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陽觀

三陽觀

三陽觀,位於山東[地理區域]泰山五賢祠北凌漢峰山腰。占地面積5470平方米。

基本信息

簡介

三陽觀三陽觀
三陽觀依山而建,為三進院落。前院由山門、影牆、配房組成。中院有混元閣和配房。後院有正殿三間,馮玉祥先生曾在此築讀書。觀以門閣、三觀殿、真武殿混元閣、天仙聖母大殿為中軸,兩側配以道房、客 室,1976年拆除,今剩山門、混元閣及聖母殿天梯石階。殿址前石崖壁立,上書“全真崖”。觀內外殘碑斷碣,荒草蔽掩。今存明萬曆年間蕭大亨撰、王應星正書《三陽 庵新建門閣記》,于慎行撰、王應星書《重修三陽觀記》,于慎行撰書《登岱六首》 ,三陽弟子昝復明立《欽差太監樊騰遵奉大明皇貴妃鄭淑旨皇醮記文》及馮玉祥《贊滿大鍊師碑》。

觀內有雙泉,清冽旺盛。山門外道西有道士林,王三陽及其道徒墓和墓碑尚存。

主要景觀

三陽觀三陽觀
三陽觀東北是凌漢峰,峻拔陡峭,三峰並峙,松林茂密,櫟樹間雜。南宋建炎元 年(1127年)石匠姜博士及道人孫上座在此結寨抗金,題刻、房基、石臼等尚存。修復後的三陽觀東西寬60米,南北長90米,南北高差22.5米,占地面積5470平方米,二進院落。山門之內天井甚闊,數株古柏銀杏點綴其間;迎面石階之上即為混元閣。閣為兩層,下層是藉助近5米高的山體陡崖砌築而成的券洞,洞口寬3.5米,深8米多。洞北端是鑿山體而形成的神台,而洞兩側則對稱鑿有4個小的隱身洞,小洞口寬約1米,高1.9米,深近2米。二層閣室建於券洞之上的台基上,為三開間全石結構廡殿頂建築,後檐牆建在山體上,有石階可以登上。閣面闊8.9米,進深6米,室內有東西相的券洞,由石塊發券而成,明間門券洞上方有石刻門額一方,曰“混元閣”,兩次間南立面有拱券窗。

混元閣兩側偏南有東西配殿及東西廂房各三間;偏北又有體量較小的配殿各三間。閣後有陡峭石階踏步數十級,登上石階即是真武殿的月台。月台東西長17米,南北寬5.6米,台上有古柏一株,胸徑約1.2米,樹形蒼古優美。真武殿面闊三面,硬山前帶檐廊建築,面闊13米,進深8米;殿左前方有石崖,上刻“全真崖”三字。

三陽觀山門外有石坪,上刻“救苦台”三個大字,南側有三陽及其弟子墓,北面凌漢峰風光亦佳,峰巔有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石匠姜博士及道士孫上座起寨進行抗金活動的遺址,現還存有題刻、房基、石臼等。

泰山上的文化景點

泰山位於山東中部泰安城北。古稱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泰山是中國山嶽公園之一,又是天然的歷史、藝術博物館。泰山不僅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而且已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之一。從古至今,登山路線有六條,山前山後各三條。從泰山腳下沿古登山中路直上岱頂,共10多公里,有石級可登,沿途根據遊覽區的分布和山勢,修建了茶亭、餐廳、賓館等休息場所。遊人可根據自已的體力,量力而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