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順縣華僑中學

豐順縣華僑中學

豐順縣華僑中學,位於縣城湯坑鎮新郵路北端,是解放後海外華僑最早捐資創建的一所完全中學。1957年由旅居印尼的僑領黃光榮、黃光降先生及旅泰僑領羅名等、徐思華、邱細見先生與廣大僑賢共同捐資建成。1987年由僑領羅名等、徐思華先生的倡議下,廣大旅外僑胞熱烈回響,競相解囊,捐資410餘萬元人民幣重建僑中,擴大其規模,增其設施設備。2001年秋季為適應形勢發展需要,撤去國中部,擴大高中規模,由完全中學轉制到高級中學。2004年學校榮獲市一級學校稱號。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豐順縣華僑中學 豐順縣華僑中學

1957年由旅居印尼的僑領黃光榮、黃光降先生及旅泰僑領羅名等、徐思華、邱細見先生與廣大僑賢共同捐資建成。1987年由僑領羅名等、徐思華先生的倡議下,廣大旅外僑胞熱烈回響,競相解囊,捐資410餘萬元人民幣重建僑中,擴大其規模,增其設施設備。2001年秋季為適應形勢發展需要,撤去國中部,擴大高中規模,由完全中學轉制到高級中學。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校園風景 校園風景

學校占地38260平方米,生均21.2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7625平方米,生均13.5平方米。僑中現有39個教學班,高一級有13個班(916人),高二級有13個班(746人),高三級有13個班(735人),全校共有學生2398人。

硬體設施

豐順縣華僑中學 豐順縣華僑中學

校園規劃,布局基本合理,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分開;校門兩側整潔、美觀,校舍建築質量符合國家建設標準;教師住房按規定全部解決。現有兩幢教學樓,共有36個專用教室。一幢圖書館,二幢實驗樓,一幢科學樓和一幢行政辦公樓,禮堂一個,三幢教師宿舍,四幢學生宿舍,學生飯堂一個,物理、化學實驗室6間,儀器室5間,電腦室2間,多媒體電教平台3間,軟體製作室1間,文學社一間,校園網機房1間,網路分布到各處室、級組、科組。語音室1間,監控系統一套,歷史、生物、音樂、美術室各1間,地理園、生物園各1個。運動區內,有200米的環形跑道、100米的直跑道、標準籃球場4個,排球場2個,桌球台10張,羽毛球場6個,體育器材室1個,衛生室1個,體育衛生器材、設備按省標準配備95%,配齊常用藥品。圖書館內藏書58672冊,生均36冊,閱覽室3間,電子閱覽室1間。行政辦公大樓部門辦公室配備齊全,科組辦公室設備齊全,大小會議室齊全,大小會議室齊備。整個建築錯落有致,綠化區花繁葉茂,綠化覆蓋率達到50%。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我縣的高中教育,決定2007年把僑中建設成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為了解決豐順縣華僑中學運動場地欠缺,縣政府已計畫在豐順縣華僑中學北面征50畝地作為該校的運動場地。

師資力量

校園風景 校園風景

教職工175人,其中專任教師121人,高級教師8人,一級教師99人,具備本科學歷教師68人,學歷達標率占96%,其中盧早樓教師是廣東省特級教師。學校領導班子共有13人,其中校長、副校長3人,均獲本科學歷,人事秘書1人,政教處正副主任2人,教導處正副主任4人,總務處正副主任2人。

辦學成就

校園風景 校園風景

學生成績

2000年中考,僑中進入重點中學分數線的學生共63人,位居全縣第二,獲縣教育局嘉獎,高考考生入省專線的學生63人,錄取進大專院校讀書的共208人(其中本科線37人),錄取率達63%。2001年中考,僑中進入重點中學分數線的學生31人,位居全縣第二。高考實現了翻一番,進入省專線的考生首次突破百人大關,達到144人,錄取人數也首次超過300人大關,達318人,錄取率74.6%。2002年高考再次突破100人大關,達到137人,錄取人380人,錄取率78.3%。2003年高考實現歷史性大跨越,首次突破省專A線200人大關,達218人,錄取人數465人,錄取率達83.6%,其中本科85人,省專B線以上480人,單科有10人次達700分以上,其中政治科單科成績獲全縣第一名。2004年高考再創新高,入省專A線達251人,第一批以上15人,總分700分以上2人;第二批本科線148人,省專線入圍率達52%,有政治、歷史、綜合分別獲得單科成績全縣最高分。2005高考豐順縣華僑中學考入省專A線以上人數再創歷史新高――共272人,比2004增加21人。其中第一批本科(重點)以上13人,學科700分以上18人,比04年增加5人,第二批本科線以上有155人。省專A線入圍率達55%,比2004年增加3個百分點。化學獲得單科成績全縣最高分,再次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同時,學生參加各級學科競賽,共獲市級以上獎勵有61人次,其中,2002年吳義運同學參加奧林匹克競賽獲全國三等獎,高一、高二級參加全國“希望杯”數學競賽張練坤、陳慶花、馬燕萍分別獲得全國三等獎,獲縣級獎勵有98人次,高二級參加全國英語能力競賽徐靈凌獲一等獎,饒富沈獲二等獎,是豐順縣華僑中學歷年來成績最好的一年。

德育創新

進入新世紀,面對教育的新形勢、新問題,豐順縣華僑中學大膽進行了改革德育工作的嘗試,實施了“以人為本,堅持尊重教育”、“習慣養成教育”、“最佳化育人環境”、“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使僑中學生的自主行為、自我調控和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鍛鍊與提高。德育工作的創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校風、教風、學風一派喜人。學校先後獲得省親職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梅州市“文明學校”、“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國防教育先進單位”、“二·五普法先進單位”、“梅州市師德建設先進單位”、梅州市“五·四先進團委”、2004年縣文明單位等光榮稱號。師生違法犯罪率為零,後進生轉化工作效果顯著,學生轉化率達到90%以上,學生操行評定優良率90%以上。

深化教育

豐順縣華僑中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基礎知識紮實、素質優良、富有鮮明個性與創造力的人才,保證學生具有強壯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廣泛開展各項有益活動,舉行大型的運動會,辦好文學社,舉行了一年一度的文藝演出,美術、書法展覽,聘請法制副校長,上好法制課,嚴格新生的各項培訓活動。各類興趣小組辦得有聲有色,美術、書法作品一年達100多篇獲縣級以上獎勵,《綠風》文學社每年開展的競賽活動氣氛濃厚,撰寫文稿被縣級以上報刊或新聞單位採用的多達2000多篇。豐順縣華僑中學參加縣舉辦的各類文藝比賽中,多次獲獎,共獲縣級以上獎勵達35次,其中2001年豐順縣華僑中學自編自導自演小品《牧羊》獲縣文藝表演一等獎,2002年豐順縣華僑中學組織參加縣《百歌頌中華》歌詠比賽和豐順中國小文藝匯演,勇奪兩項團體總分第一名。參加梅州日報書法篆刻作品展覽羅浩製作作品獲入選作品,參加縣中學生運動會成績斐然,三年均獲得團體總分第三名,參加全縣中學生籃球比賽2002年獲得冠軍,2001、2003年獲得亞軍。2001-2002年楊寧雄在市運動會勇奪兩項第一名。

文化傳統

回首僑中近五十年的歷史,我們無比自豪,從無到有,從簡陋到堂皇的校舍,從原始到現代化的設備,僑中始終緊跟時代的步伐前進,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我們將一如既往,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爭優奪標,為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縣華僑中學在縣委、縣政府及縣教育局的領導和重視下,豐順縣華僑中學廣大師生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1991年,原廣東省教育廳廳長許任之視察豐順縣華僑中學時,為該校作了“全面發展,辦出特色”的題詞。現任縣委書記陳桂光上任伊始,對豐順縣華僑中學作了重要指示:“狠抓校風校紀,辦出質量,讓民眾放心”。在各級領導的關心重視下,全校師生通力協作,辛勤耕耘,近幾年來各項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學校地址

地址∶湯坑鎮新郵路北端

梅州市高中學校

興寧市宋聲中學
興寧市下堡中學
興寧市水西中學
興寧市水口中學
興寧市新圩中學
興寧市坭陂中學
興寧市濟平中學
興寧市陂西中學
興寧市陂東中學
興寧市壢陂中學
興寧市徑南中學
興寧市徑心中學
興寧市永興中學
梅州市曾憲梓中學
興寧市寧新中學
興寧市寧塘中學
興寧市寧江中學
興寧市四礦中學
興寧市黃槐中學
興寧市國本中學
興寧市僑光中學
興寧市黃陂中學
興寧市坪洋中學
興寧市崗背中學
興寧市龍北中學
興寧市合水中學
興寧市洋門中學
興寧市石馬中學
興寧市龍田中學
興寧市司城中學
興寧市霞嵐中學
興寧市柿子坪中學
興寧市羅崗中學
興寧市官莊中學
興寧市吳田中學
興寧市蘭亭中學
興寧市大坪中學
興寧市葉南中學
興寧市葉塘中學
興寧市葉東中學
興寧市勝青中學
興寧市新陂中學
興寧市長嶺中學
興寧市東紅中學
興寧市刁坊中學
興寧市華僑中學
興寧市福興中學
興寧市永和中學
興寧市興民中學
興寧市田家炳中學
興寧市沐彬中學
興寧市羅浮中學
梅州市學藝中學
興寧市第三中學
蕉嶺縣僑興中學
蕉嶺縣藍坊中學
蕉嶺縣廣福中學
蕉嶺縣逢甲中學
廣東省蕉嶺華僑農場田家炳中學
蕉嶺縣晉元中學
蕉嶺縣新鋪中學
蕉嶺縣金豐中學
蕉嶺縣華僑中學
蕉嶺縣鎮平中學
蕉嶺縣實驗學校
蕉嶺縣蕉嶺中學
平遠縣八尺中學
平遠縣河頭中學
平遠縣中行中學
平遠縣石正中學
平遠縣冬青實驗中學
平遠縣長田中學
平遠縣熱柘華僑中學
平遠縣壩頭中學
平遠縣鐵民中學
平遠縣茅坪中學
平遠縣東石中學
平遠縣泗水鎮泗水中學
平遠縣上舉中學
平遠縣仁居中學
平遠縣黃畲中學
平遠縣田家炳中學
平遠縣平遠中學
平遠縣梅青中學
平遠縣城南中學
平遠縣超竹中學
五華縣轉水中學
五華縣華民中學
五華縣矮車中學
五華縣新新中學
五華縣興林中學
五華縣五華中學
五華縣華西中學
五華縣華東中學
五華縣清化中學
五華縣皇華中學
五華縣雙頭中學
五華縣潭新中學
梅州市梅江區建設局職中
五華縣大田中學
五華縣蒲江中學
五華縣萃文中學
五華縣周江中學
五華縣中興中學
五華縣太坪中學
五華縣華陽中學
五華縣登畲中學
五華縣硝芳中學
五華縣龍村中學
五華縣洞口中學
五華縣興梅中學
五華縣梅林中學
五華縣橋江中學
五華縣平安中學
五華縣棉洋中學
五華縣棉新中學
五華縣文葵中學
五華縣五福中學
五華縣萬龍中學
五華縣華南中學
五華縣伏溪中學
五華縣楓林中學
五華縣安流中學
華縣大都中學
五華縣雙華中學
五華縣平南中學
五華縣郭田中學
五華縣油田中學
五華縣小都中學
五華縣端本中學
五華縣夏阜中學
五華縣馬汕中學
五華縣橫陂中學
五華縣水寨中學
五華縣琴江中學
五華縣河口中學
五華縣河東中學
五華縣梓皋中學
五華縣城鎮中學
五華縣興華中學
五華縣田家炳中學
五華縣實驗學校
五華縣華新中學
五華縣華強中學
五華縣大壩中學
五華縣城新中學
豐順縣湯西鎮穎川中學
豐順縣小勝中學
豐順縣砂田中學
豐順縣潭山鎮潭山中學
豐順縣潭江中學
豐順縣茶背中學
豐順縣東留中學
豐順縣球山中學
豐順縣黃金中學
豐順縣廣洋中學
豐順縣潘田中學
豐順潘田鎮第二中學
豐順縣徑門中學
豐順縣大龍華中學
豐順縣龍崗中學
豐順縣龍崗鎮中學馬圖分校
豐順縣建橋中學
豐順縣仙洞中學
豐順縣璜溪中學
豐順縣豐良中學
豐順縣第一中學
豐順縣北斗鎮千頃中學
豐順縣上八鄉鎮中學
豐順縣八鄉山中學
豐順縣湯西中學
豐順縣湯西鎮石江中學
豐順縣東聯中學
豐順縣三友中學
豐順縣三友聯合中學
豐順縣龍泉中學
豐順縣龍山中學
豐順縣湯坑鎮第一中學
豐順縣湯坑鎮第三中學
豐順縣湯坑鎮第二中學
梅江區嘉應中學
豐順縣豐順中學
豐順縣東海中學
豐順縣大同中學
大埔家炳第三中學
大埔縣大麻中學
大埔縣大麻鎮恭洲中學
大埔縣三河中學
大埔縣家炳第四中學
大埔縣銀江中學
大埔縣家炳第八中學
大埔縣玉瑚中學
大埔縣古野中學
大埔縣洲瑞鎮中學
大埔縣桃源中學
大埔縣光德鎮漳園中學
大埔縣光德鎮家炳五中
大埔縣高陂中學
大埔縣高陂鎮田家炳第二中學
大埔縣平原鎮平原中學
大埔縣石雲中學
大埔縣廣德中學
大埔縣雙溪鎮頌鑫中學
大埔縣雙溪鎮雙溪中學
大埔縣大東中學
大埔縣百侯中學
大埔縣百侯鎮中學
大埔縣百侯鎮耀鳳中學
大埔縣岩上中學
大埔縣西河中學
大埔縣埔北中學
大埔縣青溪鎮中學
大埔縣華僑中學
大埔縣古村中學
大埔縣大埔中學
大埔縣田家炳實驗學校
大埔縣田家炳第一中學
大埔縣進光中學
大埔縣華僑第二中學
大埔縣虎山中學
大埔縣湖山中學
梅縣石坑中學
梅縣龍虎中學
梅縣梅西中學
梅縣程風中學
梅縣瑤上中學
梅縣星聚中學
梅縣南口中學
梅縣梅興中學
梅縣徑義中學
梅江區公度中學
梅縣畲東中學
梅縣梅江中學
梅縣梅南中學
梅縣西陽中學
梅縣白宮中學
梅縣丙村中學
梅縣丙村華僑中學
梅縣三鄉中學
梅縣雁洋中學
梅縣松南中學
梅縣鬆口中學
梅縣梅東中學
梅縣松東中學
梅縣桃堯中學
梅縣寶坑中學
梅縣松源中學
梅縣隆文中學
梅縣白渡中學
梅縣梅北中學
梅縣職中專學校
梅江區雅園中學
梅縣教育局儀器電教站
梅縣教育局勤工儉學辦公室
梅縣教育局教學研究室
梅江區梅州中學
梅縣廣益中學
梅縣憲梓中學
梅縣槐崗中學
梅縣高級中學
梅州市培英中學
梅江區城北中學
梅江區長沙中學
梅江區水白中學
梅江區聯合中學
梅江區樂育中學
興寧市寧中中學
梅縣新城中學
五華縣潭江中學
興寧市第一中學
梅縣華僑中學
梅縣畲江中學
廣東梅縣東山中學
豐順縣華僑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