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崖石窟造像

千佛崖石窟造像

據《井陘縣誌料·金石》記載,位於井陘縣南障城鎮傳統古村落七獅村村西,素有“聖境大觀”之稱的千佛崖石窟始建於“北齊河清四年”,興於隋、唐,宋、明、清歷代均有修建,距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

條目名稱

千佛崖石窟造像千佛崖石窟造像
千佛崖石窟造像

景點介紹

千佛崖石窟造像千佛崖石窟造像
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內容

千佛崖石窟造像千佛崖石窟造像
唐代墓葬。位於濟南市歷城區彩石鄉西彩石村北1公里處趙山之陽。房彥謙,字孝沖,臨淄人。北齊為齊州主簿。隋開皇中,擢授承奉郎,遷監察御史、長葛令,授都州司馬。隋煬帝即位,去官隱居,後征授司隸刺史,出為涇陽令。大業十年(614)卒於官。因系唐太宗宰相房玄齡之父,追贈徐州都督、臨淄郡公。墓地南北長120米,東西寬約50米。封土高5米,直徑17米,墓前有《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一通,由碑首、碑身、碑趺三部分組成。碑首和碑身用一整塊巨石雕成,高3.9米、寬1.35米、厚0.4米。碑首呈拱形頂,兩側各有三螭龍,碑額篆書"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9字,碑趺方形,現已湮埋於地下。碑文陰刻楷書34行,滿行75字,總計2500餘字,刻於唐貞觀五年(631)三月二日,為李百藥撰文,歐陽詢書。書法謹嚴渾古,蒼勁秀麗,是山東省內僅有的初唐書法石刻珍品。另有唐刻石虎、石羊各一,及清同治年間章丘知縣蔣慶第書《記事碑》一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