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村

關山村,是浙江象山縣下沈鄉下轄村,位於象山縣城西21.2公里下沈鄉境內,1992年,全村635戶、1900人。耕地1870畝,山林6700畝,其中毛竹1300畝,用材林4900畝,茶園200畝,果園300畝。村辦工廠6家,年工業產值2200萬元。

基本信息

概況

關山村位於象山縣城西21.2公里下沈鄉境內。三面環山,東臨下沈港,接賴岙村,北連下沈、八畝2村,西南以石門嶺與寧海縣為界。村北黃牯山綿邈而東,翼蔽全村,人至村口始見宅舍,形勢天成,故名關山。明中葉,新屋朱姓祖歷代在朝為官,改稱"官山"。"文化大革命"中,破"四舊"復稱關山。相傳始建者三姓,其中馬姓祖居馬家園,莊姓祖居莊前。繼遷入者尹姓,建有尹家廟。明永樂初,受方孝孺案株連,或殺或亡。朱姓始祖於元元統間(1333~1335)自泗州唐翰遷入,繁衍成為大族。今村19姓,朱姓仍居多。民國時期屬西瀛鄉。1951年屬下沈鄉。1958年改村為大隊,1983年仍稱村。1992年,全村635戶、1900人。耕地1870畝,山林6700畝,其中毛竹1300畝,用材林4900畝,茶園200畝,果園300畝。村辦工廠6家,年工業產值2200萬元。改造塘田興農致富村處谷口,農田多在下沈港兩岸經圍墾而成塘田。距村遠,誤工多,1949年前畝產在150公斤左右,生活困苦,諺謂:"有囡嫁官山,半肚番絲半肚飯"。1953年,互助組長朱丁辛(後任合作社、公社社長、大隊長等)立志改造爛塘田,在白鯗塘試種草子,開溝排水,試種早稻,畝產增至200公斤以上。1962年冬,朱丁辛搭草廠搬家至田頭,帶領民眾開渠3條,每條長800米。1964年糧食畝產增至400公斤,被評為縣、省農業勞動模範。目前,塘田內河道2條,寬均12米,縱橫各一,縱長2.1公里,橫長3.2公里。主河兩側開引水渠與機耕路。加固海堤,加高加寬,迎潮面悉砌塊石護坡。大堤東起烏沙山,西訖小塘角,全長逾6公里,確保海塘能安全渡過汛期。1992年糧食畝產達750公斤,比1949年前提高4倍[1]。

揭陽行政區劃百科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上,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地處東經115°36′——116°37′39″,北緯22°53′——23°46′27″。
安樂村
庵後村
鰲頭村
鰲江鎮
北良村
北門社區
白塔鎮
半洋村
北河村
北溪村
北坑村
白塔村
邦莊村
北星村
白坑村
北村
祠堂村
長嶺村
赤岸村
赤步村
車田村
長灘村
赤岩村
粗坑村
赤洲村
赤二村
赤山村
長青村
東山街道
大圍村
大西村
東門社區
東郊社區
頂六村
東寨社區
大寮村
大瑤村
東倉村
東洲村
東寮村
東星村
登崗鎮
地都鎮
東光村
第四村
大嶺下村
第二村
東園鎮
大新村
大溪鎮
大鹿村
東新村
第三村
第五村
大園村
東聯社區
大同社區
大豐村
東隴鎮
大潭村
東門村
東福村
點埔村
東隴村
東埔村
典詹村
東港村
東湖社區
趙埔村
東港鎮
頂深水村
鳳林村
鳳聯村
鳳港村
鳳光村
汾水村
鳳北村
分水村
高湖村
港畔村
廣南村
港口社區
高明村
港尾村
古塘村
溝邊村
桂東村
觀音山村
關山村
關西村
官路村
古份村
厚洋村
華誠社區
何厝村
紅坡村
後寮村
湖濱社區
黃崗村
河田村
後湖村
惠城鎮
湖美村
後王村
後山村
後池村
京北社區
進賢社區
尖山村
金溪村
揭西縣
甲埔村
解放路社區
金東村
客洞村
坎頭村
葵潭鎮
爐頭村
籃兜村
龍砂村
劉畔村
龍嶺村
龍躍村
嶺仔村
隆江鎮
梅雲社區
梅雲街道
棉湖鎮
廟角村
馬南山村
南門社區
南厝村
南洋村
彭林村
中聯村
樟樹下村
周田鎮
寨一村
浦東社區
埔上村
埔尾村
坪上鎮
普寧市
群光村
岐山社區
岐寧社區
橋頭社區
錢坑鎮
前湖村
前埔村
榕華街道
榕東街道
榕城區
石洋村
石牌村
上林村
石峽村
石田村
水寨村
湯前村
潭溪村
塔兜村
湯壩村
塔頭鎮
塘邊社區
圍頭村
五新村
沃角村
西陳村
西馬街道
新陽社區
夏橋村
西關社區
下義社區
仙橋街道
巷畔社區
西頭社區
新亨鎮
下坡村
新圍村
新寮村
新市村
錫場鎮
西洋村
下壩村
新安社區
溪東村
新東村
西溪村
新風村
西塘村
象湖村
溪西鎮
西嶺村
永革社區
永安社區
玉聯村
雲路鎮
月城鎮
玉湖鎮
月山村
院前村
圓山村
月湖村
竹林村
中山街道
珠坑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