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明堂

漢明堂

漢明堂位於泰安市泰山區東部西城區,整體建築風格為漢代建築,古色古香,精巧別致,氣勢宏偉,既有大漢遺風,又有明清古韻,漢明堂又叫謝過城,公元前500年魯定公和齊景公在泰山腳下舉行轟動一時的夾谷會盟,由於孔子以理服人,迫使齊景公在此向魯定公謝過。後來漢武帝東封泰山時,又在這必經之路的風水寶地設明堂;古人認為,明堂可通天象,下統萬物,天子在此既可聽察天下,又可宣明政教,是體現天人合一的神聖之地。

基本信息

簡介

《泰山小史》稱:“周明堂在岳之東北,山峪連屬四里,今遺址尚存。”1921年, 李家泉村民韓富甲兄弟在明家灘整修地堰時,挖出周明堂遺物玉器盤、碗、鼎等11件,被濟南茹古齋購去變賣,後流散國外。今村西首山崖下有清泉,摩刻“明堂泉” 。

今漢明堂是依故地修建而成,位於舉世聞名的泰山腳下,環境宜人的東部新區,北臨碧霞湖,整體建築風格古色古香,精巧別致,氣勢宏偉,既有大漢遺風,又有明清古韻。漢明堂建築結構由東膳房、書畫院、仿漢樂舞演藝大廳、博物館、茶藝館及碑林五部分組成,室外園林綠化面積600餘平方米,園中荷塘月色,池邊垂柳依依,亭台樓榭,小橋流水,曲徑通幽,一步一景,無一不體現出漢明堂所特有的文化內涵。

漢明堂遺址

漢明堂遺址位於泰山主峰東南麓西城村東,東有明堂河,西有明堂泉。遺址東 西長180米,南北寬80米,高17.6米,文化層堆積厚達1~3米,東北側是石壁,其餘三面剖面上均能看到紅燒土、灰坑等痕跡。曾出土周及漢代遺物,傳為漢明堂故址。

地址

一說,在市區東北約7。6公里西城村東,中隔東溪及明堂泉。四周平衍之地一自然土石高丘如台兀立,高約10米,周200米,台頂平闊,四周如削,只有東西兩側曲徑可登。傳此即為遺址所在。舊志曾說,台上有漢代碎瓦、陶器殘片甚多,並有成片紅燒土。《重修泰安縣誌》亦不如此記載,更無其他史書記載,只是傳說。

一說,在奉高汶水之上。

據《史記 • 封禪書》及《水經注 • 汶水》記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降坐明堂,為古周明堂,之後又“欲治明堂與奉高旁”。武帝巡東萊(今萊州市)過泰山,濟南人公玉帶獻上相傳為黃帝時的明堂圖,“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之,通水圜垣為復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名曰昆”。秋,武帝令奉高地方官員依照此圖,建明堂於汶水之上。《漢書•地理志》記載:“奉高有明堂,在(治)西南四里,武帝元封二年造”。清葉圭緩《續山東考古錄》謂漢明堂在故縣村南石碑村汶河旁,是可信的。考今市區東約19公里的故縣村,即漢時奉高縣治所,石碑村在故縣南2公里,其封泰山下東方,如郊祠大一之禮。封廣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則有玉牒書。今所傳為漢明堂故址則是可信的。不過無遺蹟可尋,故十準確地點難以確指,為考古之一大憾事。

相關資料

泰山石敢當故事

在山東河北等地古建築或十字路口上,都有“泰山石敢當”五個大字。寫上這幾個字又有什麼用處呢?有這樣的一段故事。

石敢當是一位醫術很高明的針灸先生,他的家就住在泰山上,因此人人都叫他泰山石敢當。這個先生從來沒有架子,甭管是誰,也甭管是什麼時候,隨叫隨到,給人家針灸也不要錢。他特別拿手的就是治那妖魔鬼穢邪不拉子病。不管是千年修煉,還是萬年修煉成仙的狐狸精附了人體,只要他去看準穴位,致命的一針,這狐狸精當時死去,病人立時就好。叫他扎死的狐狸精無計其數。因此,狐狸精又怕他又恨他。

這一天夜裡,石敢當睡得正香,聽見有人叫門。他翻身就起來開門一看,見一老頭牽著一頭毛驢說:“石先生,你快去吧,我兒子有病,胡念八說的,可能是著了狐狸精。”石敢當一聽沒有怠慢,拿著他的針盒子上了驢跟著老頭走了。

約摸走了兩個時辰,也不知走了多少路,來到一座深山裡還是不見有人家。石敢當問:“快到家了吧?”老頭說:“到家了,到了你的老家了,下驢吧。”石敢當一聽,:“壞了,上當了。”只好下驢。老頭說:“好大膽的石敢當,我是報仇來了,俺有多少夥伴殘死在你手裡,你就在這裡等著吧,天到午時就殺你,看你也飛不到哪裡去。”說完老頭和驢都不見了。石敢當站了一會兒,心想:“走是走不了,黑天半夜的,四周是山沒一有條路,反正是死,我不如逛逛看看。”於是他就摸著黑向西北方向走去。走了約摸有二三里路,見有一間小屋,屋裡有燈光。他想有燈光就有人,就敲了敲門,裡面說:“進來吧。”石敢當推門進屋,見裡面有一老太婆正坐著紡棉花呢。老太婆抬頭一看說:“怎么還是石先生,你來乾什麼?”石敢當把來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老太婆說:“你可上當了,這山叫皮狐山,你幸虧是碰上了我,要不可真的活不出去了,來。”老太婆說著把石敢當的右手拿過去,在他的手心裡劃了個“十”字,說:“你好好攥著用了急的時候再敞開,快去吧。”這老太婆就是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她是特地來搭救石敢當的。

石敢當又逛盪著來到了下驢的地方。天已大明了,他見從四面八方,旮旮旯旯來了成群結隊的狐狸精,有的拿著刀,有的拿著槍,嘴裡不住地罵著向石敢當圍來。石敢當坐在一塊石頭上,緊攥著右手,一動不也不動。天快到午時,石敢當周圍的狐狸精足夠好幾百好幾千,大的小的一齊向他圍來。石敢當站起來猛一下子敞開手,只聽平地一聲霹靂,山搖地動,這些狐狸精有的當地就被霹死,有的被震昏,沒有傷著的撒腿就跑。

從此後,這些狐狸只要聽著石敢當的名字就嚇得屁滾尿流地快跑。到了後來,人們為了不再受狐狸精的害,就在路口牆上寫上“泰山石敢當”五個字。凡是人走到那裡都自然而然地念一遍,這樣就永遠不招鬼魔了。

岱史

漢明堂(1)在岳趾東南,去州治十里,武帝元封間用齊人公玊帶所獻圖創焉。其上有元人題刻“明堂故基”四字。其地舒衍,突起一石崗,巔平而高四丈許,周三畝許;後枕嶽麓,支山如扆障,而左右如衛從然;澗水縈迴,南會於汶;遙望徂徠諸山,如列屏案。當時朝會規模,宛然在目

【注】(1)漢明堂:《岱史》稱“在岳址東南,去州治十里”,非是。《史記·封禪書》:“初,天子(漢武帝)封泰山。泰山東北址古時有明堂處,處險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今故縣村)旁……於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漢書·地理志》:“奉高有名堂,在西南四里,武帝元封二年造。”《水經注》謂“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世謂此水為石汶。”按石汶發源泰山東北下港、麻塔一帶,經黃前水庫南流,又經奉高城故址,南入瀛汶。據此,則《水經注》與《史記》、《漢書》之說是吻合的。徐兆奎《歷史上的泰安與泰山》認為漢明堂在今泰安城東大石碑村附近,似為近之。但年代久遠,已無蹤跡可考。

漢明堂復興短歌辭

泰山漢明堂復興短歌辭,即《漢明堂文化講話》,是篇辭論體文學作品。作者,著名辭賦家-張友茂先。張先生代表亞太旅遊聯合會[Asia-pacific Tourism organization(APTO)]會長何光曄先生、秘書長項經才先生、常務副秘書長張林先生,2007年4月18日,在“中國皇家文化旅遊研究示範基地揭牌儀式”暨“(泰山)漢明堂文化創意發展論壇”上的特別賀辭。中國(泰山)漢明堂皇家文化,主要傳播平台是“漢明堂文化創意發展論壇”。“在中國民族文化促進會旅遊文化研究中心的指導下,在漢明堂文化遺址公司的努力下,在泰山漢明堂遺址上,聳立起了一座漢明堂旅遊區(中國民族文化促進會旅遊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立祥先生語)”。岸人云:“中國泰安,漢堂遺址。巍巍泰山,行於封禪祀;鍾靈厚地,盤根齊魯丘。日風和麗,碧天朗朗。明通天象,堂統萬物。可察天下,可宣明政。”。

公元前500年,魯定公和齊景公在泰山腳下舉行轟動一時的夾谷會盟,孔子以理服人,迫使齊景公在此向魯定公謝過。所以,漢明堂又叫謝過城。濟南人公玉帶奉獻皇帝明堂圖,於是,漢武帝依照此圖建立了漢明堂。漢武帝東封泰山時,在這必經之路設明堂。明堂乃是天人合一的神聖之地。整體建築風格又集明清古韻。書畫院、東膳房、仿漢樂、藝演廳、博物館、茶藝館、碑林廊。可謂亭台樓榭,曲徑通幽,荷塘月色,綠依垂柳,小橋流水,移步移景,無不體現出漢明堂所特有的文化內涵。漢明堂旅遊區建設項目是泰安市參加山東省首屆文化產業博覽會入庫項目之一,乃是泰安人對泰山文化的認知、融合與褒獎。岸人云:“新漢明堂,故地而建,北臨碧霞湖,古色古香,精巧別致,氣勢宏偉,大漢遺風。儒以治世、道以治身、佛以治心。泰山,奇峰百疊,天人感應,精神不息,高山仰止。”。

泰山,以其兼容並蓄的多重文化,鑄造了岱嶽的聖謐、神聖、博大與精深,乃是一部永遠無法讀透的史書,世人嘆為觀止。泰山,人文底蘊深厚,蘊含著巨大的旅遊拓展空間,形成了最鮮明、最集中的標誌性旅遊景區景觀和競爭實力。形成了山嶽旅遊資源體系和重點的人文名勝旅遊資源體系,融合了中國同國際接軌的先進旅遊體式,表現在國際獨立風格。岸人云:“五嶽之首、泰山世人、仰慕聖地、詩賦聖山、中國唐代、詩人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賦導五嶽、獨尊中華、人文名勝、泰旅緯翰。”。

泰山,巍峨壯麗,以拔地通天之勢,擎天捧日之姿雄峙天東,在華夏子孫的心目中是一座名山、聖山、神山。中華泰山文化,遠古豐厚,帝王封禪、文人題詠、民眾朝聖、崇拜嚮往,它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等項桂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文化與自然之雙遺產。中華盛世,泰山安則四海安, 泰山穩則四海穩。憑崖覽高極,千尋碧境空。巍峨壯麗,偉乎高哉!名山、聖山、神山矣!泰山雄踞東方,巍峨聳立於華北大平原,在古代被認為是“萬物之始,交代之處”,因而被推為五嶽之宗,成為歷代帝王封禪、朝拜的聖地。泰安與泰山山城一體, 是隨著歷代帝王的封禪、祭祀而興起的古城, 而今又邁著矯健的步伐,跨進新的時代。岸人云:“中華泰山、世間崇岳、山川弗倫、古老豐厚、泰山文化、倚其自然、歷史社會、文化多重、帝王封禪、文人題詠、民眾朝聖、四野崇拜、嚮往勝地。中國泰山、突出普遍、自然價值、美學歷史、文化價值、融於一體、現代都市、中國和諧、見證象徵。史到如今、文人騷客、藝術大師、游湖盤道、神奇美麗、獲取靈感、旅遊吟詞、環境最佳。”。

亞太旅遊聯合會,望加強與漢明堂文化遺址公司的合作。亞太旅遊聯合會(APTO)希望與泰山市旅遊產業交相互應。泰山市大旅遊產業,正在構建現代服務產業和現代旅遊產業架構,形成大泰山、大旅遊、大產業格局,激涌際瀾,發展篇章。泰山市應該是自然的、理想的、良性的發展狀態,跟我們國家所處的時代背景應該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岸人云:“泰山悠久、文化深厚、自然文化、遺產一體、文化潛力、表現開發、組織成員、載體溝通、泰山地域、內涵井噴,藉助文化、超越地域、界限獨魅、走近經濟、融入大潮、走近生活、社會文化、產生價值、層面國際、旅遊溝通、貫穿國際、旅遊業界、脈搏泰山、推向世界、提升特色、核心競爭、力及國際、知名濟榮、泰域體實、打造生態、旅遊品牌、研究發展、戰略開發、樹立形象、區域旅遊、市場機制、域源配置、基礎作用、最佳化發展、環境引導、國際方向、現實戰略。”。

泰山腳下的古遺址

泰山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經多次文物普查,現存主要古遺址42處,古墓葬13處,古建築58處,碑碣1239塊,摩崖刻石1277處,石窟造像14處,近現代文物12處,文物藏品萬餘件。其中城子崖遺址、四門塔、大汶口遺址、靈岩寺、岱廟、千佛崖石窟造像、龍虎塔、九頂塔、馮玉祥墓等,先後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汶口遺址
齊長城遺址
烽火台遺址
周明堂遺址
社首山遺址
智人化石遺址
漢明堂
中淳于遺址
銅山冶銅遺址
羊祜故城遺址
城子縣遺址
泰山書院遺址
徂徠書院遺址
青岩書院遺址
孔子廟遺址
隱仙觀遺址
神通寺遺址
青崖寨遺址
赤眉軍起義遺址
黃巢寨遺址
龍門口遺址
姚莊遺址
古博城遺址
文姜城遺址
勺山遺址
黃崖寨遺址
茅茨遺址
登封台遺址
姜博士起義遺址
岱麓書院遺址
湧泉庵
汶陽遺址
唐王寨遺址
趙家泉古城址
竹林寺遺址
橋溝遺址
谷山玉泉寺
柳杭遺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