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雲街道

梅雲街道

梅雲街道位於廣東省揭陽市區西南部。揭陽市著名的僑鄉,區域面積25.32平方公里。下轄20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66433人。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梅雲街道位於廣東省揭陽市區西南部,東鄰仙橋街道,西接普寧南溪鎮,南依紫峰山,北臨榕江南河,是揭
陽市著名的僑鄉,區域面積25.32平方公里,下轄20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66433人。地處榕江平原,溪河縱橫交錯,土壤肥沃,素有"魚米之鄉"之稱。這裡依山傍水,青翠蔥籠的紫峰山、波濤浩渺的榕江水構成了獨特的山水家園。省道236線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近年來,先後建成吉榮路、長善大道、紫雲路、紫峰路、鎮東路等一批主幹道和村道,形成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路。進一步抓好供電、供水、美化、綠化等工作,形成良好的投資環境。街道悠久的歷史、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這裡深厚的人文底蘊,賦予了這片土地獨特的靈性,這裡就是揭陽市著名僑鄉——梅雲街道辦事處,一個擁有光榮歷史記憶與輝煌建設成就的地方,一個具有巨大發展潛力並正在迅速崛起的新興鎮區。近年來,梅雲街道先後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平安街道"、市基層人民武裝部"四個基本"建設優秀單位、"依法治市工作先進單位",被省、市評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兩基"達標先進單位、村民自治模範辦事處、維穩和綜治先進辦事處。

經濟發展

近年來,梅雲街道黨政領導班子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利用區位、資源優勢,不斷最佳化投資環境,
大力招商引資,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全力推動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10年實現規模上工業產值86.58億元,比增74.7%;工商稅收收入4510.3萬元,比增13%(其中:國稅收入1721.8萬元,比增0.9%,地稅收入2574.7萬元,比增20.18);固定資產投資7.573億元,比增72.7%;用電量3.9368億度,比增24.48%。2011年上半年實現規模上工業產值54.49億元,同比增長61%;工商稅收收入2445萬元(其中:國稅1078萬元,地稅1367萬元);新增規模上工業企業13家、新增限上商業企業1家;固定資產投資5.6億元,完成年任務51%,比增37%;工業用電量1.74億度。梅雲街道將以"服務決定競爭力"為理念,秉承"以人為本,服務至上"的宗旨,全面推廣民營科技園管理模式,制訂出台了相應的配套措施及招商引資優惠辦法,致力於讓企業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

園區建設

梅雲街道著力於改善投資環境,創建工業園區,促進各類企業迅猛發展,態勢良好。不鏽鋼製品、化工、塑
料、電子、食品等支柱行業已初具規模。境內有3家大型企業,20多家中型企業,全辦已擁有授權專利16項、3家企業被省評為民營科技企業。近年來,街道採取切實有效措施,積極推進企業自主創新,引導企業重管理、求創新、用商標、創品牌,進一步做大做強。大興、開盛等企業充分發揮獲得省名牌產品稱號的效應,不斷完善企業內部管理,提高品牌競爭力,拓展產品銷售渠道,進一步把產品推向更廣、更寬的市場。廣東開盛鋼鐵實業有限公司連續十年被評定為"重契約守信用企業".揭陽市慶展不鏽鋼有限公司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中國空調行業領先者——廣東吉榮空調設備有限公司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提供了可靠的環境保障。目前,梅雲街道辦事處正高標準推進紫雲高新區建設,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引進電新材料等高科技項目落戶高新區,培育新的工業產業,培植新的經濟成長點。

特色產業

梅雲街道被省確定為五金不鏽鋼專業鎮,全街道現有五金不鏽鋼製品企業98家,其中規模上企業32家,從業
人員近萬人,年產值39.45億元,占全部工業產值42.89%.不鏽鋼製品已成為梅雲的重要支柱產業,並在榕城區工業經濟中占據了重要地位。慶展、駿業、宜馨、潤鑫、翼龍、順風等企業,已形成較大的規模和較知名的品牌,成為五金不鏽鋼產業中的龍頭企業。五金不鏽鋼製品產業在梅雲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群,具有生產規模大、產品品種全、質量水平穩定、出口量大等特點。產品不但暢銷全國各地,還直接或間接出口歐美、非洲、中東、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深受廣大客戶好評。廣東深展實業有限公司、廣東春達化工有限公司等化工企業發展迅猛。其中廣東深展實業有限公司研製的SZ-97真空鍍膜油填補國內空白,被國家評為"高新科技產業化示範工程",該公司還自主研發成功了SZ-WM08金屬用水性真空鍍膜塗料,經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鑑定表明,該塗料填補了國內空白,"產品新穎,技術創新,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0年10月,該產品榮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文化建設

梅雲擁有眾多名勝古蹟。素有"粵東第一私家古園林"美譽的彭園中水榭樓台,盡顯宋代園林景觀;揭陽古八景之一的"紫峰春曉"青樹翠蔓、山色空濛;禮佛聖地紫峰寺碧瓦朱甍、莊嚴肅
穆;明宗岩上風光旖旎,石書齋、石眠床引人入勝。梅雲歷代人才輩出,北宋大文豪歐陽修表弟、大理寺少卿彭延年在此立籍隱居。近代更湧現了名聞海內外的地質專家陳愷、水稻專家林炎城。為弘揚文化精髓,傳承先賢美德,近年來,梅雲街道黨政致力於文化建設,把人文薈萃,歷久彌新的文物資源很好地整合,並注入新文化內涵,加大投入,促進全民文化素質的提高。梅雲文化站占地面積800㎡,站內設有展覽,輔導培訓等活動廳室4個,站辦有圖書室面積300㎡,有藏書100000多冊,訂有各種報刊雜誌。轄區內建有文化室12個,在建6個。積極組織燈謎會猜、詩聯征對、文藝演出、潮樂演奏等活動,豐富民眾文化生活。奎地社區鑼鼓隊代表榕城區參加揭陽市首屆特色文化節匯演,深受好評。通過抓好教育資金籌措、校舍建設和提高師生素質三大任務,使全街道教育事業實現質的飛躍。目前,揭陽捷和工業中學新校區落戶梅雲,珠海立才教育集團投資創辦國小、國中優質教育基地——揭陽市立才中英文學校,梅雲華僑中學教育質量在全區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

社會事業

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投入資金234萬元,在轄區內20個社區和街道主要道路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成立
梅雲街道治安基金會,建設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強化群防群治,保持全辦社會大局持續穩定。投入4500多萬元,全面完成"雨污分流"工程及相關配套項目的建設,達到無污水橫流,無臭味,無蚊蠅,地下水無污染的目標,建設宜居新村、宜居梅雲,奎地社區被評為廣東省宜居村莊創建指導點。目前已建成內畔、奎地、大圍、石頭、雙梧等五座鄉村公園,潮東、大西、竹林等社區的公園也在抓緊建設中。積極做好勞動保障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技能、創業技能等培訓,提高培訓的實效性。認真做好社保費征繳工作,穩步推進農村合作醫療及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全面落實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困難民眾基本生活,積極做好救濟救助工作,讓民眾感受黨和政府的關懷。積極組織感恩慈善活動,動員社會各界賢達以熱心公益為本,慷慨解囊,踴躍捐資, 2011年,全街道社會各界感恩奉獻捐款達9130萬元,感恩奉獻蔚然成風。街道師生在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和文藝科技體育比賽中也成績斐然,多次獲得了國、省、市、區各級的獎勵。街道教師多次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教學論文,受到好評。

揭陽行政區劃百科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上,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地處東經115°36′——116°37′39″,北緯22°53′——23°46′27″。
安樂村
庵後村
鰲頭村
鰲江鎮
北良村
北門社區
白塔鎮
半洋村
北河村
北溪村
北坑村
白塔村
邦莊村
北星村
白坑村
北村
祠堂村
長嶺村
赤岸村
赤步村
車田村
長灘村
赤岩村
粗坑村
赤洲村
赤二村
赤山村
長青村
東山街道
大圍村
大西村
東門社區
東郊社區
頂六村
東寨社區
大寮村
大瑤村
東倉村
東洲村
東寮村
東星村
登崗鎮
地都鎮
東光村
第四村
大嶺下村
第二村
東園鎮
大新村
大溪鎮
大鹿村
東新村
第三村
第五村
大園村
東聯社區
大同社區
大豐村
東隴鎮
大潭村
東門村
東福村
點埔村
東隴村
東埔村
典詹村
東港村
東湖社區
趙埔村
東港鎮
頂深水村
鳳林村
鳳聯村
鳳港村
鳳光村
汾水村
鳳北村
分水村
高湖村
港畔村
廣南村
港口社區
高明村
港尾村
古塘村
溝邊村
桂東村
觀音山村
關山村
關西村
官路村
古份村
厚洋村
華誠社區
何厝村
紅坡村
後寮村
湖濱社區
黃崗村
河田村
後湖村
惠城鎮
湖美村
後王村
後山村
後池村
京北社區
進賢社區
尖山村
金溪村
揭西縣
甲埔村
解放路社區
金東村
客洞村
坎頭村
葵潭鎮
爐頭村
籃兜村
龍砂村
劉畔村
龍嶺村
龍躍村
嶺仔村
隆江鎮
梅雲社區
梅雲街道
棉湖鎮
廟角村
馬南山村
南門社區
南厝村
南洋村
彭林村
中聯村
樟樹下村
周田鎮
寨一村
浦東社區
埔上村
埔尾村
坪上鎮
普寧市
群光村
岐山社區
岐寧社區
橋頭社區
錢坑鎮
前湖村
前埔村
榕華街道
榕東街道
榕城區
石洋村
石牌村
上林村
石峽村
石田村
水寨村
湯前村
潭溪村
塔兜村
湯壩村
塔頭鎮
塘邊社區
圍頭村
五新村
沃角村
西陳村
西馬街道
新陽社區
夏橋村
西關社區
下義社區
仙橋街道
巷畔社區
西頭社區
新亨鎮
下坡村
新圍村
新寮村
新市村
錫場鎮
西洋村
下壩村
新安社區
溪東村
新東村
西溪村
新風村
西塘村
象湖村
溪西鎮
西嶺村
永革社區
永安社區
玉聯村
雲路鎮
月城鎮
玉湖鎮
月山村
院前村
圓山村
月湖村
竹林村
中山街道
珠坑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