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粒岩

麻粒岩

麻粒岩又名粒變岩,是一種變質岩,變質程度較深,顆粒較粗,具有粒狀變晶結構,有不明顯的片麻狀結構或塊狀構造,其特點是沒有含水礦物,如雲母、角閃石等,常含有斜長石、鐵鋁榴石或輝石。最常見的麻粒岩有:長英麻粒岩,是由粉砂岩、矽質頁岩、中酸性岩漿岩等變質而成的,主要成分為鐵鋁榴石、鉀長石、斜長石和石英; 輝石麻粒岩,是由基性岩漿岩變質而成的,主要成分為鐵鋁榴石、透輝石和中基性斜長石。

簡介

麻粒岩(granulite)圖片麻粒岩(granulite)圖片

麻粒岩在高溫條件下形成的區域變質岩。礦物成分主要有紫蘇輝石透輝石斜長石普通角閃石黑雲母亦較常見,有時還有條紋長石石英石榴子石堇青石藍晶石等,副礦物主要有金紅石鈦鐵礦等。麻粒岩的定義已趨統一,例如,它是麻粒岩相變質的岩石,長石有一定的含量,無水鐵鎂礦物中紫蘇輝石為主要特徵礦物,結構主要是花崗變晶結構等。但在鐵鎂礦物和長石含量等方面,尚有分歧。一種意見認為麻粒岩中的鐵鎂礦物含量不大於30%,其餘應為淺色礦物,暗色礦物含量超過30%者不歸入麻粒岩類。另一種意見認為麻粒岩中暗色礦物含量可達80~85%。還有的認為麻粒岩中紫蘇輝石的含量應占暗色礦物的一半以上。麻粒岩形成時,水壓大大小於固體總壓,溫度大致為700~900℃,壓力為0.7~1.2×10帕,相當於25~40公里的深度。關於麻粒岩的成因,一種比較普遍的看法是:原先位於地殼上部的原岩因某種構造作用而埋藏到地殼深部,由於高溫變質作用,形成了麻粒岩相的礦物組合。

70年代以來,有的地質學家提出了一種以深成作用為基礎的板底墊托機制的新看法,他們否認麻粒岩原岩的上地殼性質,認為麻粒岩的原岩是上地幔派生的岩漿岩,岩漿從下面直接墊托於地殼底部,從高溫開始冷卻,並在麻粒岩相條件下結晶。有的學者提出了另一種板底墊托機制,強調麻粒岩形成於科迪勒拉型大陸邊緣,原岩為俯衝洋殼部分熔融的產物。麻粒岩主要屬早前寒武紀,在太古宙分布最廣,其他時代少見。在麻粒岩分布區有豐富的礦產,如石墨壓電石英寶石雲母金紅石夕線石磷礦等。因此,這些地區是重要的普查找礦區。

岩石分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