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遠縣熱柘華僑中學

平遠縣熱柘華僑中學

平遠縣熱柘華僑中學,平遠縣文明和諧學校。校園建設逐步發展,校容校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類功能場室不斷完善,辦學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基本信息

簡介

熱柘華僑中學位於平遠最南端,柚樹河下游,原僑中老校址(柚樹圩崗)本系觀音宮,清末明初設社學於此,由劉誠子,鍾頌堂、劉清堂三位先生招收學生教古書。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熱水鄉黃竹坪村教育界先賢張孟傳先生根據“興學啟明智”的精神,倡議邀集小柘、熱水、長田三鄉父老丘慰春、丘明兩、郭俊林、吳春盛、王明皋、謝富貴、藍少青、顏湘度、劉子和、劉濟廷、劉漢柱、李均甸、賴照吾、葉不凋、曹玉階、謝杞義等,發動捐款,籌辦三鄉公學,當即獲得三鄉熱心人士捐款,建造廚房及教室三間,學生住房四間。

歷史

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招生,當時名為“三鄉高等國小校”,首任校長張孟傳先生。

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秋到二十五年秋及民國三十二年秋到三十五年秋,長田鎮瓜坪村人黃挽瀾先生先後任“三鄉公學”兩任校長,在任期間銳意振興學校,聘請名師授課,為解決辦學經費困難,積極發動海外赤子謝永義、劉德義、劉懋漢、黃新慶、鐘鼎祥、黃天發、曹錫山等僑賢校友,募得巨款擴建校舍,建造了教學大樓,校門牌坊等。

1941年秋,長(田)熱(柘)分校,改名為熱柘國小。

1956年,為了培養大批科技人才,發展教育事業,於是根據熱柘華僑熱心鄉梓文化教育事業的特點,發動僑胞捐資建造教室兩間、辦公廳一間,原計畫於五七年開辦國中,但因整風反右的關係,未辦成。1958年秋由縣委批准,開辦國中,名為“熱柘柚樹華僑中學”,共有兩個班學生126人,由知名人士黃挽瀾先生之子黃立勤先生為負責人,另有教師兩人。

1959年熱柘、長田合併公社,把長田及僑中兩校學生合併起來,由熱柘華僑中學管理,因住房,教室奇缺,只得在長田辦二年級兩個班(153人),四個教師,熱柘辦一年級二個班(120人),六個教師,由藍其昌同志負責。

1960年秋,原熱柘中心國小校舍全部歸僑中使用,全校三個級六個班有學生284人,教職工16人,校長黃傳慶同志。

1961年首屆國中畢業學生70多人,參加升高中考試有13人被錄取,另3人被錄取中師,首屆畢業生中,後來考上大學的有藍友、曹曲恆馬歆華。

1962年第二屆國中畢業生,考上高中的有九人,後考上大學的有鐘聲堯、黃永榮2人。

1963年第三屆國中畢業,考上高中的有6人,中師1人,那些人高中畢業正值“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開始,各級各類學校停課鬧革命不招生,這屆沒有人考上大學,但從政、從商、從工、從教的人很多。原平遠縣委書記、梅州市人大副主任謝榮章同志就是這屆畢業的學生。校長劉森華同志。

1964年,轉辦農中,校址遷至蕉留。

1967年,在毛主席提出的“國小附設國中就是個好辦法,農民子女就地上學方便“的號召,農中下馬,各大隊辦起了附中班。

1969年在“社社有高中,隊隊有國中”的口號下,熱柘辦起高中部,定名為“熱柘中學”。平中、東石中學的高一熱柘學生回熱中就讀,校址在熱小。有一個班40多個學生,校長是馬楚平同志。

1970年熱小遷至崗子尾下新建校舍,原熱柘國小校舍財產由熱柘中學接管使用,到79年共辦了九屆高中畢業生。全國人大代表、威華集團董事長、2005年“廣東十大經濟風雲人物”李建華先生就是本校高中部第三屆畢業生。

1972年熱柘公社黨委、政府為了更好地辦好公社中學,徵得僑鄉幹部、僑屬的同意,決定在月形崗籌建新校,政府發動全社民眾獻工獻料,並得到僑胞進一步支持,1976年校舍基本建成,熱中由原址遷至月形崗。

1979年秋,熱中高中部停辦,只辦國中,6個班300學生左右,由於華僑重視,熱心教育,自78年至85年共捐資港幣九萬九仟元,美金5500元,人民幣17225元,共建校舍458.2平方米,開闢運動場1200平方米,藍球架2副,水泥藍球場2個,單槓等體育器材。生活鍋爐、配套生活設施等。

1986年秋經縣委、縣府同意,將校名改為“平遠縣熱柘華僑中學”。

2003年11月,學校晉升為平遠縣一級學校。

2005年12月,學校晉升為梅州市一級學校。

熱柘華僑中學一九一五年創辦以來,曲折坎坷、歷盡滄桑,經過幾易其名,數次搬遷,不斷調整;在鄉賢、校友、僑胞的鼎力支持和政府的關懷下,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學校布局不斷趨於合理,辦學水平不斷提高。

2006年9月,學校評為中學教學質量優勝單位;

2007年1月,學校文藝隊代表熱柘鎮參加平遠縣地方文藝匯演獲得二等獎;

2007年5月,學校文藝隊參加平遠縣中學生文藝匯演獲得一個二等獎、一個三等獎;

2007年9月,學校評為中學教學質量優勝單位;

2007年11月,學校運動隊參加平遠縣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獲得國中甲組團體總分第四名;

2007年度評為平遠縣法制教育先進單位;

2007年度評為平遠縣文明和諧學校。

組織架構

校長:謝浩祥

副校長:鍾海輝

教導處副主任:劉志強

教導處副主任:陳輝忠

政教處主任:劉步青

政教處副主任:林厚建

總務處主任:劉曉

團總支書記:謝松柏

一日常規

一、進校

1、學生著裝整齊、大方,團員要佩戴團徽。

2、見到老師要主動問好。

3、進出校門要下車推行,嚴禁在校園內騎車,腳踏車放在指定地點。

二、早讀、午讀

按指定科目認真早讀,精神飽滿,語調正確,聲音要響亮,不怪聲怪氣,其間不得離開教室

三、上課

1、上課鈴響前兩分鐘進入教室,將所上課程的教科書、筆記本放在課桌左上角,文具盒放在課桌前沿,敬候老師上課,老師進入教室,班長喊“同學們好”,同學齊喊“老師好”,教師喊“請坐下”,學生方可坐下。

2、學生遲到應在門外喊“報告”,經教師允許後進入教室,在回答老師的詢問後方可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準備上課,動作要輕。

3、學生聽課時,衣冠要端正,不準穿背心、短褲衩、拖鞋,腰板挺直,不伏在桌子上。

4、上課要專心聽講,適當記好筆記。不交頭接耳,不用手鏇筆,不插嘴,不吃東西。

5、讀書寫字時應做到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

6、學生髮言,提問時應先舉手,經允許後起立,發言時聲音要宏亮,發言後經老師允許後方可坐下。

7、上實驗課、計算機課,聽從指揮,不得隨便觸摸儀器、物品。

8、下課鈴響後,教師宣布“下課”,師生互道“再見”,老師走出教室後,學生方可自由活動。

四、課間

稍事休息,課間宜散步、望遠,不喧譁,不相互打鬧追逐,不做有損健康的娛樂活動,上下樓梯靠右行,不擁擠,上廁所講究文明,保持廁所清潔,不亂塗亂寫。進辦公室要喊“報告”,不能隨便翻動老師辦公室桌上的東西。

五、中午

外宿生來去途中不搶道占線,注意安全;要根據季節特點安排好午休,宿舍內不吵鬧,不打撲克,不打遊戲機,不看武俠、言情小說,不做影響自己或他人休息的事情,午休期間不得在校園內隨意走動,不得在教室逗留。

六、晚自修

1、學生應按時到教室自習。遲到的同學進教室時動作要輕,速度要快。

2、自習時間必須保持安靜,不得以任何理由說話或做影響他人自習的事情。

3、自習時間認真完成作業,鑽研教材,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

4、不準調換座位,不準離開教室,如遇特殊情況須經老師批准方可離開教室,動作要輕。

七、集會

1、集合隊伍要快、靜、齊,聽從指揮。

2、對報告人或講話者熱烈鼓掌表示歡迎或感謝。

3、集會期間,要保持安靜,注意聽講,學生上台發言動作要莊重、大方、開始和結束都要向聽眾敬禮。

發展

近年來,學校在上級部門、鄉賢、校友、僑胞的關心支持下,校園建設逐步發展,校容校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類功能場室不斷完善,辦學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旅美僑胞張爾協、張爾熾兄弟捐資設立公略獎學基金,每年獎勵優秀學生1萬多元;旅印尼僑胞鍾和三先生捐資設立了和三獎學基金,捐資14萬元建圖書館一座,與其胞弟鍾阿六先生捐資5萬元建設完善和三、阿六運動場;長田校友黃新慶先生捐資22萬元建新慶教學樓;熱柘鄉賢曹一奇先生捐資20萬元建一奇科學館;熱柘鄉賢、全國人大代表、威華集團公司董事長李建華先生捐贈價值50萬元的學生桌凳、辦公室桌凳,捐資50萬元建威華樓,捐資300多萬元建威華圖書館;旅印尼華僑劉懋漢、鍾友勝夫婦捐資40萬元建懋漢、友勝教學樓,20.2698萬元設立獎教基金。其他熱心鄉賢捐資近20萬元用於鋪設校道、建文昌閣等校園建設。學校還重視校園綠化,最佳化育人環境,是花園式學校。

現在,熱柘華僑中學有12個教學班,600多個學生,近40位教職工,學校占地6萬平方米,依山傍水,環境幽美。

梅州市高中學校

興寧市宋聲中學
興寧市下堡中學
興寧市水西中學
興寧市水口中學
興寧市新圩中學
興寧市坭陂中學
興寧市濟平中學
興寧市陂西中學
興寧市陂東中學
興寧市壢陂中學
興寧市徑南中學
興寧市徑心中學
興寧市永興中學
梅州市曾憲梓中學
興寧市寧新中學
興寧市寧塘中學
興寧市寧江中學
興寧市四礦中學
興寧市黃槐中學
興寧市國本中學
興寧市僑光中學
興寧市黃陂中學
興寧市坪洋中學
興寧市崗背中學
興寧市龍北中學
興寧市合水中學
興寧市洋門中學
興寧市石馬中學
興寧市龍田中學
興寧市司城中學
興寧市霞嵐中學
興寧市柿子坪中學
興寧市羅崗中學
興寧市官莊中學
興寧市吳田中學
興寧市蘭亭中學
興寧市大坪中學
興寧市葉南中學
興寧市葉塘中學
興寧市葉東中學
興寧市勝青中學
興寧市新陂中學
興寧市長嶺中學
興寧市東紅中學
興寧市刁坊中學
興寧市華僑中學
興寧市福興中學
興寧市永和中學
興寧市興民中學
興寧市田家炳中學
興寧市沐彬中學
興寧市羅浮中學
梅州市學藝中學
興寧市第三中學
蕉嶺縣僑興中學
蕉嶺縣藍坊中學
蕉嶺縣廣福中學
蕉嶺縣逢甲中學
廣東省蕉嶺華僑農場田家炳中學
蕉嶺縣晉元中學
蕉嶺縣新鋪中學
蕉嶺縣金豐中學
蕉嶺縣華僑中學
蕉嶺縣鎮平中學
蕉嶺縣實驗學校
蕉嶺縣蕉嶺中學
平遠縣八尺中學
平遠縣河頭中學
平遠縣中行中學
平遠縣石正中學
平遠縣冬青實驗中學
平遠縣長田中學
平遠縣熱柘華僑中學
平遠縣壩頭中學
平遠縣鐵民中學
平遠縣茅坪中學
平遠縣東石中學
平遠縣泗水鎮泗水中學
平遠縣上舉中學
平遠縣仁居中學
平遠縣黃畲中學
平遠縣田家炳中學
平遠縣平遠中學
平遠縣梅青中學
平遠縣城南中學
平遠縣超竹中學
五華縣轉水中學
五華縣華民中學
五華縣矮車中學
五華縣新新中學
五華縣興林中學
五華縣五華中學
五華縣華西中學
五華縣華東中學
五華縣清化中學
五華縣皇華中學
五華縣雙頭中學
五華縣潭新中學
梅州市梅江區建設局職中
五華縣大田中學
五華縣蒲江中學
五華縣萃文中學
五華縣周江中學
五華縣中興中學
五華縣太坪中學
五華縣華陽中學
五華縣登畲中學
五華縣硝芳中學
五華縣龍村中學
五華縣洞口中學
五華縣興梅中學
五華縣梅林中學
五華縣橋江中學
五華縣平安中學
五華縣棉洋中學
五華縣棉新中學
五華縣文葵中學
五華縣五福中學
五華縣萬龍中學
五華縣華南中學
五華縣伏溪中學
五華縣楓林中學
五華縣安流中學
華縣大都中學
五華縣雙華中學
五華縣平南中學
五華縣郭田中學
五華縣油田中學
五華縣小都中學
五華縣端本中學
五華縣夏阜中學
五華縣馬汕中學
五華縣橫陂中學
五華縣水寨中學
五華縣琴江中學
五華縣河口中學
五華縣河東中學
五華縣梓皋中學
五華縣城鎮中學
五華縣興華中學
五華縣田家炳中學
五華縣實驗學校
五華縣華新中學
五華縣華強中學
五華縣大壩中學
五華縣城新中學
豐順縣湯西鎮穎川中學
豐順縣小勝中學
豐順縣砂田中學
豐順縣潭山鎮潭山中學
豐順縣潭江中學
豐順縣茶背中學
豐順縣東留中學
豐順縣球山中學
豐順縣黃金中學
豐順縣廣洋中學
豐順縣潘田中學
豐順潘田鎮第二中學
豐順縣徑門中學
豐順縣大龍華中學
豐順縣龍崗中學
豐順縣龍崗鎮中學馬圖分校
豐順縣建橋中學
豐順縣仙洞中學
豐順縣璜溪中學
豐順縣豐良中學
豐順縣第一中學
豐順縣北斗鎮千頃中學
豐順縣上八鄉鎮中學
豐順縣八鄉山中學
豐順縣湯西中學
豐順縣湯西鎮石江中學
豐順縣東聯中學
豐順縣三友中學
豐順縣三友聯合中學
豐順縣龍泉中學
豐順縣龍山中學
豐順縣湯坑鎮第一中學
豐順縣湯坑鎮第三中學
豐順縣湯坑鎮第二中學
梅江區嘉應中學
豐順縣豐順中學
豐順縣東海中學
豐順縣大同中學
大埔家炳第三中學
大埔縣大麻中學
大埔縣大麻鎮恭洲中學
大埔縣三河中學
大埔縣家炳第四中學
大埔縣銀江中學
大埔縣家炳第八中學
大埔縣玉瑚中學
大埔縣古野中學
大埔縣洲瑞鎮中學
大埔縣桃源中學
大埔縣光德鎮漳園中學
大埔縣光德鎮家炳五中
大埔縣高陂中學
大埔縣高陂鎮田家炳第二中學
大埔縣平原鎮平原中學
大埔縣石雲中學
大埔縣廣德中學
大埔縣雙溪鎮頌鑫中學
大埔縣雙溪鎮雙溪中學
大埔縣大東中學
大埔縣百侯中學
大埔縣百侯鎮中學
大埔縣百侯鎮耀鳳中學
大埔縣岩上中學
大埔縣西河中學
大埔縣埔北中學
大埔縣青溪鎮中學
大埔縣華僑中學
大埔縣古村中學
大埔縣大埔中學
大埔縣田家炳實驗學校
大埔縣田家炳第一中學
大埔縣進光中學
大埔縣華僑第二中學
大埔縣虎山中學
大埔縣湖山中學
梅縣石坑中學
梅縣龍虎中學
梅縣梅西中學
梅縣程風中學
梅縣瑤上中學
梅縣星聚中學
梅縣南口中學
梅縣梅興中學
梅縣徑義中學
梅江區公度中學
梅縣畲東中學
梅縣梅江中學
梅縣梅南中學
梅縣西陽中學
梅縣白宮中學
梅縣丙村中學
梅縣丙村華僑中學
梅縣三鄉中學
梅縣雁洋中學
梅縣松南中學
梅縣鬆口中學
梅縣梅東中學
梅縣松東中學
梅縣桃堯中學
梅縣寶坑中學
梅縣松源中學
梅縣隆文中學
梅縣白渡中學
梅縣梅北中學
梅縣職中專學校
梅江區雅園中學
梅縣教育局儀器電教站
梅縣教育局勤工儉學辦公室
梅縣教育局教學研究室
梅江區梅州中學
梅縣廣益中學
梅縣憲梓中學
梅縣槐崗中學
梅縣高級中學
梅州市培英中學
梅江區城北中學
梅江區長沙中學
梅江區水白中學
梅江區聯合中學
梅江區樂育中學
興寧市寧中中學
梅縣新城中學
五華縣潭江中學
興寧市第一中學
梅縣華僑中學
梅縣畲江中學
廣東梅縣東山中學
豐順縣華僑中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