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尾村

港尾村

港尾村地處江西宜春市奉新縣柳溪鄉,下轄 8個村民小組,共154戶,625人,有山林面積9500多畝,耕地面積725畝,村民的主要收入來自林業。

基本信息

港尾村簡介

以前的港河橋是該村港河上一座簡易的木板橋,連線著村部所在地和該村的絕大多數林地。林改以後,村裡的山林分歸個人所有,村民有了屬於自己的責任山,上山護林的積極性自然就高了。這積極性一高,上山的次數就多了,港河橋的壓力自然就大了。要想富先修路。對奉新縣柳溪鄉港尾村村民來說,要想富裕幸福,就要先修好港河橋。說起港河橋,港尾村村民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雖說它只是一座短短10米的水泥橋,但對全港尾村來說可是意義非凡。

港尾村發展

港尾村村民的收入主要來自林業,其中以毛竹資源最為豐富。為發展當地經濟,村里除了賣原竹外,在每個村民小組都建有兩到三家竹業加工廠。由於市場需求量大,這裡的毛竹價錢也由原來的 3到 4元錢一根漲到了15元一根,村民的收入也是逐年增長,有的村民還擁有了自己的竹業加工廠,村民的生活可以說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村民余經福三兄弟是林改以後受益農民的典型代表,兄弟三個家裡都蓋了新房,余經福還在村里開了個小商店,辦了一家村里最大的竹業加工廠。2006年年底,面對已無法承受重負的港河橋,三兄弟在一起商量,想自己湊錢把原來的木板橋修成水泥橋。說乾就乾,三兄弟不聲不響湊足了10多萬元錢修起了新港河橋。新橋修好了,三兄弟還特意在橋頭刻上一副對聯:“橫貫港河澄銀漢,直通南北永繁榮。”

採訪時,不少村民對余經福三兄弟義務修橋的舉動稱讚不已。村民說:“以前的舊橋只能過人,想拉點木頭或竹子都不行,有的小孩因為貪玩都掉下過幾次,現在的水泥橋不但結實,而且寬敞,真要謝謝余經福三兄弟呀!”

揭陽行政區劃百科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上,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地處東經115°36′——116°37′39″,北緯22°53′——23°46′27″。
安樂村
庵後村
鰲頭村
鰲江鎮
北良村
北門社區
白塔鎮
半洋村
北河村
北溪村
北坑村
白塔村
邦莊村
北星村
白坑村
北村
祠堂村
長嶺村
赤岸村
赤步村
車田村
長灘村
赤岩村
粗坑村
赤洲村
赤二村
赤山村
長青村
東山街道
大圍村
大西村
東門社區
東郊社區
頂六村
東寨社區
大寮村
大瑤村
東倉村
東洲村
東寮村
東星村
登崗鎮
地都鎮
東光村
第四村
大嶺下村
第二村
東園鎮
大新村
大溪鎮
大鹿村
東新村
第三村
第五村
大園村
東聯社區
大同社區
大豐村
東隴鎮
大潭村
東門村
東福村
點埔村
東隴村
東埔村
典詹村
東港村
東湖社區
趙埔村
東港鎮
頂深水村
鳳林村
鳳聯村
鳳港村
鳳光村
汾水村
鳳北村
分水村
高湖村
港畔村
廣南村
港口社區
高明村
港尾村
古塘村
溝邊村
桂東村
觀音山村
關山村
關西村
官路村
古份村
厚洋村
華誠社區
何厝村
紅坡村
後寮村
湖濱社區
黃崗村
河田村
後湖村
惠城鎮
湖美村
後王村
後山村
後池村
京北社區
進賢社區
尖山村
金溪村
揭西縣
甲埔村
解放路社區
金東村
客洞村
坎頭村
葵潭鎮
爐頭村
籃兜村
龍砂村
劉畔村
龍嶺村
龍躍村
嶺仔村
隆江鎮
梅雲社區
梅雲街道
棉湖鎮
廟角村
馬南山村
南門社區
南厝村
南洋村
彭林村
中聯村
樟樹下村
周田鎮
寨一村
浦東社區
埔上村
埔尾村
坪上鎮
普寧市
群光村
岐山社區
岐寧社區
橋頭社區
錢坑鎮
前湖村
前埔村
榕華街道
榕東街道
榕城區
石洋村
石牌村
上林村
石峽村
石田村
水寨村
湯前村
潭溪村
塔兜村
湯壩村
塔頭鎮
塘邊社區
圍頭村
五新村
沃角村
西陳村
西馬街道
新陽社區
夏橋村
西關社區
下義社區
仙橋街道
巷畔社區
西頭社區
新亨鎮
下坡村
新圍村
新寮村
新市村
錫場鎮
西洋村
下壩村
新安社區
溪東村
新東村
西溪村
新風村
西塘村
象湖村
溪西鎮
西嶺村
永革社區
永安社區
玉聯村
雲路鎮
月城鎮
玉湖鎮
月山村
院前村
圓山村
月湖村
竹林村
中山街道
珠坑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