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勝寨

從泰山自無極廟西北行,沿高岸石極約行1公里是“天勝寨遺址。”這裡東臨深谷,形勢險要,僅有石門可通。入門而西開闊坦蕩,北有一洞,中可窺天有三處,因名“三透天”,俗稱“玉皇洞”。洞前為西漢農民起義軍赤眉軍的演武場和住宅,四南山崗為跑馬場。令張旗石、栓窩石臼、聚兵房基尤存。

簡介

從泰山
天勝寨天勝寨
自無極廟西北行,沿高岸石極約行1公里是“天勝寨遺址。”這裡東臨深谷,形勢險要,僅有石門可通。入門而西開闊坦蕩,北有一洞,中可窺天有三處,因名“三透天”,俗稱“玉皇洞”。洞前為西漢農民起義軍赤眉軍的演武場和住宅,四南山崗為跑馬場。令張旗石、栓窩石臼、聚兵房基尤存。
西漢末年,琅琊(今諸城)人樊崇領導饑民於王莽天風五年(公元18年)在 縣發動起義,不久便發展到一萬餘人。他們和戰時為與官兵相區別,即染紅眉為記,故叫“赤眉軍”。後來為暫時躲避官兵鎮壓,便開赴泰山、徂徠山一帶建立根據地。他們利用泰山傲徠峰、扇子崖前的有利地勢,修棧道、設望哨、開校場、築房屋,整頓和擴充隊伍。王莽於地皇三年(公元22年)派太師王匡和更治將軍廉丹率兵十幾萬,東征赤眉,在泰山南無鹽成昌(今東平縣東)決戰,樊軍越戰越猛,官兵大敗。更始死於亂軍之中,王匡落傷而逃,一萬餘人被殲,這就是有名的“無鹽大捷”。後來赤眉軍發展到幾十萬人,劉玄更始二年(公元24年)赤眉軍兵分兩路直奔長安,當時因“人心思漢”,途中便選立西漢皇族,年僅15歲的劉盆子為帝,立號為“建世元年”。劉盆子原是樊崇部下劉俠御的牛官,所以,後人稱天勝寨又叫“劉盆子寨”,如今傲徠峰之北的壺瓶崖巔還有“劉盆子洞”俗稱“牛王洞”。

歷史

天勝寨遺址天勝寨遺址

在東漢和西漢王朝交替的一段時間裡,泰山周圍的廣大地區連年災荒,官府、財主又征役派捐、逼債催租,再加上戰亂不斷,所以鬧得老百姓身無衣、肚無食,屍橫遍野。常言說:“官逼民反。”廣大人民忍無可忍,紛紛起來反抗。琅訝人樊崇,在莒縣率眾起義,舉起了造反大旗。起義將士都把眉毛塗成了赤色,所以被人稱為“赤眉軍”。義軍殺富濟貧、軍紀嚴明,所到之處,深受窮苦人的歡迎和擁護。
當樊崇率領起義軍征戰到泰山附近的時候,他親眼看到老鄉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心裡十分難過。他立即下達一道命令,讓義軍將士把從官府、財主手中奪來的糧食,分發給窮苦老百姓。
這訊息象長了翅膀一樣,飛快地傳開了,人們紛紛前來投奔義軍,不僅是青壯年,還有無數老弱婦孺。可是,才起義不久的義軍,到哪兒去弄這么多糧食呢?為這事,樊崇十分發愁。
有一天夜裡,樊崇帶著親兵出營巡查崗哨。深夜,他們來到扇子崖下。突然,從扇子崖頂上“唰!唰!唰!”接連冒出三道耀眼的金光。樊崇抽出寶劍,朝懸崖攀登上去。當他攀到冒金光的地方時,立即發現了一個剛能鑽進人去的小洞口。在這洞口外上方,垂掛著一片好象帘子似的岩石片,正擋著洞口;所以,不到近前不易發現。樊崇探頭朝洞裡張望,裡面黑咕隆咚,伸手不見五指。他命親兵遞上來燈籠,往洞中一照,忍不住驚喜地叫了起來:“啊!糧食!是糧食呀!”
樊崇立即鑽進洞去,舉燈查看起來。原來,不太大的洞裡,滿是金燦燦的小麥和大豆,大約有五、六十石的樣子。糧食雖然不多,但也能解決燃眉之急呀。樊崇心中十分高興。他下了崖,留下部分親兵看守山洞,自己帶著幾個親兵回營去了。
第二天,樊崇派了上萬名赤眉軍將士來運糧。他們大車拉,小車載,抬的抬,挑的挑,整整運了一天。可奇怪的是,洞中糧食一點也不見少。樊崇看著這搬不完、運不盡的糧食,更加高興。他看著扇子崖山高坡陡、依山傍水、易守難攻的複雜地形,再看看這個神秘的糧庫,立即決定在這兒修築大本營——天勝寨。從此,泰山天勝寨就成了起義軍的總指揮基地。就在這裡,義軍連續三次打敗了前來進剿的官兵,還殺死了進剿官兵的總指揮——更始將軍。

文學

天勝寨

[明]蕭協中

絕壑危峰磴石荒,天開雉堞儼金湯。

旌旗據勝空稱漢,符命興劉業有王。

歇盡霸圖雲晝黯,尚留余恨月昏黃。

只今殘鐵山樵覓,風雨虬枝洗翠蒼。

旅遊

泰山遊覽路線圖泰山遊覽路線圖

路線

自無極廟西北行約2公里即至天勝寨,為西漢末年赤眉軍寨址,四面環山,形勢險要。北崖有石洞,額書“玉皇洞”,洞中可三處窺天,又名三透天。洞前房基、張旗石、柱窩、石臼皆存。西南為跑馬場,西北為演武場。再北山坳有三洞,其一額“仙陽洞”。元初僧通慧行全結茅於此,民國年間為女道修行處。
1.岱 宗 坊
2.泰 山 賓 館
3.兒 童 樂 園
4.烈 士 陵 園
5.王 母 池
6.馮 玉 祥 先 生 墓
7.普 照 寺
8.烈 士 祠
9.紅 門
10.五 賢 祠 11.三 陽 觀 12.萬 仙 樓 13.凌 漢 峰 14斗 母 宮 15.經 石 峪 16.摩 天 峰
17.龍 泉 峰 18.登 山 盤 路 19.壺 天 閣 20.步 天 橋 21.中 溪 山 22.中 天 門 23.老 雲 寨
24.雲 步 橋 25.望 人 松 26.五 松 亭 27.朝 陽 洞 28.獨 秀 峰 29.對 松 亭 30.升 仙 坊
31.南 天 門 32.碧 霞 祠 33.仙 人 橋 34.瞻 魯 台 35.唐 摩 崖 36.神 憩 賓 館 37.拱 北 岩
38.天 燭 峰 39.玉 皇 頂 40.後 石 塢 41.九 龍 崗 42.堯 觀 峰 43.索 道 44.北 天 門
45.索 道 46.桃 花 源 47.月 觀 峰 48.索 道 49.九 女 寨 50.扇 子 崖 51.天 勝 寨 遺 址
52.傲 徠 峰 53.長 壽 橋 54.黑 龍 潭 55.環 山 公 路 56.龍 潭 水 庫 57.大 眾 橋
58.虎 山 水 庫

泰山氣溫表(攝氏度)泰山氣溫表 (攝氏度)

泰山氣溫表(攝氏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