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學藝中學

梅州市學藝中學

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梅州市區的江北,有梅州市唯一一條以校名命名的街道—“學藝路”。因為這裡坐落著一所走過八十年不平凡辦學歷程,頗具光榮革命傳統、梅州市三個市屬中學之一的——梅州市學藝中學。80年來,這所學校數次遷徙,幾經停、復辦,不論是歲月崢嶸的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發展的幾個時期,幾代“學藝人”都以優良的革命傳統激勵師生,奮發圖強,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與解放,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在梅州教育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基本信息

學校發展歷程

1924年,春夏之交,梅縣區廣益中學一批進步學生掀起了“抗專制,反奴化,反誣衊,反驅逐”的“廣益風潮”,280多名中學生奮然離開廣益中學,組織互助社出版刊物,租借民居,聘請教師,當年秋創建了“嘉屬學藝中學”。翌年,二次東征軍勝利到達梅縣區後,周恩來、葉劍英十分關注學藝中學,4月13日,周恩來等抵梅的第二天就到學藝中學視察調查,召開師生代表會,高度稱讚學藝中學為“東江第一的中學”。

學藝中學的師生在愛國反帝鬥爭中衝殺出來,要求進步的革命思想因而較為強烈,他們通過刊物《互助》宣傳革命道理,踴躍訂閱中共黨刊《響導》,接受《創造社》先進的文學思潮。省港大罷工有他們的呼聲,梅縣區的工運、農運和婦運有他們的身影。當時,社會人士把學藝中學稱譽為“革命學校”、“進步營壘”、“黃色學校”,社會聲譽日益擴大。

1926年春,在中共梅縣區第一個黨支部——梅縣區特別支部成立的影響下,學藝中學發展了學生李仁華、古柏、楊維玉、楊新華參加共產黨,不久便成立了黨支部和團支部,成為當時梅州地區最早成立黨支部的學校。從此,學藝中學校園播下了革命的種子,真正成為梅縣區的革命學校之一。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發生的南“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廣州“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殺、梅縣區武裝暴動、抗日救亡運動和解放戰爭等歷史大事件中,學藝中學的師生都以參與、聲援的形式表現了極大的愛國熱情,不少先輩也為之付出了年輕的生命——梅縣區最早的黨組織骨幹、曾任紅四軍前委秘書長的李仁華烈士,毛澤東在江西時期的主要助手古柏烈士,曾任新四軍皖南文聯副主任的革命詩人蒲風烈士,曾任瑞金中央蘇區婦委負責人的郭登梅烈士等。還有一批後來成長為國家部門領導幹部、省級領導幹部、教育家、企業家和傳媒界知名人士。

學藝中學辦學至1982年初前,曾經數次合併、遷校、改名、復辦,在“文革”中又一度停辦。1982年1月,黃友謀、廖經天等校友倡導在梅州市區江南今校址新辦“江南中學”改名並恢復“學藝中學”校名,當初只建造了一幢三層的教學樓,繼而增建一棟教學樓。至1997年7月由梅江區屬轉為市屬前,得到了曾憲梓先生、黃麗群校友伉儷,鄒錫昌先生,黃桂清大姐,朱森舫校友及香港、澳門諸校友、鄉賢的支持,相繼興建了“憲梓圖書館”、“錫昌科學館”、“桂清教學樓”,成立了獎教獎學基金及蒲風圖書基金,辦學條件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使這間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得以承前啟後,發揚光大,卓育人才。

如果沒有學藝中學優良的革命傳統激勵著“學藝”後人,“學藝”這個名詞可能會消失;如果沒有學藝中學“昨天”眾校友的熱情、期望和當時當地黨政和熱心鄉賢、僑胞的支持,學藝中學不可能在梅城復辦;如果沒有“今天”教育體制的改革和梅州市委、市政府、教育局的關心、重視,不可能有現在的學藝中學全新的面貌,斐然的成績:校容校貌今非昔比,煥然一新。從西面老校門進入占地35畝、建築面積近1.8萬平方米的學藝校園,規劃有致,綠樹、花草、校道、廣場、運動場、圖書館、科學館、宿舍把校園點綴裝扮得春色盎然,校園生機勃勃,80年前租借簡陋民居的時代已一去不返。

規模

梅州市學藝中學梅州市學藝中學

教學設備精良先進,一應俱全。價值總額共500多萬元的多媒體教室、電教平台、電腦室、語言實驗室、理化實驗室及網路在教育、教學中廣泛運用,使學校進入示範性、規範化的管理軌道。

師資隊伍

學歷達標,素質優良。現在,全校133名專任教師,本科學歷55人,專科學歷78人,百分之百達標,與80年前的請教師、生生相教相比真謂天壤之別。

教學成績

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名揚江北。近幾年來,學藝“建設發展和教學質量”兩手抓,以質立校,取得了驕人的教育教學成績:1997年以來的歷年中考重點中學入圍率、升學率均居梅州市國中學校前列,七年共獲國家級獎項301項,省級173項。2002年,學校被評定批准為“梅州市一級學校”。

體育

梅州市學藝中學運動場梅州市學藝中學運動場

德育文體活潑豐富,成績斐然。七年來,學校狠抓“以德育興校”,充分利用優良的“革命傳統學校”這一特色德育資源優勢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品德教育,使後進學生轉化率達到98%,七年無一學生違法犯罪。文藝、文學、美術、聲樂、科技、田徑、球類等10多個課外興趣小組,經常開展競賽活動,學校被定為“廣東省民樂示範學校”。

展望未來

學藝八秩風雨路,傳統風範現猶存;昔今儕輩須同奮,共繪省級新藍圖。廣東省南粵優秀校長、梅州市“名校長”、梅州科技“金梅獎”獲得者、學藝中學原

校長梁財生面對校園內毛澤東當年為傑出校友古柏烈士的題詞“吾友古柏,英俊奮發,為國捐軀,殊堪悲悼。願古氏同胞繼其遺志,共達自由之目的”,撫今追昔,心潮起伏。他說,學藝80年,開創了諸多梅州教育史先河,前輩們為我們留下了優良的革命風骨和高尚的思想遺產,我們在共慶建校八十華誕之際,更應珍惜,發揚光大,在“四個梅州”建設和奔康征程上建好校,育好才。

2005年10月18日上午,梅州市學藝中學在該校舉行了“廣東二級學校”掛牌儀式。原梅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現梅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衛平等及該校師生近500人參加了掛牌儀式。

相關信息

據悉,學藝中學自2000年5月被梅州市教育局授予“市一級學校”以來,以現代化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深化新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明確辦學方向,改善辦學條件,加大設備設施投入力度,大大促進了辦學條件、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發展。近三年來,該校師生在參加各類評比和競賽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共獲國家級獎勵312項、廣東省級獎勵139項、梅州市級獎勵311項。經梅州市教育局推薦,該校接受並順利通過了廣東省政府教育督導室評估組的評估,於7月23日被廣東省教育廳授予“廣東省二級學校”,成為梅州地區唯一的省二級初級中學。

梅州市高中學校

興寧市宋聲中學
興寧市下堡中學
興寧市水西中學
興寧市水口中學
興寧市新圩中學
興寧市坭陂中學
興寧市濟平中學
興寧市陂西中學
興寧市陂東中學
興寧市壢陂中學
興寧市徑南中學
興寧市徑心中學
興寧市永興中學
梅州市曾憲梓中學
興寧市寧新中學
興寧市寧塘中學
興寧市寧江中學
興寧市四礦中學
興寧市黃槐中學
興寧市國本中學
興寧市僑光中學
興寧市黃陂中學
興寧市坪洋中學
興寧市崗背中學
興寧市龍北中學
興寧市合水中學
興寧市洋門中學
興寧市石馬中學
興寧市龍田中學
興寧市司城中學
興寧市霞嵐中學
興寧市柿子坪中學
興寧市羅崗中學
興寧市官莊中學
興寧市吳田中學
興寧市蘭亭中學
興寧市大坪中學
興寧市葉南中學
興寧市葉塘中學
興寧市葉東中學
興寧市勝青中學
興寧市新陂中學
興寧市長嶺中學
興寧市東紅中學
興寧市刁坊中學
興寧市華僑中學
興寧市福興中學
興寧市永和中學
興寧市興民中學
興寧市田家炳中學
興寧市沐彬中學
興寧市羅浮中學
梅州市學藝中學
興寧市第三中學
蕉嶺縣僑興中學
蕉嶺縣藍坊中學
蕉嶺縣廣福中學
蕉嶺縣逢甲中學
廣東省蕉嶺華僑農場田家炳中學
蕉嶺縣晉元中學
蕉嶺縣新鋪中學
蕉嶺縣金豐中學
蕉嶺縣華僑中學
蕉嶺縣鎮平中學
蕉嶺縣實驗學校
蕉嶺縣蕉嶺中學
平遠縣八尺中學
平遠縣河頭中學
平遠縣中行中學
平遠縣石正中學
平遠縣冬青實驗中學
平遠縣長田中學
平遠縣熱柘華僑中學
平遠縣壩頭中學
平遠縣鐵民中學
平遠縣茅坪中學
平遠縣東石中學
平遠縣泗水鎮泗水中學
平遠縣上舉中學
平遠縣仁居中學
平遠縣黃畲中學
平遠縣田家炳中學
平遠縣平遠中學
平遠縣梅青中學
平遠縣城南中學
平遠縣超竹中學
五華縣轉水中學
五華縣華民中學
五華縣矮車中學
五華縣新新中學
五華縣興林中學
五華縣五華中學
五華縣華西中學
五華縣華東中學
五華縣清化中學
五華縣皇華中學
五華縣雙頭中學
五華縣潭新中學
梅州市梅江區建設局職中
五華縣大田中學
五華縣蒲江中學
五華縣萃文中學
五華縣周江中學
五華縣中興中學
五華縣太坪中學
五華縣華陽中學
五華縣登畲中學
五華縣硝芳中學
五華縣龍村中學
五華縣洞口中學
五華縣興梅中學
五華縣梅林中學
五華縣橋江中學
五華縣平安中學
五華縣棉洋中學
五華縣棉新中學
五華縣文葵中學
五華縣五福中學
五華縣萬龍中學
五華縣華南中學
五華縣伏溪中學
五華縣楓林中學
五華縣安流中學
華縣大都中學
五華縣雙華中學
五華縣平南中學
五華縣郭田中學
五華縣油田中學
五華縣小都中學
五華縣端本中學
五華縣夏阜中學
五華縣馬汕中學
五華縣橫陂中學
五華縣水寨中學
五華縣琴江中學
五華縣河口中學
五華縣河東中學
五華縣梓皋中學
五華縣城鎮中學
五華縣興華中學
五華縣田家炳中學
五華縣實驗學校
五華縣華新中學
五華縣華強中學
五華縣大壩中學
五華縣城新中學
豐順縣湯西鎮穎川中學
豐順縣小勝中學
豐順縣砂田中學
豐順縣潭山鎮潭山中學
豐順縣潭江中學
豐順縣茶背中學
豐順縣東留中學
豐順縣球山中學
豐順縣黃金中學
豐順縣廣洋中學
豐順縣潘田中學
豐順潘田鎮第二中學
豐順縣徑門中學
豐順縣大龍華中學
豐順縣龍崗中學
豐順縣龍崗鎮中學馬圖分校
豐順縣建橋中學
豐順縣仙洞中學
豐順縣璜溪中學
豐順縣豐良中學
豐順縣第一中學
豐順縣北斗鎮千頃中學
豐順縣上八鄉鎮中學
豐順縣八鄉山中學
豐順縣湯西中學
豐順縣湯西鎮石江中學
豐順縣東聯中學
豐順縣三友中學
豐順縣三友聯合中學
豐順縣龍泉中學
豐順縣龍山中學
豐順縣湯坑鎮第一中學
豐順縣湯坑鎮第三中學
豐順縣湯坑鎮第二中學
梅江區嘉應中學
豐順縣豐順中學
豐順縣東海中學
豐順縣大同中學
大埔家炳第三中學
大埔縣大麻中學
大埔縣大麻鎮恭洲中學
大埔縣三河中學
大埔縣家炳第四中學
大埔縣銀江中學
大埔縣家炳第八中學
大埔縣玉瑚中學
大埔縣古野中學
大埔縣洲瑞鎮中學
大埔縣桃源中學
大埔縣光德鎮漳園中學
大埔縣光德鎮家炳五中
大埔縣高陂中學
大埔縣高陂鎮田家炳第二中學
大埔縣平原鎮平原中學
大埔縣石雲中學
大埔縣廣德中學
大埔縣雙溪鎮頌鑫中學
大埔縣雙溪鎮雙溪中學
大埔縣大東中學
大埔縣百侯中學
大埔縣百侯鎮中學
大埔縣百侯鎮耀鳳中學
大埔縣岩上中學
大埔縣西河中學
大埔縣埔北中學
大埔縣青溪鎮中學
大埔縣華僑中學
大埔縣古村中學
大埔縣大埔中學
大埔縣田家炳實驗學校
大埔縣田家炳第一中學
大埔縣進光中學
大埔縣華僑第二中學
大埔縣虎山中學
大埔縣湖山中學
梅縣石坑中學
梅縣龍虎中學
梅縣梅西中學
梅縣程風中學
梅縣瑤上中學
梅縣星聚中學
梅縣南口中學
梅縣梅興中學
梅縣徑義中學
梅江區公度中學
梅縣畲東中學
梅縣梅江中學
梅縣梅南中學
梅縣西陽中學
梅縣白宮中學
梅縣丙村中學
梅縣丙村華僑中學
梅縣三鄉中學
梅縣雁洋中學
梅縣松南中學
梅縣鬆口中學
梅縣梅東中學
梅縣松東中學
梅縣桃堯中學
梅縣寶坑中學
梅縣松源中學
梅縣隆文中學
梅縣白渡中學
梅縣梅北中學
梅縣職中專學校
梅江區雅園中學
梅縣教育局儀器電教站
梅縣教育局勤工儉學辦公室
梅縣教育局教學研究室
梅江區梅州中學
梅縣廣益中學
梅縣憲梓中學
梅縣槐崗中學
梅縣高級中學
梅州市培英中學
梅江區城北中學
梅江區長沙中學
梅江區水白中學
梅江區聯合中學
梅江區樂育中學
興寧市寧中中學
梅縣新城中學
五華縣潭江中學
興寧市第一中學
梅縣華僑中學
梅縣畲江中學
廣東梅縣東山中學
豐順縣華僑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