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坑村

珠坑村

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西遞鎮。

基本信息

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西遞鎮珠坑村

珠坑村地處黟縣休寧縣交界的阜嶺南麓,隸屬西遞鎮。這裡群山環抱,層巒疊翠;松杉竹茶,鬱鬱蒼蒼。一泓溪流繞村流過,清澈見底。村莊背倚來龍山,房屋依山而建,富有層次感。村口周邊滿是高大的烏株樹,珠坑也因此得名珠坑世居王姓,明永樂年間,村人王俊得高中己卯科進士,官至左布政使。至今朱坑仍流傳著有關王俊得的不少傳說。如“得名羊布政”、“代政三天”、“三步金階”等,均膾炙人口。由於王俊得清明廉政,功績卓著,明皇帝曾御賜在珠坑建牌坊一座。王氏家族為此感到榮耀,故籌集資金,興建王氏宗祠,名為“文敘堂”。近年國家文物部門撥款,將保存下的“文敘堂”中間部分加以整修,使之基本恢復原貌。“文敘堂”建築恢弘、雕刻精美,特別是大門兩側的八駿、十鹿石雕圖,堪稱徽州三雕中精品。

農田農田

民主革命時期,珠坑是共產黨游擊隊活動區。解放前夕,為配合大軍渡江,迎接黟縣解放,黟縣人民政府在珠坑成立,舒子敏任縣長。當時,黟縣人民政府辦事處便設在“文敘堂,如今珠坑村正發揮資源優勢,以茶桑為支柱產業,走多種經營道路,結合日益發展的黟縣旅遊趨勢,開發了“珠坑有機茶”和“珠坑臘八豆腐”等旅遊商品,受到廣大遊客的青睞

清遠行政區劃百科

清遠市是一座年輕而充滿魅力的城市。中國廣東省轄地級市。廣東省地域最大的地級市和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1988年1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清遠地級市,同年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

揭陽行政區劃百科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上,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地處東經115°36′——116°37′39″,北緯22°53′——23°46′27″。
安樂村
庵後村
鰲頭村
鰲江鎮
北良村
北門社區
白塔鎮
半洋村
北河村
北溪村
北坑村
白塔村
邦莊村
北星村
白坑村
北村
祠堂村
長嶺村
赤岸村
赤步村
車田村
長灘村
赤岩村
粗坑村
赤洲村
赤二村
赤山村
長青村
東山街道
大圍村
大西村
東門社區
東郊社區
頂六村
東寨社區
大寮村
大瑤村
東倉村
東洲村
東寮村
東星村
登崗鎮
地都鎮
東光村
第四村
大嶺下村
第二村
東園鎮
大新村
大溪鎮
大鹿村
東新村
第三村
第五村
大園村
東聯社區
大同社區
大豐村
東隴鎮
大潭村
東門村
東福村
點埔村
東隴村
東埔村
典詹村
東港村
東湖社區
趙埔村
東港鎮
頂深水村
鳳林村
鳳聯村
鳳港村
鳳光村
汾水村
鳳北村
分水村
高湖村
港畔村
廣南村
港口社區
高明村
港尾村
古塘村
溝邊村
桂東村
觀音山村
關山村
關西村
官路村
古份村
厚洋村
華誠社區
何厝村
紅坡村
後寮村
湖濱社區
黃崗村
河田村
後湖村
惠城鎮
湖美村
後王村
後山村
後池村
京北社區
進賢社區
尖山村
金溪村
揭西縣
甲埔村
解放路社區
金東村
客洞村
坎頭村
葵潭鎮
爐頭村
籃兜村
龍砂村
劉畔村
龍嶺村
龍躍村
嶺仔村
隆江鎮
梅雲社區
梅雲街道
棉湖鎮
廟角村
馬南山村
南門社區
南厝村
南洋村
彭林村
中聯村
樟樹下村
周田鎮
寨一村
浦東社區
埔上村
埔尾村
坪上鎮
普寧市
群光村
岐山社區
岐寧社區
橋頭社區
錢坑鎮
前湖村
前埔村
榕華街道
榕東街道
榕城區
石洋村
石牌村
上林村
石峽村
石田村
水寨村
湯前村
潭溪村
塔兜村
湯壩村
塔頭鎮
塘邊社區
圍頭村
五新村
沃角村
西陳村
西馬街道
新陽社區
夏橋村
西關社區
下義社區
仙橋街道
巷畔社區
西頭社區
新亨鎮
下坡村
新圍村
新寮村
新市村
錫場鎮
西洋村
下壩村
新安社區
溪東村
新東村
西溪村
新風村
西塘村
象湖村
溪西鎮
西嶺村
永革社區
永安社區
玉聯村
雲路鎮
月城鎮
玉湖鎮
月山村
院前村
圓山村
月湖村
竹林村
中山街道
珠坑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