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崖

孔子崖

位於天街東首路北山崗上的孔子崖,傳說是孔子與弟子顏子登泰山到了這裡,孔子向東南而望,看見吳國都城門下的一匹白馬,於是此處就叫做孔子崖或稱望吳峰。

基本信息

簡介

孔子崖孔子崖

位於天街東首路北山崗上的孔子崖,傳說是孔子與弟子顏子登泰山到了這裡,孔子向東南而望,看見吳國都城門下的一匹白馬,於是此處就叫做孔子崖或稱望吳峰。崖上石刻有“泰山喬嶽”、“高山仰止”等等。 孔子崖下有一座孔子廟,是明嘉靖年間尚書朱衡建的,萬曆年間又曾重修。廟裡的建築有山門、正殿、配殿,內奉孔子,配祀孔子弟子顏子曾子子思孟子等。

特點

孔子崖孔子崖

孔子崖位於天街東首路北山崗上。傳孔子與顏子登泰山至此,孔子東南望,看見吳國都城門下的一匹白馬,此處遂名孔子崖或稱望吳峰。崖上有 “高山仰止”諸刻。

崖下為孔子廟,明嘉靖年間尚書朱衡建,萬曆年間重修。廟有山門、正殿、配殿,內奉孔子,配祀顏子、曾子、子思、孟子等。山門上有清人徐宗乾題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可以語上也;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廟前有“望吳聖跡”石坊。

廟東南為斗仙岩,明人書“振衣崗”,周圍多宋元人題刻。上有魯班洞,稍北有北斗台,明萬曆時築。台四面皆門而中通,上復為台,台上有兩根頂著柱頭的石柱,名禮斗,取“泰山北斗”之意。民國年間台毀,1984年重建。台頂設泰山花崗岩石欄,上刻牛郎、織女、天鵝、北斗等圖案;台中設石制圓形日晷,刻十二時辰。

建築

孔子崖位於天街東首路北山崗上。傳孔子與顏子登泰山至此,孔子東南望,看見吳國都城門下的一匹白馬,此處遂名孔子崖或稱望吳峰。崖上有“泰山喬嶽”、“高山仰止”諸刻。

崖下為孔子廟,明嘉靖年間尚書朱衡建,萬曆年間重修。廟有山門、正殿、配殿,內奉孔子,配祀顏子、曾子、子思、孟子等。今存遺址及山門,上有清人徐宗乾題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可以語上也;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1984年,廟前重建“望吳聖跡”石坊。

廟東南為斗仙岩,明人大書“振衣崗”,周圍多宋元人題名。上有魯班洞,稍北有北斗台,明萬曆時築。台四面皆門而中通,上復為台,台上有兩根頂著柱頭的石柱,名禮斗,俗呼“輔、弼星”,取“泰山北斗”之意。民國年間台毀,1984年重建。台頂設泰山花崗岩石欄,上刻牛郎、織女、天鵝、北斗等圖案;台中設石制圓形日晷,刻十二時辰。

廟西有崇崗,傳呂洞賓常登此,故名登仙台

廟前盤道西舊有萬壽宮,明萬曆年間建,祀九蓮菩薩孝定皇太后銅像;崇禎年間增祀智上菩薩孝純皇太后銅像。

碧霞祠位於天街東首,系元君上廟,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築群,宋大中祥符年間創建,金碧輝煌,儼然天上宮闕。祠為二進院落,以照壁、金藏庫、南神門、大山門、香亭、大殿為中軸線,兩側為東西神門、鐘鼓樓、東西御碑亭、東西配殿。

南神門外是金藏庫,俗稱火池,專供香客焚紙香。火池有照壁,大書“萬代瞻仰”。門上有歌舞樓,門內東有東神門,西有西神門,盤道穿越其間。院中東為鐘樓,西為鼓樓,北為重台。

南大門築於重台上,前後廊式。廊下東、西山牆上築神台,供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護衛神銅像。

正殿,上覆蓋瓦、鴟吻、檐鈴,均為銅鑄,檐下有乾隆御賜匾額“贊化東皇”。殿內中設神龕,祀元君銅像,兩側為眼光、送生兩神銅像。

殿前有東西配殿,上覆鐵瓦。東殿祀眼光神,西殿供送生神,俗稱眼光奶奶、送生娘娘,均為銅像。

院中為香亭,即明萬曆年間所鑄金闕處,金闕後移山下。今亭重檐八角,內祀元君銅像。亭兩側有銅碑對峙:東為明萬曆年間《敕建泰山天仙金闕碑記》;西為天啟年間《敕建泰山靈佑宮碑記》。亭前有明嘉靖和萬曆年間銅鑄千斤鼎和萬歲樓。

院東南、西南偶是御碑亭,內有乾隆登岱詩碑。

祠東為道院,明代置東公署,香稅總巡官駐此。清代改為駐蹕亭。碧霞祠今有道士、道姑30餘人,由全國道教協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張常明住持。

院南為寶藏嶺,上有巨石類獅,俗稱獅子峰。

玉女池在碧霞祠西牆外,原為池,清代砌為井。宋真宗東封泰山時,在玉女池內發現玉女石像,易以玉像,建龕奉祭,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從此香火大盛。

池側有巨石高聳黝黑若鼎,明人查志隆題“天柱”,秦李斯篆書《泰山刻石》曾嵌石內,俗稱斯碑崖。

斯碑崖南原有明代建西公署,額稱“仰止亭”,舊時達官貴人登山多止宿於此,清代廢。

泰山上的文化景點

泰山位於山東中部泰安城北。古稱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泰山是中國山嶽公園之一,又是天然的歷史、藝術博物館。泰山不僅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而且已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之一。從古至今,登山路線有六條,山前山後各三條。從泰山腳下沿古登山中路直上岱頂,共10多公里,有石級可登,沿途根據遊覽區的分布和山勢,修建了茶亭、餐廳、賓館等休息場所。遊人可根據自已的體力,量力而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