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英[昆明空軍指揮所副政治委員]

趙世英,男,出生於1920年,陝西華縣華州鎮趙村人,參加西北青年救國會,從事抗日救亡宣傳工作。

昆明空軍指揮所副政治委員

陝西華縣華州鎮趙村人,1920年6月10日出生。少年時期先後在本鄉國小和縣中一期上學,上學期間接受進步思想,參加西北青年救國會,從事抗日救亡宣傳工作。1938年8月,由青救會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9年7月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8月,奔赴抗日前線,在太原軍區決死一縱隊游擊一團一連任工作員。1940年1月,任一縱隊二十五團一連副政治指導員、黨支部書記。5月,參加第一次山西趙城梯子崖七天七夜防禦戰。8月後,參加百團大戰,經歷了對日作戰的全過程。接著,又參加太岳山區歷次反掃蕩作戰。1942年任二十五團特務連政治指導員,由於工作出色,被太岳軍區評為模範幹部。1945年1月,任團政治處組織幹事,至8月,為開闢以夏縣、聞喜、垣曲為中心的中條山抗日根據地,參加了多次對日作戰。1946年1月任四縱隊十一旅三十一團一營副政治教導員。解放戰爭期間,先後參加上黨戰役、同蒲戰役、兩次解放候馬,消滅國民黨天下第一旅的臨浮戰役。強渡黃河後,參加解放靈寶、陝州戰鬥,在殲滅國民黨15師的鐵門戰鬥中負傷。
1947年1月,任三十一團一營政治教導員,10月後,參加開闢豫西根據地和消滅國民黨正三師的平漢戰役。1948年3月,第三次攻打洛陽時,與敵激戰中,再次負傷,10月,參加淮海戰役。1949年2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四軍四十師一二零團任政治部主任、團黨委副書記。4月,參加渡江戰役,南京解放後,參加解放廣東、廣西各次戰役。繼而,進軍雲南,負責分片包乾,建立人民新政權,開闢臨滄地區,出色完成剿匪任務。
建國後,趙世英於1951年4月任十四軍四十師一二零團政治委員,被四十師評為特等功臣,模範黨員。1952年5月參加抗美援朝。1954年8月,任十四軍四十師副師長兼參謀長。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軍銜,入南京軍事學院學習,直到1958年。1959年任十四軍四十師副師長。1962年4月,任十四軍四十二師政治委員、黨委書記。1964年3月,晉升大校軍銜。1967年至1968年10月,兼大理地委書記。1972年7月,任昆明空軍指揮所副政治委員。
1982年9月,趙世英離職休養,繼續發揮餘熱,連續三年被干休所選為黨委書記,參予領導編寫了2個團、2個師、1個軍的戰史,寫了8篇回憶錄,全被地方和軍隊書刊選用;5次被後勤部、政治部、成都軍區政治部評為先進離休幹部、優秀黨務工作者。

甘肅省議會議員

字子俊,金塔縣東壩頭分(今古城鄉新溝村)人。少年好學,頗有大志,民國2年(1913年) 畢業於陝西西北大學;民國6年(1917年)畢業於日本東京明治大學法部, 法學士。回國後積極參加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革命運動,奔走教育界,在教育上有所建樹。於民國7年(1918年) 在酒泉古城內創建第一所新型學校——甘肅省立第九師範,即今酒泉師範,任第一任校長,為酒泉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立了功勳。民國8年(1919年) 被選為甘肅省第三屆議員。民國10年(1921年)被選為國會眾議院議員,全國停止召集,後選為甘肅省議會議員。因他性格耿直,遭人妒忌,加之言辭過激,得罪了軍閥頭目。民國13年(1924年)被誘之省署殺害。
現趙子俊外甥家還保存他親筆書寫的一幅對聯,四幅屏條。
對聯文曰:
山石不流動,天日自高明。
屏條文曰:
齊魯轟騰革命聲,我來窮敵已行成。
開放炯眼看諸將,收拾山河仗大兵。
天生龍虎有風雲,禹甸沉沉倚西曛。
不信斯民無勇武,書生仗策也從軍。
萬卷書囊此生,儒冠峨載赴雲程。
偏逢四海茫茫日,要執干戈訴不平。
鐵弓金槍擾大秦,於今東土亦風塵。
禍起蕭牆裡,鐵血文明造自身。

太原市中心醫院口腔科主任

女,主任醫師、教授太原市中心醫院口腔科主任,山西省醫學會口腔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1982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醫學院。
主要從事於口腔頜面外科的研究,擅長各種複雜牙的拔除、缺失牙的種植;各種面部畸形的整復、腫瘤的切除;血管瘤及三叉神經瘤的手術與非手術治療;上下頜骨的外傷骨折復位固定等。在省級以上專業雜誌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其中《人類第三磨牙的臨床研究》入編《1996——1997中華醫學優秀學術論文成果論文庫》、《羥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特性及臨床套用》入編《中華醫學全科優秀學術論文選》;《人工種植牙62例臨床分析》榮獲“中國現代理論創新與實踐”特等獎。

天文工作者

北京天文館副研究員、中國天文學會組織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天文學會秘書長。
趙世英是武清區下伍旗鎮忠義村人,1936年生。1956年於武清城關國中畢業,考入河北省農業機械化學校。後來,中國科學院籌建北京天文館,招收天文學自培學生。趙世英經面試,被破格錄取為插班生。從此,他猶如一葉扁舟駛入天文學的知識海洋中。天文學屬於數理學科,以數理為基礎,又以許多新概念豐富和發展了數理知識。趙世英十分珍惜黨和人民給予的學習機會,尤其是國家每月發給的36元學習補貼,讓他十分感動,成為他刻苦學習報效祖國的動力。他付出了超越常人的苦學,在全班32名學員中,成績名列前茅,結業時榮獲獎狀。以後領導又為他創造許多學習機會,從補習高中數理課,到大學學習數學物理英語哲學等課程,為深入學習天文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趙世英在北京天文館,主要從事天文觀測和普及教育工作,觀測過人造地球衛星、太陽黑子、多種特殊天象和巡天觀測,業績突出。從1957年開始發表科普文章,1958年後,數次參與我國大型天象儀的研製工作,從方案的提出,到儀器的研製、試驗、安裝,他都參與了全過程。從1962年起,趙世英開始觀測太陽黑子,長年定點定時觀測,沒有節假日,沒有星期天,連續觀測13年從未間斷,因成績突出,他被推選參加全國統一聯測,並將資料寄往瑞士蘇伊士天文台,榮幸地參加了全球聯合觀測活動。根據長期觀測掌握的第一手數據資料,趙世英先後發表《太陽黑子觀測》、《月理研究》等論文十幾篇。並撰寫天文科普文章70多萬字,出版天文科普圖書十餘冊。從1987年起,趙世英開始隕石的收藏和研究工作,對全國隕石進行普查,初步搞清了我國隕石的家底,1990年在北京舉辦首屆全國隕石大聯展,受到國內外天文界人士的高度評價。
趙世英在天文館工作整整40年,1996年退休,被返聘回館工作兩年,此後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北京市教育局、河北省科技館等單位聘請為科技宣傳顧問、校外輔導,繼續為天文普及教育工作貢獻力量。他還積極參加北京舉辦的武清鄉友會、母校城關中學舉辦的校友會,為推動家鄉的文化建設獻計出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