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橋街道

仙橋街道

仙橋街道,位於廣東省揭陽市區南部,東鄰汕頭市潮南區金灶鎮,西接梅雲街道,南連普寧市廣太鎮,北界榕江南河。面積45.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約1.8萬畝,山地約1.3萬畝,總人口11多萬人。下轄15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共65個經聯社。仙橋背倚紫峰山、大南山,榕江南河、金溪仙橋河環繞。省道S236貫穿境內,北連206國道並通廣梅汕鐵路,南通普惠高速公路,榕華大道、沿江路、仙金公路、三號路、四號路、羅馬鐵街、望江南路等縱橫交錯,交通便捷。依託黃金水道的榕江南河,航運發達,碼頭倉儲經濟活躍。這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水陸交通網路,使仙橋成為外商投資和發展經濟貿易合作的理想寶地。仙橋經濟實力名列全市鄉鎮(辦)前茅,是揭陽市科技實力強鎮(辦)。

基本信息

經濟發展

仙橋街道
仙橋街道黨政領導班子順應天時,依託地利,注重人和,團結和帶領仙橋人民,致力經濟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09.9億元,比增8.8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1.29億元,比增72%;全街固定資產新增投資11.3億元,比增43.7%;工商稅收收入7195.1萬元,比增38.5%;其中國稅收入3749.51萬元,地稅收入3445.58萬元。用電量6.38億度,比增10.06%。2011年上半年實現工業總產值62774萬元,新增規上企業18家,新增限上企業3家;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3505萬元。工商稅收收入3768.8萬元,其中國稅收入2130.3萬元,地稅收入1638.5萬元。仙橋著力於改善投資環境,創建工業園區,促進各類企業迅猛發展,態勢良好。紫暉工業園區一、二期工程落戶企業蓬勃發展,三期工程布局合理,規劃科學;金三角工業園區企業生產如火如荼,羅馬鐵街生意興隆如故;西岐工業園如日中天,屯埔花木市場花香鳥語。植根於工業區上的鞋類和鋼鐵兩大經濟支柱業戶新老和聚,誠信經營,形勢喜人。

特色產業

鞋製品行業
鞋及鞋製品行業是仙橋街道的支柱產業,仙橋鞋業起源於八十年代,由傳統產品塑膠拖涼鞋起步,在傳統鞋業向現代鞋業的邁進中,我街做強做大鞋產業,發展壯大鞋業經濟,完善產業鏈條,現階段在鞏固已有產品的基礎上,主攻冷粘工藝鞋、水晶鞋、EVA鞋和各式鞋底,努力打造廣東鞋業出口產業基地。廣東順風公司、美之興(美蘭迪)鞋業公司、裕之源鞋業有限公司被授予“廣東工藝鞋十強”榮譽稱號。整個行業現有生產設備1930台(套),各類專業的初、中、高級技術人才2000多人,整個產業從業人員近2.5萬人,行業年可生產各類鞋及鞋底產品5億多雙。鞋業產品冷粘工藝鞋、水晶鞋、EVA鞋、各類塑膠鞋在國內各區域廣泛長銷,國際上開拓遠銷歐美、中東、南美、非洲、南亞、東南亞等各國市場,形成龐大的國際行銷網路。連年來,仙橋被省市評為“鞋業專業鎮”和“科技專業鎮”,鞋產業已成為仙橋的主導產業和區域經濟品牌,仙橋已成為粵東乃至全省重要的製鞋產業基地和鞋產品出口基地。

文化建設

仙橋古鎮,文化底蘊深厚,悠久的歷史遺留給仙橋豐厚的文化遺產,名勝古蹟星羅棋布,歷史文化名人輩出。紫陌山、桂竹園岩、大湖岩、華陽觀等10多處自然景觀;古溪祠堂、槎橋楊氏宗祠、鄭氏家廟、丁日昌墓、楊繪墓、黃煥國墓等10多處人文景觀,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修繕和開發,印證著仙橋文明前進的步伐。仙橋深厚的文化底蘊養育了眾多的歷史文化名人,如御史中丞楊繪、御史鄭一初、翰林鄭一統、楊宗端、楊鍾岳等。都彪炳史冊、光照千秋,給仙橋帶來了無比的榮耀。為弘揚文化精髓,傳承先賢美德,近年來,仙橋黨政致力於文化建設,把人文薈萃,歷久彌新的文物資源很好地整合,並注入新文化內涵,加大投入,促進全民文化素質的提高。 各社區還紛紛建設文化活動中心,境內共有省農家書屋6家、鄉村文化活動室12個,很好地促進兩個文明建設,同步發展。仙橋文化站被評為“廣東省特級文化站”,並於2009年啟動《仙橋志》修編工作,為存史資政、教化育人積累寶貴的仙橋地情資源,從而為振興仙橋,再造輝煌獻計獻策、盡責盡力。目前,《仙橋志》主體內容篇40章的初稿,已全面完成30章,總計70萬字左右。

社會事業

仙橋街道
仙橋街道以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全面貫徹落實各級教育會議精神,大力推進教育改革和創新,不斷增強教育活力,爭創教育強鎮(辦)。連年來,街師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評比,多次取得國家級獎勵、省級獎勵、市級獎勵、區級獎勵;多次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教學論文。崇文學被評為“廣東省書香校園”,並於2010年6月通過“廣東省紅領巾示範學校”驗收,是全市唯一一所獲得該殊榮的學校;古溪中學團總支部被評為“榕城區先進青年志願者服務集體”;教育組被評為“潮汕星河獎培星先進單位”;孫少紅等一批教育工作者獲得各級榮譽稱號。另外,在有限的條件下,街多方籌資650萬元投入古溪中學、高湖國小、紫賢中學的校舍建設,為爭取省規範化學校專項建設資金,爭建省級規範化學校打好堅實的基礎。2009年在全市率先建立便民為民於一廳服務的綜治信訪維穩中心,拓寬為民服務的渠道。其次是各類建設項目以高起點,高標準為要求,例如望江南路城市設防及配套工程的建設,以城市設防及配套設施按50年一遇洪水標準進行建設,第三是各鄉村努力改善民生環境,先後建起了仙橋文化廣場、田東崇文廣場、西岐鳳鳴園廣場等12個滿足民眾需求的文化廣場,現在人民飲用潔淨的自來水,生活垃圾轉運日日清寨前村後綠樹濃蔭,合作醫療全面覆蓋,同時,利用萬人以上行政村(社區)生活污水治理為契機,全面啟動農村生活污水“雨污分流”全面覆蓋建設工程。

街道榮譽

多次被廣東省委、省政府評為“文明單位”、“文明村鎮”;被揭陽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單位”;被揭陽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被評為揭陽市“村民自治模範鎮”、“依法治市先進單位”。

揭陽行政區劃百科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上,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地處東經115°36′——116°37′39″,北緯22°53′——23°46′27″。
安樂村
庵後村
鰲頭村
鰲江鎮
北良村
北門社區
白塔鎮
半洋村
北河村
北溪村
北坑村
白塔村
邦莊村
北星村
白坑村
北村
祠堂村
長嶺村
赤岸村
赤步村
車田村
長灘村
赤岩村
粗坑村
赤洲村
赤二村
赤山村
長青村
東山街道
大圍村
大西村
東門社區
東郊社區
頂六村
東寨社區
大寮村
大瑤村
東倉村
東洲村
東寮村
東星村
登崗鎮
地都鎮
東光村
第四村
大嶺下村
第二村
東園鎮
大新村
大溪鎮
大鹿村
東新村
第三村
第五村
大園村
東聯社區
大同社區
大豐村
東隴鎮
大潭村
東門村
東福村
點埔村
東隴村
東埔村
典詹村
東港村
東湖社區
趙埔村
東港鎮
頂深水村
鳳林村
鳳聯村
鳳港村
鳳光村
汾水村
鳳北村
分水村
高湖村
港畔村
廣南村
港口社區
高明村
港尾村
古塘村
溝邊村
桂東村
觀音山村
關山村
關西村
官路村
古份村
厚洋村
華誠社區
何厝村
紅坡村
後寮村
湖濱社區
黃崗村
河田村
後湖村
惠城鎮
湖美村
後王村
後山村
後池村
京北社區
進賢社區
尖山村
金溪村
揭西縣
甲埔村
解放路社區
金東村
客洞村
坎頭村
葵潭鎮
爐頭村
籃兜村
龍砂村
劉畔村
龍嶺村
龍躍村
嶺仔村
隆江鎮
梅雲社區
梅雲街道
棉湖鎮
廟角村
馬南山村
南門社區
南厝村
南洋村
彭林村
中聯村
樟樹下村
周田鎮
寨一村
浦東社區
埔上村
埔尾村
坪上鎮
普寧市
群光村
岐山社區
岐寧社區
橋頭社區
錢坑鎮
前湖村
前埔村
榕華街道
榕東街道
榕城區
石洋村
石牌村
上林村
石峽村
石田村
水寨村
湯前村
潭溪村
塔兜村
湯壩村
塔頭鎮
塘邊社區
圍頭村
五新村
沃角村
西陳村
西馬街道
新陽社區
夏橋村
西關社區
下義社區
仙橋街道
巷畔社區
西頭社區
新亨鎮
下坡村
新圍村
新寮村
新市村
錫場鎮
西洋村
下壩村
新安社區
溪東村
新東村
西溪村
新風村
西塘村
象湖村
溪西鎮
西嶺村
永革社區
永安社區
玉聯村
雲路鎮
月城鎮
玉湖鎮
月山村
院前村
圓山村
月湖村
竹林村
中山街道
珠坑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