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老奶奶

泰山老奶奶

泰山奶奶是以中國大陸華北地區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尊稱為“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簡稱碧霞元君。泰山奶奶在漢族民間宗教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道場是在中國五嶽之尊的東嶽泰山,位於山東省的泰安市。碧霞元君的影響力由山東省泰安市傳播開來,歷經上千年,特別是在明清時期以後,對於中國北方地區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漢族民間有“北元君 南媽祖”或“北聖母 南媽祖”的說法。 泰山奶奶,在道經中稱為“天仙玉女碧霞護世弘濟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因坐鎮泰山,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萬山奶奶”等。 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泰山奶奶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中道教里非常著名的女神。傳說泰山奶奶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慈悲為懷救苦救難,其法術高深,護國佑民,有求必應。深得中華炎黃子孫的敬仰和愛戴。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

基本信息

來歷

一、碧霞元君為黃帝所遣之玉女。據《玉女考》和《瑤池記》記載:黃帝建岱嶽觀時,曾經預先派遣七位女子,雲冠羽衣,前往“天下第一山”——泰山以迎西崑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
《玉女考》李諤之《瑤池記》云:“皇帝嘗建岱嶽觀,譴七女,雲冠羽衣,焚修以迎西崑真人,蓋玉女為七女中之一,其修而得道者。”
二、為華山玉女。但—般作為泰山女神,為泰山神之女。據明王之綱《玉女傳》:“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黃帝時始見,漢明帝時再見焉。”三、為漢代民女石玉葉,憑靈泰岱。據《玉女卷》稱:漢明帝時,西牛國孫寧府奉符縣善士石守道妻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匹月十八曰子時生女,名玉葉。貌端而生性聰穎,三歲解人倫,七歲輒聞法,嘗禮西王母。十四歲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長指,入天空山黃花洞修焉。天空蓋泰山,洞即石屋處也。山頂故有池,名玉女池;旁為玉女石像。可見漢晉時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漢代人還在泰山頂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極頂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時殿堂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渙剝蝕,玉女也淪落於泰山嶽頂玉女池內。宋真宗東封泰山,還次御帳,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於是下令疏浚該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並更名為“昭真祠”,遣使致祭,號為“聖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時,將昭真祠又更名為“靈應宮”,後又擴建,增大規模,為碧霞宮賜號“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認為碧霞元君乃應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證位天仙,統攝岳府之神兵天將,並照察人間一切善惡之事。
以上皆為傳說,真實的天機不可泄露,其傳說大都是以訛傳訛。

信仰

明清時,由於泰山奶奶影響日益擴大,祀元君的廟宇也從泰山擴展到全國各地,每日裡香火旺盛,對其的信仰遍及世界各地。人們對碧霞元君尊崇倍至的原因有兩條:首先,與元君的職司分不開。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王錫爵《東嶽碧霞宮碑》記載:“元君能為眾生造福如其願,貧者願富,疾者願安,耕者願歲,賈者願息,祈生者願年,未子者願嗣,子為親願,弟為兄願,親戚交厚,靡不相交願,而神亦靡誠弗應。”由此可知,泰山奶奶在民眾的心理層面上簡直是有求必應,無所不能。
其次,碧霞元君作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樂善好施的女神,更是讓勞苦大眾倍覺親切,從而愈加信賴她,一躍成為民眾心目中的慈母、聖母。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日是碧霞元君的生日,香客多來此祭拜以示慶賀。

元君咒

天母運合,玉闕真仙。金蓮發苞,御製熊然。孟夏十八,化現母前。修真合道,受命天仙。敕封玉女,護世威嚴。
神兵侍衛,鬼官俟宣。誅鋤奸盜,扶危濟險。平治水火,降福消愆。清寧宇宙,仁慈而憐。從善者奉,逆我者亶。
人間祀仰,天地齊年。何災不滅,何福不遷?遵承帝命,永劫綿綿。包含岱嶽,玄之又玄。急急如律令。

主要修持經典

元始天尊說碧霞元君護國庇民普濟保生妙經
開經偈
大慈天仙聖劫初證上真化身為救苦發願度天人災祥察善惡休苦應元因岳兵悉皆統濟顯度幽沉有念無不應誠思即感通志心祈福佑皈命禮真經
爾時元始天尊駕幸始青上境,碧玉瓊台,升自然百寶法座,為諸侍真說一元妙化至玄上道。是時天尊光映萬天,仙樂自鳴,天花遍滿,異香飛揚,諸天諸帝,三界群真,雲集台下,作禮既畢,環拱座前,鹹聽說法。時有五嶽獻花,四瀆貢寶。班中又一真人,名曰郁羅,出班端跪,上白天尊曰:臣昔宿何緣,得侍玉陛,幸聞至道,深荷恩慈,治化所司,愚懷未悟。切以下界生民,生生化化,各有神司。判注天人,悉由東嶽。碧霞元君,亦主泰山,證位緣何?願聞道因。

泰山奶奶泰山奶奶

天尊曰:善哉斯問。汝復其位,吾為宣說。天地既判,五嶽奠方,萬物生春,萬化始東,東嶽注生,燮理元工。上古生人,稟性貞良,克全忠孝,生而多奪死而徑生,元無愆尤,無復幽冥,不失本性,往生善道。末世人民,行違古道,心生巧術,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友兄弟,恃強凌弱,妄行爭奪,殺盜姦淫,褻瀆三光,不懼神明。及有婦女。罔知宿世因緣,今受如是身命,不自悔悟,妄起貪嗔,欲富憎貧,怨天恨地,侮慢公姑。欺辱妯娌,忍為不仁,作踐兒女,淫祀邪神,暗行咒詛,為惡種種,報對無停。是時元君已證太一青玄之位,觀見眾生,受此沉淪,慈悲不已,為化女流,普度群生。於四月十八日,分真化炁,現是慈顏,陟降泰山,靜居上境。復煉元真,功周億劫,慈光洞照,遍徹幽微,應九炁以生生,體一元而化化,神功莫測,浩德難量,惠溥天民,傾土皈仰。受命玉帝,證位天仙,統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罪輻昭報,感應速彰。真人稽首問曰:奸人巧詐,口是心非,何由照察?
天尊告曰:人之元神,稟受於天,善惡初萌,神明即照,雖處幽隱,心跡自露。舉一善念,昭顯若光之影,人不能見,神已鑒之。即有掌善之神,記於善籍。舉一惡念,回響如谷里之聲,人不能問,神已聞之,即有掌惡之神記於惡籍。善惡之作雖殊,感召之速則一。真人再拜問曰:報應驗亦未得聞?
天尊告曰:神聖功用,無有聲色,但假人事默寓神機。凡人動作之際,遭逢善事,是為善報,遭逢惡事,是為惡報。或遭車馬舟航之沉落;或遭猛火洪水之焚溺;或遭刀兵劫賊之橫誅;或遭虎狼蟲蛇之毒啖;或遭官司牢獄之刑囚;或遭鬼祟邪精之纏害;或遭瘟癀癆疾之弗痊;或遭凶曜惡星之臨照;或遭蠱毒藥毒之傷殘;或遭非命橫亡之促暴。一切苦厄,雖系遭逢,皆有惡因,致罹斯苦。亦有為善之人,而遭不善之事,必遇善人解釋,是為神護。莫言五逆十惡之人,見履安福。各有本屬司命土地,會合社令城隍,里域神司,告聞所隸岳主,錄奏玉帝,敕令火部雷司,勘驗真明,候時誅罰。帝嘗有命,行下斬伐叛逆大神,巡行人世。如有謀弒父母尊長者,事雖未形,心已萌惡,即行顯戮,魂下酆都,加諸苦罪,不得赦原。善男信女,命終之後,不見地獄,徑生天堂,若生人間,則居中國,為男子身,聰明富貴,而獲壽年。真人問曰:善惡往因,昭報於世,何以見之?
天尊曰:欲知往生,當觀今生;欲知來世,當觀今世。今若生於王宮國戚侯門巨室,及於清閒福地,身心不勞,安樂康榮,此是三世良因。今世雖或生於人中,眼目盲壤,瘡毒纏身,不得安愈,乞丐道途,不刑自痛,泣地號天,此是往生不敬天地三光,不信三寶,誹謗經文,今受斯報。或腐唇闕鼻,手攣足跛,人所憎棄,此是往生呵風罵雨,毀罵父母公姑,倚仗血氣,凌爍平人,今受斯報。或遭產難,不順分娩,或子存母喪,或母子俱亡,此是前生揉墮胎嬰,拋棄兒女。殘誤托生,今受斯報。或痴聾喑啞,難聽難言,此是往生不惜五穀,作踐綾羅,今受斯報。或為女流,生於卑賤之中,及遭寇夷擄掠者,此是往生倚恃凶強,奸欺良善,今受斯報。種種果報,說不可盡,俱系前因,判注無錯。若不悟悔前非,斷惡修善,復生於麟介毛羽爪牙蹄腳之類,其中多受鞭撻屠割烹煎,復化微蟲,難復人身。真人聞是惡報,稽顙拜曰:下民無知,一如赤子,以何熏修,得免斯報?伏望天尊慈恩,廣好生開明善道。
天尊告曰:碧霞元君雖曰罰惡,意在度人,但能自新,無不救度。所有神咒,能解宿愆,吾為宣說:
大道之始無象無言天地即辟萬神司權泰山岱嶽奠靖坤元中有元君號曰天仙始證帝真位居碧天為化眾生示現慈顏大顯神通威德孔宣安民護國警世敦元輔忠助孝翼正扶賢保生益算延嗣綿綿消災化難度厄除愆驅瘟攝毒剪祟和冤岳庭官將號令威嚴不仁不義忤逆凶頑不尊正道化微塵煙敢有咒詛押送酆山魂系幽司萬劫不原下民有禱無願不全大慈應感溥濟人天
天尊謂郁羅真人曰:若人一念回心,皈依正道,心神內靜,結習外消。便請清戒道士,獲就觀宇,或於家庭,嚴潔齋壇,盡心建善,諷誦是經,或三五七遍,或至百遍千遍。皈命元君,焚香懺悔,注想慈容,儼然如在,五體投地,百拜祈恩,即得罪消黑書,愆除岳府,身家寧吉,禍患消弭,出入亨通,動居利泰,九玄七祖,鹹得逍遙。真人聞是利益,踴躍歡欣:臣今得遇是經,願為流布人間,俾令兆民,鹹歸仁化,齊興慈讓,保國清平,真人再拜,而說贊曰:
皈依碧霞經宿業解三生轉誦碧霞經災難不臨身仰體碧霞經默有鬼神欽恪禮碧霞經家眷保全寧存想碧霞經精氣神光融敬慕碧霞經福祿壽齊增佩帶碧霞經邪惡不敢侵諷演碧霞經田宅益興隆供養碧霞經火盜永不生贊詠碧霞經萬願悉如心
天尊曰:仁哉郁羅!能為天人遂其利樂,功德無量,宜進仙勛。
天尊說經法已,駕返清都,諸天仙眾,頂禮奉送,慶會難言。是時真人下傳世間,以廣宣化。
天仙碧霞寶誥泰山上頂,東嶽內宮,曩時現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質,育九氣而垂慈示相,冠百靈而智慧圓融,行滿十方,功周億劫,位證天仙之號,冊顯碧霞之封,統岳府之神兵,掌人間之善惡,尋聲赴感,護國安民,大聖大慈,至孝至仁,天仙玉女,廣靈慈惠,恭順溥濟,保生真人,護國庇民,宏德碧霞元君。
元始天尊說碧霞元君護國庇民普濟保生妙經終
太上老君說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爾時太上老君於永壽二年三月初三日,在與王屋洞天,集諸天仙眾,大會說法。忽然東方祥雲瑞霞,異味馨香,仙音嘹亮,彩珣層旙,鶴駕羽輅,執扇晶簾,將臨法所。駐駕習雲,簾卷扇月忽,現一女仙。雲肩羽衣,錦繡霞裙,登雲珠履,百寶翠冠。從容迓步,徑詣道前,稟圭長跪,上白天尊言曰:“臣者西天斗母精運元炁發現,金蓮化生吾身。歸隱岱嶽,修煉年久,意如初興,幸逢正果。功成道合,感蒙保奏。受敕天仙玉女碧霞護世弘濟真人。永鎮泰山,助國裕民,濟厄救險,賞功伐罪。自受敕命,不得有怠。按日巡察,巨山之圍,地獄之根。自計酆都,連緒血湖,冤魂受報,日夜無休。血湖罪苦,儘是女魂。飢吞火炭,渴飲熔銅,寒居冰窐,熱處炎烽,百端異拷,有入無出。為何因意?”
老君告曰:“岱嶽雖獄,乃是男女在世之時,忠孝仁義平等慈善誤犯之罪,命終而經不行拷掠即判生化。酆都諸獄,皆為負天達地,忤君逆親,邪行妄違,傾巢伐蟄,殺生害命,積諸惡咎,重若泰山,死經司獄,業緣報對。上有日限,倘興善功,計間由之。血湖等獄,皆因女人坐褥之時,血污沖天;洗濯惡衣,穢污江河,冒犯龍宮;務民取水,一備作供,褻瀆神只;曬晾之際,有觸三光;因寒成灶,乾犯炎君。積諸惡咎,重若泰山,死歸地獄,萬劫受殃,永無出期。敕文符誥,永不經被。”
天仙再拜,言曰:“憫念憂苦,願賜經憐。”
老君告曰:“授汝如意法要,如宜為之。世間若有孝子順孫,欲追先祖,虔修善功,沐浴齋戒,恭請高行道士,或一或二,或三或五,於家就觀,嚴肅敬慎,看誦此經,或千或萬,諸苦俱脫。洗滌罪愆,青姑變善,灰河化池,幽爽滯魄,承經托化。若人缺嗣繼世,虔誠求請,看念此經,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舍欲為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若為壽為災為官為訟為妖,嚴肅敬慎,無不感應。臨險之時,心禱昧告,速為護持。或有善男信女,印造散施,誠心供奉,如求如願,所告所以。不論高卑,一時同仁。凡懷善誠,比賜庇佑。”即敕咒曰:
“天母運合,玉闕真仙。金蓮發苞,御製熊然。孟夏十八,化現母前。修真合道,受命天仙。敕封玉女,護世威嚴。神兵侍衛,鬼官俟宣。誅鋤奸盜,扶危濟險。賓士水火,降福消愆。清寧宇宙,仁慈而憐。從善者奉,逆我者亶。人間祀仰,天地齊年。何災不滅,何福不遷?遵承帝命,永劫綿綿。包含岱嶽,玄之又玄。急急如律令。”
老君重告
天仙曰:“每與小春,繼與澤天,受民祝仰,察民善惡,計功計咎。朔望之期,遍行巡察。三元五臘,校量輕重。罪盈惡報,小過息姑。改惡從善,益當恕矣。”於是,天仙玉女聞說此經皆大歡喜,作禮稽首而退,信受奉行。太上老君說天仙寶號
至心皈命禮
泰山頂上,東嶽內宮,曩時現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質。膺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靈而智慧圓融。行滿十方,功周億劫。位鎮天仙之號,策顯碧霞之封。統岳府之神兵,掌人間之善惡。巡聲赴感,護國安民。大聖大慈,至孝至仁,天仙玉女,廣靈慈惠,恭順溥濟,保生真人,護國庇民,弘德碧霞元君。
太上老君說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終

碧霞元君廟各地分布情況

由於碧霞元君影響巨大,其行宮遍布山東、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江蘇等地,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廣東、福建、四川、雲南、陝西、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也有分布。據不完全統計,上述地區
共有一千餘處碧霞元君廟,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山東、河北兩省,均在300處以上。在這兩省內的分布也不平衡,有些縣有一、二處、有的縣有十幾甚至幾十處。南方的浙江、福建、廣東、江西、湖南、雲南等地數量
較少,每省僅有幾處。因所閱資料有限以及很多碧霞元君廟未收入地方志等資料中,故數量還遠不止這些。各地行宮的建立,滿足了當地民眾的歲時致祭。另外,有行宮的地方一般會有廟會,廟會加強了碧霞元君信仰在當地的影響,強化了當地民眾對碧霞元君的崇信程度。
碧霞元君廟在各地的名稱不盡相同,有碧霞宮、碧霞庵、碧霞閣、碧霞觀、碧霞元君行宮、碧霞元君行祠、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宮、碧霞元君觀、碧霞元君殿、碧霞元君聖母廟、元君聖母廟、聖母廟、子孫聖母廟、元君行宮、元君廟、娘娘廟、子孫娘娘廟、娘娘行宮、奶奶廟、天仙宮、天仙行宮、天仙聖母行宮、天仙聖母祠、行宮廟、天仙廟、東嶽天仙廟、東岱聖母行宮、泰山廟、泰山宮、泰山閣、泰山庵、泰山殿、泰山行宮、泰山
元君行宮、泰山行祠、泰山碧霞宮、泰山神母宮、泰山聖母廟、泰山聖母宮、泰山聖母祠、泰山聖母行宮、泰山聖母行祠、九天聖母廟、元聖廟、元女廟、護國天仙廟、聖姑寺、神州廟、泰安宮等50種別稱。

中國大陸

山東
碧霞元君祠,興於康熙、盛於嘉慶,前後歷經300餘年,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是碧霞元君的上廟,位於泰山極頂之南。中廟---紅門宮。下廟---碧霞靈應宮。
(1)山東省肥城市湖屯鎮呂仙村的小泰山頂。舊縣誌稱石廟。始建於明萬曆十八年。碧霞宮供奉碧霞元君,每逢農曆正月初六和六月六日,舉辦廟會。1992年12月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山東棗莊市薛城區鄒塢鎮的泰山奶奶廟,在大清光緒“流芳不朽”碑中寫道:“歷覽陳郝之神廟,自唐、宋、元、明、清及今屢經重修……惟泰山一廟,廟殿雖呈剝落而族祭宛如歸市”,可見建廟之早,聞名久遠也。
(3)山東省淄博市碧霞元君行宮,位於淄博市博山城區西南的鳳凰山巔,占地1560平方米。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山東省德州市碧霞元君故居,德州市樂陵市花園鎮的王母殿村,初建於宋真宗時期,現重新修復。有一種說法是碧霞元君,真名畢霞,是戰國時期魏國公主。
(5)山東省濟南市千佛山碧霞元君祠,千佛山是泰山余脈,祠中對碧霞元君尊稱為天仙聖母碧霞元君。
北京
明代北京建了5座碧霞元君廟,分別是東頂、西頂、南頂、北頂和中頂。五頂廟中保存較完整的一個是西頂的碧霞元君廟。
(1)北京平谷區丫髻山西頂的碧霞元君祠,唐貞觀六年(632)建。元代改為碧霞元君祠。明嘉靖年間在此建鐵瓦殿。清康熙年間重修,建成丫髻山行宮。1947年毀於戰火,1986年重修。
(2)豐臺區大灰廠娘娘廟,全稱為:“天仙聖母碧霞元君行宮",俗稱"娘娘廟",2003年被確定為第七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3)北京市區海淀區四季青鄉藍靛廠的西頂碧霞元君廟。西頂廟始建於明朝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是由明神宗的生母孝定皇后和明神宗捐錢修建的,明神宗賜名為“護國洪慈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改稱西頂碧霞元君廟,俗稱西頂。為環列於京城四周的"五頂"之一,是京西著名古剎。“西頂”主要供奉道教的女神——碧霞元君。該廟正在修繕中將於2014年5月份開放
(4)門頭溝區的金頂妙高峰(妙峰山)碧霞元君廟。“妙峰山廟會”,已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天津
河北
(1)河北邢台市的沙河市綦村鎮孔莊聖母宮:又叫碧霞元君聖母寺始建於隋開皇八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由於抗戰時期的焚燒,解放後破壞,聖母宮基本上被徹底毀沒。現已經重修。
(2)景忠山碧霞元君廟,位於中國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景忠山頂,始建於明嘉靖二年(1523),歷經多次修葺。現屬清代宮殿建築,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吳橋碧霞祠,位於河北省吳橋縣王台碧霞祠始建於明代,具體年月已不可考。至民國末年,殿宇荒蕪,神像湮滅。文革中廟宇被毀,唯基址尚存。2005年重建。
(4)廊坊碧霞宮,位於河北省大城縣西留各莊村,約明朝永樂年間建,2009年重建。
河南
(1)河南鶴壁市濬縣的碧霞宮,即碧霞元君行宮,又名聖母廟,俗稱奶奶廟。位於河南浮丘山南端。宮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歷時21年落成。經明、清年間多次重修擴建,是河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江蘇
山西
山西長治市城區東南兩公里的南石槽村東側奶奶廟,供奉的碧霞元君,碧霞宮建在山腰,座東向西,二進院落,占地1300平方米。碧霞宮始建年代不詳,依現存碑刻記載,唐貞觀十三年(639)曾重修並擴建,宋、明、清各代都有不同程度的修繕。聖母殿已修復。
安徽
(1)安徽六安市壽縣帝母宮相傳道教創始人老子及莊子都曾在這一帶活動過。“帝母宮”則興盛於漢唐,現存遺址建於明嘉靖十九年,明清以後,帝母宮在皖西北兩淮一帶一直是道教活動中心,帝母宮主
殿是“碧霞祠”。
(2)安徽滁州琅琊山碧霞宮每年正月初九廟會非常熱鬧。
(3)安徽亳州市的芒山寺又叫泰山奶奶廟,原名碧霞元君祠,始建於唐朝,位於永城芒碭山保全山南峰山頂。大殿中供奉三尊神像,中為碧霞元君,左為佩霞元君,右為紫霞元君,俗稱“三仙奶奶”。自從唐代開
始每年農曆三月二十至三十逢泰山奶奶香火廟會(芒碭山古廟會)。
黑龍江
(1)黑龍江省牡丹江天仙宮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北部邊陲著名的道教宮觀。牡丹江天仙宮的原址位於牡丹江市興隆鎮下乜河地區,“文革”中被毀,2009年重建於牡丹江
南岸大灣近郊旅遊度假區。天仙宮坐北面南,由碧霞元君殿、三官殿、玉皇殿、慈航殿、聚仙殿、花園等組成,占地3萬多平方米。整個道觀的主殿堂碧霞元君殿。殿內供奉著9位娘娘,中央主祀的是碧霞元君,漢族民間俗稱“泰山奶奶”。
濱州關於泰山奶奶介紹
碧霞元君又稱“泰山玉女”,全稱“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漢族民間俗稱為“泰山奶奶”,是道教所奉女仙尊神之一。
據《玉女卷》稱:漢明帝時,西牛國孫寧府奉符縣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七月十八日子時生女,名玉葉。貌端而生性聰穎,三歲解人倫,七歲輒聞法,嘗禮西王母。十四歲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長指,入天空山(泰山)黃花洞修焉。山頂故有池,名玉女池;旁為玉女石像。可見,漢晉時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漢代還在泰山頂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極頂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時殿堂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渙剝蝕,玉女也淪落於泰山嶽頂玉女池內。宋真宗東封泰山,還次御帳,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於是下令疏浚該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並更名為“昭真祠”,遣使致祭,號為“聖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時,將昭真祠又更名為“靈應宮”,後又擴建,增大規模,為碧霞宮。賜號“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認為碧霞元君乃應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證位天仙,統攝岳府之神兵天將,並照察人間一切善惡之事。
碧霞元君的聖誕為農曆的四月十八,又一說是農曆的三月十五,是時,供奉碧霞元君的廟觀均要舉行隆重的慶典或廟會。
根據漢族民間傳說:泰山奶奶曾在古井琉璃一帶居住,為當地百姓祁子求福,消災去病,因此,早年間這裡就建有泰山奶奶廟,香火旺盛,逐步形成了當地百姓供奉泰山奶奶的習俗,並形成一個較大規模的廟會,每逢泰山奶奶聖誕這天,四里八鄉的百姓都來此趕廟會,直到文革初年才逐漸消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