約10種,魚蟹類30餘種。蘆葦作為七裏海濕地最典型的植物,葦地面積達7186公頃,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不僅是重要的造紙工業原料,又是農業、鹽業、漁業、養殖業、編織業的重要生產資料,還能起到防風抗洪、改善環境、改良土壤、淨化水質、防治污染、調節生態平衡的作用。另外,七裏海可利用水面達10000畝,年產河蟹2000噸,是著名的七裏海河蟹的產地。

大氣組分調節

濕地內豐富的植物群落,能夠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並放出氧氣,濕地中的一些植物還具有吸收空氣中有害氣體的功能,能有效調節大氣組分。但同時也必須注意到,濕地生境也會排放出甲烷、氨氣等溫室氣體。 沼澤有很大的生物生產效能,植物在有機質形成過程中,不斷吸收CO2和其他氣體,特別是一些有害的氣體。沼澤地上的氧氣則很少消耗於死亡植物殘體的分解。沼澤還能吸收空氣中粉塵及攜帶的各種菌,從而起到淨化空氣的作用。另外,沼澤堆積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污水或含重金屬的工業廢水,通過沼澤能吸附金屬離子和有害成分。

水分調節

濕地在蓄水、調節河川徑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綿”,在時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過濕地的吞吐調節,避免水旱災害。七裏海濕地是天津濱海平原重要的蓄滯洪區,安全蓄洪深度3.5-4m。

沼澤濕地具有濕潤氣候、淨化環境的功能,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大部分發育在負地貌類型中,長期積水,生長了茂密的植物,其下根莖交織,殘體堆積。潛育沼澤一般也有幾十厘米的草根層。草根層疏鬆多孔,具有很強的持水能力,它能保持大於本身絕對乾重3~15 倍的水量。不僅能儲蓄大量水分,還能通過植物蒸騰和水分蒸發,把水分源源不斷地送回大氣中,從而增加了空氣濕度,調節降水,在水的自然循環中起著良好的作用。據實驗研究,一公頃的沼澤在生長季節可蒸發掉7415噸水分,可見其調節氣候的巨大功能。

淨化功能

沼澤濕地象天然的過濾器,它有助於減緩水流的速度,當含有毒物和雜質(農藥、生活污水和工業排放物)的流水經過濕地時,流速減慢有利於毒物和雜質的沉澱和排除。一些濕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質,淨化水質。

沼澤濕地能夠分解、淨化環境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們喻為“地球之腎”。假如沒有了濕地,好比一個人被割去了腎臟。

如氮、磷、鉀及其他一些有機物質,通過複雜的物理、化學變化被生物體貯存起來,或者通過生物的轉移(如收割植物、捕魚等)等途徑,永久的脫離濕地,參與更大範圍的循環。

沼澤濕地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性、浮水性和沉水性的植物,具有很強的清除毒物的能力,是毒物的剋星。據測定,在濕地植物組織內富集的重金屬濃度比周圍水中的濃度高出10萬倍以上。正因為如此,人們常常利用濕地植物的這一生態功能來淨化污染物中的病 毒,有效的清除了污水中的“毒素”,達到淨化水質的目的。

例如,水葫蓮、香蒲和蘆葦等被廣泛地用來處理污水,用來吸收污水中濃度很高的重金屬 鎘、銅、鋅等。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有人作了如下試驗,將廢水排入河流之前,先讓它流經 一片柏樹沼澤地(濕地中的一種),經過測定發現,大約有98%的氮和97%的磷被淨化排除了, 濕地驚人的清除污染物的能力由此可見一斑。在印度的卡爾庫塔市,城內設有一座污水處理場,所有生活污水都排入東郊的人工濕地,其污水處理費用相當低,成為世界性的典範。

丹頂鶴的天堂——黑龍江省扎龍自然保護區

動物棲息地

濕地複雜多樣的植物群落,為野生動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瀕危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是鳥類、兩棲類動物的繁殖、棲息、遷徙、越冬的場所。

沼澤濕地特殊的自然環境雖有利於一些植物的生長,卻不是哺乳動物種群的理想家園,只是鳥類能在這裡獲得特殊的享受。因為水草叢生的沼澤環境,為各種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營巢、避敵的良好條件。

在濕地內常年棲息和出沒的鳥類有天鵝、白鸛、鵜鶘、大雁、白鷺、蒼鷹、浮鷗、銀鷗、 燕鷗、葦鶯、掠鳥等約200種。而且該濕地是西伯利亞和東北地區鳥類南遷越冬的中途站。

調節局部小氣候:濕地水分通過蒸發成為水蒸汽,然後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圍地區,保持當地的濕度和降雨量,使寧河縣成為天津市氣候較為濕潤的地區之一。

分類

濕地基本分五大類:近海及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庫塘。

近海及海岸濕地

淺海海域:低潮時水深不足6米的永久性水域,植被蓋度<30%,包括海灣和海峽。

潮下水生層:海洋低潮線以下,植被蓋度≥30%,包括海草層、海洋草地。

珊瑚礁:由珊瑚聚集生長而成的濕地,包括珊瑚島及其有珊瑚生長的海域。

岩石性海岸:底部基質75%以上是岩石,蓋度<30%的植被蓋度的硬質海岸,包括岩石性沿海島嶼、海岩峭壁。

潮間沙石海灘:潮間植被蓋度<30%,底質以沙、礫石為主。

潮間淤泥海灘:植被蓋度<30%,底質以淤泥為主。

紅樹林

潮間鹽水沼澤:植被蓋度≥30%的鹽澤。

紅樹林沼澤:以紅樹植物群落為主的潮間沼澤。

海岸性鹹水湖:海岸帶範圍內的鹹水湖泊。

海岸性淡水湖:海岸帶範圍內的淡水湖泊。

河口水域:從近口段的潮區界(潮差為零)至口外海濱段的淡水舌鋒緣之間的永久性水域。

三角洲濕地:河口區由沙島、沙洲、沙嘴等發育而成的低沖積平原。

河流濕地

永久性河流

季節性或間接性河流

泛洪平原濕地:河流泛濫淹沒(以多年平均洪水位為準)的河流,兩岸地勢平坦地區,包括河灘、泛濫的河谷、季節性泛濫的草地。

沼澤濕地

蘚類沼澤:以蘚類植物為主,蓋度100%的泥炭沼澤。

草本沼澤:植被蓋度≥30%,以草本植物為主的沼澤。

沼澤化草甸:包括分布在平原地區的沼澤化草甸以及高山和高原地區具有高寒性質的沼澤化草甸、凍原池塘、融雪形成的臨時水域。

灌叢沼澤:以灌木為主的沼澤,植被蓋度≥30%。

森林沼澤:有明顯主幹、高於6米、鬱閉度≥0.2的木本植物群落沼澤。

內陸鹽澤:分布於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的鹽澤。由一年生和多年生鹽生植物群落組成,水含鹽量達0.6%以上,植被蓋度≥30%。

低熱濕地:由溫泉水補給的沼澤濕

庫塘

為灌溉、水電、防洪等目的而建造的人工蓄水設施。

生物

濕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樣性,僅中國有記載的濕地植物就有2760餘種,其中濕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屬、1380多種。濕地植物從生長環境看,可分為水生、沼生、濕生三類;從植物生活類型看,有挺水型、浮葉型、沉水型和飄浮型等;從植物種類看,有的是細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本,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喬木。濕地動物的種類也異常豐富,中國已記錄到的濕地動物有1500種左右(不含昆蟲、無脊椎動物、真菌和微生物),其中水大約250種,魚類約1040種。魚類中淡水魚有500種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魚類總數的80%以上。因此,無論從經濟學還是生態學的觀點看,濕地都是最具有價值和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

國際標準

《濕地公約》第二條規定,每個締約方必須把本國至少1塊濕地納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且被納入的濕地必須符合標準。

標準1:如果一塊濕地包含適當生物地理區內一個自然或近自然濕地類型的一處具代表性的、稀有的或獨特的範例,就應被認為具有國際重要意義。

標準2:如果一塊濕地支持著易危、瀕危或極度瀕危物種或者受威脅的生態群落,就應被認為具有國際重要意義。

標準3:如果一塊濕地支持著對維護一個特定生物地理區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的植物和/動物種群,就應被認為具有國際重要意義。

標準4:如果一塊濕地在生命周期的某一關鍵階段支持動植物種或在不利條件下對其提供庇護場所,就應被認為具有國際重要意義。

標準5:如果一塊濕地定期棲息有2萬隻或更多的水禽,就應被認為具有國際重要意義。

標準6:如果一塊濕地定期棲息有一個水禽物種或亞種某一種群1%的個體,就應被認為具有國際重要意義。

標準7:如果一塊濕地棲息著絕大部分本地魚類亞種、種或科,其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種間和/或種群間的關係對濕地效益和/或價值具有代表性,並因此有助於全球生物多樣性,就應被認為具有國際重要意義。

截至2008年,中國共有36塊濕地加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可參看“中國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濕地保護

1996年在澳大利亞召開的第6屆“國際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上確立2月2日為世界濕地日。全世界已經有118個國家成為該公約的締約方,我國是1992年加入“國際濕地公約”的。目前全世界已經有1014處濕地被列入了《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其中,我國有7處,即青海鳥島、江西鄱陽湖、湖南洞庭湖、黑龍江扎龍、吉林向海、海南東寨港和香港米浦。我國的濕地面積有6570萬公頃,其中符合“國際重要濕地標準”的濕地有200處,今後我國還會有更多的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公園名錄

北京野鴨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新疆賽里木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內蒙古白狼洮兒河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寧夏銀川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山東濱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安徽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湖南東江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湖南水府廟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湖北大九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浙江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江蘇溱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江西孔目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吉林磨盤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遼寧蓮花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青海貴德黃河清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雲南紅河哈尼梯田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廣東星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寧夏銀川閱海國家濕地公園

洮兒河國家濕地公園

河南淮陽龍湖國家濕地公園

西安滻灞國家濕地公園

重要濕地

經過四次申報,至今中國已經列入《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濕地共36處。希望大家關心和保護濕地。

1、黑龍江扎龍自然保護區;

2、吉林向海自然保護區;

3、海南東寨港自然保護區;

4、青海島島自然保護區;

5、鄱陽湖自然保護區;

6、湖南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

7、香港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

8、黑龍江洪河自然保護區;

9、黑龍江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0、黑龍江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1、內蒙達賚湖自然保護區;

12、內蒙鄂爾多斯遺鷗自然保護區;

13、遼寧大連國家級斑海豹自然保護區;

14、江蘇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15、江蘇鹽城自然保護區;

16、湖南漢壽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

17、湖南南洞庭湖濕地和水禽自然保護區;

18、上海市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

19、廣東惠東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1、廣西山口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22、遼寧雙台河口濕地;

23、雲南大山包濕地;

24、雲南碧塔海濕地;

25、雲南納帕海濕地;

26、雲南拉什海濕地;

27、青海鄂凌湖濕地;

28、青海扎凌湖濕地;

29、西藏麥地卡濕地;

30、西藏瑪旁雍錯濕地;

31、上海長江口中華鱘濕地自然保護區;

32、 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33、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34、湖北洪湖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

35、廣東海豐公平大湖省級自然保護區;

36、四川若爾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濕地分類

濕地與森林、海洋一起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類型。 根據中國的濕地現狀以及《濕地公約》分類系統,初步確定了全國濕地分類框架,共分為5大類28個類型。各濕地類型及其劃分標準如下:
沼澤濕地 1蘚類沼澤:以蘚類植物為主,蓋度100%的泥炭沼澤。 2草本沼澤:植被蓋度≥30%、以草本植物為主的沼澤。 3沼澤化草甸:包括分布在平原地區的沼澤化草甸以及高山和高原地區具有高寒性質的沼澤化草甸、凍原池塘、融雪形成的臨時水域。 4灌叢沼澤:以灌木為主的沼澤,植被蓋度≥30%。 5森林沼澤:有明顯主幹、高於6m、鬱閉度≥0.2的木本植物群落沼澤。 6內陸鹽沼:分布於我國北方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的鹽沼。由一年生和多年生鹽生植物群落組成,水含鹽量達0.6%以上,植被蓋度≥30%。 7地熱濕地:由溫泉水補給的沼澤濕地。 8淡水泉或綠洲濕地
湖泊濕地 1永久性淡水湖:常年積水的海岸帶範圍以外的淡水湖泊。 2季節性淡水湖:季節性或臨時性的泛洪平原湖。 3永久性鹹水湖:常年積水的鹹水湖。 4季節性鹹水湖:季節性或臨時性積水的鹹水湖。
河流濕地 1永久性河流:僅包括河床,同時也包括河流中面積小於100hm2的水庫(塘)。 2季節性或間歇性河流 3泛洪平原濕地:河水泛濫淹沒(以多年平均洪水位為準)的河流兩岸地勢平坦地區,包括河灘、泛濫的河谷、季節性泛濫的草地。
濱海濕地 1淺海水域: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永久水域,植被蓋度<30%,包括海灣、海峽。 2潮下水生層:海洋低潮線以下,植被蓋度≥30%,包括海草層、海洋草地。 3珊瑚礁:由珊瑚聚集生長而成的濕地。包括珊瑚島及其有珊瑚生長的海域。 4岩石性海岸:底部基質75%以上是岩石,蓋度<30%的植被覆蓋的硬質海岸,包括岩石性沿海島嶼、海岩峭壁。本次調查指低潮水線至高潮浪花所及地帶。 5潮間沙石海灘:潮間植被蓋度<30%,底質以砂、礫石為主。 6潮間淤泥海灘:植被蓋度<30%,底質以淤泥為主。 7潮間鹽水沼澤:植被蓋度≥30%的鹽沼。 8紅樹林沼澤:以紅樹植物群落為主的潮間沼澤。 9海岸性鹹水湖:海岸帶範圍內的鹹水湖泊。 10海岸性淡水湖:海岸帶範圍內的淡水湖泊。 11河口水域:從近口段的潮區界(潮差為零)至口外海濱段的淡水舌鋒緣之間的永久性水域。 12三角洲濕地:河口區由沙島、沙洲、沙嘴等發育而成的低沖積平原。
人工濕地 1水產池塘:例如魚、蝦養殖池塘。 2水塘:包括農用池塘、儲水池塘,一般面積小於8公頃。 3灌溉地:包括灌溉渠系和稻田。 4農用泛洪濕地:季節性泛濫的農用地,包括集約管理或放牧的草地。 5鹽田:曬鹽池、採鹽場等。 6蓄水區:水庫、攔河壩、堤壩形成的一般大於8公頃的儲水區。 7採掘區:積水取土坑、採礦地。 8廢水處理場所:污水場、處理池、氧化池等。 9運河、排水渠:輸水渠系。 10地下輸水系統:人工管護的岩溶洞穴水系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