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縣梅東中學

梅縣梅東中學

梅州市梅縣區梅東中學位於梅縣區東隅的千年古鎮鬆口,創辦於1953年秋,半個世紀來,她先後接納了鬆口農業中學(石泉壩中學)、雲梅中學、松北中等補習學校、松南大黃農業中學、溪南中學。因此,現在的梅東中學是一所具備有六間中學基因的農村初級中學。

基本信息

簡介

梅縣梅東中學梅州市梅縣區梅東中學

梅東中學在銅琶村辦校以來,一直與當地幹部民眾的關係處理得很好,當時黨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凡遇大旱災年,組織師生到當地抗旱保苗,學校宣傳隊經常下鄉結合中心工作到生產隊進行宣傳,深受歡迎,學校在五十年代末有農場面積50多畝,還聘請當地(銅琶村)黨支部書記沈錦松伯為學校農業指導。農場基地辦得很出色,在為過渡三年國民經濟困難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歷史

梅東中學始辦於1953年秋,原校址在鬆口名勝元魁塔側涼山岌下。1953年秋為解決鬆口片小學生就讀國中難的問題,經省教育廳批准,利用原國光中學校址開辦“梅東中等文化補習學校”,首任校長鍾運隆,學生來源除鬆口地區外,還有附近的梅縣區隆文、松源、白渡、丙村、大埔縣茶陽、三河、大麻等地的學子。1956年,由於學生人數增加,辦學條件得到改善,經省教育廳批准,將校名定為“梅東初級中學”,隨後又改為“梅東中學”。在涼山岌下辦學地理位置優越,山清水秀,環境幽雅,學校辦學成績突出,培養了一大批畢業生。後因國際形勢變化,1968年因戰備需要,將原校址徵用作“韓江造船廠”。梅東中學另選校址遷移。1969年在有關部門的指令下,將梅東中學選址在鬆口雲車橋頭,並動工興建。1970年遷至新校上課。由於雲車橋地處鬆口一隅,較為偏僻,學生來源受到影響,主要是到車、下坪、梅教三個村的學生。松口鎮附近一帶學生不願到邊遠的梅東中學就讀,造成學生讀書難的問題。1980年經有關部門多次商議,決定學校再行搬遷,經有關方面協商,最後確定將梅東中學遷至鬆口石盤原國小校址,雲車橋校址作為分校。 
從1980年秋起,梅東中學定點石盤村萬寶山麓至今。1985年秋,梅東中學雲梅分校由當地華僑捐資另設立“雲梅中學”,不再作梅東中學分校。1989年秋,由於教育布局調整,由區有關部門安排將鬆口石泉壩農業中學併入梅東中學,至1991年秋,全面撤併。1995年秋,區教育局根據區政府指示,再行調整松口鎮辦學點,將“雲梅中學”併入梅東中學,至2003年春全部撤併完畢。至此,梅東中學辦學經歷了三次遷徙,三校合併的過程,形成了中等規模的初級中學。現在學校占地1.8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有教職工56人,學生762人,十三個教學班級。
由於多次遷徙,三校合併,梅東中學在原石盤國小基礎上辦學,辦學條件難以適應中學的辦學要求。因此1997年底,被區政府、區教育局確定為十六間薄弱中學之一。

設施

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特別是當地黨委政府和區教育局的支持下,經過六年時間的改薄工作,學校校容校貌得到了根本的改善,辦學條件有了比較大的改變。校園面積比原來擴大了近一倍。升建了教學大樓第三層,並將整樓全面裝修,新建教工宿舍一座,師生膳堂及會議廳一座,全面規劃校園環境。2003年新建200米運動場一個,解決了辦學20多年來無運動場的問題。同時添置了一大批教學設備,裝備二間計算機房,一間電教平台,設有物理、化學實驗室、儀器室等。2004年8月得到校友曾小超先生及鎮黨委政府和區教育局領導的支持,購置了一千套標準課桌凳,徹底解決了破爛桌凳問題。改造薄弱學校工作中,硬體建設方面投入了二百多萬元。2003年底,接受了市政府對我校的改薄建規驗收,我校獲得優秀等次的評價。 

現在的梅東中學是一間農村初級中學,幾年來在上級主管部門扶持改薄工作的推動下,備教學設施逐步趨於完善。全校現有學生總數862人,15個教學班,職教工52人。校園占地面積有約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千平方米,現有教學樓一座三樓24間教室,教工宿舍樓2幢,學生宿舍2幢,膳堂及會議廳一座,中型運動場一個,即將竣工的綜合大樓一座。 

教育管理

近幾年來,我們還十分注意加強校風建設,努力提高辦學質量。由於我校學生來源較差,整體素質不如人家。因此,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和學習成績的提高難度比其他兄弟學校都難。面對如此情況,我們從抓校風建設著手,抓好學校內部管理,重點是抓學生的德育管理,根據學校實際制訂了學生在校時間管理制度,還制訂了文明班評比制度,學生德育規範要求等,以此促進校風建設。
幾年來,我校學風有了長足的進步,社會對學校評價也大有轉變,不少家長都願意把子女送到我校就讀。在抓好學風建設的同時,我們十分注意抓好教學質量的提高。由於生源關係,我們的學生整體素質比任何一間學校都差。每年國小畢業的學生都由鬆口中學先行擇優錄取,剩下的中下層學生大多數進入我校就讀,所以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發展的重要工作。幾年來,面對如此生源,我們採取因材施教的原則,分類指導,面向全體。把各屆學生按普九要求,培養成為合格的國中畢業生,同時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努力提高他們的成績,讓更多的學生進入高一級學校。
從2000年起,我們打破了以往考進重點中學為零的局面。該年有九位同學成績達到了重點中學錄取線以上,其中有二位同學被東山中學錄取,他們成績當時在鬆口片名列一、二。有二位被曾憲梓高級中學錄取,其他五位被高級中學錄取,另有一大批同學被鬆口中學錄取。這一年開始改變了社會上對梅東中學的看法。我們的學校也能培養出尖子學生。以後幾年,每年均有學生考上重點中學,進入鬆口中學的學生更是有增無減。教學取得了家長的信任,社會上反響較好。
梅東中學辦學歷史雖然已有半個多世紀,但由於經歷了多次遷徙,多校合併,起步較晚。我們的任務還非常艱巨,辦學條件還有較大的差距。但我們堅信,有上級領導的重視,有社會各界的支持,有全校師生的不懈努力,我們一定能夠不負眾望,爭取把學校辦成規範化學校,早日跨上等級學校的行列,把黨和人民交給的教育教學任務完成好。

影響

梅東中學包括她所併入的幾所中學開辦以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有效地解決了當地小學生升學困難的問題,為國家培養建設人才,功不可沒。她的辦學歷史,載入了地方教育史冊。

歷任校長

姓名性別到任時間職務摘要
鍾運隆男1953年正校長1972年8月調任梅東中學,199年去逝
楊建緒男正校長197年調往區統戰部
溫笑雄男正校長198年離休
廖品宗男正校長1987年8月退休,19年去逝
梁福生男正校長1993年8月退休
廖雲華男副校長1993年調往雲梅中學,1999年9月辭職
饒廣基男1993年8月正校長1998年4月退休
鄭振立男1998年4月正校長現任
李彩紅女副校長2002年調往鬆口中學

主要記事

一九五三年秋
經廣東省教育廳批准,梅縣區文教科籌辦,利用在銅琶村原“國光中學”校舍及部分教學設施,創辦“梅東中等文化補習學校”,當年招收初三補習兩個班,高小畢業生補習六個班,同時招一個初二班。學生五百多人。
一九五四年
區政府指示,學校不再招收高小畢業生補習班,轉招統考後的初一新生。全校初一至初三共10個班共600多人。
一九五六年
經教育廳批准,學校改名為“梅東初級中學”。隨後改“梅東中學”。全校12個班共700多人。
是年,本校舉行校慶三周年活動。
一九五七年春
全國掀起整風反右鬥爭運動,我們師生也無例外投入這場運動。在極左思潮的影響下,全校有八位教師被劃為右派分子。(後來落實政策時平反糾正)。在學生中也開展“插紅旗,拔白旗”的運動。
一九六五年
鬆口到車九曲岌解放軍農場撤營,學校奉命將大部分力量接管該農場,辦分校。
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
全國進入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運動”學校在今後幾年內教學秩序不正常,曾一段時間“停課鬧革命”。成立紅衛兵組織到外地串聯。
一九六八年冬
“抗美援越”戰備需要,汕頭造船廠奉命遷至鬆口。校址被徵用改建為造船廠,撥回遷校費98000元,按當時生源區域分配,其中松南分去20000元,松東分去18000元,其餘60000元在雲車橋荷樹崗建梅東新校。
一九六九年
九曲岌農場奉命下馬,撤消該分校。學生回原校複課
是年,雲車橋頭荷樹崗新校址動工興建。
一九七零年
坐落在下坪荷樹崗的新校落成,正式遷至新校上課。
一九七二年秋
根據當時“國中不出大隊,高中不出公社”的辦學形勢,學校開始開設高中班。招收高一新生班人。學制二年畢業。
一九七四年
第一屆高中(二年制)畢業,該屆畢業人數人。
一九七九年
按上級指示撥亂反正,調整教學點,國小附中脫帽,梅東高中脫帽。至此,辦高中畢業六屆,畢業人數共人。
一九八零年
由於雲車本地生源少,鬆口中心片距離學校遠,家長意見紛紛。經當時縣、區(公社)、鄉(大隊)、諸方面協商,決定再遷至石盤國小辦校,借民房作師生宿舍。雲梅仍設分校。
一九八四年
上撥經費元,在石盤建二層樓沙灰牆水泥面的教師宿舍,共20間住房。
是年,建成校門右側教學樓二層共教室4間、住房8間。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日
國務院批准,是日為首屆教師節。鬆口區政府隆重召開本屆中國小全體教師大會,慶祝首屆“教師節”,每人發熱水瓶一隻紀念。
一九八六年
雲梅分校經當地華僑捐資另立“雲梅中學”,不再作梅東分校。
一九八九年
縣政府決定將石泉壩中學(即原鬆口農中)併入梅東,當年先將該校初三併入上課,其餘兩年過渡完畢。
一九九一年
石泉壩分校撤點,原有農場定期承包給民眾。
是年,拆毀危房原國小部禮堂。
是年,拆掉危房西面國小部教室,改建二層樓框架結構教室共4間(三層樓基腳)。
一九九二年
建成池塘西北面的教師樓,二層共12間套間。
一九九四年
在縣、鎮、村的支持下,征地集資建成長約300米、寬4米的平直新校道。
一九九五年
鄉賢梁世民先生捐資30000元人民幣建外校門樓。
是年,拆掉原國小部中間教室,建成二層教學樓,共4間教室。
是年,雲梅中學併入梅東,不再獨立辦中學,仍作分校辦初一、二級。
一九九六年
多方集資將新校道鋪築水泥面。
一九九七年
羅崗台胞張腋全先生捐資30000元人民幣建成內校門樓。
是年,拆掉東面原國小部教室,改建成二層教學樓共8間教室,2間住房,與上兩次改建成的教學樓形成“一”字排列,全長80多米,共有16間教室,6間住房。
是年,在校園西北面建成樓高4層的教師樓,共住房36間,其中加陽台的套間20間。
是年,將校園內泥地鋪築水泥面,面積計有平方米。
是年,秋季招生,首次採取電腦派位,仍外流90多人。
一九九八年
在二層教學樓的整體上加建第三層教學樓(加建後共有24間教室),並加頂和整體裝修。
是年,請專業技術人員新挖大型水井一口,水質經檢驗為合格飲用水。
是年,秋季招生恢復“擇優錄取”。
一九九九年
在萬寶山腰新建成水塔一座,可蓄水平方米。同時,新安裝自來水管總長米。生活用水可供四樓。
是年,拆掉原國小部的低矮宿舍、辦公廳(危房),重新規劃校園花池、花帶、美化、綠化校園,將校內右側原小花園改建成文化長廊,升旗坪。
二零零零年
是年中考,首次(1997年)電腦派位的學生畢業,其中人被東山中學錄取,人被高級中學錄取,被東山中學錄取的同學被選用為全市10名送出國外學習的尖子生之一。是年,廚房增建二樓為會議室、活動室。
二零零一年
加寬學校門前校道,加設安全防護欄。
二零零二年
填平校門前長期租用的水塘為中型運動場,結束遷校到此以來無運動場。

梅州市高中學校

興寧市宋聲中學
興寧市下堡中學
興寧市水西中學
興寧市水口中學
興寧市新圩中學
興寧市坭陂中學
興寧市濟平中學
興寧市陂西中學
興寧市陂東中學
興寧市壢陂中學
興寧市徑南中學
興寧市徑心中學
興寧市永興中學
梅州市曾憲梓中學
興寧市寧新中學
興寧市寧塘中學
興寧市寧江中學
興寧市四礦中學
興寧市黃槐中學
興寧市國本中學
興寧市僑光中學
興寧市黃陂中學
興寧市坪洋中學
興寧市崗背中學
興寧市龍北中學
興寧市合水中學
興寧市洋門中學
興寧市石馬中學
興寧市龍田中學
興寧市司城中學
興寧市霞嵐中學
興寧市柿子坪中學
興寧市羅崗中學
興寧市官莊中學
興寧市吳田中學
興寧市蘭亭中學
興寧市大坪中學
興寧市葉南中學
興寧市葉塘中學
興寧市葉東中學
興寧市勝青中學
興寧市新陂中學
興寧市長嶺中學
興寧市東紅中學
興寧市刁坊中學
興寧市華僑中學
興寧市福興中學
興寧市永和中學
興寧市興民中學
興寧市田家炳中學
興寧市沐彬中學
興寧市羅浮中學
梅州市學藝中學
興寧市第三中學
蕉嶺縣僑興中學
蕉嶺縣藍坊中學
蕉嶺縣廣福中學
蕉嶺縣逢甲中學
廣東省蕉嶺華僑農場田家炳中學
蕉嶺縣晉元中學
蕉嶺縣新鋪中學
蕉嶺縣金豐中學
蕉嶺縣華僑中學
蕉嶺縣鎮平中學
蕉嶺縣實驗學校
蕉嶺縣蕉嶺中學
平遠縣八尺中學
平遠縣河頭中學
平遠縣中行中學
平遠縣石正中學
平遠縣冬青實驗中學
平遠縣長田中學
平遠縣熱柘華僑中學
平遠縣壩頭中學
平遠縣鐵民中學
平遠縣茅坪中學
平遠縣東石中學
平遠縣泗水鎮泗水中學
平遠縣上舉中學
平遠縣仁居中學
平遠縣黃畲中學
平遠縣田家炳中學
平遠縣平遠中學
平遠縣梅青中學
平遠縣城南中學
平遠縣超竹中學
五華縣轉水中學
五華縣華民中學
五華縣矮車中學
五華縣新新中學
五華縣興林中學
五華縣五華中學
五華縣華西中學
五華縣華東中學
五華縣清化中學
五華縣皇華中學
五華縣雙頭中學
五華縣潭新中學
梅州市梅江區建設局職中
五華縣大田中學
五華縣蒲江中學
五華縣萃文中學
五華縣周江中學
五華縣中興中學
五華縣太坪中學
五華縣華陽中學
五華縣登畲中學
五華縣硝芳中學
五華縣龍村中學
五華縣洞口中學
五華縣興梅中學
五華縣梅林中學
五華縣橋江中學
五華縣平安中學
五華縣棉洋中學
五華縣棉新中學
五華縣文葵中學
五華縣五福中學
五華縣萬龍中學
五華縣華南中學
五華縣伏溪中學
五華縣楓林中學
五華縣安流中學
華縣大都中學
五華縣雙華中學
五華縣平南中學
五華縣郭田中學
五華縣油田中學
五華縣小都中學
五華縣端本中學
五華縣夏阜中學
五華縣馬汕中學
五華縣橫陂中學
五華縣水寨中學
五華縣琴江中學
五華縣河口中學
五華縣河東中學
五華縣梓皋中學
五華縣城鎮中學
五華縣興華中學
五華縣田家炳中學
五華縣實驗學校
五華縣華新中學
五華縣華強中學
五華縣大壩中學
五華縣城新中學
豐順縣湯西鎮穎川中學
豐順縣小勝中學
豐順縣砂田中學
豐順縣潭山鎮潭山中學
豐順縣潭江中學
豐順縣茶背中學
豐順縣東留中學
豐順縣球山中學
豐順縣黃金中學
豐順縣廣洋中學
豐順縣潘田中學
豐順潘田鎮第二中學
豐順縣徑門中學
豐順縣大龍華中學
豐順縣龍崗中學
豐順縣龍崗鎮中學馬圖分校
豐順縣建橋中學
豐順縣仙洞中學
豐順縣璜溪中學
豐順縣豐良中學
豐順縣第一中學
豐順縣北斗鎮千頃中學
豐順縣上八鄉鎮中學
豐順縣八鄉山中學
豐順縣湯西中學
豐順縣湯西鎮石江中學
豐順縣東聯中學
豐順縣三友中學
豐順縣三友聯合中學
豐順縣龍泉中學
豐順縣龍山中學
豐順縣湯坑鎮第一中學
豐順縣湯坑鎮第三中學
豐順縣湯坑鎮第二中學
梅江區嘉應中學
豐順縣豐順中學
豐順縣東海中學
豐順縣大同中學
大埔家炳第三中學
大埔縣大麻中學
大埔縣大麻鎮恭洲中學
大埔縣三河中學
大埔縣家炳第四中學
大埔縣銀江中學
大埔縣家炳第八中學
大埔縣玉瑚中學
大埔縣古野中學
大埔縣洲瑞鎮中學
大埔縣桃源中學
大埔縣光德鎮漳園中學
大埔縣光德鎮家炳五中
大埔縣高陂中學
大埔縣高陂鎮田家炳第二中學
大埔縣平原鎮平原中學
大埔縣石雲中學
大埔縣廣德中學
大埔縣雙溪鎮頌鑫中學
大埔縣雙溪鎮雙溪中學
大埔縣大東中學
大埔縣百侯中學
大埔縣百侯鎮中學
大埔縣百侯鎮耀鳳中學
大埔縣岩上中學
大埔縣西河中學
大埔縣埔北中學
大埔縣青溪鎮中學
大埔縣華僑中學
大埔縣古村中學
大埔縣大埔中學
大埔縣田家炳實驗學校
大埔縣田家炳第一中學
大埔縣進光中學
大埔縣華僑第二中學
大埔縣虎山中學
大埔縣湖山中學
梅縣石坑中學
梅縣龍虎中學
梅縣梅西中學
梅縣程風中學
梅縣瑤上中學
梅縣星聚中學
梅縣南口中學
梅縣梅興中學
梅縣徑義中學
梅江區公度中學
梅縣畲東中學
梅縣梅江中學
梅縣梅南中學
梅縣西陽中學
梅縣白宮中學
梅縣丙村中學
梅縣丙村華僑中學
梅縣三鄉中學
梅縣雁洋中學
梅縣松南中學
梅縣鬆口中學
梅縣梅東中學
梅縣松東中學
梅縣桃堯中學
梅縣寶坑中學
梅縣松源中學
梅縣隆文中學
梅縣白渡中學
梅縣梅北中學
梅縣職中專學校
梅江區雅園中學
梅縣教育局儀器電教站
梅縣教育局勤工儉學辦公室
梅縣教育局教學研究室
梅江區梅州中學
梅縣廣益中學
梅縣憲梓中學
梅縣槐崗中學
梅縣高級中學
梅州市培英中學
梅江區城北中學
梅江區長沙中學
梅江區水白中學
梅江區聯合中學
梅江區樂育中學
興寧市寧中中學
梅縣新城中學
五華縣潭江中學
興寧市第一中學
梅縣華僑中學
梅縣畲江中學
廣東梅縣東山中學
豐順縣華僑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