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湖鎮

棉湖鎮

棉湖鎮位於榕江南河中游東岸,是粵東平原的一個古鎮,創建於宋仁宗年間,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全鎮總面積33平方公里,其中鎮建成區面積5.5平方公里。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棉湖鎮,棉湖稱為千年古鎮,因它是創建於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它的古名為道江,後來因為其東南部有個著名的雲湖,寬百餘頃,水色清碧如玉,湖岸木棉樹成林,後因產木棉出名而改稱棉湖。棉湖鎮面積33平方公里,其中鎮城區5.5平方公里,轄14個村和13個社區,35個自然村。2012年底,全鎮總戶數24515戶,戶籍人口105002人。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8.07億元,其中工業產值26.36億元,農業產值1.71億元,人均純收入7795元。2002年,棉湖鎮被列為廣東省中心鎮之一,2005年5月獲廣東省電線電纜專業鎮。2014年,被列為全國重點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圖)棉湖鎮 棉湖鎮

棉湖鎮創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古名道江,後因鎮東南面的雲湖兩岸盛產木棉,改名棉湖,素有“上田肥美,良物殷饒,衣冠之族,弦誦之家,甲於通邑”之譽。

明洪武三年(1370年),揭邑轄之湖口巡檢司官署由東園洲仔村遷至棉湖,轄霖田都。

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棉湖設佐堂,轄區長80里,寬40里,為揭陽縣之重鎮,後曾稱棉湖市。

民國期間,為揭陽第三區署,轄蛟龍、東園,陽夏,塔頭,共安、和順、金坑、鴻江、錢坑、月錫、河內、鳳湖、逢三等13個鄉。

革命歷史

棉湖鎮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在中國現代史上發生的最重大事件,要數上世紀20年代的“棉湖戰役”,而這一戰役直接指揮者就是後期成為國民黨要人的何應欽。

1925年,蔣中正、廖仲愷、周恩來等兩次率領東徵到棉湖,曾住宿興道書院。

1926年,中國工農紅軍開始在湖西祠堂活動。

1928年何石、盧篤茂等人直接到湖西發動農民參加革命。同年5月,湖西成立農會,建立蘇維埃政權。建國後,湖西、花園村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評為紅色游擊區。興道書院、湖西祠堂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國後

1949年11月成立棉湖人民政府。

1950年5月改為棉湖鎮人民政府。

1958年與東園、鳳江兩鄉合併為棉湖人民公社。

1961年,原棉湖人民公社拆出鳳江、東園、塔頭、甲浦 個人民公社,棉湖鎮自成一個人民公社。

1972年,原東園人民公社的下浦、境潭,甲浦、上浦、厚埔5個生產大隊劃屬棉湖鎮人民公社。

1975年,原屬普寧縣的貢山、四鄉、湖西3個生產大隊劃屬棉湖鎮人民公社。

改革開放後

1983年開始,棉湖鎮人民公社改稱棉湖鎮。

1996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2002年被列為廣東省中心鎮之一。

2006年7月-2007年1月,棉湖鎮黨政帶領民眾衝破傳統舊習,在占地1500畝的“祖墳禁地”上大搞工業開發,先後將7000餘座祖墳遷入了新建的村公墓(骨灰樓)。截至五月底,這一祖墳地上新建成的園區已引進工業項目20個,投資總額近5億元。此舉不僅為全鎮工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也為新農村建設和推進殯葬改革譜寫了新篇章。隨後,開發區“三通一平”工程迅速得以鋪開,如今,這片昔日亂墳崗已初步建成一個占地面積2491畝,區位優越、布局合理的生態型工業示範基地——棉湖鯉魚門工業集中區。已有投資1.5億元的揭陽市華粵公司、投資1.3億元的廣東鋼精不鏽鋼廚具公司等20家企業先後落戶,總投資額已近5億元。

至2007年,有湖西村、貢東村等二個市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甲埔村、上埔等二個縣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

2009年9月25日,投資6億多元的曙光新城,在揭西縣棉湖鎮隆重開工。這是揭西縣向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的一項重大舉措。

2012年建成3個小區。2013年國際電纜城開始建設。

行政區劃

2012年,棉湖鎮政府駐迎賓路5號,轄13個社區14個行政村。

轄區
四鄉村湖西村新湖村厚埔村上浦村甲浦村境潭村
下浦村鯉魚溝村貢山村新厝陂村貢東村玉石村考溪村
南門社區橋頭社區竹園內社區嶺南社區解放路社區米街社區方圍社區
雲湖社區花園社區道江社區湖濱社區東新社區興中社區

地理位置

位置

棉湖鎮地處縣境東部,榕江南河中游,東、南與普寧市赤崗、大壩鎮鄰接,西、北與鳳江、東園鎮隔榕江南河相望,是粵東平原的一個古鎮,面積29.8797平方公里,其中鎮城區5.5平方公里。距縣城42公里(鎮政府駐地距縣政府駐地公路里程。下同)。鎮城區處於榕江南河中游平原,西、北為榕江南河環繞,南北有雲湖水貫通。

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終年無雪少霜,年平均氣溫21.4℃,年太陽輻射總量為每平方厘米115—156千卡,年平均降水量在1720—2100毫米之間,是全國光、熱、水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夏秋間常受強熱帶風暴襲擊,有時因季風活動反常或寒潮侵襲,會出現冬春乾旱或早春低溫陰雨天氣。 

全鎮面積

全鎮面積29.8797平方公里,其中鎮城區5.5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2012年,全鎮總戶數24515戶,戶籍人口105002人。全鎮出生1185人,其中男612人,女573人;人口出生率11.07‰,人口自然增長率4.50‰。棉湖鎮為漢族聚居地,少數民族(含國外民族),均因通婚或工作調動而遷入。

經濟概況

綜述

棉湖鎮 青欖

2012年,全鎮固定資產投資額2.74億元。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8.07億元,其中工業產值26.36億元,農業產值1.71億元,財政收入7248.72萬元,國稅收入657.85萬元,地稅收入2156.69萬元,人均純收入7795元。

第一產業

棉湖鎮農業以種植水稻番薯等為主。有山地面積6350畝,耕地總面積14012.89畝:其中水田12752.89畝,旱地1260畝。2004年全鎮年糧食種植面積27080畝,糧食總產量10980噸;池魚總產量659噸;水果總面積3166畝,總產量3451噸,其中柑桔2562噸。2006年,糧食生產綜合直補政策發放直補資金13萬元;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入資金16萬多元完成浦溪電灌站的重建;建設境潭的蔬菜基地,建成基地噴灌工程,2012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71億元。

第二產業

(圖)棉湖鎮 棉湖鎮工業區

棉湖鎮是揭西縣的工業重鎮。工業主要產品有電線電纜、高壓電器、家用電器、電木原料、塑膠五金製品、薄膜和彩印等。2004年全鎮獲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的企業4家,獲農業部頒發的全面質量管理達標企業6家,獲產品質量信得過企業2家,獲省科委頒發的民營科技企業4家,達計量二級的87家,計量三級的57家。

棉湖鎮以電線電纜電器、印刷包裝等為主導產業,2012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新增限上商業企業18家;2012年工業總產值64.4億元。

第三產業

商品流通

2012年,全鎮有個體工商戶2608家,私營企業624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5億元。已發展成為棉湖的主導產業並且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結構,從事於電線、電纜、電器、印刷包裝等產業鏈的人數占全鎮總人口數的35%。

財稅金融

2012年全鎮財政總收入7248.72萬元,財政總支出7248.72萬元;地稅收入2156.69萬元,國稅收入657.85萬元。有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中國郵政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棉湖鎮設點辦公。

交通條件

棉湖鎮 棉湖鎮
棉湖鎮有洪棉公路、棉河路、棉東南路、棉梅公路和棉壩公路等對外主要道路,又有道江中路、榕雲路、興中路、迎賓路、花園路、工業路、湖東路、解放路、沿江路、育新路等鎮內主要街道,鎮內街道與對外交通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四通八達的 交通樞紐

水路可上至普寧鯉湖,下通揭陽、汕頭。

社會事業

配套設施

棉湖鎮 棉湖鎮
棉湖鎮便民服務中心於2012年9月15日正式掛牌辦公,該中心由原鎮政府三間辦公室改建、擴建而成,項目投入建設資金30萬元,總占地125平方米 。從民政、計生、農業、企業、社保、財政等部門抽調業務骨幹納入服務中心作為視窗工作人員,把社會保障、醫療保障、勞動就業、計畫生育、企業審批、農用地審批等業務統一歸口辦理。

2012年籌資80萬元,購置新型垃圾壓縮車2輛,全鎮有垃圾收集隊伍的有10個行政村,保潔員50人。

2012年棉湖鎮投入資金30萬元,改造農村危房30間;全鎮14個行政村已全部完成農村飲水工程主管網安裝,其中三個村用戶水錶已安裝完成。完成湖西橋到南門市場以及棉湖鎮車站對面華園生活小區管網改造建設,完成湖西中學旁居住區供水設施擴網工作,全鎮新增用戶500多戶。

郵電通信

棉湖有電信分局、郵政分局各1個。2003年底,有180個卡式電話,2個信箱,電話容量28000門,固定電話23000戶,公用電話180戶,寬頻業務700戶,行動電話通訊基站5個,2003年電信業務收入1800萬元,郵政業務收入170萬元。 

醫療衛生

2012年,全鎮有醫院1所:棉湖華僑醫院(揭西縣第二人民醫院),醫務人員320人,有218人擁有專業技術職稱,其中醫生89人;鄉村個體醫療站 25個,醫務人員 25 人。至2012年底,全鎮合格醫療站25個。兒童免疫接種率98%。至2012年底,參加新型城鄉醫保人數8.41萬人;新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落實參保人數27469人。全年住院人數2977人,住院報銷1100萬元。

2012年,全鎮有完全中學1所,高級中學1所,初級中學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高中在校學生6392人,國中在校學生7625人,教職工714人;國小13所,學生10958人,教職工576人;公辦幼稚園2所,民辦幼稚園17所,全鎮中國小生18369人,教職工129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入學率99.5%。

國小
揭西縣棉湖鎮實驗學校(國小部)棉湖鎮中心國小四鄉國小新湖國小武德國小上浦國小
永光學校湖東國小湖西國小花園國小貢山國小厚埔國小
下浦國小境潭國小林少卿紀念學校
初高中
揭西縣棉湖中學棉湖第二中學興道中學湖西中學
揭西縣第二華僑中學揭西縣棉湖鎮實驗學校(國中部)城北中學源創職校
揭西縣職業技術學校興賢職校揭西縣棉湖中學實驗學校

風景名勝

打鐵街作坊群 打鐵街作坊群
興道書院、湖西祠堂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湖兩月、和鰲頭獨占(境潭溪頭宮),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2個。古打鐵街作坊群、郭氏大樓是揭西縣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打鐵街作坊群:揭西縣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形成於元代以後,鼎盛於明、清、民國時期直至建國初期。全長約百米,是過去棉湖鎮比較集中和較大規模的單一行業專賣街。

花果古寺:位於粵東千年古鎮—棉湖鎮解放路,相傳創自明清代(1644)之前,乾隆丁卯(1747)重修,1991年起由住持釋新成為主捐資100餘萬元,修葺、擴建,由趙朴初會長重新題名作外門匾額,1988年10月被批准登記開放,1990年5月24日被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昌古廟-玄天古廟 永昌古廟-玄天古廟
永昌古廟:位於棉湖鎮北爺門,是由玄天古廟、雲湖庵和雲境庵組成的廟群,占地面積1321平方米。古廟建於宋代,廟供奉北極真武玄天上帝,庵供奉娑婆三聖。壁嵌成片清代精工立體石浮雕60幅,天盤倒吊藻井裡外三層通花金漆木雕,構刻精緻,小巧玲瓏,乃省內稀有的木雕精品。該廟是處千年古蹟,又稱“北闕佛光”。

興道書院:在棉湖鎮之東南,前臨雲湖。湖兩旁,一為“之”字形橋,一為拱形橋,各有千秋,湖邊木棉挺立,直刺雲天。站在書院之前,近望隔湖嶺頂埔,有如硯台。遠望則層巒疊嶂,正中有鐵山,海拔近五百公尺。三山並排,有如筆架。真箇是“三山排青,一水汀碧”。

郭氏大樓 郭氏大樓
郭氏大樓:位於揭西棉湖,為清初富商郭來所建。大樓位於棉湖古鎮翰林府右側,永昌古廟左側,面對高聳的鐵山筆架峰,瀕臨秀美的雲湖。湖橋亭榭鑲綴,名勝古蹟交輝。與興道書院、翰林府、雲園、永昌古廟等,形成一個壯觀的建築群。郭氏大樓顯得尤為雄偉壯觀,是遠近有名的建築物,有“潮汕民居古建築之最”的美譽。

歷史文化

棉湖鎮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藝活動主要有潮樂、燈謎、書畫漢劇等,一般在每年春節期間或特別慶典時正式舉辦。還有民間的舞龍、舞獅、舞英歌、燈會、花卉盆景展、廟會、賽龍舟、說書和多種多樣的飲食文化等。民間傳統工藝有木雕、竹編、剪紙、石刻等。

民間文藝團體
棉湖潮樂社棉湖漢樂社棉湖聯隊棉湖燈謎協會棉湖書畫協會棉湖盆景協會
南門居委英歌隊龍頭城英歌隊劉厝寨舞獅隊湖東舞龍隊新寨舞龍隊揭嶺詩社
揭陽詩社揭西文聯揭陽作家協會攝影協會鎮象棋協會鎮桌球協會
棉湖名人作品
名人作品
黃澤河(黃河) 《黃河書法藝術探索與實用叢書》《指書與拳書》 《硬筆書法》《書法、標誌、招牌》 《百種工具書法》 《藝術簽名 《酸澀集 《烏龜上崗》
陳銘龍《書生大業》 《窗外》 《百旅》
陳曉明《陳曉明花卉畫集》 《中國當代名家畫集:陳曉明》
陳少慈《大學生人文素質修養》 《潮汕賦》《大學語文》
吳澤華《吳澤華獲獎作品集》
石雲 楊曉君畫集《蔌園》
林曉明《林曉明書畫作品專輯》
郭惠理《郭惠理書法集》
李維照《李維照攝影作品集》
翁盛德《曾習經詞注》
李典信 《棉湖舊事》

名優特產

棉湖鎮位於揭西縣東部,是“歷史文化名鎮”和“千年古鎮”,當地民眾長期以來都有製作潮汕小食的習俗,它匯集了潮汕周邊地區民間傳統地方風味,棉湖小食在粵東地區久負盛名,享譽海內外。

主要有:棉湖瓜丁、豬肉脯、烏膜豆仁、新埔紅腳芥蘭、下浦大蕉、四鄉姜薯、厚埔春菜、貢山方柿、新陂果蔗、果汁、糕果、春餅、無米果、安仔果、無渣瓜丁、神香餅、油麻方、糯米豬腸、炒糕粿、腸粉、草粿、手捶牛肉丸、菜脯蛋、滷味、蚝仔煎、鹹水粿、等三十多個品種。

特產名稱簡介
棉湖粿汁在潮汕地區流傳著“相爭粿汁碗”的民間故事。一個非常漂亮的姑娘,到小販攤上買粿汁吃。有個男顧客在旁邊站著,小販問他要不要一碗,他默不作聲。等到姑娘吃完,把碗還給小販時,那男顧客就對小販說:“這個碗不要洗,就用它舀一碗賣給我!”小販說:“我自己比你還愛得甚呢!”說著自己舀了一碗,張口對準沾著女顧客唇膏的碗沿,津津有味地吃起來。
糍粬粿糍粬粿的皮所用到的一種原料糍粬草是生長在中國南北方田間山野的一種綠茸茸的小草,這種小草有一股淡淡的甘香味,具有清熱解毒,涼腸涼血的功效,是中醫的一種常見藥材,其乾品稱為“白頭翁”。
春卷春卷是由用麵粉製成的圓薄餅皮放上綠豆畔(棉湖方言,即去皮綠豆片)、蒜頭白(即生蒜前面白色部分,切成幼粒)、香菇、蝦米、魚露、味素等包成的,形狀為約10厘米長的條狀,炸至呈金黃金成即可食用。 春卷的皮酥脆,餡鹹香,一口咬下去,只覺口齒留香,食慾大增,是一款不僅讓棉湖人四季都愛吃而且是來潮的客人不可不品嘗的著名小吃。
紅腳芥藍棉湖的特色物產——紅腳芥藍由於產品口味好,種植歷史較長而聞名,有“好魚馬鮫鯧,好菜棉湖芥藍”之說。 
菜頭粿菜頭粿即蘿蔔糕,蘿蔔糕是廣東地區大眾化的民間小食,但棉湖的菜頭粿和外地的蘿蔔糕,在做法及風味上都不同,有著濃郁的棉湖風味。

揭陽行政區劃百科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上,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地處東經115°36′——116°37′39″,北緯22°53′——23°46′27″。 
安樂村
庵後村
鰲頭村
鰲江鎮
北良村
北門社區
白塔鎮
半洋村
北河村
北溪村
北坑村
白塔村
邦莊村
北星村
白坑村
北村
祠堂村
長嶺村
赤岸村
赤步村
車田村
長灘村
赤岩村
粗坑村
赤洲村
赤二村
赤山村
長青村
東山街道
大圍村
大西村
東門社區
東郊社區
頂六村
東寨社區
大寮村
大瑤村
東倉村
東洲村
東寮村
東星村
登崗鎮
地都鎮
東光村
第四村
大嶺下村
第二村
東園鎮
大新村
大溪鎮
大鹿村
東新村
第三村
第五村
大園村
東聯社區
大同社區
大豐村
東隴鎮 
大潭村 
東門村 
東福村 
點埔村 
東隴村 
東埔村 
典詹村
東港村
東湖社區
趙埔村
  
東港鎮
頂深水村
鳳林村
鳳聯村
鳳港村
鳳光村
汾水村
鳳北村
分水村
高湖村
港畔村
廣南村
港口社區
高明村
港尾村
古塘村
溝邊村
桂東村
觀音山村
關山村
關西村
官路村
古份村
厚洋村
華誠社區
何厝村
紅坡村
後寮村
湖濱社區
黃崗村
河田村
後湖村
惠城鎮
湖美村
後王村
後山村
後池村
京北社區
進賢社區
尖山村
金溪村
揭西縣
甲埔村
解放路社區
金東村
客洞村
坎頭村
葵潭鎮
爐頭村
籃兜村
龍砂村
劉畔村
龍嶺村
龍躍村
嶺仔村
隆江鎮
梅雲社區
梅雲街道
棉湖鎮
廟角村
馬南山村
南門社區
南厝村
南洋村
彭林村 
中聯村
樟樹下村
周田鎮 
寨一村
浦東社區
埔上村
埔尾村
坪上鎮
普寧市
群光村
岐山社區
岐寧社區
橋頭社區
錢坑鎮
前湖村
前埔村
榕華街道
榕東街道
榕城區
石洋村
石牌村
上林村
石峽村
石田村
水寨村
湯前村
潭溪村
塔兜村
湯壩村
塔頭鎮
塘邊社區
圍頭村
五新村
沃角村
西陳村
西馬街道
新陽社區
夏橋村
西關社區
下義社區
仙橋街道
巷畔社區
西頭社區
新亨鎮
下坡村
新圍村
新寮村
新市村
錫場鎮
西洋村
下壩村
新安社區
溪東村
新東村
西溪村
新風村
西塘村
象湖村
溪西鎮
西嶺村
永革社區
永安社區
玉聯村
雲路鎮
月城鎮
玉湖鎮
月山村
院前村
圓山村
月湖村
竹林村
中山街道
珠坑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