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片麻岩

灰色片麻岩(grey gneiss)又稱長英質片麻岩(felsic gneiss),是主要由長石和石英組成的片麻狀岩石。

灰色片麻岩

正文

泛指在太古宙高級變質區廣泛分布的主要由長石石英組成的片麻岩類。長石以富鈉質斜長石為主,鉀長石主要為微斜長石,並含有少量的黑雲母角閃石透輝石等暗色礦物。片麻狀構造比較明顯。具有英雲閃長岩、奧長花崗岩和花崗閃長岩的化學成分。經常與麻粒岩斜長角閃岩富鋁片麻岩、條帶狀磁鐵石英岩等伴生。分布面積約占太古宙高級變質區的80%,主要分布區有格陵蘭、加拿大、南非和印度等地。在中國主要出露於華北陸台的太古宙高級變質區。經多種同位素方法測定、最老的年齡可大於36億年,被認為是地球歷史中最古老的矽鋁質岩石。關於灰色片麻岩的成因,存在不同的看法。①認為它們是變質沉積岩,根據是一些含夕線石堇青石石榴子石等富鋁礦物的長英質片麻岩與比較均勻的、含黑雲母和角閃石的灰色片麻岩,呈互層狀共生。因此,認為它們是長石砂岩、硬砂岩和富鋁沉積岩等經角閃岩相-麻粒岩相變質作用和變形作用所形成。②認為它們是變質火山岩及火山沉積岩,其化學成分可以與綠岩帶的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相比,屬英安岩-安山岩成分的鈣鹼性火山岩,經變質和變形作用所形成。③認為它主要是英雲閃長岩、奧長花崗岩、花崗閃長岩等深成侵入體經變質和變形作用形成,根據是在灰色片麻岩中可見未變形和未葉理化的英雲閃長岩呈岩枝狀斜切較老的岩石,它們的岩石化學地球化學特徵與沉積岩明顯不同。這一認識,已成為早前寒武紀地質研究中的主要觀點。但是灰色片麻岩的成因比較複雜,有些問題尚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書目
 K.C.Codie, Archaean greenstone Belts,Elsevier,Amsterdam,1981.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