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山玉泉寺

谷山玉泉寺

玉泉寺位於岱頂北,直線距離為6.3公里,山徑盤旋20餘公里。有公路與泰城相通。寺東南有蓮花峰、香爐峰、周明堂故址、天井灣;西為摩天嶺;南臨賣飯棚子;北依返倒山、長城嶺,群山環抱,密林掩映,高崖飛澗,人跡罕至。

基本信息

簡介

1

玉泉寺該寺名稱繁多,因南有谷山、東有玉泉,故名谷山寺、玉泉寺,亦名谷山玉泉寺,俗又稱佛爺寺。它位於岱頂北,直線距離6.3公里,山徑盤旋20餘公里。南北朝時由北魏高僧意師創建,後屢建屢廢,1993年在舊址上重建大雄寶殿及院牆。
大雄寶殿建於層層高台之上,抬頭方瞻。殿內祀釋迦牟尼十八羅漢泥塑像。寺院內有唐植銀杏三株,參天蔽日。樹下有元代杜仁傑撰、嚴忠范書《重修谷山寺記》碑及明代田園記》碑。環望院內,大殿高聳,古樹挺拔,碑碣肅立,一派古剎風貌。寺後山崗有一古松,樹冠如棚,蔽蔭山岡,名一畝松。寺東蘋果園內石砌地堰下有一處古泉,是為玉泉,玉泉俗稱八角琉璃井,常年泉水不斷,大旱不涸,水質純淨、清冽甘甜。
“玉泉”二字是金代大學士党懷英所書。寺西山腰有党懷英撰書並篆額《谷山寺記》碑。寺兩側山岡上因有天然大腳印嵌在石內,故俗稱東、西佛腳山。寺南為佛谷,谷南是恩谷嶺,又南是谷山。谷山屹聳特異,絕頂孤松挺秀,俗名定南針。山頂西北部有兩個金礦洞。傳為元初長春真人邱處機煉丹處。谷山之南有一地名叫賣飯棚子,舊時濟南、歷城、章丘、淄博等地的進香者沿此路登岱頂、僧人和山民在此行善舍飯或賣飯。
谷山玉泉寺建在群山環抱之中,密林掩映之下,高崖飛澗之上,人跡罕至之地。如果你厭倦了泰山前山遊覽時的摩肩接踵,喧鬧嘈雜,不妨到泰山後山此處走一遭。

歷史沿革

寺位於岱頂北,直線距離為6.3公里,山徑盤旋20餘公里。有公路與泰城相通。寺東南有蓮花峰、香爐峰、周明堂故址、天井灣;西為摩天嶺;南臨賣飯棚子;北依返倒山、長城嶺。群山環抱,密林掩映,高崖飛澗,人跡罕至。
谷山玉泉寺是北魏僧意創建,金代僧善寧重建,元代僧普謹增建七佛閣,後屢興屢廢。古時山民曾在峪內拾到羅漢像,因名佛峪、佛谷。又因南有谷山,東有玉泉,又名谷山寺、谷山玉泉寺,俗名佛爺寺。今遺址記憶體碑碣10塊,周圍有千年古栗樹20餘株。院內原有大雄寶殿,中祀釋迦,側立十八羅漢,四周有壁畫。正殿祀唐初政治家魏徵等。“文化大革命”中毀,今為玉泉寺景區立新林場駐地。台前有古銀杏3株,傳為唐植,高大蔽日。樹下有元代杜仁傑撰、嚴忠范書《重修谷山寺記》碑及明代《田園記》碑;樹後牆內嵌金代《谷山寺敕牒碑》,1984年移岱廟東碑廊。
正殿東側山岡上,原有藥師七佛閣,內祀大醫王佛和釋迦、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婆佛、拘僂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等,閣毀於清代。今存元代至元年間閻復撰、李謙書《藥師七佛閣記碑》。碑北有古松一株,蔽蔭山岡,名一畝松。寺東有蘋果園,園內石砌地堰下有古泉,大旱不涸,俗稱八寶琉璃泉。泉側嵌碣,金代大學士党懷英隸書“玉泉”。1983年夏,暴雨毀堰斷碣,1988年整堰復立。寺西山腰有党懷英撰書並篆額《谷山寺記》碑。寺兩側山岡上均有天然石大腳印,俗稱東、西佛腳山。寺南為佛谷,谷南是恩谷嶺,又南是谷山。谷山屹聳特異,絕頂孤松挺秀,聳立霄漢,俗名定南針。頂的西北部有二金礦洞:一在東,懸崖上下兩穴,水自崖頂下流;一在西,幽深出水,人不能入。《岱史》稱“金絲洞”,傳為元初長春真人丘處機煉丹處。洞外石多裂紋,多紫石英和水晶石。頂西南有黑闥石屋。

泰山腳下的古遺址

泰山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經多次文物普查,現存主要古遺址42處,古墓葬13處,古建築58處,碑碣1239塊,摩崖刻石1277處,石窟造像14處,近現代文物12處,文物藏品萬餘件。其中城子崖遺址、四門塔、大汶口遺址、靈岩寺、岱廟、千佛崖石窟造像、龍虎塔、九頂塔、馮玉祥墓等,先後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汶口遺址
齊長城遺址
烽火台遺址
周明堂遺址
社首山遺址
智人化石遺址
漢明堂
中淳于遺址
銅山冶銅遺址
羊祜故城遺址
城子縣遺址
泰山書院遺址
徂徠書院遺址
青岩書院遺址
孔子廟遺址
隱仙觀遺址
神通寺遺址
青崖寨遺址
赤眉軍起義遺址
黃巢寨遺址
龍門口遺址
姚莊遺址
古博城遺址
文姜城遺址
勺山遺址
黃崖寨遺址
茅茨遺址
登封台遺址
姜博士起義遺址
岱麓書院遺址
湧泉庵
汶陽遺址
唐王寨遺址
趙家泉古城址
竹林寺遺址
橋溝遺址
谷山玉泉寺
柳杭遺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