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寺[山東泰山]

普照寺[山東泰山]

普照寺位於泰山南麓的凌漢峰下。秀峰環抱,翠柏掩映亭殿樓閣,氣象崢嶸。清人有“門前幾曲流水,寺後千尋碧峰。鳥語溪聲斷續,山光雲影玲瓏”的贊詠。普照寺取“佛光普照”之意,傳為六朝時建,後歷代皆有拓修。寺院以大雄寶殿、摩松樓為中軸,形成三進式院落。兩側配以殿廡、禪房和花園等。該寺為四進院落,以雙重山門、大雄寶殿、摩松樓為中軸,左右配以殿廡、寮房、花園等,面積6150平方米,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建築群。

基本信息

概述

普照寺普照寺

普照寺位於泰山南麓的凌漢峰下,傳為六朝古剎,又據清聶劍《泰山道里記》載,普照寺為唐宋時期古剎。金大定五年(1165)奉敕重修,題為“普照禪林”,有敕牒石刻勒殿壁。後屢遭兵燹,基址獨存。明宣德三年(1428)高麗僧滿空禪師登泰山、訪古剎,在泰山20餘年,重建竹林寺,復興普照寺,四方受法者千餘人。

現存明正德十六年《重開山記碑》記此事。清康熙初年名僧元玉建石堂,並於佛誕之日依古制建壇傳戒。道光年間(1821-1850)建佛閣(今摩松樓)。光緒六年(1880)重修正殿和東西配殿。建國後多次修繕。

1984年將後院闢為“馮玉祥在泰山”陳列室。

建築結構

普照寺普照寺

普照寺寺為四進院落,以雙重山門、大雄寶殿摩松樓為中軸線,左右配以殿廡、寮房、花園等,面積6150平方米,形成一個完整的建築群。

一進山門面闊3間,門樓式建築,門前左右置石獅一對,進門為一院,鐘鼓二樓分列東西,鐘樓內置石柱鍾架及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鑄蓮瓣口形鐵鐘。二進山門為二院,門內兩山牆各開發券拱門。西拱門外有元代經幢一尊,記僧法海於元貞年間(1295-1297)重修普照寺的情況。

沿階而上為三院,中為大雄寶殿,五脊硬山頂三開間,前後廊式,端莊雄偉,內供釋迦牟尼鎏金趺坐銅像。東西配殿各3間,院內銀杏雙挺,油松對生,並有清道光年間(1821-1850)住持僧明睿及弟子所造雙檐蓋罩鐵香爐1尊。大殿東西側有垂花門通後院。後院有著名的“六朝松”,古松粗達數抱,枝密盤曲四伸,樹冠如蓋。上有摩松樓,可摩頂觀松;松下有“篩月亭”,取“古松篩月”之意。亭居高台,方形,四檐飛翹,四柱均有楹聯。亭下有方形石桌,敲擊四角和中央,則發出清脆如磬的五種聲音,因名“五音石”。

中軸線之東,有禪院和石堂院;之西為菊林院,山房門額懸“菊林舊隱”橫匾,院內有“一品大夫”松。清代主持僧元玉是位頗有成就的詩僧,別號“石堂老人”,著有《石堂文集》 ,其時遍植菊花,號稱“菊圃”。今寺東南尚有其墓塔遺址。普照寺為岱陽唯一的四方叢林,明洪武年間泰安府僧綱司設於此。建國後,遊人很多,進香者來往不斷。“文化大革命”中停止活動。1979年恢復宗教活動。

景點集萃

普照寺普照寺

普照寺位於岱麓凌漢峰下,取“佛光普照”之意而得名。清人有“門前幾曲流水,寺後千尋碧峰,鳥語溪聲斷續,山光雲影玲瓏”的贊詠。寺內東院禪舍清幽,西院綠竹千竿,前院鐘鼓樓對峙,中院依次有山門、大雄寶殿、摩松樓等建築。馮玉祥將軍曾隱居於此,他的墓就在普照寺的西側。

山門前高台壘砌,石獅對峙。門上懸匾。門內有鐘鼓樓,中有明正德年間《重開山記碑》,介紹高麗僧滿空航海到中國後重建泰山竹林寺、普照寺的概況。又有清光緒年間《重修普照寺碑記》 ,記清初名僧元玉等人住持事跡一進山門面闊3間,門樓式建築,門前左右置石獅一對,進門為一院,鐘鼓二樓分列東西,鐘樓內置石柱鍾架及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鑄蓮瓣口形鐵鐘。二山門內有元代經幢。沿階而上為主院,大雄寶殿內供釋迦牟尼銅像,東西配殿陳列明清銅佛像及宋瓷等文物。殿前銀杏雙挺,油松對生,中立雙檐蓋罩鐵香爐。沿階而上為三院,中為大雄寶殿,五脊硬山頂三開間,前後廊式,端莊雄偉,內供釋迦牟尼鎏金趺坐銅像。東西配殿各3間,院內銀杏雙挺,油松對生,並有清道光年間(1821-1850)住持僧明睿及弟子所造雙檐蓋罩鐵香爐1尊。大殿東西側有垂花門通後院。

後院有著名的六朝松,枝繁葉茂,疏密相間,宛如巨大的華蓋,碣刻“六朝遺植”。古松粗達數抱,枝密盤曲四伸,樹冠如蓋。上有摩松樓,可摩頂觀松;松下有“篩月亭”,取“古松篩月”之意。亭居高台,方形,四檐飛翹,四柱均有楹聯。亭下有方形石桌,敲擊四角和中央,則發出清脆如磬的五種聲音,因名“五音石”松下有郭沫若《詠普照寺六朝松詩》碑。西側築亭,清人傅家寶題匾額“篩月亭”,每逢皓月當空,松下銀輝萬點,如同篩月。亭下有方形石桌,敲擊四角及中央,皆出磬之清音,故名五音石。亭北有閣樓,李鐸書匾“摩松樓”。

中軸線以東,前為禪房,後為石堂院。後院正房與摩松樓相齊,後壁嵌清道光年間徐宗乾《石堂題壁》碣。中軸線以西,前為菊竹花圃,中軸線之東,有禪院和石堂院;之西為菊林院,山房門額懸“菊林舊隱”橫匾,院內有“一品大夫”松。清代主持僧元玉是位頗有成就的詩僧,別號“石堂老人”,著有《石堂文集》,其時遍植菊花,號稱“菊圃”。今寺東南尚有其墓塔遺址。1985年立周恩來於1941年11月14日撰書的《壽馮煥章先生六十大慶》碑。後院是菊林院,正房與摩松樓相接,額題“菊林舊隱”。徐宗乾書元玉僧偈語“松曰好青,竹曰好綠;天吾一瓦,地吾一磚”為聯,舒同又書聯“疾風知勁草,嚴寒識盤松”。原為清康熙初元玉僧居所,馮玉祥1932年至1935年兩次來泰山均居此。1984年闢為“馮玉祥先生在泰山”展室,鄧穎超題額。院中有清代寺僧理修入寺時與師傅共植“師弟松”1株。光緒年間何煥章游岱至此,見松裊裊婷婷、冠大如棚,嘆為觀止,遂題“一品大夫”,刻石立於松下。

普照寺普照寺

馮玉祥隱居泰山時,以泰山習俗和民生疾苦為題材,寫了很多即興白話詩,自稱“丘八詩”。並與青年畫家趙望雲合創48幅詩配畫,刻製成碣,後盡毀,1984年重刻,立於寺內。寺東為荷花盪,納凌漢峰之水,溪中雜樹叢生,古藤盤鏇。清康熙初年,元玉僧及其弟子在此開地採石,包崖築台,遂成石堂。元玉題石堂銘及十二景:翠屏石、滌硯溪、慈航石、盤雲梯、白蓮池、玲瓏岩、眺望台、飛來石、友松石、水雲洞、振鐸嶺、石堂。石室久毀,題刻猶存。

寺西南有泉,馮玉祥開鑿,並隸書“大眾泉”。林蔭路旁有巨石夾徑,上題“雲門”、“界塵”。再南路西有方石,上書“三笑處”,源於佛教典故“虎溪三笑”。

三笑處西南為范明樞墓,石欄環圍,柏林遮掩。墓碑書“故山東省參議會范議長明樞之墓”,碑陰載公葬委員會於1950年12月為其撰寫的生平履歷。清人有“門前幾曲流水,寺後千尋碧峰。鳥語溪聲斷續,山光雲影玲瓏”的贊詠。普照寺取“佛光普照”之意,傳為六朝時建,後歷代皆有拓修。寺院以大雄寶殿、摩松樓為中軸,形成三進式院落。兩側配以殿廡、禪房和花園等。六朝松,狀如華蓋。松旁為篩月亭,每當皓月當空,松下銀灰萬點,如同篩月,故名。亭中有方形石桌,敲擊發鐘磬之聲,且四角及中間音色有別,名五音石。亭北為摩松樓。篩月亭聯:“曲徑雲深宜種竹,空亭月朗正當樓”。

馮玉祥先生隱居泰山時,以泰山習俗和民生疾苦為題材,寫了很多白話詩,自稱“丘八詩”,由趙望雲配以漫畫,刻製成碣,立於院中。後盡毀,現已重刻。後院為菊林院,有松一株,冠大如棚,裊裊婷婷,清代光緒年間何煥章游山至此,題“一品大夫”。後院正房與摩松樓相接,額題“菊林舊隱”曾為康熙初年元玉僧居所。現闢為紀念館。楹聯為:“松曰好青,竹曰好綠;天吾一磚,地吾一瓦。”

普照寺將軍梅

泰山普照寺的將軍梅

泰山普照寺位於岱麓凌漢峰下,周圍秀峰環抱,亭台樓閣掩映於蒼松翠柏之中,氣象崢嶸。該寺相傳為六朝時建,取“佛光普照”之意。馮玉祥將軍愛梅、賞梅、贊梅,更敬梅。在中華大地數以萬計以花命名的地名中,有兩處是他以梅花命名的,即泰山的梅花崗和重慶的梅花山。將軍以這種獨特的方式,表達了他對為民族進步和獨立英勇獻身的英雄的敬仰。泰山普照寺位於岱麓凌漢峰下,周圍秀峰環抱,亭台樓閣掩映於蒼松翠柏之中,氣象崢嶸。該寺相傳為六朝時建,取“佛光普照”之意。寺內植物以松為主,另有柏樹、銀杏等,尤其引人注意的是點綴其間的一片竹林及兩株臘梅。四季常青、蒼勁挺拔的青松高雅、純潔,經冬不凋的翠竹以及笑傲嚴寒、破蕊怒放的臘梅,使古樸的普照寺呈現出松、竹、梅“歲寒三友”的景觀。松有著名的六朝松、一品大夫松;竹是北方較普通的淡竹,為今人栽種;梅屬虎蹄臘梅,是馮玉祥將軍親手所植,故又被稱作將軍梅

寺內還看到一下自然景觀

普照寺泰山日出

泰山日出:泰山日出是壯觀而動人心弦的,是岱頂奇觀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標誌。隨著旭日發出的第一縷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從而使東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漸轉為魚肚白、紅色,直至耀眼的金黃,噴射出萬道霞光,最後,一輪火球躍出水面,騰空而起。整個過程象一個技藝高超的魔術師,在瞬息間變幻出千萬種多姿多彩的畫面,令人嘆為觀止。岱頂觀日曆來為遊人所嚮往,也使許多文人墨客為之高歌。

霧凇和雨凇:霧凇和雨凇是泰山奇特的自然景觀。霧凇似霜非霜,似冰非冰,迎風怒放,千姿百態。使松枝、樹叢結滿了毛絨絨的冰掛,象一株株巨大的白珊瑚,殿閣披上了柔軟的輕紗,大地鋪展開潔白的氈毯。雨凇則使岩石、大地、房頂、林木都結滿了晶瑩剔透的冰層,讓萬物驟然間凝聚成凍的世界

泰山佛光:泰山佛光是岱頂奇觀之一。每當雲霧瀰漫的清晨或傍晚,遊人站在較高的山頭上順光而視,就可能看到縹緲的霧幕上,呈現出一個內藍外紅的彩色光環,將整個人影或頭影映在裡面,恰似佛象頭上方五彩斑斕的光環,故得名“佛光”或“寶光”。泰山佛光是一種光的衍射現象,它的出現是有條件的。據記載,泰山佛光大多出現在6-8月中半晴半霧的天氣,而且是太陽斜照之時。雲海玉盤夏天,雨後初晴,大量水蒸氣蒸發上升,加之夏季...

歷史沿革

普照寺普照寺

普照寺,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年間(約627——649),在宋、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昔日全盛時,殿宇雄偉、塑像精美、文物薈萃、為諸寺院之冠。寺內藏有歷代經卷6358卷,其中公元1419年刻印的《永樂南藏》638函,現藏於甘肅省圖書館。 

清末民初,普照寺方丈釋眾誠,號悟明上人(俗稱藍大師),其視寺院經卷為生命,持戒嚴謹、道場莊嚴。1933年春季,開壇傳授三壇大戒,得戒僧尼數百人。後又邀來西北弘法的湖北名僧心道法師入寺講經,共辦“護國息災”法會,宣講反侵略、反邪教和眾生平等的主張等,吸引了眾多善男信女及各界人士,使寺院香火旺盛,信徒雲集。1939年,日本侵華空軍狂轟濫炸蘭州時,具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的普照寺遭劫,使“視經卷為生命”的藍大師與藏經樓同為灰燼,真是”千年古剎遭劫運一代名僧殉經樓”。

為了發揚佛教愛國愛教、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教義;為了緬懷捨身護法的大德高僧;為了恢復昔日古剎雄姿,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決定重建一座極具現代化又不失古老莊嚴風格的普照寺。普照寺的重建,既可以帶動市旅遊業和經濟的發展,又可以使佛教弘法事業邁上一個新的台階。為儘早完成這利國利民的工程,仰乞十方大德高僧、護法善信、仁人志士慷慨解囊、隨心捐助、共襄盛舉、功德無量。並願施資者:現眷增福慧已故得超升。重建普照寺工程是弘揚佛教文化。帶動市發展旅遊業的重點工程。因此,籌委會決定,寺院座落在向陽的山坡上,左傍小山溪,右臨峽谷的出口,可謂左右逢源,樸實無華的建築群,順山勢向上而建,院門橫匾《普照寺》三個大字。一進寺門,左、右是鐘鼓樓,東、西廂房各一,附近叢竹婆裟。迎階而上,是一個大平台,台上的香爐中,輕煙繚繞,正北面是大雄寶殿,東、西廂房同樣各一,只是地勢抬高不少,明窗淨几,規格又自不同。大殿東西兩側,各有小門進入後院,進入後院是更高的石台,人須仰視,由兩側拾階而上,迎面是虬枝盤札的花架,匾書《篩月亭》 。亭後是一棟木結構兩層樓房。兩側各有旁院,月門相通,東西旁院內,各有平房數間,風格迥異,西院華貴,臘梅、桂花等花樹不少。東院簡潔、乾淨,可能是僧房。整個寺院掩映在翠綠的松柏樹林裡,氣氛祥和而又幽雅。

普照寺普照寺

歷史上,普照寺自有香火繚繞的鼎盛時期,數千年來,保存至今實屬不易。篩月亭上,那棵虬枝盤龍數千年的老樹,便是一個歷盡滄桑的見證。就近百年來講,轟轟烈烈地民族變遷,它又何曾置身事外。在民族危亡的時刻,它接待過民族的優秀兒女,直到今天,馮將軍、范老人的陵墓仍在它附近陪伴。身在他鄉為異客,月夜思念故鄉人。作為一個普通人,幾十年來,浪跡天涯,足跡大半箇中國,每每思念家鄉和親人,普照寺,在心中占據著一個重要位置。

新中國剛剛建立,滿目是戰爭的創痍,百廢待興。大人們忙於修復戰爭毀壞的家園,普照寺接納了這些無人問津的孩子,他們,大都是在戰爭中失去了親人的孤兒。當時的普照寺,門窗洞開,殘坍斷壁,院裡蒿草叢生。荒蕪的寺院,平時絕少人跡,卻成了孩子們的玩樂場所。在這兒,童趣,使孩子們暫時忘卻了失去親人的痛苦,寢沉在天真爛漫的歡樂中。直到回到家裡,心又收縮起來,怯怯地看著大人的臉色,籠罩在家庭哀痛的陰影中。

詩詞文化

普照寺普照寺

游普照寺①

沈桂清

我輩何多幸,名山作比鄰②。向游山下寺,俱是畫中人③。

佛殿松篩月④,雲門石界塵⑤。如逢菊林隱⑥,相與叩迷津⑦。

說明這是一首五言律詩,載《黁園詩集》 。詩題為“游普照寺”,但對普照寺這個風景勝區涉筆不多,主要寫了家住泰城,與泰山為鄰的幸運心情和對菊林隱的企氨之意。從作者的身世、思想來看,對菊林隱以僧隱儒這樣的人物,是極為崇拜的。其中既有企羨,也有自況。

注釋①普照寺,唐宋以來的古剎,創建無考。②比鄰,近鄰。言居處同泰山作比鄰,可蕾一大幸運。③畫中人:言普照寺背山面溪,竹青松茂,風景秀麗如畫,人在此地游賞,宛如畫中人。④松篩月。六朝松枝幹蔥范茂密,樹頂平鋪如蓋,覆壓在佛殿上,月明之夜,月光透過枝葉,狀如篩月,篩月亭以此得名。⑤雲門句:在普照寺南半里許,山徑旁有“雲門”、“界塵”兩刻石,意為雲之門,紅塵之界。⑥菊林隱,指名僧元玉。元玉字祖珍,號古公,廣陵崇川人。清康熙初年,居泰山普照寺。元玉學識淵博,亦僧亦儒,當時州學正孔貞瑄稱他“貌則積也,言則儒也,學則岸乎其高,窈乎其深,灝乎莫可涯埃也,薦紳先生從之游離傾倒”。元玉又好養菊,岩阿種菊皆遍,命日菊圃,有詠菊詩百餘首,故號“菊林隱”。現普照寺北院有一廳堂,額曰“菊林舊隱”。⑦即迷津:即,詢問;迷津,迷失津渡,即找不到渡口的意思。言如果遇到元玉這樣的名僧,一定向他請教,解決疑惑。這是祈望之詞。

民風民俗

普照寺普照寺

天貺節農曆六月初六:公元1008年農曆六月初六天降天書於泰山,於是宋真宗大舉封禪,為感謝上天,不僅在岱廟修建天貺殿,而且定農曆六月初六為天貺節。此節現已延習成嫁出去的閨女回娘家看望雙親的節日,或曬衣、曬書的日子。

浴佛節農曆四月初八:傳說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是日,用水灌浴佛像。泰山附近此節又增加了慶賀東嶽大帝和碧霞元君誕辰的內容,三位一體,自古以來都十分隆重。

東嶽廟會:起於唐代,原先以東嶽大帝的誕辰(三月二十八日)作為泰山廟會的主要內容,後又增加了慶賀碧霞元君的誕辰活動。現在的廟會,除了保留傳統的宗教活動外,結合了物資交易、文化娛樂和旅遊觀光。

四川普照寺

簡介

圓
四川簡陽普照寺

普照寺位於四川簡陽市普安鄉的臥龍山麓,距縣城10多公里遠,四周群峰環抱,林海茫茫。該寺始建於南宋嘉定年間,歷史上曾香火鼎盛,十分壯觀。史載,清初寺廟廟產占地達4000多畝,僧侶多達上百人。據說在文革“破四舊”時,從菩薩身上刮下的金粉多達數公斤重。1997年普照寺恢復重建,寺廟布局小巧緊湊,古樸莊重。

青城山因環列的三十六峰終年青翠、壯如城廓而得名,如果從空中俯瞰,在青城三十六峰之外,緊臨川西平原有六座蓮花排列的淺山拱衛著一主峰,人們形象地稱為七峰山,後來的文人認為七字不夠文雅,七峰山被正式稱為青峰山,蓮花排列拱衛的地輿顯然是“天為青城增勝跡”,佛教勝地普照寺就座落在主峰頂。

寺廟歷史

水中佛
寺內水中佛

普照寺始建於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到光緒十二年(1886年)完工,歷時205年,其布局仿成都文殊院形制,氣勢上卻超越之,為蜀中罕見,建築形制上有著巧妙的寓意,普照寺圍牆周長2.4里,意取佛教二十四諸天;緊鄰味江的西北方巧依山岩,不建圍牆,取“地不滿西北”之意;寺院內部有六重大殿,加齋堂、僧舍等總計365間,取黃道周天數,房屋分為24個天井,又喻意二十四節氣。普照寺是灌縣佛教建築的代表,極盛時期有僧眾近百人。

民國初年,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國民信教熱情有所減弱,民國政府曾發布通告,對寺廟按規格對享有的人財物都作了具體的規定,超出的歸公拍賣,灌縣地處邊遠,中央的號令難以兌現,真正對寺廟造成毀滅性打擊的是解放後的大躍進和文革期間,灌縣又和川西壩子中間的縣份不同,地處盆地邊緣,有富庶的煤礦資源,當公共食堂和大煉鋼鐵趕英超美時,普照寺能躲過被拆毀當作燃料的噩運,僧眾作鳥獸散時,鄉政府還委派人看管寺廟,終因年久失修、在屋漏塌陷的1971年,被縣領導批准拆除用作灌縣鐵廠的修建。第二年逢國務院頒布加強保護文物古蹟的通知,拆除工作既告停止,這時僅餘房60間。1981年,灌縣鐵廠宣布破產,代價不僅是拆掉了普照寺大部房屋,還有直接經濟損失195萬元。鐵廠停辦的第二年,普照寺被縣政府批准成為河西佛教徒活動的寺廟,隨即政府撥款對普照寺進行維修。

文化名人

啊
戴紅帽者為圓果居士

今天香火旺盛的普照寺不應該忘記的一位人物——圓果居士,她是著名作家流沙河的前妻何潔女士,她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寓居普照寺,這位漂亮才女在流沙河被劃為右派遣回原籍最倒霉的時候鐵心嫁給了他,卻在思想大解放的年代看破紅塵皈依佛門,沙河先生有著名的致何潔女士詩被勒石立於普照寺:“山外紅塵,山中古寺,兩不相擾,各行其事。”何潔女士以自己的個人魅力遊說官方民間,索要回了許多散失各地屬於普照寺的文物家什,並在海內外發表文章介紹普照寺,一時間普照寺聲名顯赫,海內外的名人商賈紛至沓來。1988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造訪普照寺,為普照寺留下“普照寺女眾道場”墨寶,林青霞、謝霆鋒、容祖兒、黎姿、呂良偉、劉嘉玲等大牌紅星和東南亞一帶的商界巨子曾多次前往普照寺放生祈福。被李嘉誠尊為“師父”的陳伯生前對普照寺情有獨鍾,特別挑中青峰山作為最後的“歸宿”。

社會影響

在都江堰市眾多的宮觀廟宇中,普照寺雖屬後起之秀,近年來卻以燒香許願的靈驗和測字準確在民間有著普遍的認同,每年大年三十深夜,伴著新年的鐘聲,燃香祈福的人群絡繹不絕,許多人是年年都要相約同去,認為來年才能生意興隆、諸事順當。

佛教是擅長於自知其心和自淨其心之道,具有心理治療、心理安慰的宗教,在市場競爭高度緊張的今天,雖然貪污腐敗、偽劣產品、人際關係商品化等醜惡現象,使有些人心理失去平衡,孳生宗教需求,更多的人是嚮往放鬆身心、輕安自在、歸真返璞。普照寺以清淨的山林特色為人們緊張勞作之餘提供了習靜療養之地,燒香拜佛能排解高度競爭帶來的心理壓力,宗教的撫慰也能使人們滿懷熱情地投身到以和平、發展、生態為主的新世紀建設。

災後重建

開光法會現場
開光法會現場

2009年10月10日10時,四川成都青城山普照寺隆重舉行災後重建,大雄寶殿落成開光法會。

蒞臨此次法會的有來自國家宗教局一司副司長王哲一,省人大民宗委主任顏繼祿,省政協民宗委主任彭述明等,省政府副秘書長敖玉明,省宗教局局長王增建;成都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宗局局長趙璐,成都市委統戰部副部長何向宗;都江堰市委統戰部部長林銳;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省佛教協會會長、峨眉山方丈永壽法師以及廣大海內外高僧大德。約千餘人參加了這次盛典(具體人員名單以實際到場為準)。

普照寺自清康熙年間創建,為著名的西南佛教禪宗寺院。自創建以來,曾幾度興衰,仍香火不斷。特別是恢復宗教政策後,經通文法師、果證法師二任住持的努力下,普照寺得以寶剎重輝。

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使普照寺也受到嚴重損毀。諸多殿堂及珍貴文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破壞。自地震後,各級領導,海內外諸山大德,親臨現場,視察指導災後重建工作,各地護法信眾,從四面八方送來溫暖,捐資捐物,並為重建寺院出謀獻策。解放軍指戰員更是冒著餘震不斷,暴雨泥流的危險,搶救文物、經像。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市佛教協會、佛教界和廣大海內外信眾的幫助下,普照寺的災後重建各項工作迅速、穩妥地開展起來了。經一年多的努力,普照寺終於迎來了大雄寶殿重建開光盛典。

普照寺大雄寶殿開光盛典,是我市佛教界災後重建的模範工程。它表現了我市佛教界在黨和政府領導下,積極開展災後重建的決心與魄力,並最終取得抗震救災工作的偉大勝利!這一盛典也表達了佛教界人士投身和諧成都構建,維護一方安定和感恩社會、回報社會的美好願望。[2]

泰山上的文化景點

泰山位於山東中部泰安城北。古稱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泰山是中國山嶽公園之一,又是天然的歷史、藝術博物館。泰山不僅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而且已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之一。從古至今,登山路線有六條,山前山後各三條。從泰山腳下沿古登山中路直上岱頂,共10多公里,有石級可登,沿途根據遊覽區的分布和山勢,修建了茶亭、餐廳、賓館等休息場所。遊人可根據自已的體力,量力而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