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步橋

雲步橋

泰山旅遊景點之一,在快活三里北首的雲步橋,原來是木橋,叫雪花橋,民國年間改建石橋。這裡林木茂盛山谷深幽,常為雲霧籠罩,因此楊承訓題名“雲步橋”。

基本信息

簡介

雲步橋雲步橋
雲步橋,泰山旅遊景點之一,在快活三里北首的雲步橋,原來是木橋,叫雪花橋,民國年間改建石橋。這裡林木茂盛山谷深幽,常為雲霧籠罩,因此楊承訓題名“雲步橋”。

景觀

雲步橋雲步橋

橋北有大溝而面臨著斷崖,石壁挺立如刀削一樣。崖上的石坪平坦寬敞,傳說宋真宗曾在這裡小住,故名御帳坪,今僅有柱窩尚存。岱頂下眾多溪流奔流而來,形成飛瀑下瀉,濺珠迸翠,化霧生雲,蔚為壯觀,故又名飛瀑岩、天河、護駕泉。崖上有“紅橋飛瀑”、“霖雨蒼生”、“河山元脈”、“太古清音”等題刻。明代陳鳳梧也曾在此賦詩一首:“百丈崖高鎖雲煙,半空垂下玉龍涎。天晴六月常飛雨,風靜三更自奏弦。蒼水佩懸雲片片,珠簾洞織月娟娟。晚山倒著肩輿下,回看斜陽景更艷。”

橋東有一座亭,觀瀑亭,又名酌泉亭,是清末泰安知縣所建。北側刻著一副對聯:“且依石欄觀飛瀑,再渡雲橋訪爵松。”橋周圍有“月色泉聲”、“雲步躋天”、“絕飛流”、“聳壑昂霄”、“氣象岩岩”等題刻50餘處,真、草、隸、篆,體法各一,琳琅滿目。

位於“斬雲劍”北側,是跨中溪而建的一座單孔拱形石橋。橋畔常有雲氣瀰漫,人行橋上,宛在天際,故名“雲步橋”。橋北有大片陡峭的石崖,題刻遍布,飛瀑直下,景色絕佳,是遊人駐足小憩的天然所在。東有清代建的“酌泉亭”一座,亭為石作,內外鐫滿楹聯和詩文,遊人可從這些石刻中,領略偉大的中華精神,升華心靈世界。

詩讚

雲步橋雲步橋

明代陳鳳梧有詩:

百丈崖高鎖雲煙,半空垂下玉龍蜒。

天晴六月常飛雨,風靜三更自奏弦。

蒼水佩懸雲片片,珠簾洞織月娟娟。

晚山倒著肩輿下,回看斜陽景更艷。

故事

泰山,過了中天門就是雲步橋了。這裡以前沒橋,窮人冬天上山拾柴禾得水,從水裡過去。到了九、十月天氣快結凍的時候,過河時,水涼得要命。

紅門下邊住著個拾柴禾的,他把大石頭鋪在水裡,讓大家一步步從石頭上跨過去,過河就不用再水了。大家都把這個橋叫超橋。

有一次,皇帝來封山,問泰城父老:“你們這裡,哪些人德高望重?哪些人比較出名?”大家都說紅門下面有個人,一戶貧民,他德高望重。為什麼呢?他有什麼好處呢?就是因為他修了個超橋。就是用了些大石頭,人來回從這些石上跳著過去。超橋還叫雪化橋,雪落在上頭,一出太陽就化了,什麼都耽誤不了。因為這樣,大家都感謝他為民出了力。

雲步橋雲步橋

縣官就尋思了:“他搞了個超橋就出了名,我要搞個大橋!” 他真搞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石橋。他派民工出,讓大家捐錢修起了一座挺壯麗的石板橋,叫雲步橋。修起來以後,他年年四月八日都來打聽 :“怎樣?我搞的這個橋?”老百姓怨聲載道,都說又是斂錢又是出,不像人家,人家是一文錢沒花搞了個橋。縣官修的這個雲步橋,不但沒落好,反倒引來不少怨言呢!

泰山上的文化景點

泰山位於山東中部泰安城北。古稱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泰山是中國山嶽公園之一,又是天然的歷史、藝術博物館。泰山不僅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而且已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之一。從古至今,登山路線有六條,山前山後各三條。從泰山腳下沿古登山中路直上岱頂,共10多公里,有石級可登,沿途根據遊覽區的分布和山勢,修建了茶亭、餐廳、賓館等休息場所。遊人可根據自已的體力,量力而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