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洞[山東泰山]

朝陽洞[山東泰山]

朝陽洞又名蝙蝠洞,是一座天然石洞。四面局勢環抱,位於城南15公里的鳳凰山前洞口向南,上有石仞陡壁,下臨千丈懸崖。洞內凹凸不平,洞徑崎嶇深邃,景色顯絕。洞前十百米長台,護以鐵欄,左側有風岩石室,門前有明清名人碑刻和摩崖石刻,這裡古樹參天,濃蔭遍地,十分雅潔。

基本信息

簡介

朝陽洞位於萊城以南二十里的鳳凰山胸,與仙人山襟襟相連,洞口海拔600米,洞口朝南,洞口豁達,洞穴窈然,入之甚寒,擁火入之愈深,其進愈難,其見愈奇。尤其以真人安期生修煉此洞而為遊人和學術界人士所矚目。相傳,秦始皇漢武帝曾來求仙,自此盛會空前,香火不絕,歷代達官、文人、名士接踵而來,或覽勝、或祭神、或題詠、或樹碑、或修仙,記游者甚眾。他們的遊蹤、詩文墨跡至今猶存,安期真人的傳奇故事,如雷貫耳。

自然景觀

朝陽洞風景朝陽洞風景

石碑處再盤行不遠,拾級而上,就到了朝陽洞和紫台秘室。朝陽洞原名雲高洞,因有蝙蝠出沒又叫蝙蝠洞,後來明八景之一“二洞雲連”確立後又稱連雲洞,現民間俗稱朝陽洞。關於“二洞雲連”,《續修萊蕪縣誌》載:“蝙蝠洞俗名朝陽洞,在縣治東南鳳凰山陽,與礦山伏龍洞通,每雲連即雨。”古時,每兩洞口生雲,如彩虹般南北在空中相連時,就會下雨。兩山洞南北相距約十公里,中隔汶河,兩雲頭自洞中慢慢升起,南北相結在汶河上空,狀如白色的長虹,景色壯觀,又有民間傳說朝陽洞與萊城伏龍洞洞穴相連。

站在朝陽洞口,憑欄臨風,上有萬仞陡壁,下臨千丈懸崖,給人以掛在半壁的感覺。朝陽洞口高3.1米,寬4米,洞深未能探測,還沒有人能走到盡頭。洞內現供有三清神。洞口一側的岩壁上刻著“空谷”、“高深絕處”、“直窮到底”等石刻,皆為明代知縣陳甘雨所書。在洞口的另一側岩石幽閉處,則有雪蓑的題刻。因其位置偏僻,故今人多不注意。

歷史

朝陽洞風景朝陽洞風景

洞口左側的懸崖峭壁上,有唐玄宗繼位後(公元712年)派臣分赴各府、州、縣巡察民情,京都大夫曾來此一游,為其丰姿秀色所吸引,故欣然命筆,在左側摩岩上刻下了“景也、洞也、奇也、寶地也”九個大字。歷經千年風化,其文漫滅。

據傳,北宋年間當地名士挑頭,聯絡百里知事,共同整修了朝陽洞、望谷台、老婆洞、老虎洞、譚洞等,同時建起了廟會,雕刻了神像,並定於每年的正月初九、十五和六月十五日為朝陽洞廟會,從此,盛會年復一年,凡來仙人山和蒼龍峽的人無不來鳳凰山朝陽洞一游,因此來往遊人絡繹不絕,並引起了達官名士的重視。明朝宣德八年(即公元1434年)知縣李得號召當地知名人士組成領袖班子,按田畝攤派捐錢捐物,在朝陽洞左側二十米處的陡崖上,開鑿了玉皇殿(鳳岩石室)。後因女道姑在此修煉又先後修起了“道姑墳”、“鐘樓店”‘增設了石磨、石碾等生活設施,至今猶存,這裡景色怡人,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在殿閣、洞府和古代遺蹟遺物的映襯下,別有情致,真是:岩峭壁有奇觀,香菸繚繞兩洞天,仙鳳如縷飄飄去,仙影幻景異彩添。

一九九一年,興華實業總公司,為開發這一旅遊勝地,投資數萬元,清理了億萬年來的淤積,勾通了數十個自然景點,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對洞府、廟堂整修一新。如今,順著蜿蜒崎嶇的羊腸小道,登上鳳凰山胸的望谷台即達洞口,入之,洞曲路平,彩燈通明,琳琅滿目,奇觀異景,時上時下,左拐右彎,不通又通,將塞反豁;千奇百態,層出不窮;迴環陸離,應接不暇。使人心曠神怡,樂而忘返。真是:一朝登臨覽境,敢笑世上無名山。

景點介紹

二洞雲連

朝陽洞風景朝陽洞風景

伏龍朝陽雲作宮,靈氣升沉江海通。

祥雲匯聚乾坤合,雷鳴震盪萬山風。

平坡翠漲降霖雨,赤波映天萬里紅。

二洞,一為伏龍洞,位於城北二里礦山中,又名狐洞,洞口朝北,洞內高低不平,直入南去,深不可測,光線幽暗,空氣潮潤,陰森森,涼颼颼,進入其洞,如同進入神話中的仙洞一樣。

一為朝陽洞,又名蝙蝠洞,是一座天然石洞,四面世石環抱。位於城南十五里的鳳凰山前,洞口向南,上有萬仞陡壁,下臨千丈懸崖,洞內凹凸不平,漆黑無光,獨能看到白色蝙蝠。洞徑崎嶇深遠,無人知底,朝陽洞位於山腰,景色險絕,洞前是約百米的平台,護以短垣,左側有鳳岩石室,門前有明清名人的碑刻和摩崖石刻,這裡有老樹參天,濃蔭匝地,十分雅潔,極目遠眺,四周層巒疊嶂,鬱鬱蔥蔥,腳下山路蜿蜒,撲面清風消暑,令人胸襟開闊,留戀忘返。每逢陰雨之季,二洞生雲,南雲北去,北雲南來,兩雲相連空中,陰陽相合,溶為一體,即降甘霖。名人詩曰:

南北岐頭兩洞天,祥雲縹緲遠相連。

人間最有蒼生渴,好作甘霖濟八埏

仙人山

仙人山在城南二十里處,相傳安期生在此修仙,故名仙人山。早在春秋和秦漢之時,就已引起人們的重視,不少古籍和石刻述及此山。山上奇峰峭拔,怪石嶙峋,洞壑幽深,蒼松翠柏傲立,山下清泉長流,山上亭台庵觀,碑篆題詠,不可勝記。有秦代安期生的:“仙溪”;有明代雪蓑寫的四米二高的“”字;有元代記述萊蕪冶鐵的碑刻;有明清時代摩崖石刻和不可勝數的碑刻。自古以來就是遊人嚮往之地,歷代達官、文人名士接踵而來。或覽勝、或祭神、或題詠、或樹碑。相傳秦始皇東海求仙,曾在此遇安期生。他們在此留下的遊蹤,詩文墨跡至今猶存。

仙人山東面有萬丈摩崖,南有峭壁千丈,北有絕崖防門,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然錦屏之勢。真是:山勢峭壁,萬聳天骨,深谷溝溪,千丈深淵。秋風入松,壁溪奇絕,修仙奇洞,深奧莫測。

仙人山的北面接鳳凰山,相傳昔有鳳凰來此,鳴於其上故名鳳凰山。山前是朝陽洞,俗傳可通達仙人山中,深處有“遊人到此止步”的碑刻和明代開鑿的鳳岩石室,都和仙人山遙遙相望。這裡每逢六月六日,盛景可觀,遠近百里,雲集於此趕廟會。慶風調雨順,祭神求福,遊覽山景,觀看石刻......。並且,一來仙人山,必游鳳凰山之朝陽洞。這裡二山相接、洞相連,奇觀異景賞不完。仙人入洞來修煉,鳳凰棲息在山間。

相鄰景點

泰山古建築群 泰山仙人橋 南天門 雲步橋 泰山一天門 萬仙樓 泰山丈人峰 泰山三官廟 三岔澗三陽觀 中天門 九龍崗 雲海玉盤 五大夫松 五松亭 元君廟 泰安十八盤 升仙坊 泰安歷城三川 後寨門 後石塢 吳道人庵 唐摩崖 增福廟 壺天閣 孔子崖 泰山大觀峰 天燭峰 天街 孔子登臨處 對松山 泰山小洞天 泰山岱頂 彩帶溪 快活三里 總理奉安紀念碑 扇子崖 攔路槐 拱北石 探海石 斗母宮 斬雲劍 晚霞夕照 月觀峰望人松 泰安桃花源 旭日東升 泰安普照 寺 泰山水簾洞 泰山佛光 獨足盤 猛虎溝 霧凇雨凇 高山流水亭 黃河金帶 玉女池 泰山玉泉寺 泰山玉皇廟 王母池 瞻魯台 碧霞寶光 碧霞祠 竹溪庵 泰山紅門 經石峪 捨身崖 泰山谷口 泰山長壽橋 隆冬霧凇 風月無邊石 黃西河泰山黑龍潭 泰山青帝宮 泰山東路 泰山佛爺寺 泰山北麓 紅門宮 泰山索道 關帝廟 日觀峰 玉皇頂

泰山上的文化景點

泰山位於山東中部泰安城北。古稱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泰山是中國山嶽公園之一,又是天然的歷史、藝術博物館。泰山不僅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而且已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之一。從古至今,登山路線有六條,山前山後各三條。從泰山腳下沿古登山中路直上岱頂,共10多公里,有石級可登,沿途根據遊覽區的分布和山勢,修建了茶亭、餐廳、賓館等休息場所。遊人可根據自已的體力,量力而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