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村

東門村

東門村因位於海鹽縣舊縣城東首而得名。隨著縣城建設的不斷發展,東門村土地不斷被徵用,現有村民小組7個,5組、東6、西6組東接杭州灣,南臨核電楓葉小區,西靠東城河,北至明珠村;7、8、9、10四個村民小組在鹽平塘以西,謝家路以東、北城河以北,慶豐路以南。

廣東省普寧市梅林鎮東門村

東門村位於廣東省普寧梅林鎮,離市區19.5公里處。人口0.16萬。四百年前,有賴姓居民在此聚居,。解放前後梅林大街被稱為梅林老圩,上圩的人們在此經營生意。因地處梅林東門,故名。聚落成塊狀分布。建築多為混凝土結構樓房。全村有耕地314畝,山地1000畝。以農為主,種植水稻、番薯。盛產青梅、橄欖、油甘等。部分人經營小商業。有里坪公路經過。東門村緊靠梅林圩市場,商鋪眾多,商貿活躍,是梅林農業銀行、國稅分局、移動分公司所在地,有多家狗肉店和稞粉店及飲食店。有老人活動中心1個,是梅林中心國小所在地。大部分村民外出務工和經商。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武原鎮東門村

2003年,5組、東6組、西6組被列為海鹽縣城東開發建設區,至2005年年底,縣城鹽平塘以東村域土地(包括耕地、宅基地、零星土地)全部被徵用,現存耕地不足10畝,發展特色種植、養殖不可能,僅有的土地種植家常蔬菜,主要是自給自足,剩餘的提籃小賣。東門村因一直毗鄰縣城,村民生活一向相對較穩定,舊時有“走得著石板路,吃得著水豆腐”之說.現因地處城中村,村民從第一產業迅速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年產值200萬元以上的工業生產企業9家,從事的行業包括五金標準件生產、加工塑膠製品製造、紙箱生產等,其他小廠、小店不下40家,並逐年增多,村民收入不斷增加;村集體充分利用地域優勢,積極發展房地產業,現有出租房面積近1萬平方米,年收入超百萬元。為保障村民的合法權益,為保持村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2002年9月村經濟合作社率先進行了社區股份制改革,把村級集體資產量化到戶,變為全體村民股份所有,年終根據實現利潤按股分紅。
2005年底全村503戶1115人(農戶71人,非農戶1044人),其中男493人,女622人,村農民經濟總收入861.9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21元.

雲南省大理市大理鎮東門村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大理市大理鎮,地處大理鎮東南邊,距大理鎮政府所在地0.5公里,到鎮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大理市人民政府所在地15公里。東鄰龍龕、才村村委會,南鄰南門村委會,西鄰玉洱、魁閣社區居委會,北鄰西門村委會隸屬的甘家村。轄1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312戶,有鄉村人口4804人,其中農業人口 4804人,勞動力292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96 人。

氣候物產

全村國土面積3.75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年平均氣溫16.1℃,年降水量108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蠶豆、蔬菜花卉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270.5 畝,人均耕地0.47畝,林地2701.5畝。該村屬於州級小康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商飲服務業為主。

區劃

東門村地處城鄉結合部,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轄區內主要民族有白族、漢族、回族、彝族等民族。城外三個自然村(月溪村、大院子村、果子園村)都有定點擺放的垃圾桶,定時由專人負責清運,因此,村民環保意識相對較強,環境衛生及村容村貌相對較好。城內三個自然村(棕樹園、青石橋、東門街)部分農戶從事家庭旅遊接待和餐飲服務,經濟狀況相對較好。該村十分重視教育事業,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資金,完善文教基礎設施,開展各種實用技術培訓,提高村民的整體素質。

上海市松江區車墩鎮東門村

東門村地處松江區的東大門,是城鄉結合部。行政區域有1.85平方公里,8個村民小組,466戶農戶,共1359人,外來人口達3000多人。黨支部下設5個黨小組,65名中共黨員,40名村民代表。
全村擁有可耕地250畝,固定資產2000萬元。擁有標準廠房近10000萬平方米,普通廠房2000平方米,市場門面房等商業用房5100平方米。全村擁有內外資企業12家,其中日資2家,台資1家,民營9家。擁有建材市場1家,菜市場1家。全村工業總產值2800多萬元,利潤120萬元,人均收入9800元。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推進,工業區開發,舊城改造發展,大量土地被徵用,有5個村民小組被相繼撤制,有1016名村民已農轉非,683名參加了小城鎮保險,村民利益得到了保障。
隨著的經濟發展,社會的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東門村正在以一個嶄新的風貌和姿態率先闊步奔向現代化。

安徽省蕪湖縣花橋鎮東門村

村情概況

東門村位於花橋鎮最東邊,面積4.5平方公里,轄16個村民組,總人口3180人,黨員67名。集體耕地面積2820畝,主要以水稻種植為主導產業。近年來,村黨總支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為指導,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團結和帶領廣大村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扎紮實實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謀發展,使全村連續多年保持了班子穩、人心齊、村內經濟發展、村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實現了三個文明建設的快速發展,依託地域和資源優勢,大 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提高農民人均收入,豐富農民文化生活,使村集體收入超過6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500元,去年被縣委命名為“五個好”村黨組織,被鎮黨委命名為“先進黨支部”。

加強黨總支建設 切實發揮領導核心作用

東門村向來以貧窮、落後、班子不團結而聞名,在2002年的村支部換屆中,通過“兩推一選”的方式,調整了村級支部班子,將能力強、作風正、威信高,能帶領民眾致富的黨員推上了支部書記的崗位,村兩委班子上任後,首先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學習制度、會議制度、財務制度,做到照章辦事;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堅持把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建設放在重要位置,不斷增進班子團結,提高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開好支部班子民主生活會,抓好民主評議黨員工作,樹立正氣,在民主生活會上作好自我剖析,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進一步要求黨員發揮好先鋒模範作用,並注重發展黨員和培養後備幹部,形成了堅強的戰鬥集體。為了讓民眾放心滿意,村里實行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對村裡的帳務帳目、集體資產的經營情況、糧補的發放等民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全部實行公開,接受民眾監督,增加工作透明度,密切了幹群關係,也為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打實了基礎。
同時注重發揮村級配套組織作用,建立和完善了以黨建、維穩、計畫生育、經濟發展等工作制度,使村幹部責任明確,各項工作有計畫、有安排、有落實,形成了“以制度管人,按章辦事”的運行機制。

加強理論和技能培訓 提高幹部民眾素質

針對黨員幹部科技文化素質不高,帶領民眾致富意識和本領不強的實際,村黨總支依託綜治活動室和黨員電教播放室為主陣地,加大對村黨員幹部、入黨積極分子、後備幹部、青年積極分子等人員的教育培訓力度。截止目前,村已舉辦實用技術、政策理論、法律知識培訓班8期,培訓人員達到720餘人次。通過培訓,使每位村幹部都掌握了1—2門實用技術,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多了,帶領民眾致富的能力增強了,真正達到了“幹部經常受教育,農民長期得實惠”的有效目的。

以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為載體

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根據鎮黨委統一安排和部署,村黨總支在鞏固和提高“五好”村黨支部成果的基礎上,按照“因地制宜、因事因人設崗、自主自願、方便操作”的原則,設定了計畫生育監督指導崗、科技示範崗、打更巡邏崗等5個崗位。建立和完善無職黨員動態考核公示制度和管理考核機制,加強對黨員監督和季度、年度考核。黨總支通過積極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構建了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平台,有效地推動了村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壯大集體經濟 增強為民辦事實力

一是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實力,提高為民服務能力。為盤活集體資產,壯大集體經濟,該村一方面積極組織全村剩餘勞力外出務工,增加農民收入;另一方面積極引導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加大為農服務工作,進行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積極盤活資產和村級水面效益,2005年10月份,通過廣泛徵求意見和多次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通過,將林場進行低產林改造,向外租賃承包和水面發包,通過公開發包兩項總計創收57萬多元。
二是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贏得民心。工作中,該村時刻把民眾的冷暖掛在心上,把工作做在民眾的心坎上。首先,村黨總支經過研究後,投資15萬元,修通了花東路東門段的砂石路2000米和各村民組的砂石路,投資2萬餘元改造了漢口電站,引進外資興辦自來水廠一座,解決了全村70%民眾飲水難的問題,另外,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實現了有線電視安裝入戶。通過對水、電、路以及其它公益事業的建設,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三是抓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經濟。村黨總支充分認識到農民要想富就必須充分發揮本地的優勢,抓產業結構調整,走科技興農,加大科技投入。在抓好糧食生產上,該村積極做好宣傳工作,大力推廣優質稻的種植,發展優質稻生產,同時村黨總支還積極與本鎮龍頭企業——蕪湖雙豐糧油實業有限公司取得聯繫,發展定單農業,實行產、供、銷一條龍,僅此,農戶每畝多增加收入100餘元。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基礎上,村黨總支按照鎮黨委、政府制定的規劃和發展戰略,積極引導農民大力發展優質經果林和苗木花卉。經過幾年的發展,經濟效益顯著。村黨總支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走“加強農業、依靠科技、發展多種經營”路子,黨總支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措施,要求村幹部和黨員每人要掌握2門以上的農業實用技術。村黨總支還積極邀請農技人員到該村給民眾進行技術培訓,農業適用技術不斷得到推廣。為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村黨總支利用本村東門渡集鎮及蕪湖縣縣委給予的邊貿特區的優惠政策等優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商貿業,在本村的東門渡街道建起了長500多米的商貿一條街。目前,兩側門面、餐飲業個體門店、攤位已發展到100多個,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大大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完善村級組織規範化管理

建立和完善黨員議事會、村民代表會、村務公開監督小組“三個議事組織”,堅持議事組織參與村級重大事務的決策,使村各項工作更加公開、透明,深化了民眾參政議政的程度,加大了監督力度,特別是在財務管理上,由民眾對村集體財務進行檢查審理,張榜公布,接受監督。2002年以前,村級財務比較混亂,由此民眾反響很大,幹群關係緊張,為徹底消除民眾心中的疑惑,真正給民眾一個明白,村邀請了鎮紀委、農經站對村級財務進行了清理,並針對村民意見較大的東門渡集鎮開發,資金的收入和支出情況,進行了規範清理,並將結果及時向村民代表和民眾進行公布,消除了民眾的疑慮,進一步融洽了黨群、幹群關係。

三個文明協調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要發展農村經濟,實現共同富裕,還必須提高“三個文明”建設水平,為此村黨總支積極向廣大村民宣傳和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標準;積極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發展農村先進文化,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狠抓 “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全村共有“五星級 ”以上文明戶217戶。為把工作落到實處,村內重點工作及時向全村公開,接受廣大民眾的監督;在財務收支方面,嚴格執行監督小組審批入帳制度,做到及時入帳、帳實相符,手續完備;邀請鎮司法員到村講課,加強對民眾的民主法制教育,全村刑事發案率為零,社會治安良好;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村容村貌整潔,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信安街道東門村

東門村是衢州市柯城區信安街道辦事處下轄的行政村之一,地處市區東側,連線機場,屬城中村,現有人口797人(原土地徵用前人口1700多人),農戶410戶;村兩委班子成員6人,黨員33人;有9個村民小組,現分散居住在市區書院新村、梅花苑新村、浮石苑新村等,這幾個新村屬於城市建設拆遷異地安置,建成後房屋達500餘棟。全村在2002年土地全部征完,共征地總面積350畝。
經過20多年的努力,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支持下,全村黨員幹部民眾團結協作,開拓進取,艱苦創業,目前村集體年收入達200餘萬元,集體固定資產達6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964元。目前35-54周歲村民春節一次性發放生活補貼1800元,55周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發放生活費406元。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東門村先後榮獲了省、市、區三級文明單位,市區兩級奔小康示範村,創建省衛生城市先進村,區級先進集體勞動模範,一級強村。村黨支部多次被評為區級先進基層黨組織。1999年又被命名為區“五好”村黨支部,2003年評為衢州市“五星級”黨支部。
東門村租用駐衢部隊(機場)的百畝土地,投資160餘萬元,建成水、電、路、噴灌溉設施齊全的280個蔬菜大棚(全面覆蓋),使得蔬菜生產這一東門村農業的主導產業得以延續。2000年被列為區級效益農業示範基地;2001年區級無公害蔬菜基地;2005年1月被認定為省級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南山鎮東門村

南山鎮東門老區基點村,位於南古路旁,交通便利,距市場34公里,離集鎮4公里,轄大坑、後坑兩個自然村,全村土地面積10428畝,林地面積6700畝,海拔180米,氣候溫和,有利於種養業發展。千年古剎東門寺所在地。南平市科協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掛點幫扶,幫助該村建設灌溉水渠,解決村民生產用水問題。幫助村建設“科技閱覽室”、“科普宣傳欄”等文化陣地、設施。組織農業科技專家深入掛點村開展科技下鄉、義診活動,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現場技術諮詢、技術服務等形式幫助農民開發致富項目。

福建省泉州南安市金淘鎮東門村

村情概況

東門村位於金淘鎮中部,鎮政府駐地西3.5公里處,距離南安市區僅25公里,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村莊位於周圍四村之中,東臨東溪村,西接石林村,東北與蓮坑村隔岸觀望,西北與杏山村接壤。
村委會設在古街後坑埔街頭,有東頭、過圳、宮口、蘭林、吾洋墟、美茂墘、筐內壟、苦營、兆祥、內墘、溪心、美厝、南美山等13個自然村,22個村民小組,有村民1470戶6300多人。

歷史沿革

東門村是始祖從泉州東門遷入繁衍,遂以源地命名為“東門”。在元、明、清隸屬南安十四都,民國年間為東門保,解放初為蓮坑鄉,1958年為東星大隊,1980年因與官橋公社東星大隊重名,恢復舊稱東門大隊。1984年改為東門村委會。

地理交通

東門村坐落於巍峨俊秀的高蓋山南簏的淘溪河谷平原上,村莊四周青山環繞,村中碧水長流,風景優美,土地肥沃。面積7.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190畝,山地2500畝,主要種植水稻等農作物,盛產茶葉,柑桔,桂圓等。 省道307線貫穿全境,金碼公路也在境內與省道307線接軌,距離泉三高速路口2.5公里,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捷;有史以來,就形成以後坑埔為中心的商貿集聚地,特別是這十幾年來,當地經濟飛速發展,又形成另一個商貿市場--新東街。這兩個市場可以輻射到金淘上都周圍九個村及鄰鎮詩山鎮、碼頭鎮。不久的將來,憑藉著交通樞紐和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優勢,東門村發展空間不可限量。
是首批被南安市政府評為“富裕型小康村”稱號。歷史以來東門村就是著名的僑村,又素有“草蓆之鄉”的美譽,該地盛產柑橘、龍眼及草蓆編織。境內民風淳樸,熱情好客,人民勤勞致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村中各種設施齊全,各項活動開展較好,如籃球、排球、老年人氣排球、門球等活動。村民們熱情高漲,村莊呈現一片勃勃生機。

人文歷史

據東門謝氏族譜記載“元末明初,自晉入南肇於十四都忠孝境後巷街子榮也……”東門的先賢早在六百多年前就在此定居繁衍了。古時東門稱十四都忠孝境;解放初,東門村隸屬於後坑鄉政府,稱為東門村。文革時分拆為東星村與東溪村兩村,文革後東星村恢復為東門村至今。東門村村民均為謝氏。是南安市謝氏聚居數最多一個村,由東門謝氏繁衍而出的有:浙江蒼南藻浮上九保村謝氏,浙江溫州謝氏,福鼎前街謝氏,台灣省高雄左營謝氏,共達兩萬多人。
東門村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村內現存有一些古祠、古宅、古井等均保存較好,如東門後坑埔舊街、東門寨、陽朝寨、霞霖宮、蓮花祖祠、石獅祖祠、東房祖祠、三房祖祠、泉珍厝、大番厝、萬香厝等。現在村中洋山坪上近思國小及南光中學近二十座的現代化高樓巍然聳立,紅瓦白牆,綠樹掩映,為古樸秀麗的鄉村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歷代以來,由東門村移居海內外者眾多,有移居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各國以及台灣、澳門、香港等地。他們為當地的社會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同時也湧現出許多商界名人,如謝長歲、好音夫人、謝振酬、謝瑞成、謝學群等。他們對家鄉懷著拳拳之心,樂捐好施,慷慨解囊,為家鄉乃至南安市的教育事業、衛生事業、社會公益事業作出巨大的貢獻。

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鳳塘鎮東門村

屬鳳塘鎮,在鎮政府東側,因地處鳳塘片村東面,故名。由東門、韋厝二個自然村組成,東與楓溪鎮溝尾謝村接壤,西南分別與南門、大埕交界,北面與浮崗隔溪相望,據《陳氏族譜》載:南宗紹興丙寅年,陳姓承鳳公遷入創鄉。以農為主,荔枝為當地特產。

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黃泥河鎮東門村

村情概況

東門村隸屬於黃泥河鎮黃泥河村委會行政村,屬於壩區。位於黃泥河鎮東邊,距離黃泥河村委會1 公里,距離黃泥河鎮1公里。國土面積0.4平方公里,海拔1297米,年平均氣溫16.3 ℃,年降水量149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油菜等農作物。有耕地542.8畝,其中人均耕地0.3畝;有林地50畝。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44戶,有鄉村人口1860人,勞動力91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57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2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72元。農民收入主要以運輸業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27.5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86.3萬元;畜牧業收入259.7萬元;漁業收入12.3萬元;林業收入3.2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88.4萬元;工資性收入227萬元,其它收入5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72元,農民收入以運輸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21.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44,在省內務工130人,到省外務工14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420戶通自來水,有420戶通電,有31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15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10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61輛,拖拉機5輛,機車180輛。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96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76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1 畝。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混凝土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8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

揭陽行政區劃百科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上,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地處東經115°36′——116°37′39″,北緯22°53′——23°46′27″。
安樂村
庵後村
鰲頭村
鰲江鎮
北良村
北門社區
白塔鎮
半洋村
北河村
北溪村
北坑村
白塔村
邦莊村
北星村
白坑村
北村
祠堂村
長嶺村
赤岸村
赤步村
車田村
長灘村
赤岩村
粗坑村
赤洲村
赤二村
赤山村
長青村
東山街道
大圍村
大西村
東門社區
東郊社區
頂六村
東寨社區
大寮村
大瑤村
東倉村
東洲村
東寮村
東星村
登崗鎮
地都鎮
東光村
第四村
大嶺下村
第二村
東園鎮
大新村
大溪鎮
大鹿村
東新村
第三村
第五村
大園村
東聯社區
大同社區
大豐村
東隴鎮
大潭村
東門村
東福村
點埔村
東隴村
東埔村
典詹村
東港村
東湖社區
趙埔村
東港鎮
頂深水村
鳳林村
鳳聯村
鳳港村
鳳光村
汾水村
鳳北村
分水村
高湖村
港畔村
廣南村
港口社區
高明村
港尾村
古塘村
溝邊村
桂東村
觀音山村
關山村
關西村
官路村
古份村
厚洋村
華誠社區
何厝村
紅坡村
後寮村
湖濱社區
黃崗村
河田村
後湖村
惠城鎮
湖美村
後王村
後山村
後池村
京北社區
進賢社區
尖山村
金溪村
揭西縣
甲埔村
解放路社區
金東村
客洞村
坎頭村
葵潭鎮
爐頭村
籃兜村
龍砂村
劉畔村
龍嶺村
龍躍村
嶺仔村
隆江鎮
梅雲社區
梅雲街道
棉湖鎮
廟角村
馬南山村
南門社區
南厝村
南洋村
彭林村
中聯村
樟樹下村
周田鎮
寨一村
浦東社區
埔上村
埔尾村
坪上鎮
普寧市
群光村
岐山社區
岐寧社區
橋頭社區
錢坑鎮
前湖村
前埔村
榕華街道
榕東街道
榕城區
石洋村
石牌村
上林村
石峽村
石田村
水寨村
湯前村
潭溪村
塔兜村
湯壩村
塔頭鎮
塘邊社區
圍頭村
五新村
沃角村
西陳村
西馬街道
新陽社區
夏橋村
西關社區
下義社區
仙橋街道
巷畔社區
西頭社區
新亨鎮
下坡村
新圍村
新寮村
新市村
錫場鎮
西洋村
下壩村
新安社區
溪東村
新東村
西溪村
新風村
西塘村
象湖村
溪西鎮
西嶺村
永革社區
永安社區
玉聯村
雲路鎮
月城鎮
玉湖鎮
月山村
院前村
圓山村
月湖村
竹林村
中山街道
珠坑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