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國家森林公園

泰山國家森林公園

泰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山東省中部的泰安市。泰山主峰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享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稱號。泰山是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1985年4月和1992年9月批建的國家森林公園。

基本信息

簡介

泰山國家森林公園泰山國家森林公園

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的泰安市。泰山主峰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享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稱號。號稱“五嶽之尊”的泰山是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1985年4月和1992年9月二次批建泰山國家森林公園,1987年還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目錄。

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

泰山景觀

泰山日出泰山日出

泰山日出

岱頂奇觀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標誌,每當雲霧瀰漫的清晨或傍晚,遊人站在較高的山頭上順光看,就可能看到縹緲的霧幕上,呈現出一個內藍外紅的彩色光環,將整個人影或頭影映在裡面,好象佛像頭上方五彩斑斕的光環,所以被稱為“佛光”或“寶光”。泰山佛光是一種光的衍射現象,它的出現是有條件的。據記載,泰山佛光大多出現在每年6~8月份的半晴半霧的天氣,而且是太陽斜照的時候。泰山還以石刻眾多聞名天下,這些石刻有的是帝王親自提寫的,有的出自名流之手,大都文辭優美,書體高雅,製作精巧。泰山石刻分為摩崖石刻和碑刻,既是記載泰山歷史的重要資料,又是泰山風景中的精彩去處之一。

雲海玉盤

泰山雲霧可謂呼風喚雨,變換無窮:時而山風呼嘯,雲霧瀰漫,如墜混沌世界;俄頃黑雲壓城,地底興雷,讓人魂魄震動,遊人遇此,無須失望,因為你將要見到雲海玉盤的奇景:有時白雲滾滾,如浪似雪;有時烏雲翻騰,形同翻江倒海;有時白雲一片,宛如千里棉絮;有時雲朵填谷壑,又象連綿無垠的汪洋大海,而那座座峰巒恰似海中仙島。站在岱頂,俯瞰下界,可見片片白雲與滾滾烏雲而融為一體,匯成滔滔奔流的“大海”,妙趣橫生,又令人心朝起伏。

晚霞夕照

當夕陽西下的時候,若漫步泰山極頂,又適逢陰雨剛過,天高氣爽,仰望西天,朵朵殘雲如峰似巒,一道道金光穿雲破霧,直瀉人間。在夕陽的映照下,雲峰之上均鑲嵌著一層金燦爛的亮邊,時而閃爍著奇珍異寶殿的光輝。那五顏六色的雲朵,巧奪天工,奇異莫測,如果雲海在此時出現,滿天的霞光則全部映照在“大海”中,那壯麗的景色、大自然生動的情趣,就更加令人陶醉了。

動植物

公園地處中部,濟南市以南,以泰山主峰為中心,跨越泰安和濟南二市,總面積為18萬畝。公園氣候夏無酷暑,秋爽宜人,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園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為80%,植物種類多達1037種,其中包括銀杏赤松落葉松華山松槐樹等喬木,還有黃荊連翹胡枝子南蛇藤鼠李海棠衛矛等天然灌木,此外還有何首鳥沙參等藥用植物。野生動物多達200多種,其中以山斑鳩大山雀金翅等鳥類為主,此外還有蜥蜴等爬行動物。這些天然資源形成了宜人的森林風光,使泰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一年四季景致變化無窮。更為珍貴的是園內生長的6000多株古樹名木,被稱為“活文物”,其中較著名的有望人松、三義柏、臥龍槐、姊妹松、五大夫松、摩頂松、六朝松等。

地形地貌

泰山的地形地貌富於變化,種類集中,共有山峰150多座,崖嶺130多座,奇石100多塊,溪谷100多條,岩洞100多處,其風貌不僅山體高大雄偉,而且具有奇、秀、險、奧、幽、曠等特色,奇峰怪石令人百看不厭,溪流瀑布則給人以雄中藏秀的感覺。日出、雲海、晚霞、霧松、松濤、冰洞等獨特景觀,又從不同角度表現出泰山的美麗。泰山的人文景觀更是聞名中外,現存古寺廟22處,碑碣819塊,摩崖石刻1018處,古遺址97處,被看做中國歷史文化的一個縮影,其中有許多是中國民族的珍貴歷史遺產。

景區景點

泰山國家森林公園泰山國家森林公園

泰山的風景名勝以主峰為中心,呈放射形分布,歷經幾千年的保護與建設,已成為中國山嶽風景的代表: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泰山拔起於齊魯丘陵之上,主峰突兀,山勢險峻,峰巒層疊,形成“一覽眾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曠氣勢。泰山多松柏,更顯其莊嚴、巍峨、蔥鬱;又多溪泉,故而不乏靈秀與纏綿。縹緲變幻的雲霧則使它平添了幾分神秘與深奧。它既有秀麗的麓區、靜謐的幽區、開闊的曠區,又有虛幻的妙區、深邃的奧區;還有旭日東升、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等十大自然奇觀及石塢松濤、對松絕奇、桃園精舍、靈岩勝景等十大自然景觀,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人文景觀,其布局重點從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頂,形成“地府”、“人間”、“天堂”三重空間。岱廟是山下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前連通天街,後接盤道,形成山城一體。由此步步登高,漸入佳境,而由“人間”進入“天庭仙界”。

山風景區內,有山峰156座,崖嶺138座,名洞72處,奇石72塊,溪谷130條,瀑潭64處,名泉72眼,古樹名木萬餘株,古遺址42處,古墓葬13處,古建築58處,碑碣1239塊,摩崖刻石1277處,石窟造像14處,近現代文物12處,文物藏品萬餘件。其中城子崖遺址、四門塔、大汶口遺址、靈岩寺、岱廟、千佛崖石窟造像、龍虎塔、九頂塔、馮玉祥墓等,先後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主體旅遊景點:遙參亭,正陽門,唐槐院東御座秦泰山刻石,銅亭岱廟坊 ,漢柏,天貺殿,大眾橋,五賢祠,三陽觀,馮玉祥墓,普照寺,虎山公園,王母池,三疊瀑布,醉心石,對松山,中天門,孔子登臨處,望人松,斗母宮,望仙樓,五大夫松,十八盤,壺天閣,捨身崖,天下第一山,白雲洞,象鼻峰,無字碑,宋摩崖,丈人峰,月觀峰,仙人橋,五嶽獨尊,孔子廟,天街,玉皇頂,碧霞祠,南天門,拱北石唐摩崖 ,北天門,大、小天燭峰,望天門,堯觀頂,姊妹松,元君廟,三折瀑,天燭瀑,玉泉寺,後石塢,青桐澗,竹林寺,無極廟天勝寨,長壽橋,白龍池,傲徠峰,扇子崖,黑龍潭,彩石溪,釣魚台,海眼,元君廟桃花峪

泰山具有極其美麗壯觀的自然風景,其主要特點為雄、奇、險、秀、幽、奧等。泰山巍峨,雄奇,沉渾,峻秀的自然景觀常令世人慨嘆,更有數不清的名勝古蹟,摩崖碑碣,使泰山成了世界少有的歷史文化遊覽勝地。泰山景區分麓、幽、妙、奧、曠五區,其中麓區山水相映,古剎幽深,位於泰山南麓中路與西路之間的環山路線;幽區綠蔭環繞,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位於岱廟沿中路至南天門之間;過南天門經天街至絕頂一段,雖地勢平坦,然別有洞天,景色格外宜人,此段被稱為妙區;泰山之陰為後石塢,此處林木蒼鬱,花草茂盛,素有奧區之譽;曠區位於大眾橋過黑龍潭沿西溪橋至中天門,這裡坦途綠蔭,溪深谷幽。於是就有了"登泰山而小天下"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了。

歷史文化

泰山人文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厚。從四五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期,泰山周圍地區都出現了人類活動的蹤跡,這些經過考古挖掘科學鑑定的遠古文化遺存,說明泰山地區是中華民族悠久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泰山被尊為華夏神山。大約五、六萬年前,人們已經開始了對泰山的崇拜。中國人的山嶽崇拜,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對泰山的崇拜。根據古文獻記載,先秦時代曾經有七十二君到過泰山,祭告天地。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也都到此舉行封禪大典。經唐、宋到明清,尤其到了清朝康熙乾隆時期,泰山的地位抬高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這種封禪祭祀活動在泰山延續了數千年,並貫穿了整箇中國封建社會。隨著"五行"學說的流行,泰山又被封為東嶽,被尊為五嶽之首。泰山吸引了歷代大批文人墨客,留下了眾多不朽的名篇佳作和書法墨寶。道教人物早在漢魏時起就活躍於泰山地區。在唐、宋、元、清四個朝代,道教在泰山都有重大發展,逐步走向輝煌。公元4世紀中葉,佛教傳入泰山。公元351年,有人在泰山創建寺廟。北齊有人在經石峪刻下石經《金剛經》

人文特色

泰山是黃河流域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泰山南麓的大墳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遺存,便是佐證。再早還有5萬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遺存和40萬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遺存。 戰國時期,沿泰山山脈直達黃海邊修築了長約500千米的長城,今遺址猶存。

泰山與孔子活動有關的景點有孔子登臨處坊、望吳聖跡坊、孔子小天下處、孔子廟、瞻魯台猛虎溝等。神山、文化寶庫泰山有“五嶽之首”、“五嶽獨尊”的稱譽。它是政權的象徵,成為一座神聖的山。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歲,多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祭告天地。皇帝的封禪活動和雄偉多姿的壯麗景色,歷代文化名人紛至泰山進行詩文著述,留下了數以乾計的詩文刻石。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馬遷的《封禪書》、曹植的《飛龍篇》李白《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詩文,成為中國的傳世名篇;天貺殿的宋代壁畫、靈岩寺的宋代彩塑羅漢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國書法藝術之大成,真草隸篆各體俱全,顏柳歐趙各派畢至,是中國歷代書法及石刻藝術的博覽館。泰山文化遺產極為豐富,現存古遺址97處,古建築群22處,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景點介紹

泰山國家森林公園泰山國家森林公園

岱廟:宋天貺殿、漢柏、岱廟坊、宋宣和碑泰山神啟蹕迴鑾圖、銅亭、泰山刻石、東御座、唐槐院、正陽門、遙參亭。

麗區:王母池、虎山公園、普照寺、馮玉祥墓、三陽觀、五賢祠、大眾橋、天外村遊園

幽區:岱宗坊、經石峪、壺天閣、十八盤、孔子登臨處、中天門、雲步橋、五大夫松、增福廟、斬雲劍、升仙坊。

妙區:南天門、碧霞祠、玉皇頂、天街、唐摩崖、拱北石、仙人橋、五嶽獨尊、瞻魯台、青帝宮、宋摩崖、無字碑。

奧區:後石塢、玉泉寺、天燭瀑、姊妹松、望天門、大小天燭峰、堯觀頂、元君廟、洗鶴灣、北天門。

曠區:黑龍潭、扇子崖、天外村廣場、壺瓶崖、竹林寺、長壽橋、無極廟、天勝寨、黃溪河水庫、香油灣

秀區:桃花峪、元君廟、海眼、釣魚台、彩石溪、碧峰寺、紅雨川、桃花源。

奇觀:旭日東升、晚霞夕照、泰山佛光、雲海玉盤。

地質地貌

泰山國家森林公園泰山國家森林公園

泰山地處華北平原的東側,處於沂沭斷裂帶以西,齊河-廣饒斷裂以南的魯西地區,是魯西中新生代泰山斷塊凸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華北地台的一個次級構造單元。

泰山是華北地台基底與蓋層雙層結構出露比較好而典型的地區。基底為古老的“泰山雜岩”;沉積蓋層為古生界寒武-奧陶系的石灰岩和頁岩,兩者呈角度不整合接觸。由南向北地層依次從老到新分布,地貌上構成一個南陡北緩的單斜斷塊山系。

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多期次岩漿活動、多期次構造變形和變質作用十分明顯,使結晶基底岩系遭受不同程度的改造。區內地質構造十分複雜,既有太古宙~古元古代的構造,又有中生代的構造,新構造運動普遍而強烈。中生代的脆性斷裂和新構造運動控制了今日泰山的形成以及泰山地貌特徵。泰山地勢差異顯著,地形起伏大,總體地勢呈現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的特徵,主峰玉皇頂海拔高度1545m,在不到10km的水平距離內,與其山前平原相對高差達l300m以上。

泰山地貌分界明顯,地貌類型繁多,而且侵蝕地貌十分發育。泰山地貌可分為侵蝕構造中山、侵蝕構造低山、侵蝕丘陵和山前沖洪積台地等四種類型,在空間形象上不僅造成層巒疊嶂、凌空高拔的勢態,而且總體上的雄偉形象與群體組合上多種地形相結合,成為豐富多彩的景觀形象。

水文資源

泰山國家森林公園泰山國家森林公園

泰山地處北暖溫帶氣候區,受地形影響,垂直梯度、水平分布和氣候特點均有較大差異。泰山頂上的氣候與山下泰安市不同。就泰山而言,屬亞高山型濕潤氣候。泰山頂沒有明顯的四季劃分,只有冬半年和夏半年之分,雨量偏多。泰山山頂年均氣溫5.3℃,比山麓泰城低7.5℃;氣溫垂直遞減率約0.58℃/100米。極頂最高氣溫28.6℃,最低氣溫-27.5℃。市區最高氣溫40.7℃,最低氣溫-22.4℃。泰山冬季較長,結冰期達150天,形成霧凇雨凇奇觀。

由於山地的阻擋,氣流的抬升,使得泰山多雲霧雨雪,平均年降水1124.6mm。由於受季風影響,年際變化大,最高年降水量達1847.9mm,最低年降水量553.9mm。泰山年平均降雪日數為29.1天。受泰山山脈影響,市區年降水量706.8mm,僅占泰山頂的64%。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份),其中7月最多,占29.8%;冬季降水稀少,其中1月份最少,僅占1.4%。夏秋之際,雲雨變幻,群峰如黛,林茂泉飛,氣象萬千。

泰山年平均濕度63%,相對濕度年較差平均39%。泰山頂盛行西南風,年平均風速6.5m/s,而市區多為東北風,年平均風速2.5m/s。泰山年平均大風日數144.1天。

泰山山泉密布,河溪縱橫,水資源較為豐富,總儲量達30.43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14.97億立方米,地表水15.46億立方米,可利用量26.08億立方米。

泰山河溪以玉皇頂為分水嶺。北有玉符河、大沙河注入黃河,東面的石汶河、馮家莊河、南面的梳洗河、西溪,西面的泮汶河,均注入大汶河。

由於泰山地形高峻,河流短小流急,侵蝕力強,河道受斷層控制,因而多跌水、瀑布,谷底基岩被流水侵蝕多呈穴狀,積水成潭,容易形成潭瀑交替的景觀。泰山的瀑布主要有黑龍潭瀑布、三潭迭瀑和雲步橋瀑布。

泰山因裂隙構造發育,所以裂隙泉分布極廣,從岱頂至山麓,泉溪爭流,山高水長,有名的泉水數十處,如王母泉、月亮泉、玉液泉、龍泉、黃花泉、玉女池等。泉水甘冽,無色透明,含人體所需多種微量元素,系優質礦泉水,被譽為泰山三美(白菜、豆腐、水)之一。泰山北部,中上寒武統和奧陶系石灰岩岩層向北傾斜,地下水在地形受切割處出露成泉。從錦繡川向北,泉水汩汩,星羅棋布。北麓丘陵邊緣地帶,岩溶水向北潛流,並紛紛涌露,使古城濟南成為“家家泉水,戶戶楊柳”的泉城。

自然地理

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泰安市境內。北依山東省會濟南,南臨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故里曲阜,東連瓷都淄博,西瀕黃河。泰山北至北京500km,南至上海890km,屬泰安市管轄。地理坐標為東經116°50ˊ~117°12ˊ,北緯36°11ˊ~36°31ˊ。泰安市面積約為7762km2,擬建中國泰山世界地質公園的面積約為158.63km2。

泰山地勢差異顯著,地形起伏大,地貌分界明顯,類型繁多,而且侵蝕地貌十分發育。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m,是魯中南丘陵區的最高峰。泰山總體地勢呈現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的特徵,主峰南陡北緩。泰山南坡因受北東東向3條正斷層的影響,形成了南天門、中天門和一天門十分明顯的三大台階式的地貌景觀,更增添了泰山雄偉險峻的氣勢。泰山地區,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具有明顯的垂直變化規律:山頂年均氣溫5.3℃,比山麓泰安城低7.5℃;年均降雨量1124.6mm,相當于山下的1.5倍。山下四季分明,山上春秋相連。泰山冬季較長,結冰期達150天,極頂最低氣溫-27.5℃,易形成霧淞雨淞奇觀。夏秋之際,雲雨變幻,群峰如黛,林茂瀑飛,氣象萬千。

泰山山泉密布,河溪縱橫,水資源總儲量達2092萬m3。其中地下水1608萬m3,地表水1301萬m3。泰山河溪以玉皇頂為分水嶺,北有玉符河、大沙河注入黃河,東面有石汶河、馮家莊河,南面有梳流河、奈河,西面有泮汶河,均注入大汶河。泰山屬於華北植物區系,由於受黃海、渤海的影響,雨量豐富,是乾、濕交替的過渡帶。泰山植物生長繁茂,有高等植物174科645屬1412種;低等植物446種;共有維管束植物1136種,隸屬133科,550屬,其中野生植物814種,栽培植物322種。泰山植被分森林、灌叢、灌從草甸、草甸等類型,森林覆蓋率為80%以上。

泰山植被豐富,樹木郁蔥,水源充足,地勢複雜,為各類動物的覓食、棲息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泰山動物主要為魯中南山地丘陵動物地理區的代表性類群,並且多為華北地區可見種。據調查,泰山現有哺乳類的動物11科20屬25種;鳥類共有34科88屬154種1亞種;爬行類57科7屬12種;兩棲類3科3屬6種;魚類共有45種,隸屬鯉科、鰍科、鯰科、銀魚科等12科。陸生無椎動物種類多、數量大、分布較廣。陸生節肢動物也很多,包括蛛形綱、昆蟲綱、多足綱等。昆蟲種類已鑑定的約900餘種。

科學研究歷史

泰山國家森林公園泰山國家森林公園

早在19世紀末就為國內外地質學者所重視,J.Bergeren(1899)、H.Monko(1903)、C.Airaghi(1902)等人曾描述過其寒武紀地層中的一些三葉蟲化石。

1903年美國地質學家B.維里斯(B.Willis)和E.布萊克威爾德(E.Blackweider)在張夏、崮山等地測量了剖面,採集過化石,對地層作了初步劃分,其研究成果於1907年正式發表,將張夏、崮山一帶的寒武紀地層自下而上劃分為饅頭頁岩、張夏灰岩、崮山頁岩、炒米店灰岩。

美國古生物學家畢可脫(1913年)、日人遠藤隆次(1939年)、小林真一(1941年、1942年、l955年)均相繼研究過張夏、崮山地區寒武紀地層中的古生物化石。

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孫雲鑄教授從1923年起,對張夏、崮山的寒武系進行了長達20餘年的研究,對寒武紀地層作了劃分。

1953年盧衍豪、董南庭兩位教授重新觀察了張夏、崮山一帶的寒武系剖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把B.維里斯和E.布萊克威爾德所劃的饅頭頁岩自下而上再分為饅頭組、毛莊組、徐莊組,並把前兩個組置於下寒武統,把後一個組歸入中寒武統,炒米店灰岩再分為鳳山組長山組,將張夏和崮山地區的寒武系確定為7個地層單位和17個三葉蟲化石帶。

1959年,位於泰山北側的張夏寒武紀地層剖面在全國地層會議上被正式定為華北寒武系標準剖面。

1958-1961年,北京地質學院在泰山地區進行1:20萬區調,將泰山變質岩命名為太古代泰山群,自下而上劃分為萬山莊、雁翎關、山草峪組等。

1960-1962年,山東地質局805隊開展包括泰安南留幅等23幅1∶5萬區調聯測。

1963-1965年,山東地質局805隊進行1∶5萬泰安幅區調,將泰山變質岩稱為泰山雜岩,劃分為望府山、笤帚峪、唐家莊、盂家莊、馮家峪等五個岩組。同時,地科院程裕淇等,山東地質局805隊鄭良峙、張成基等人開展變質岩專題研究,確立了雁翎關、山草峪組層序,恢復了原岩,進行變質岩的岩石學研究。

1978年以後,泰山的地質研究工作,進入了一個以專題研究為主的深入發展級段。泰山的保護、管理和開發建設得到了很大的加強,泰山的面貌有了巨大的變化。

1980年,應思淮研究員對泰山變質岩進行了專題研究,並出版專著《泰山雜岩》

1981-1984年,山東礦業學院呂朋菊教授對泰山的形成進行了專題研究,並發表了《泰山形成及其年齡》一文。

1982-1985年,山東區調隊鄭良峙、王世進等人進行了魯西泰山群專題研究,新建柳杭組,置於雁翎關組和山草峪組之上。

1982-1987年,山東地礦局第一地質隊馬雲順、翟穎川等對魯西太古代綠岩帶含礦性進行專題研究。

1982-1984年,趙世英等進行紅門“桶狀構造”的專題研究,並發表《泰山紅門“桶狀構造”成因的探討》論文。

1982-1985年,地科院朱振華碩士填制了泰山山前1∶2.5萬地質圖,完成碩士論文,發表“泰山太古宙岩漿雜岩體的岩石化學和地球化學特徵”論文。

1983-1986年,法國雷恩大學江博明等,地科院沈其韓等,山東地礦局董一傑等對中國太古宙地殼演化進行專題研究,認為泰山雜岩的大部分為變質侵入岩(灰色片麻岩),稱之為望府山片麻岩,取得大量地球化學和同位素年齡資料。

1986-1987年,北京大學謝凝高等進行泰山風景名勝區資源綜合考察評價及其保護利用研究。

1986-1990年,山東區調隊王世進等進行1∶20萬泰安、新泰幅修測。同期,地科院徐惠芬、山東地質一大隊董一傑等人對山東魯西太古宙綠岩帶和魯西太古代地層等進行專題研究,系統總結了泰山岩群的分布、層序、變質作用的特點,並出版專著。

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泰山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的地位和影響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1989-1990年,山東礦業學院呂朋菊教授等對泰山周圍重力滑動構造進行專題研究,發表了“泰山周圍太古界與古生界不整合面上滑動構造的發現”論文。

1990年,山東省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董一傑等發表《泰山地區太古宙雜岩體的地球化學特徵》論文。

1990-1993年,山東地礦局曹國權等人發表《魯西早前寒武紀地質》專著。

1993-1996年,地質礦產部地質研究所、山東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進行泰安市幅1∶5萬區域地質調查。

1994-1995年,呂朋菊教授就泰山新構造運動的進行專題研究,發表了《新構造運動與現今泰山的形成及地貌景觀》論文,並對泰山地質地貌進行總結,撰寫《泰山大全》之地質地貌篇。

1995年地科院莊育勛等,山東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張富中等就泰山地區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殼演化研究的新進展發表論文。

1997年,地科院莊育勛等,山東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任志康等人在《岩石學報》發表論文《泰山地區早前寒武紀主要地質事件與地殼演化》。

1998年,山東地勘局地質調查研究院呂發堂等就其研究成果發表《泰山地區晚太古代“框架侵入岩”的地質特徵及稀土地球化學演化》論文。

1999年,地科院王新社等,山東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任志康等發表《泰山地區太古宙末韌性剪下作用在陸殼演化中的意義》論文。

2000年,地科院地質力學所張明利等發表《新生代構造運動與泰山形成》論文。

2002-2003年,山東科技大學呂朋菊教授等、泰山風景區管委會牛健等人進行泰山地質地貌特徵及地學價值評價專題研究,並發表《泰山的地學價值及其意義》論文。

2004年9月中國地質大學對擬建中國泰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建設條件、地質遺蹟和資源狀況等進行了為期兩周的研究考察。

現每年以0.5毫米的速度繼續增高。它東臨波瀾壯闊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凌駕於齊魯大地,幾千年來一直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泰山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其古建築主要為明清的風格,將建築、繪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是東方文明偉大而莊重的象徵。幾千年來,泰山成為歷代帝王封禪祭天的神山,隨著帝王封禪,泰山被神化,因而又享有“五嶽之長”的稱號。

佛道兩家,文人名人紛至沓來,給泰山與泰安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蹟。道教稱第二小洞天﹐名其岳神為天齊王。泰山自然景觀雄偉高大,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而被稱為“五嶽之首”,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縮影,而今又成為世界珍貴遺產。

地方特產

泰山煎餅

是中國傳統名吃之一,是著名的山東特產。山東煎餅最初源於泰山,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泰山煎餅是泰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泰山煎餅的獨道之處,離不開泰山水的滋養,泰山三美當中,以水為先,不但泡茶清香可口,生喝沒有異味,燒水.壺上不結水垢,只有用它孕育的五穀雜糧,製作的煎餅,才是聞名於世的泰山煎餅,才具備泰山的神韻。煎餅原料由生長自泰山腳下的玉米、高粱、穀子、地瓜乾等粗糧,配適量泰山芝麻,花生,核桃,板栗,精細研磨而成,泰山味十足。☆二是泰山煎餅薄如蟬翼,幾乎透明,是因為它的攤制工具與其他地區不同。其他地方是手拿一塊長方形竹板直接刮制,而泰山煎餅是用帶手柄的"丁"字形耙子攤制而成,所以特別薄。保存時間也特別長,達三,四個月左右

泰山赤鱗魚

泰山赤鱗魚,又名螭霖魚,石鱗魚、時鱗魚、斑紋魚,是泰山泉水哺育的珍貴山區淡水魚,為我國魚類珍品,也是我國五大名魚之一,成魚長不過二十厘米,肉質細嫩,其味鮮美而不腥,為名貴肴饌,還可藥用。《泰山藥物志》:“螭霖魚方頭巨口,龍鬚龍目,全首似龍而無角,因得“螭”字,以其性喜雨而得“霖”字。螭霖魚有補腦益智,生清降濁,養顏補氣,延年益壽,明目聰耳,堅齒健身之功效。”是泰山獨有的著名特產。這種魚的生存環境條件要求很高,現由山東農業大學生物專家學者正研究擴大人工養殖。

赤鱗魚生長在泰山海拔270米--800米之間的山澗溪流中,亦有“赤鱗魚東不過麻塔,西不過麻套”(麻塔,麻套均為地名),喜活水,安靜,氣溫適宜無任何污染的環境,且極其膽小,聽到腳步聲或見到人影晃動,便迅捷的游入石縫中躲藏,非常難以逮到。泰山赤鱗魚隨環境不同身體呈現不同顏色的變化,頗具觀賞價值。

泰山赤靈芝

民間稱靈芝草。多孔菌科,是一種藥用真菌。外形頗似一株五彩蘑菇,“蘑菇蓋”呈不規則雲朵形,有環紋與輻射狀的皺紋相穿插;“蓋”的下面有眾多的細密菌管孔洞;梗側生於“蓋”下,光澤如漆。每逢夏季,泰山氣溫漸高,林間相對濕度逐漸增大,陽光散射,形成泰山靈芝迅速生長的有利條件。秋末,可在柞、楓朽木樁旁採到。全株入藥,有治耳聾、利關節、保神、益精氣、堅盤骨、療虛勞、滋補強壯等功能。

山民俗以泰山文化為主導,以信仰民俗為主線,社會民俗、經濟民俗和旅遊競技民俗交織融匯,構成了一道獨特的泰山風景。

白菜、豆腐和水,並稱“泰山三美”,可見泰山的豆腐宴和野菜宴歷史之悠久。歷代帝王來泰山,均“食素齋,潔身養性”,以示虔誠。僅豆腐宴一項就有150多道菜。泰安風味亦小有名氣。

肥城桃、泰山板栗、寧陽大棗,並稱“泰山三大特產”;沉香獅子、溫涼玉、黃釉瓷葫蘆,並稱“泰山三寶”。此外,泰山參、泰山核桃、泰山大貨山楂、泰山紅玉杏、泰山美人梨(俗稱小白梨)、三岔紅星蘋果、鹿角菜以及“中國八珍”之一的赤鱗魚等,亦小有名氣。

民俗

泰山國家森林公園泰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汶口文化的流風餘韻、東夷殷商文化的交融,齊魯文化的傳承,在泰山演繹流變,形成了泰山民俗的基因,形成了泰山民俗率真昌明的特點,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使泰山民俗具有了神秘莫測的特點。

從自然造化到靈氣之源,從地理大山到心靈神山,從靈石崇拜到石敢當信仰,從巡狩柴望到封禪大典,體現了禮俗雜糅的泰山山石崇拜民俗。威然可敬的東嶽大帝,慈祥可親的泰山奶奶,代表了泰山有求必應的神祇信仰民俗。頗具規模香社組織,祈福還願的香客隊伍,展示了芸芸眾生的心靈訴求。商賈雲集的東嶽廟會,賓至如歸的山間客店,簡便實用的泰山山轎,反映了獨具特色的泰山經濟民俗。衣食住行、婚喪嫁娶、迎來送往、時令節日、娛神樂人的民間遊戲與競技活動,勾畫了泰山豐富多彩的社情民風

泰山民俗是聳立在泰山人口頭、行為和觀念上的豐碑,是泰山人創造的值得活在泰山人心中的歷史,和古老而悠久的泰山歷史一樣層層積澱,架構起深厚的傳承基石,烘托著時代的風采。

1、溫涼玉圭

清•乾隆

長92.5厘米,寬29.5厘米。乾隆三十六年皇太后賜。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截的上部浮雕一組由曲線連線的三個圓球,分別代表日、月、星辰。下部浮雕海水江崖圖。下截陰刻“乾隆年制”四字楷書款。玉呈青色。為“泰山三寶”之一。

2.沉香獅子

清•乾隆

2件,高37.5厘米,長36.5厘米。乾隆二十七年御賜岱廟。系用沉香樹根雕刻而成,獅子前腿直立,臀部坐式,尾巴高翹,全身疙瘩形似蜷毛,雙目圓睜,炯炯有神,嘴微張開,露出整齊的牙齒和前伸的舌頭,為“泰山三寶”之一。

3、黃釉青花葫蘆瓶

明•嘉靖

通高22.5厘米,口徑3.1厘米,底徑6.3厘米。清乾隆五十二年御賜岱廟。半圓形蓋,蘑菇形紐,子母口,束腰呈葫蘆形,臥足。蓋飾3朵青花雲紋,瓶上腹飾青花纏枝蓮3朵,束腰處飾梅花9朵,下腹飾纏枝蓮4朵,底有:“大明嘉靖年制”楷書青花款。此瓶的青花色料是典型的嘉靖時期回青料,是嘉靖官窯中的精品。為“泰山三寶”之一。

4、彩陶豆

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

高27.5厘米,口徑26厘米,底徑16.7厘米。1974年泰安大汶口出土。泥質紅陶,微斂口,斜折沿,高喇叭圈足。沿上白彩繪豎線紋,腹部繪白彩豎線紋,將腹部隔為四分,內繪八角星紋。八角星紋是大汶口文化中所特有的紋飾。圈足繪上、下兩圈圈紋。

5、粉彩奔巴壺

清•乾隆、嘉慶

乾隆9件,嘉慶10件,皆高19.3厘米,口徑7.2厘米,底徑9.8厘米。清乾隆、嘉慶年間御賜岱廟。奔巴壺為喇嘛教的一種佛前供器。壺口外形似洗,內呈漏斗形,頸為葫蘆狀,鼓腹,高足外撇,曲柄式流飾以龍口吞流狀。根據不同紋飾,可分四種類別:

其一:為纏枝蓮托八寶紋奔巴壺。其二:為白地礬紅彩蝙蝠雲龍紋奔巴壺。口、頸、底足及流皆繪蝙蝠及祥雲紋,腹部飾二龍戲珠紋,底有“大清乾隆年制”篆書礬紅款。

其三:為綠地金彩雲龍紋奔巴壺。

其四:為白地青花粉紅彩纏枝蓮紋奔巴壺。

6、藍釉粉彩纏枝蓮托八寶紋花觚

清•嘉慶

高27厘米,口徑15.5厘米,底徑12.6厘米。清嘉慶年間御賜岱廟。腰部有“大清嘉慶年制”篆書描金款。

7、鎏金七珍

清•乾隆

乾隆三十六年皇太后賜。

旅遊提示

泰山旅遊圖泰山旅遊圖

交通

園內的交通和旅遊服務設施頗具規模,津浦鐵路從泰山腳下的泰安市貫穿而過,104國道等多條公路與周圍市、縣相通。園內各遊覽區公路、盤路、索道形成網路。

門票:

旺季(3月-11月)160元

淡季(12月-2月)120元

索道:

中天門一南天門價格單程80元/人,往返雙程140元/人

桃花峪一南天門價格單程80元/人.往返雙程140元/人

後石塢一南天門價格單程20元/人,往返雙程40元/人

門票優惠政策

1、對學生、60歲以上老年人憑證享受旺、淡季價格分別為60元/人、50元/人的優惠;

2、對現役軍人、革命傷殘軍人、殘疾人、兒童(1.2米以下)、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進山;

3、對教師、省部級以上勞模、英模、道德模範享受門票優惠,旺季每人100元,淡季每人80元。

交通路線

3路總站下

泰山旅遊交通綜述

泰山與泰安市區山城緊連,泰安城區位於泰山南麓。泰山在泰安城區正北方向,天晴的日子,泰山主峰玉皇頂清晰可見。

泰山目前正式的售門票登山進口有四處,分別是:紅門宮進山口、天外村(天地廣場)進山口、桃花峪進山口、天燭峰進山口。

紅門宮進山口既泰山東路,天外村進山口既泰山西路。

四處進山口之中,有兩處在泰安城區北緣:徒步登山的紅門進山口在火車站東北方向2.5公里(在火車站乘3路公車往東終點站);乘車上山的天外村登山口在火車站正北約2公里(在火車站乘3路公車往西終點站);桃花源登山口在泰山西麓,距泰山火車站約12公里(在火車站乘18路公車往西到終點站);天燭峰進山口在泰山東麓,距泰山火車站約18公里。

從泰山火車站前往以上介紹的四處登山口最為方便,均有專線公車或旅遊公車直通。泰山火車站是泰山旅遊交通的中心樞紐,泰安的幾處汽車站也在火車站周圍,所以建議不熟悉泰山旅遊區交通的遊客,到達泰安後都先去火車站(城區各處均有公車通往火車站,車票一元),然後分乘各路車去往不同的進山口或景區。

上泰山的路有四條,東路是登山盤路從紅門起步至玉皇頂石階6566級,沿途多廟宇、多碑刻、多古樹名木,歷史傳說,是泰山旅遊的精華所在,也是最能體現泰山的雄偉與博大。走完全程需四個小時。西路是遊覽公路,從天外村乘車上山,一個小時到中天門,與東路匯合,從中天門即可乘坐遊覽索道,也可徒步攀登十八盤至岱頂。桃花嶼是泰山西大門,從泰安城乘車西北去至界首進山至桃花源,從桃花源乘索道亦可到達岱頂。天燭峰步游路為泰山東大門,從泰安城乘車至艾窪,上達天燭勝境坊進山。徒步攀登至後石塢,乘後石塢索道達與岱頂,一般需5個小時。

季節提示

泰山氣候,四季分明,各具特色。夏季涼爽,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僅17℃,即使酷暑盛夏登山,在青松翠柏掩映下,亦感陰涼舒適,到山頂時,還需攜帶寒衣。夏天雖是泰山的多雨季節,不過若能趕上夏季的雨過天晴,就可在山頂上領略到山上紅霞朵朵,腳下雲海碧波的壯麗景色。春秋兩季較溫和,平均氣溫10℃,但春季風沙較大。秋天則風雨較少,晴天較多,秋高氣爽,萬里無雲,為登山觀日出的黃金季節。冬季雖天氣偏冷,但可看到日出的機會較多。

最佳旅遊時間:游泰山,4月~11月為佳,觀日出則以秋季為最佳。岱頂夕照比之日出更吸引人,據說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見黃河。冬天要待下雪時,景色才出奇。雨天不要輕易放棄登山,此刻山上常會遇到雲海奇觀,若遇上日出雲海就更幸運。黃金周期間泰山人太多,不過泰山上的纜車和盤山公路的管理工作確實做得很不錯。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莊嚴神聖的泰山,兩千年來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對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與自然景觀完美和諧地交融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藝術家和學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文明和信仰的象徵。

泰山風景旅遊區包括幽區、曠區、奧區、妙區、秀區、麗區六大風景區。

泰山幽區是指中路旅遊區,是最富盛名的登山線路,自登山盤路的起始點一天門經中天門至南天門,全長5.5公里,幾乎全部為盤路,共有6290級台階。

沿途風景深幽,峰迴路轉,古木怪石鱗次櫛比,主要景點包括岱宗坊、關帝廟、一天門、孔子登臨處、紅門宮、萬仙樓、斗母宮、經石峪、壺天閣、中天門、雲步橋、五松亭、望人松、對松山、夢仙龕、升仙坊、十八盤等。

泰山曠區是指西溪景區,是登山的西路,自大眾橋起有一條盤山公路,可以直達中天門。除此之外,還有一條登山的盤路,兩旁峰巒竟秀、谷深峪長、瀑高潭深、溪流潺潺。曠區主要的景觀有:黃溪河、長壽橋、無極廟、元始天尊廟、扇子崖、天勝寨、黑龍潭、白龍池等。

泰山妙區自泰山幽區一路拾級而上。過了十八盤,登上南天門,就進入了泰山妙區,即岱頂遊覽區。除了深切的感受大自然的造化和先人留下的遺蹟外,真正的體會一下:一覽眾山小的偉大氣魄。妙區的主要景觀有:南天門、月觀峰、天街、白雲洞、孔子廟、碧霞祠、唐摩崖、玉皇頂、探海石、日觀峰、瞻魯台等。

泰山奧區是以後石塢為中心的景區,其特點是峰雄岩壯、怪石嶙峋、古松競奇、鳥語花香,雄壯奇奧、美不勝收。由妙區——泰山極頂往後山乘索道可達。奧區的主要勝景有:八仙洞、奶奶廟、獨足盤、天燭峰、九龍崗、黃花洞、蓮花洞、堯觀台等。更令人稱奇的是大自然的造化:著名的鴛鴦松、臥龍松、飛龍松、姊妹松、燭焰松等如珍珠鑲嵌在多姿多彩的石岩上。

泰山麗區即泰山山麓及泰城遊覽區該區是無須登山而感受泰山之美的去處。其主要景觀包括:雙龍池、遙參亭、岱廟、岱宗坊、王母池、關帝廟、普照寺、五賢祠、漢明堂、三陽觀以及不斷開闢的新景觀等

泰山秀區主要包括桃花峪景區、櫻桃圓景區,在泰山的西麓。桃花峪深幽靜麗,景色奇秀,且有一條索道直通主峰。櫻桃圓則離城不遠,鳥語啾啾、溪水潺潺。秀區是泰安人假日休閒的好去處,遊人如有足夠的時間一定要去。桃花源景區主要景點有:三岔澗、猛虎溝、彩帶溪後寨門吳道人庵、谷口。

相關神話

東嶽大帝

東嶽大帝是道教因襲民俗崇奉的泰山神。泰山古稱東嶽,自古受著人們的崇拜。其後,人們將其擬人化,給它取姓氏名諱,定婚配子女。漢代緯書稱:“東方泰山君神,姓圖名常龍。”《太平御覽》卷三百九十七引張華《博物志》稱泰山神有女,“嫁為西海之婦”。《魏書》卷五十二《段承根傳》又稱泰山神有子與段暉同學。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八更稱東嶽有子五人,“惟第三子,後唐封威權(或作“威雄”)大將軍,本朝封炳靈侯。”特別重要的是:民間認為泰山是人死後靈魂的歸宿之地,泰山神是陰間鬼魂之最高主宰。此信仰蓋起於西漢。漢代緯書《孝經援神契》曰:“太山天帝孫,主召人魂。”“東方萬物始,故主人生命之長短”。近代於東漢墓出土的“鎮墓券”中,亦有“生人屬西長安,死人屬東太山”,“生屬長安,死屬太山,死生異處,不得相防(妨)”之語。此外,史籍中又多記人死後赴泰山任泰山府君、泰山令、泰山錄事等事。《南史》卷三十七《沈慶之傳》稱,沈僧昭少事天師道,“時記人吉凶,頗有應驗。自云為泰山錄事,幽司中有所收錄,必僧昭署名。”

歷代帝王出於神道設教的需要,一方面十分重視對泰山神的祭祀,甚至親登泰山封禪祭拜;另方面不斷崇封泰山神爵。《文獻通考》卷八十三載: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大中祥符元年(1008),封禪禮畢,詔加號泰山天齊王為仁聖天齊王;五年,詔加上東嶽曰天齊仁聖帝。《續文獻通考》卷七十四載:至元二十八年(1291),詔加東嶽為齊天(或作“天齊”——引者注)大生仁聖帝。道教亦很早崇奉泰山神。南北朝時託名東方朔的《洞玄靈寶五嶽古本真形圖》曰:“東嶽泰山君,領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血食廟祀宗伯者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歸泰山受罪考焉。……泰山君服青袍,戴蒼碧七稱之冠,佩通陽太明之印,乘青龍,從群官來迎子。”AC道教齋醮科儀中,常以之為主管鬼魂的地祇大神被祈禱,南宋《道門定製》卷二《申東嶽狀》,即有“謹具狀申聞東嶽天齊仁聖帝,……乞體行符命,告下有司,釋放亡魂來臨法會,庶令幽爽得遂超生”等語。隨著泰山神之封號由王晉升為帝,道教賦予它的威權也愈來愈大。約出於明代的《東嶽大生寶懺》曰:“東嶽天齊大生仁聖帝,應乎造化,生於混沌之初,立自陰陽,鎮彼幅員之域,與天齊久。……奉行天令,子陰司,……知人壽之短長,設七十五司,以掌權衡。有三十六岳以懲兇惡,永綏邦社,大庇民區。”AE《元始天尊說東嶽化身濟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妙經》曰:“泰山元帥累朝節封東嶽大生天齊仁元聖帝,氣應青陽,位尊震位,獨居中界,統攝萬靈。掌人間善惡之權,司陰府是非之目,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岳,懲奸罰惡,錄死注生,化形四岳四天聖帝,撫育六合萬物群生。”AF由只管鬼魂的陰王變為“掌人間善惡之權”“注死錄生”的大神。《三教搜神大全•東嶽傳》為了推尊東嶽大帝,更為之編造了一個離奇的譜系,曰:“昔盤古氏五世之苗裔曰赫天氏,赫天氏(子)曰胥勃氏,胥勃氏(子)曰玄英氏,玄英氏子曰金輪王。金輪王弟曰少海氏,少海氏妻曰彌輪仙女也。彌輪仙女夜夢吞二日,覺而有娠,生二子,長曰金蟬氏,次曰金虹氏。金虹氏者,東嶽帝君也。金蟬氏即東華帝君也。金虹氏有功在長白山中,至伏羲氏封為太歲,為太華真人,掌天仙六籍。遂以歲為姓,諱崇。其太歲者,乃五代之前無上天尊所都之地,今之奉高是也。”經此改造後,東嶽大帝便成為“掌天仙六(錄)籍”的古仙。由此反映出東嶽大帝在道教中地位之崇高。

舊時各地皆有東嶽廟,大都以道士奉祀香火。傳說三月二十八日為東嶽大帝生日,該日,各地皆於廟中舉行盛大慶典。明田汝成《熙朝樂事》云:“三月二十八日,俗傳為東嶽齊天聖帝生辰,杭州行宮凡五處,而在吳山上者最盛。士女答賽拈香,或奠獻花果,或誦經上壽,或枷鎖伏罪。鐘鼓法音,嘈振竟日。”AH明沈榜《宛署雜記》卷十七云:“(順天府宛平縣)城東有古廟,祀東嶽神,規模宏廣,神像華麗。國朝歲時敕修,編有廟戶守之。三月二十八日,俗呼為(神)降生之辰,設有國醮,費幾百金。民間每年各隨其地預集近鄰為香會,月斂錢若干,掌之會頭。至是盛設鼓幡幢,戴方寸紙,名甲馬,群迎以往,婦女會亦如之。是日行者塞路,呼佛聲振地。甚有一步一拜者,曰拜香廟。”清顧鐵卿《清嘉錄》卷三云:“(三月)二十八日,為東嶽天齊仁聖帝誕辰。城中玄妙觀有東嶽帝殿。俗謂神權天下人民死生,故酬答尤虔。或子為父母病危,而焚疏假年,謂之‘借壽’,或病中語言顛倒,令人殿前關魂,謂之‘請喜’。祈恩還願,終歲絡繹。至誕日為尤盛。雖屯僻壤,多有其祠宇。在婁門外者,龍墩各屯人,賽會於廟,張燈演劇,百戲競陳,游觀若狂。……俗以誕日前進香者,鄉人居多,呼為草鞋香。”

東嶽為首

盤古開天東嶽為首天下名山無數,歷代帝王和芸芸眾生何以獨尊東嶽泰山呢?這還要從開天闢地的盤古說起。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剛分,有一個叫盤古的人生長在天地之間,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盤古也每日長高一丈。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就這樣頂天立地生活著。經過了漫長的一萬八千年,天極高,地極厚,盤古也長得極高,他呼吸的氣化作了風,他呼吸的聲音化作了雷鳴,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閃出道道藍光,這就是閃電,他高興時天空就變得艷陽晴和,他生氣時天空就變得陰雨連綿。後來盤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後終於溘然長逝。剎那間巨人倒地,他的頭變成了東嶽,腹變成了中嶽,左臂變成了南嶽,右臂變成了北嶽,兩腳變成了西嶽,眼睛變成了日月,毛髮變成了草木,脂膏變成了江河。因為盤古開天闢地,造就了世界,後人尊其為人類的祖先,而他的頭部變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稱為至高無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嶽之首。

重於泰山,輕於鴻毛

司馬遷與“重於泰山,輕於鴻毛”西漢著名的歷史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司馬遷,對泰山的欽敬之情是眾所周知的。西漢元封元年,漢武帝第一次封禪泰山,司馬遷的父親作為史官,本應來泰山參加封禪,但是他卻因故留在洛陽。他對參加封禪視為他政治生命中的一件大事:不能東行參加封禪大典,令他異常遺憾和失望,終於憂鎖成疾,臥床不起。這時,恰好司馬遷外游歸來與父親相見,於是他握著司馬遷的手流著淚說:"我們的祖先是周朝的官吏,遠祖還有大功於夏,是百官之長,後世逐漸衰弱,難道天將滅絕於我嗎?你如果能繼任太史官職,那就能繼承祖業了。現在漢朝的天子繼承了數千年來封禪泰山的大統,封禪於泰山,而我卻不能隨行,這是命中注定的呀!我死之後,你一定會繼任太史官職的,做了太史不要忘了我所渴望的著書立說的意願。"司馬遷從父親的言談話語之中看出參加封禪泰山的大典對光宗耀祖是何等重要。司馬遷沒有辜負父親的願望,即使在受了宮刑之後,仍矢志不移,決心忍辱完成父親未競之業。他在給好友任安的《報任安書》中,表達了他受刑之後的痛苦心情,並提到寫作《史記》的意圖和完成的決心。就在這篇著名的書信之中,司馬遷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可見,在司馬遷的心目中,泰山是一個莊重、威嚴、雄偉可親的象徵。後來,人們使用"泰山""鴻毛"這兩種輕重反差極大的物體來比喻輕重懸殊的兩種事情。

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的來歷:凡是爬泰山的人,不論內客還是外賓,沒有不拜見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有的慷慨解囊,施捨錢鈔;有的虔誠叩首,五體投地。據說,碧霞元君能為眾生賜福,消病去災,所以泰山的香火至今繚繞不絕,每年春天,都有許多人從外地紛至沓來,進香許願。可是,他們未必知道碧霞元君的來歷。傳說姜子牙輔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氏王朝後,天下統一,武王認為大臣們開國有功,應該重重有賞。可是,想來想去,卻找不出合適的禮物,最後,武王還真想出了個絕頂的好主意,把全國的領地都分給大臣們。這樣以來,既顯示了他武王的慷概,又能說明他對大臣們的信任;同時考驗大臣們是否真的忠君報國;再者,武王這樣也就輕鬆愉快,落得清閒做他的"天子"就行了。主意一定,武王便把封神大權交給了軍師姜子牙,讓他分封諸侯。卻說姜子牙分封諸侯,封來封去把全國其他的名山大川、風水寶地都封盡了,就留下了一座東嶽泰山。姜子牙早就知道泰山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是個供人遊玩的好地方,他原準備把泰山留給自己,可誰知半路里又殺出個程咬金,武王的護駕大將黃飛虎找上門來,非要把泰山封給他不可。兩人正在商榷,不知誰又走漏了風聲,黃飛虎的妹妹黃妃也來找姜子牙要地盤,說是武王答應她,要她來找姜子牙。這下可好了,三個都看準了泰山這塊寶地,可總不能都去坐呀!這到底如何是好呢?事到如今,只黃氏兄妹就夠姜子牙纏的了,自己便不得不打消了坐泰山的念頭。不過放棄了也怪可惜,他見黃氏兄妹一個憑護駕有功,一個仗武王后台,兩人爭得面紅耳赤,就賭氣地對他們說:"好了二位,誰也別爭,誰也別搶,憑自己的本事,誰先登上泰山,泰山就是誰的。"黃飛虎一聽,不禁拍手叫絕。他想:憑我一身氣力,泰山還能有黃妃的份?可是,身單力孤的黃紀,也沒有一點懼色,一口應允了。黃飛虎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武夫,比賽日期一到,便騎上他的麒麟,日夜兼程,從京都直奔泰山。黃妃為比賽絞盡了腦汁,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比賽一開始,她先將自己的鞋子脫下一隻,使了個神法,將鞋子扔到玉皇頂上,然後才不慌不忙地向泰山趕來。等到黃妃爬上泰山,兄長早在南天門上等得不耐煩了。他見黃妃姍姍來遲,便對她說:"不行就是不行,別逞能。這回你該服氣了吧?"。"真是豈有此理!是我先已到此,我以為你在路上出了什麼事,前去接你,不想你已繞道趕來。"黃妃一本正經地說。"你別胡攪蠻纏,你說先到,有何證據?"黃飛虎還真有點著急。"證據嗎?當然有,你來看吧。"黃飛虎跟著妹妹來到玉皇頂,只見黃妃的一隻繡花鞋端端正正地放在石坪上。儘管有證有據,黃飛虎卻從心裡不服氣,不禁斥責妹妹:"你耍滑頭。"黃妃不緊不慢地說:"憑本事嘛,怎么是耍滑頭?"黃妃自知紙里包不住火,光是兄長一人好對付,等姜子牙他們來就麻煩了。她作出無可奈何的樣子對兄長說:"咱們兄妹二人,本該是你敬我讓,不分你我才是。這樣吧;我住山上,你住山下;咱們共管泰山總可以了吧?"這樣一來,先來的黃飛虎倒做了不曉世理的孬種;後到的黃妃倒成守慷慨大度的好人;把個黃飛虎氣得直翻白眼。可也沒有辦法,誰讓她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妹妹呢,只好答應了。等姜子牙趕來,一看便知道黃飛虎上了妹妹的當。可是他見黃氏兄妹都協商妥了,也不好再把事情說破,只好將計就計,把黃飛虎封為泰山神,把黃妃封為碧霞元君,一個在山下天貺殿,一個在山頂碧霞祠。泰山奶奶選地方的時候,曾到過徂徠山一次,她發現太平頂周圍有一片大荒地,長滿各種各樣的藥材,還有各種花草,共三百多種。泰山奶奶很喜歡這個地方和這些花,就給這個地方取名叫"花坡"。她在泰山長久居住以後,每年五月都要到徂徠山賞花。她來的時候,讓人用小車推著上山,山上就留下了車轍印,這就是車轍山的來歷。她認為這些花雖好,但也需好好管理,她就從泰山上領來一個和尚,讓他在花坡為她養花養藥,所以花坡旁還有個山,樣子很象一個和尚的頭頂,叫"和尚頭"。和尚就常年在這裡為泰山奶奶澆花。第二年,泰山奶奶又來了,和尚就向她提了幾個問題,讓他老人家想辦法:第一,這裡水不充足;第二,這裡經常有牛來吃花。泰山奶奶根據和尚的要求,在花坡附近點了兩個池,一個叫"上池",一個叫"下池",兩池水供澆花用;在人們進山經常走過的路上,她袍袖一抖,出來了兩塊石頭,叫"夾牛石",如果牛到這裡,就會被夾住。第三年她又來了,坐在一個地方歇了一會兒,她看到好多老百姓上山拾柴禾,鞋都磨破了,用葛條和荊條纏一纏還繼續穿。泰山奶奶覺得很可憐,覺得應該給老百姓點兒施捨,於是她把頭上的簪子拔下一個說:"你變作一個錐子,為老百姓錐鞋。"這簪子就變了個閃閃發光的錐山。她又讓葛條和荊條圍著錐山轉了一圈,讓老百姓補鞋用。泰山奶奶到了山上,見到了和尚,跟他說:"你的花養得不錯,可還沒達到我的要求。"和尚說:"那上水池和下水池的水太大,花受不了,得想個辦法既要澆了花,又不能讓它澇了。"泰山奶奶又一甩袍袖,山上就出來個泉子,不管春夏秋冬,天旱天澇,它總是一點一滴地往下淌水澆花。它就是現在的"滴嗒泉"。泰山奶奶後來又覺得每年都這樣來看花也不大舒服,就對和尚說:"你能不能給我想個辦法,讓我每年來了能舒舒服服住幾天?"和尚說:"你讓底下那些人給你修個觀音樓吧!"泰山奶奶就派和尚化裝成一個平常人到底下的村子裡叫老百姓給泰山奶奶蓋個觀音樓。老百姓就獻石獻料,在花坡上蓋了個觀音樓。泰山奶奶覺得老百姓出了力,也應該酬謝酬謝,於是袍袖一甩,花坡上裂了個大縫,縫裡有兩個瓮,一個叫"米瓮",一個叫"面瓮",在這兩個瓮里種莊稼,年年都大豐收。老百姓上山來拾柴,吃完了煎餅,用包煎餅的包袱從瓮里包一包米,包一包面,就回家了。後來,泰山奶奶邀了她身邊的男女隨從一起來看花。這樣呢,上廁所就很不方便,於是泰山奶奶又一舞袍袖,山上出現了三塊奇形怪狀的石頭,叫"三人不見面"泰山奶奶在花山采了很多花,想帶著回去,可是沒法拿。她的一個女隨從就對她說:"你不是帶著臉盆、鏡子和梳頭匣嗎?咱把花裝在梳頭匣里不行嗎?"泰山奶奶說可以。打開梳頭匣,裡面有把梳子和一個簪子,泰山奶奶把梳子帶走了,覺得簪子沒什麼用,就隨手丟下山去了,時間長了,就變成了一塊很象簪子的石頭。岱宗坊相傳,當年碧霞元君為了獨占泰山,用各種方法,戰勝了很多對手,終於成了一山之主。雖如此,碧霞元君仍貪得無厭。她依仗自己父親玉皇大帝的權勢,不斷將管轄範圍向四周擴張。這樣便引起了各方神仙的憤慨,大家紛紛到掌管封神大權的姜子牙那裡去告狀。一天,姜子牙帶著《封神榜》來到泰山,給碧霞元君劃定管轄範圍:從泰山極頂算起,四周各管五十里。碧霞元君嫌管的地面小,當場就和姜子牙爭吵起來。姜子牙不氣不火,好言勸道:"元君!你若嫌地面小,咱們可以再作商量嘛!""怎么商量法?"碧霞元君問。姜子牙不慌不忙地說:"你可以找件東西來,往山下扔,東西落到哪裡,你就管到哪裡,你看行不行?"碧霞元君心想,就憑我的本領和力氣,扔個百兒八十里是沒問題的!便答應說:"好,就這樣辦!不過,咱可要說話算數,誰也不許反嘴呀!""一言為定,絕不反嘴!"姜子牙一本正經,十分認真地說。這時,碧霞元君弓腰揀起碗口大的石塊,抬手就要往下扔,姜子牙急忙攔住,說:"慢!石頭遍地都有,你把它扔下山去咋能找得到?就算找到了,別家神仙不承認也不好辦啊!依我看,還是扔件別人都沒有的東西最好。"碧霞元君也覺得這話有理,但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東西,喃喃自語道:"這可叫我扔什麼東西好呢?"姜子牙慢吞吞地啟示道:"依我看,你穿的這繡花鞋別人都沒有。你將它扔出去,既好尋找,別人也不敢不認帳!"碧霞元君聽了,心想:對,我把一隻繡鞋扔下山,一隻拿在手中,誰敢不認帳?!於是便脫下一隻繡鞋,用上全身氣力朝山下扔去。扔完繡鞋以後,姜子牙和碧霞元君以及其他各路神仙一齊在山腳下,找到了那隻繡鞋。只見那隻繡花鞋跟朝上、頭朝下地插在地上,形似一座小小的坊門。他們一算里程,從這地方到極頂,只不過二十來里。這時,碧霞元君才知中了姜子牙的計,但又不好反嘴,只好默認了。

山石敢當除妖避邪

泰山腳下有一個人,姓石名敢當。此人非常勇敢,武功高強,好打抱不平,在泰山周圍名氣很大。

泰安南邊五六十里地,有個大汶口鎮。鎮裡有戶張姓人家,張家的女兒年方二八,長得自然是脫俗漂亮。可近來每到太陽壓山的時候,就從東南方向刮來一股妖氣,刮開她的門,上她屋裡去。這樣天長日久呢,女孩就面黃肌瘦,很虛弱。找了許多先生看,也治不好。人們說,這是妖氣纏身,光吃藥是治不好的。

張家老人聽說泰山上有個石敢當很勇敢,就備上毛驢去請他。

石敢當一聽,他就去了。他交待下人:"準備十二個童男,十二個童女。男的一人一個鼓,女的一人一面鑼。再就是準備一盆子香油,把棉花搓成很粗的燈捻,準備一口鍋,一把椅子,只管把東西準備齊了。"

這樣天色一黑,他就用燈芯子把香油點著了。他用鍋把盆子扣住,坐在旁邊,用腳挑著鍋沿,這樣雖然點著燈,遠處也看不見燈光。

一會兒,從東南方向來了一陣妖風,看著風就過來了。石敢當用腳一踢,踢翻了鍋,燈光一亮,十二個童男童女就一齊敲鑼打鼓,妖怪一進屋,看見燈光一亮,就閃出屋,朝南方跑了,上了福建。然而福建有的農戶又被妖風纏住了身體。怎么辦呢?人家就打聽,後來,聽說泰山有個石敢當,能治妖,就把他請去了。他又用這個辦法,妖怪一看又跑了,就上了東北。東北又有個姑娘得了這個病,又來請石敢當。他想:"我拿他一回兒,他就跑得很遠,山南海北這么大地方,我也跑不過來。這樣吧,泰山石頭很多,我找石匠打上我的家鄉和名字:'泰山石敢當',誰家鬧妖氣,你就把它放在誰家的牆上,那妖就跑了。"以後就傳開了,說妖怪怕泰山石敢當,只要你找塊石頭或磚頭,在上面刻上"泰山石敢當",妖怪就不敢來了,所以現在蓋房子、壘牆的時候,總是先刻好了"泰山石敢當"幾個字壘在牆上,就可以避邪。

何首烏

泰安城南有個何家莊,住著姓何的父子倆,以採藥為生。村里還有個大財主,開了個藥鋪,要他們給他採藥。這一年,父親身體不好,兒子因為照顧父親,就很少上山採藥。那財主說:"你們再不上山採藥,我就把你們攆出去。"

何家的兒子沒辦法,只好帶著生病的父親上山採藥。到了山上後,父親說:"我從東路上,你從西路上,咱們分兩路采。""好吧!"他們就分手了。

那老頭爬到半山腰上,突然雷電交加,雨就嘩嘩地下起來了。老頭腿也軟了,肚子也餓了,頭也昏了,正想找個地方避雨,忽聽對面一座小山上有個小孩哭。老頭子心想:這么大的雨,怎么還有小孩子哭呢?再怎么難受也得救孩子!就冒著雨跑到對面山頭上去了。一看有個小黑孩,胖乎乎的,很愛人,在那裡哭呢!老頭很疼得慌,就把他抱到一個山洞裡去了。小孩也不哭了,老頭也昏過去了。醒來一看,小孩不見了,手裡剩下個黑黑的、跟個地瓜樣的東西,很香。老頭也餓了,就把這個東西吃下去了。一會,他兒子就來了,拉開嗓子喊:"上哪去了,下這么大雨!"老頭在洞裡答道:"在這兒呢!在這兒呢!"他兒子進來一瞧,裡頭是個頭髮烏黑的年輕人,就上去"啪啪"揍了那人兩個耳光:"你冒充俺爹,你才多大年紀?""我就是你爹,你怎么不認得我了?"兒子他仔細一看,果然是父親,就說:"你怎么這么年輕了呢?"他父親就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講了一遍。又說:"你看這還剩了一半呢?"他兒子把這東西拿下山去,找藥鋪里的先生一看,原來那黑東西是藥。由於這藥能使人白髮變黑,又是姓何的采的,從那以後,這個藥就叫"何首烏"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