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溪村

潭溪村

潭溪村是著名僑鄉,村落面積為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50畝,山地8370畝。主種水稻、小麥、甘薯。森林覆蓋率為百分之九十,四季常春,空氣清新,全村戶戶引用山泉自來水。潭溪村委會設土樓。分三個自然村,有26個村民小組,村民1160戶4880人,土壤肥沃,樓房林立,三個自然村均鋪設水泥路,晚上路燈璀璨,景色迷人,2006年獲得泉州市政府授予寬裕型文明村稱號。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潭溪村潭溪村

潭溪村位於南安市東北部,在秀麗的大旗山麓,東面盆地之蘆溪西畔,東與樂峰鎮的潭邊村、厚陽村接壤,南與羅東鎮的霞山村交接,距鎮政府所在地五公里。潭溪橋和南溪橋橫跨蘆溪,聚落散布在羅溪西北岸丘陵河谷地。

村落面積為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50畝,山地8370畝。主種水稻小麥甘薯。森林覆蓋率為百分之九十,四季常春,空氣清新,全村戶戶引用山泉自來水。潭溪村委會設土樓。分三個自然村,有26個村民小組,村民1160戶4880人。

潭溪村是著名僑鄉,土壤肥沃,樓房林立,三個自然村均鋪設水泥路,晚上路燈璀璨,景色迷人,2006年獲得泉州市政府授予寬裕型文明村稱號。

文化風貌

全村姓黃的人數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其祖先是紫雲泉州始祖黃守恭的派下——埔頭良庵公。至今已有600多年的繁衍史,數代人繁衍生息,播遷至海內外各地,還保留著故土的鄉音鄉情。海外僑親在興建家鄉的國小校舍、建築大橋、鋪設水泥路等公益事業作出卓越的貢獻。潭溪村是國際木偶大師,號稱泉州瑰寶的黃奕缺的故鄉,黃奕缺大師技藝精湛,是現代國內藝術界的傑出人物。

潭溪擁有一批沉澱著雄渾古文化的建築,其民宅大多數為皇宮式的建築,伴隨著新建的多處小別墅,互為輝映,蔚為壯觀。廣峰寺、山美宮、祖師宮、南浦館等宮廟建築和南音、大鼓吹、元宵燈節、廟會等民俗文化交融出村落的新舊交響曲,吹奏著潭溪人生龍活虎的精神風貌。

歷史沿革

潭溪村以“潭邊村”和“溪西村”各取首字命名。民國年間隸屬潭邊、溪西、南台保,解放初屬高山鄉,公社化時屬梅山火箭公社。1962年拆小公社時屬樂峰公社,並拆為四個大隊,1965年合併公社時,屬羅東公社,並且再並為一個潭溪大隊。1984年為羅東鄉潭溪村委會。1988年並為羅東鎮潭溪村委會。

揭陽行政區劃百科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上,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地處東經115°36′——116°37′39″,北緯22°53′——23°46′27″。
安樂村
庵後村
鰲頭村
鰲江鎮
北良村
北門社區
白塔鎮
半洋村
北河村
北溪村
北坑村
白塔村
邦莊村
北星村
白坑村
北村
祠堂村
長嶺村
赤岸村
赤步村
車田村
長灘村
赤岩村
粗坑村
赤洲村
赤二村
赤山村
長青村
東山街道
大圍村
大西村
東門社區
東郊社區
頂六村
東寨社區
大寮村
大瑤村
東倉村
東洲村
東寮村
東星村
登崗鎮
地都鎮
東光村
第四村
大嶺下村
第二村
東園鎮
大新村
大溪鎮
大鹿村
東新村
第三村
第五村
大園村
東聯社區
大同社區
大豐村
東隴鎮
大潭村
東門村
東福村
點埔村
東隴村
東埔村
典詹村
東港村
東湖社區
趙埔村
東港鎮
頂深水村
鳳林村
鳳聯村
鳳港村
鳳光村
汾水村
鳳北村
分水村
高湖村
港畔村
廣南村
港口社區
高明村
港尾村
古塘村
溝邊村
桂東村
觀音山村
關山村
關西村
官路村
古份村
厚洋村
華誠社區
何厝村
紅坡村
後寮村
湖濱社區
黃崗村
河田村
後湖村
惠城鎮
湖美村
後王村
後山村
後池村
京北社區
進賢社區
尖山村
金溪村
揭西縣
甲埔村
解放路社區
金東村
客洞村
坎頭村
葵潭鎮
爐頭村
籃兜村
龍砂村
劉畔村
龍嶺村
龍躍村
嶺仔村
隆江鎮
梅雲社區
梅雲街道
棉湖鎮
廟角村
馬南山村
南門社區
南厝村
南洋村
彭林村
中聯村
樟樹下村
周田鎮
寨一村
浦東社區
埔上村
埔尾村
坪上鎮
普寧市
群光村
岐山社區
岐寧社區
橋頭社區
錢坑鎮
前湖村
前埔村
榕華街道
榕東街道
榕城區
石洋村
石牌村
上林村
石峽村
石田村
水寨村
湯前村
潭溪村
塔兜村
湯壩村
塔頭鎮
塘邊社區
圍頭村
五新村
沃角村
西陳村
西馬街道
新陽社區
夏橋村
西關社區
下義社區
仙橋街道
巷畔社區
西頭社區
新亨鎮
下坡村
新圍村
新寮村
新市村
錫場鎮
西洋村
下壩村
新安社區
溪東村
新東村
西溪村
新風村
西塘村
象湖村
溪西鎮
西嶺村
永革社區
永安社區
玉聯村
雲路鎮
月城鎮
玉湖鎮
月山村
院前村
圓山村
月湖村
竹林村
中山街道
珠坑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